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青丘旅游景點在哪「青丘文化旅游景區」

        請問青丘之國在什么地方,對中國免簽嗎?

        青丘國,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處地名,位于泗水上源附近。《繹史》卷五引《歸藏》云“蚩尤登九淖空桑,黃帝殺之于青丘。”

        據說蚩尤活動在青丘一帶,而蚩尤墓自古就在菏澤巨野一帶,可能此地是黃帝處死蚩尤一帶。可見事情已經很明了了,青丘國在豫魯交接一帶的菏澤。

        據《左傳》記載,菏澤東明縣一帶竟然有一個青丘,是著名青丘會盟的地方!可見菏澤、商丘一帶古代是以丘陵為地貌的地方。

        據《太平寰宇記》和《元和郡縣志》均載:“舊傳初置縣在濮水南,常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離狐。”而古代的離狐縣在山東省菏澤市一帶,至少到唐代這里依然是神狐出沒的地方。

        山海經》里提到的“青丘”,現在具體在哪?

        《山海經》里提到的“青丘”,如今大約位置在武夷山附近。在許多古代中國書籍中都提到過青丘,但是青丘的具體位置有所不同。一些古老的書籍說,青丘實際上位于韓國的這一帶,因為在唐朝時期,朝廷派兵征服了高麗,而進軍途中路過青丘之國。 《山海經》中確不是這種描述的。

        青丘,來自《山海經》,又名青丘州和青丘山,在唐代《初學記》 和《太平御覽》等文件中也提到過。根據這些文獻,從黃帝到夏初,清青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國或是古城。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丘。”

        同時青丘是蚩尤的遠征在古代是一個著名的地名。他的墓地也位于山東省菏澤市巨野市,從中可以得出結論,青秋的所在地也應在該地區。唐代文獻中也提到了湖縣,它是狐貍生活的地方,也靠近山東菏澤。

        青丘在《山海經》的位置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這本書的內容是這樣的:“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這里的 “東三百英里”指的是基山以東三百英里。基山對現代人非常熟悉。它位于今天的廣東省。古代的地理調查不是很準確,只能估算距離。然后,距基山以東三百英里的最近的地方是武夷山。

        由此可以推斷,青丘山很可能是武夷山。既然專家已經根據《山海經》驗證了青丘的真實位置,那么青丘中有九尾狐貍是真的嗎?今天的武夷山自然沒有九尾狐,而且現代沒有九尾狐的生物學樣本。但是,這并不完全否認存在九尾狐貍。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出現的桃花仙境在現實中是在哪里?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的桃花仙境應該是取景自云南文山州壯族苗族自治州。這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以在拍攝的時候,才能體現出電視劇里的美輪美奐的景色。近年來,這里也修建了機場,對于想去游玩的游客是件很方便的事。普者黑景區分為外圍和核心兩大景區。游客們可以參觀到溶洞,萬畝荷,還有普者黑特有的田園風光。這里還有各種濕地天鵝湖之類的景點

        對于普者黑景區,各種溶洞是必須參觀的。游客可以選擇購買核心區的景區通票,就可以瀏覽觀音洞仙人洞火把洞月亮洞。這些喀斯特溶洞有各種形態的鐘乳石,部份溶洞還保留著古人的生活遺跡。其中觀音洞有捐款箱,游客們可以在這里參觀祭拜。所以這個溶洞帶有一點寺廟性質。

        對于吃住問題,普者黑景區有兩個自然村,仙人洞村和普者黑村。這兩個村子離景區都比較近,步行就可以了。我比較推薦去仙人洞村,這里可以滿足全國各地游客對于不同口味飯菜的需求。晚上住宿的時候,這邊的村子也會舉辦篝火晚會,氣氛還是不錯的。如果想第二天精神飽滿些,建議早點休息。

        每年的6月份到9月份是普者黑景區的旅游高峰期,湖泊上的荷花在這個時候都會盛開。喜歡游水和賞花的游客一定不能錯過。喜歡攝影的話,千畝荷花一定可以讓你拍出唯美的照片。

