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
1.據說周公東征以后,“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這里的“蕃”是指(D )
? A.西周軍隊??? B.少數民族??? C.周邊國家??? D.諸侯國
2.現在人們還經常到黃帝陵祭奠黃帝,主要是因為黃帝(A)
A.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B.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
? C.是被人們奉為神圣的人物??? D.曾經在黃河流域大規模開疆拓土
3.“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見《左傳·桓公五年》)這反映了(?A)
? A.周王室的衰微??? B.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
? C.分封制的崩潰??? D.階級矛盾的尖銳
4.統一全國后,秦王嬴政自定名號為“皇帝”,這一稱號(?B )
? A.概括了他的豐功偉業??? B.帶有神化權力的性質
? C.暴露了他殘酷的本質??? D.幻想讓皇位傳承萬代
5.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主要是考慮到(?A)
? A.分封制容易引起割據紛爭??? B.廣闊的土地必須有人幫助治理
? C.必須有效地控制全國各地??? D.原來的功臣大將必須妥善安置
6.出現“雖置三公,事歸臺閣”現象是哪位皇帝在位時(C )
? A.漢文帝??? B.漢景帝??? C.漢武帝??? D.光武帝
7.唐朝時的尚書省“事無不總”,意味著這一機構(?C )
? A.直接行使國家一切大權??? B.其長官尚書令可以不經皇帝批準先行決策
? C.負責執行皇帝的詔書及其他機構的政令
? D.集最高決策權、司法權、行政權等大權于一身
8.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朝以來的中央集權制度,其積極的意義在于(D )
? A.解決了中央與地方官員權責不清的弊端??? B.有效地解決了長期以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 C.有利于選拔人才,保證政治清明??? D.中央機構有明確的分工與制約,提高了工作效率
9.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官是為了(?B)
? A.削減地方節度使的權力??? B.防范武人割據局面的重現
? C.防止軍權失去控制????D.將地方財權政權收歸中央
10.古代統治者在任用地方官員時,時刻不忘對地方官員的監察與管理,曾經起過監察地方官員作用的官職不包括(?B)
? A.兩漢時期的刺史??? B.秦漢時期的御史大夫
? C.元朝的平章政事??? D.唐朝中期的觀察史
11.針對宋朝地方官制的弊端,元朝統治者對地方官制和機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C)
? A.擴大地方行政長官的權限??? B.精簡地方機構,并減少地方官員人數
? C.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D.在邊遠的民族地區實行特殊的管理辦法
12.下列官制在職能上有沿革關系的是(D )
? A.秦朝御史大夫和唐朝的門下省??? B.唐朝的尚書省和元朝的中書省
? C.唐朝的三省和明朝的三司????D.明朝的殿閣大學士和清朝的內閣
13.唐太宗時,依全國山河形勢,把全國劃分為10個監察區,稱為(A? )
? A.州??? B.道??? C.路??? D.府
14.明朝時期的君主專制達到新的高度,這突出表現在(?B )
? A.地方設置三司??? B.廢除丞相制度??? C.廢除六部機構??? D.增加宰相人數
15.明朝時期的內閣在根本上屬于(C? )
? A.決策機構??? B.行政機構??? C.內侍機構??? D.執行機構
16.康熙帝在宮內設置南書房(?C )
?
A。限制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部分權力??? B.是清朝前期法定的中央決策機構
? C.是后來軍機處的最初雛形??? D.完全取代了內閣的權力,使之名存實亡
17.史載“康熙中,諭旨或命南書房翰林院撰擬。是時南書房最為親切地,如唐翰林院學士掌內制”。這一狀況在不久以后即被改變。清朝統治者削弱南書房地位主要是由于(?A )
? A.設置軍機處的需要??? B.南書房翰林仗勢擅權??? 、
? C.文官處事不甚慎密??? D.加強皇權專制的需要
18.“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機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人直繕寫。”這說明軍機處設置的最初目的是(A )
? A.適應軍事需要??? B.加強中央集權??? C.剝奪朝中大將兵權? D.鞏固皇權
19.下列官職具有監察職能的有(D? )
? ①西漢的州刺史? ②唐朝“道”的觀察使? ③北宋的三司使? ④元朝的達魯花赤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巳①③④??? D.①②④
20.在下列機構中,其長官行使的職能與秦朝丞相相近的是(?C)
??? A。(唐)門下省??? B.(宋)樞密院??? C.(元)中書省??? D.(清)理藩院
Hash:f7745c2f43ab784208d0cf0fa425a0ff75e6c4c3
聲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