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漢字歷史名人的故事?
說起漢字文化,就不得不提我們偉大的“倉老師”了。世人天天把倉頡造字掛在嘴邊,但是這個故事真正說得上來的可沒幾個人。傳說倉頡天生雙瞳四目猶似電閃,受靈龜點畫投入黃帝麾下為一史官,初期靠繩結記事,后因蚩尤無賴戳中其記事方法的缺陷及準確性不足而激發了倉頡造字的決心。后又逢靈龜賜予丹書,潛心研讀,仰視星奎圓曲,俯視山川脈絡,旁觀鳥獸蟲魚,描摹草木器具,終成文字,賜萬世福。
倉頡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將漢字推向了古文字時代,而其后逐漸也演變出了許多字體。倉老師今天要帶著我們來學習幾種聽聞但不熟知的寶貴財富。
陶文是刻在陶器上的文字,是中國漢字的雛形,比甲骨文還要早一千多年,原始文字大都屬于圖騰,后來內容越來越復雜化后逐步發展成了題款式,進而演變成特殊的語言符號。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郵陶文等。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是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將文字刻在石鼓上,成為石鼓文,其為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其處于承前啟后的時期,承秦國書風,是小篆先聲,石鼓文在歷史上曾輾轉流離,在戰爭年代后續逐漸變成了皇室收集的文化產物并被后世所收錄
Hash:3335131f45b2d7a5b7b69bb7a49a1c8b2ae1b224
聲明:此文由 leaf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