        游城青丘滑草場能過夜嗎。

        建議不要過夜。

        鄱陽青丘滑草場位于自古就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之稱的上饒市,美麗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畔的鄱陽縣游城鄉。走進青丘滑草場,只見綿延起伏的山坡上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放眼望去,一片墨綠、尤為壯觀,踩在草上,就像行走在松軟柔和的巨大地毯上,飄然若仙的感覺油然而生。挺立在藍天下綠草上,展眼望去那無盡綠色大地,助滑竿一推,身體向前一傾,滑行在綠色的草地上沐浴著春風、傾聽著風吹草原的聲音,無盡的享受著滑草帶來的酣暢淋漓,讓人把一切的煩惱和辛苦都拋之腦后。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青丘桃林的外景地在哪里?具體一點?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青丘桃林的外景地在:云南普者黑

        菜花箐是三生三世里青丘的取景地,景色優美猶如一沐春風般粉紅。誤入桃花源的狐仙從此駐足與此。

        這個苗寨位于普者黑青龍山后面,因整個小村坐落的箐邊開滿了很多菜花才得名,而且每年二月間在通往菜花箐的公路兩旁就能看到到黃燦燦的油菜花,美不勝收!

        十里桃林后山的碧水天池,碧波粼粼,池邊一杜衡底下埋著幾壇桃花醉。沉浸在幻境中,不愿醒來。

        擴展資料:

        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景區,壯文名稱為 Oengz Liuhdoz Lueg Canghngw,音譯為"瀘尚閣"。其位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境內,距縣城13公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景區總面積388平方公里,核心景區165平方公里,屬于滇東南巖溶區,是發育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以“水上田園湖泊峰林、彝家水鄉、巖溶濕地、荷花世界、候鳥天堂”六大景觀而著稱。

        景區內有265個景點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羅棋布,83個溶洞千姿百態,54個湖泊相連貫通,2萬畝水面清澈透明,13公里大峽谷雄偉壯觀,3公里茶馬古道神秘古樸,還有4萬畝高原喀斯特濕地。

        旅游景點

        1、舍得草場

        舍得草場——舍得是彝語,舍:箐;得:洼,含義是洼塘箐。舍得景區主要以草場、高原風光、名優特產、濃郁的民族風情及革命根據地五絕而著稱。舍得草場面積達10多萬畝,是云南省最大的草場。被譽為文山的”小香格里拉”。

        舍得景區——位于丘北縣西北部,距丘北縣城56公里,游客可以自駕車或者乘坐班車前往,駕車時間約為1小時30分鐘。

        景區內有丘北縣海拔最高的山峰羊雄山,海拔2500多米,山上原始森林所覆蓋,古木參天。從羊雄山頂向東望,普者黑田園風光盡收眼底。羊雄山向西與彌勒、滬西隔江相望,山下是南盤江

        2、擺龍湖景區

        龍湖景區--位于曰者鎮擺落村擺落大山,距丘北縣城西28公里處,,距普者黑景區15公里。。因修建時正處于國家“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年代,所以也稱“紅旗水庫”。水庫承擔著全縣310萬多畝的農田灌溉,直接受益者達20余萬人,所以這里還被稱為丘北人民的“母親河”。

        3、普者黑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

        普者黑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于2011年經國家林業局批準試點建? ??,2015年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22處重點建設國家濕地公園之一,是云南省唯一入選的濕地公園。位于丘北縣城以北3公里處,屬于珠江水系,水源補給主要來自普者黑湖,經清水河和南盤江,最終匯入珠江。

        普者黑濕地地處滇東南亞熱帶石灰巖山原地帶,濕地與石山峰林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特殊的喀斯特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在我國西南部滇黔桂喀斯特地貌中極具代表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景區

