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將紅色旅游與農村建設相融合
紅色旅游是近幾年在我國興起的一種特色旅游,它以豐富的歷史內涵、生動的實物景觀、特有的紅色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紅色旅游在讓游客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感悟歷史文化的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發展機遇。不少地方的實踐表明,紅色旅游不僅是旅游業的亮點,而且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把紅色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豐富紅色旅游的內涵,而且可以極大地推進革命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政策上結合。發展紅色旅游與進行新農村建設都需要政策扶持,也都屬于政策扶持的范圍。國家旅游局等有關部門確定的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絕大多數位于中西部地區,具體景點大都散布在農村區域。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但卻有著得天獨厚的紅色旅游資源。近年來,中央以及各地區、各部門對發展紅色旅游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與此同時,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進一步加大了支農惠農的政策力度。目標任務的一致和時間空間的吻合,為在政策上把兩者結合起來創造了條件。因此,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鼓勵發展紅色旅游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優勢,挖掘紅色旅游資源的潛力,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資源上結合。目前,多數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經濟結構仍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這決定了當地進行新農村建設可以直接利用的資源相對有限。而這些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大多具有唯一性、多層開發性和擴張性。唯一性是指紅色旅游資源所承載的歷史事件、所蘊涵的文化價值各不相同、不可替代。多層開發性是指紅色旅游資源在經濟價值、教育價值的開發上是多方面的。擴張性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理解:一是從紅色資源本身來講,隨著對中國革命歷史問題研究的深入和人們重視程度的提高,這些資源還在進一步的發現中;二是各地在對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中,越來越注重系列開發;三是借助現代傳媒手段,這些資源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正是這種特殊性,使紅色旅游資源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應加以合理的開發利用,努力走出一條以紅色旅游為依托、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的革命老區發展路子。
文化上結合。我國的紅色旅游資源絕大多數與農村有關系。從歷史上看,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大部分時間是在農村進行的。可以說,離開了農村環境,許多紅色資源將失去原有的文化意義。諸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與孕育它們的農村環境分不開的。今天,對紅色旅游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也離不開農村。隨著紅色旅游的發展,地處農村的紅色旅游資源將面臨被深度乃至過度開發利用的問題。要有效保護和利用這些資源,必須把發展紅色旅游與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起來。在新農村建設中,應全盤考慮、整體規劃,對紅色旅游資源進行合理開發,使景點布局、景觀設計、文物保護與周圍農村環境相協調,確保其歷史和文化價值不損失。
Hash:312f11e62ae87a6ce2a6fd515b5e1dde7b00bfaf
聲明:此文由 leaf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