祈年殿的景點介紹 關于祈年殿的介紹
導讀:祈年殿的景點介紹 關于祈年殿的介紹 1. 關于祈年殿的介紹 2. 關于祈年殿的介紹英文 3. 關于祈年殿的介紹英語 4. 關于祈年殿的介紹詞 5. 祈年殿為什么叫祈年殿 6. 祈年殿百度百科 7. 關于祈年殿的資料 8. 祈年殿詳細介紹 9. 祈年殿簡介 10. 什么樣的祈年殿 11. 祈年殿是哪里的
1. 關于祈年殿的介紹
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后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后,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于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繕、擴建。
1900年八國聯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樹木慘遭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對天壇的文物古跡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進行過多次修繕和大規模綠化,使古老的天壇更加壯麗,公園占地200公頃,四面各有一門。園內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還有百花園種植了大量的花卉。
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018年7月12日,天壇公園園長李高介紹,天壇公園將增加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擴大對游人開放面積2.24公頃。
2. 關于祈年殿的介紹英文
天壇位于北京天安門的東南。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園1420年),原名“天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壇,此處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并改名為“天壇”。
天壇的建筑設計十分考究 ,“圜(yuán)丘”“祈谷”兩壇同建在一個園子內。圜丘壇在南部,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祈谷壇在北部,是祈求豐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觀念, 認為天地的結構是“天圓地方”,因此天壇圍墻平面南部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為圓形,象征天象,此墻俗稱為天地墻。
天壇的主體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這里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祈年殿呈圓形,直徑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圓殿,寶頂鎏(liú)金,碧藍琉璃瓦蓋頂;殿內九龍藻井及其精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大殿結構十分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lǐn),檐頂以柱和枋(fāng)桷(jué)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圍兩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別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時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層漢白玉石臺上 ,使大殿產生出高聳云端的巍峨氣勢。
齋宮在西天門內,是皇帝祭天前沐浴齋戒的地方。正殿月臺上有齋戒銅人亭和時辰牌位亭。銅人手持齋戒牌 ,傳說是仿照唐代名臣為政的形象鑄造的。東北角的鐘樓內高懸著明成祖永樂帝在位時制造的一口太和鐘,皇帝祭天時,從齋宮起駕,開始鳴鐘,到皇帝登上圜丘壇,鐘聲即止。祭祀典禮結束時鐘聲再起,洪亮的鐘聲為祭祖典禮大壯聲威。
3. 關于祈年殿的介紹英語
回答是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19年5月30日發行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熊貓加字銀質紀念幣1枚。該銀質紀念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正面圖案】該銀質紀念幣正面圖案為北京天壇祈年殿,并刊國名、年號及“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中文字樣。
【背面圖案】該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母子熊貓圖,并刊“30g Ag .9 99”字樣、“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英文字樣、“中國·武漢”中文字樣及面額。
4. 關于祈年殿的介紹詞
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
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為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幕。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墻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復雜。
北京故宮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筑。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后為御花園。后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筑。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天壇公園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占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
天壇公園在明、清兩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墻兩重,形成內外壇,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主要建筑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墻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筑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2018年7月12日消息,天壇公園將再增加2.24公頃開放面積。 2018年9月,下調公園每日最大承載量,5.8萬人調至5萬人。
5. 祈年殿為什么叫祈年殿
祈年殿是一座直徑32.72米的圓形建筑,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層層收進,總高38米。
祈年殿內有28根金絲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間一圈12根寓意十二個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前身為大祈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為三重頂圓殿,名為“大享殿”。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后,改名為“祈年殿”。
6. 祈年殿百度百科
風景如畫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位于正陽門外東側。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四周環筑壇墻兩道,把全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總面積273公頃,主要建筑集中于內壇。 內壇以墻分為南北兩部。北為“祈谷壇”,用于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為“圜丘壇”,專門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圓形石臺,名“圜丘“。兩壇之間以一長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橋相連,共? ?形成一條南北長1200米的天壇建筑軸線,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 西天門內南側建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西部外壇設有“神樂署”,掌管祭祀樂舞的教習和演奏。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青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
7. 關于祈年殿的資料
天壇地處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于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于明朝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我國古代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天壇(Temple of Heaven)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壇占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墻,形成內外壇,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墻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筑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8. 祈年殿詳細介紹
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也稱為祈谷壇,原名大祈殿、泰享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后,改名為祈年殿。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于雷火,數年后按原樣重建。
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徑32.72米的圓形建筑,建于三層漢白玉臺基之上。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層層收進,總高38米。祈年殿內有28根金絲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間一圈12根寓意12個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時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筑,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鎦金寶頂、藍瓦紅柱、金碧輝煌的彩繪三層重檐圓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構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欄環繞的三層漢白玉圓臺上,即為祈谷壇,頗有拔地擎天之勢,壯觀恢弘。祈年殿為磚木結構,祈年殿高38米,直徑32米,三層重檐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建筑獨特,無大梁長檁及鐵釘,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著殿頂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征天圓;瓦為藍色,象征藍天。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內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三層總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銅柱,總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六祈年殿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征皇帝的"一統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兩層斗栱及一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華貴。互呼應,使整座殿堂顯得十分富麗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圓形的祈谷壇,三層6米高,氣勢巍峨。壇周有矮墻一重,東南角設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臺。壇北有皇干殿,面闊五間,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來牌位移至太廟。壇邊還有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走牲路和長廊等附屬建筑。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間放置的鎮石。
9. 祈年殿簡介
祈年殿是一座直徑32.72米的圓形建筑,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層層收 進,總高38米。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
祈年殿內有28根金絲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間一圈12根寓意12個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時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位于北京天壇的北部,前身為大祈。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為三重頂圓殿,名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修繕后,改名為“祈年殿”。光緒十五年(1889)毀于雷火,數年后按原樣重建
10. 什么樣的祈年殿
福鼎太陽閣是一個和出名的佛教建筑,外型上有一點像天壇的祈年殿,當然肯定沒有那么壯闊。
11. 祈年殿是哪里的
天壇供奉的全是牌位。祈年殿只供奉一個:玄天大帝。八個皇帝的牌位已移到祈年殿后的皇極殿。前面的皇穹宇和其東西側的配殿則供奉風火雷電日月星辰的牌位。
Hash:11f00745195d0bc834fa4d101f7a0b53dedf1844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