        菏澤堌堆火了!這里有羋月弟弟之墓,還有《三生三世》的青丘! 青丘

        這幾天菏澤的堌堆考古成了熱門話題,在菏澤以“堌堆”命名的村莊有100多個,占全市“堌堆”的三分之二。數量之多、分布之廣、布點之密,全國獨一無二。

        雖然菏澤堌堆歷史悠久、數量多,但事實上,菏澤因地處黃泛區,淤積厚,埋藏深,考古發掘難度系數很大。菏澤堌堆遺址的試掘工作始于1954年,最重要的考古發掘是1984年北京大學鄒衡帶隊進行的安邱堌堆遺址發掘。此后的數十年間,只有配合基建的零星搶救性發掘。直到2014年,山東省考古研究院在定陶十里鋪北發掘,才重新啟動菏澤區域堌堆遺址的主動考古工作。

        考古人員在發掘青丘遺址

        今天,小編帶您一起領略菏澤那些歷史底蘊深厚的堌堆。

        青邱堌堆,古裝劇中的“十里桃花”就在咱菏澤

        還記得熱播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嗎?還記得里面提到的“青丘”嗎?據《太平寰宇記》和《元和郡縣志》均載:“舊傳初置縣在濮水南,常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離狐。”而古代的離狐縣在菏澤一帶,至少到唐代這里依然是神狐出沒的地方。

        青邱堌堆在菏澤城西南33里處,即馬嶺崗鎮(原二郎廟鄉)寺西范村村東有一突兀而起的大土丘。過去其上有一座雕梁畫棟、建造宏偉的大寺院,名曰“清邱寺”。2018年3月至8月,山東大學考古隊對青邱堌堆遺址進行了發掘。

        青邱堌堆遺址

        考古工作者在青丘堌堆發掘中發現了一批商周祭祀坑、窖穴和水井,祭祀坑用牲包括馬、牛、豬、狗和人,還發現明確的斬首痕跡。發掘中還發現一處龍山文化居住區,現存土坯墻房址9座。這說明在四千多年前,青邱堌堆已經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十里鋪北遺址:出土完整的商代鹿骨骸

        2014年7月下旬,為配合菏澤定陶菏曹運河景觀工程的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我省首次對堌堆文化進行大規模發掘,并有了重要發現。

        2013年冬天,有關方面計劃拓寬菏曹運河河道并建設景觀帶,沒想到在地下1—2米處,發現堌堆文化遺跡。山東省考古所、菏澤市歷史文化與考古研究所、定陶縣文物局聯合派員調查,并對遺址周圍進行鉆探,確認是一處被“驚醒”的堌堆文化遺址。很久以前,這里曾經高出周圍地面,供長達幾千年的先民在此聚居、繁衍,只是在后來的歷史變遷中,堌堆逐漸被歷史的風塵埋于地下罷了。該遺址位于該縣仿山鎮十里鋪村北,因此被定名為十里鋪北遺址。

        在一處商代動物坑內,考古人員發現一頭鹿的遺骨,從骨骸看,此鹿活著時體形非常健碩,論個頭甚至超出小牛犢。該鹿骨保存比較完整,鹿的頭部位置殘留有鹿角,顯示是一頭雄鹿。據了解,在山東地區之前的考古發現中,完整出土鹿的骨骸比較少見。

        張堌堆:佐證史籍記載,秦設單父縣

        張堌堆是龍山文化至周代的古文化遺跡,是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堌堆1961年由單縣文化館文物組發現,南北長115米,東西寬118米,總面積13570平方米,高約5米。2003年,為配合單縣舜師大街東擴,菏澤市文物事業管理處和單縣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發掘隊,對張堌堆遺址南35米舜師大街占壓范圍內的古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這次發掘,共搶救性清理墓葬60座,除西北角兩座磚室墓為新莽時期的外,其余均為西漢。出土隨葬品500余件,其中陶器360多件,銅器70多件,鐵器50余件,玉器20多件,五銖錢1000余枚。這批墓葬,墓葬形制多土坑、少磚室。隨葬品多放于腳箱,少放在頭箱,少則一、兩件,多則七、八件,器物組合是鼎、豆、壺或鼎、盒、壺。出土的遺物中,發現有一泥質灰陶盆口沿上有“單父”二字,據推斷“單父”二字應指地名。

        張堌堆遺址墓葬群的發掘,為研究當地的墓葬形制、埋葬習俗和當時人們的生產力水平、生活習慣,都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特別是帶有“單父”二字陶片的出土,與史籍記載秦設單父縣完全相符,起到了證史的作用。

        安邱堌堆:房基門道下發現了人祭現象

        安邱堌堆是新石器時代至商代的古村落。遺址位于菏澤市開發區佃戶屯辦事處曹樓行政村東南約100米處,因南北朝時期在其上建有安邱寺而得名。安邱堌堆是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7年,該遺址由菏澤地區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現堌堆南北長71.4米,東西寬77米,總面積約5526平方米,四壁陡直,上部略呈橢圓形。1984年秋,北京大學考古系著名教授鄒衡先生帶領數名學生,會同菏澤地區文展館、菏澤市文化館,對安邱堌堆遺址進行了正式發掘,發現了晚商文化、早商文化、岳石文化、龍山文化依次疊壓的文化層堆積。重要遺跡是房子,發現有圓形和長方形房基共12座、灰坑4個、灰溝3條、陶窯1座等。發現了灰坑、灰溝、陶窯、墓葬和長方形、圓形和長方形圓角的房址等文化遺跡;出土了打制粗糙的石器,磨制精美的石斧,有明顯使用痕跡的蚌鐮、蚌刀,尖銳鋒利的骨針、骨錐、骨鏇,造型規范的陶盆、碗、罐、鬲、甕、器蓋等大批文化遺物。

        安邱堌堆是一處布局嚴格、房址密集的村落遺址,是研究龍山文化聚落構成比較典型的材料,尤其是房基門道下發現了類似后世的人祭現象,對于進一步了解當時的社會歷史狀況,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線索。

        安邱堌堆岳石文化層的發現,在橫向方面,填補了岳石文化在魯西南地區的空白;在縱向方面,填補了魯、蘇、豫、皖地區夏代考古學的空白,對于研究夷夏分界等一系列中國文明起源的重大問題,提供了科學的證據。

        官堌堆:漢高祖劉邦在此登基稱帝

        官堌堆又稱“受命壇”,因漢高祖劉邦在此登基稱帝而得名。它也是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村落遺址,位于定陶城西北仿山鎮姜樓村南400米處,東距菏商公路1.5公里,東距仿山墓群約3公里。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官堌堆遺址1957年在菏澤地區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196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對該遺址進行了重點調查。1973——1983年,復查發現了石刀、石斧、石鐮及商周至漢的陶器,確定該遺址為一處龍山、商、周的古文化遺址。現頂部南北長15米,東西僅8米,高出地表8米;底部南北長30米,東西寬15米。四壁陡直,從其斷壁看暴露有灰坑、蚌殼坑、燒土面、灰層、陶片等。

        官堌堆遺址是菏澤市現存古文化遺址中最高、保存最好的一處,距今約5000余年。文化層堆積約13米,暴露較明顯,內涵較豐富,也是研究西漢歷史的重要遺跡,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竇堌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竇堌堆是新石器時代至商代的文化遺存。遺址位于東明縣陸圈鎮楊樓行政村東北800米,西北距東明縣城18公里。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代其上曾建有小廟,故又稱竇莊祖墳地。該遺址1963年被發現,1976年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組織試掘。經鏟探得知:遺址南北95.2米,東西85米,面積8092平方米。

        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以灰陶占優勢,紅陶、黑陶有一定數量,器表有繩紋、籃紋紋飾,器型有陶罐、鑿形鼎足、石鐮、器蓋、釜、罍、陶紡輪;商代有夾砂粗繩紋袋狀鬲足、夾砂細砂紅陶罐、夾砂細砂灰陶缶、甗、罐、盆、尊,泥質灰陶缸;漢代有泥質細繩紋陶片。

        東明位于河南、山東交界地帶,黃河在此不斷造成“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局面,故竇堌堆遺址試掘出土器物的器形、紋飾、風格受到兩省龍山文化的影響,既有河南安陽小屯商代遺存的繩紋、方格紋等紋飾,又有梁山青堌堆遺址出土的折肩直腹器物的器形,具有地方獨特的風格,為研究山東龍山文化和河南龍山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葵丘堌堆:“諸侯葵丘會盟”遺址

        葵丘堌堆又稱作葵堌堆,位于舊城鎮葵堌堆村,西臨黃河,春秋時期齊桓公曾在此與諸侯多次會盟。清咸豐五年,黃河決口改道之后,葵堌堆緊鄰河道,古建筑被沖毀,遺址也被深埋在地下,現僅存漢白玉柱杵一尊,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重修塔院寺廟碑一截。

        文物部門于1980年對葵堌堆古遺址進行了調查分析,根據鏟探得知,葵堌堆古遺址包含龍山文化時代商周和漢四個時期的遺存。1995年縣文物管理所樹立了“葵丘堌堆塔院寺古遺址”石碑。

        安陵堌堆:羋月弟弟葬于此處

        安陵堌堆遺址位于曹縣韓集鎮孫莊村北,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堌堆高約3米,南北225米,東西150米,總面積33750平方米。堌堆呈橢圓形,保存完好。上部為漢代文化層,中部戰國時期文化層,下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從安陵堌堆遺址采集的遺物標本看,龍山時期的有繩紋、方格紋、素面磨光罐、甗;商周有鬲、罐;漢代有罐、倉、豆。另外,還有箭頭和簇等。該遺址包含龍山、商代、周代、漢代等幾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文化內涵十分豐富。

        據了解,戰國時的名臣魏冉就葬在這里。魏冉是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羋月同父異母的弟弟。先王死后,他物色并擁立秦昭王繼承王位。憑著與秦昭王的特殊關系,魏冉在秦國獨攬大權多年,后被封為穰侯,曾經四次為相,啟用名將白起,連續東伐,攻城略地,戰績卓著。公元前295年,秦昭王將他賜封于穰地,加封陶邑(今定陶西南),稱為穰侯。魏冉后因功高震主,被秦昭王免掉相國職務,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于公元前264年死去,死后就葬在陶邑境內的安陵堌堆。

        內容綜合自齊魯晚報等

        編輯:春雨

        更多新聞

        @菏澤人,收到這條短信,馬上刪掉 菏澤設3站,這條高鐵首次環評公示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金融政策支持來了

        青丘國故址尋蹤 青丘

        根據《山海經》及部分文獻資料的零散記載,可知青丘國是從黃帝至夏朝初期一處非常重要的方國或古邑。對青丘國地理位置的確定,不僅為我們今后深入探討黃帝、蚩尤、后羿、禹等幾位重要歷史人物活動的范圍,尋找發現《山海經》中部山川地理、古邑名稱的方位,而且對澄清夏朝時期王畿東部疆域與方岳間分野等相關問題,均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綜合部分文獻資料的記載及本人多年實地調查的感悟,筆者以為青丘國故址當在山東境內的泗水上源一帶。

        一、青丘國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七證

        《繹史》卷五引《歸藏》云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丘。”地名“空桑”應是求證青丘國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據材料之一。張守節《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云:‘黃帝自窮桑登帝位,后徙曲阜。’……窮桑在魯北,或云窮桑即曲阜也。”《春秋孔演圖》:“孔子母征在游大冢之坡,睡,夢黑帝使清與己交。語曰:女乳必于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于空桑之中。”王子襄《泗志鉤沉》云:“窮桑在魯北,泗水之陽,循水北山南而東,數十里皆窮桑地。循水南而東,數十里皆空桑地。”孔子出生在曲阜東南部的尼山夫子洞,位處空桑之中,流經泗水縣曲阜市境內的泗水之陽古為窮桑之域,其陰為空桑之地,《山海經?東山經》云:“《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食”與“泗”古音不分,“食水”當為“泗水”之語訛。黃帝在窮桑登帝位的前后,應該是鞏固政治集權的重要時期,黃帝“遂禽殺蚩尤”的事件應發生在黃帝為帝前后的一段時間內,因窮桑和空桑分別位于泗水即食水上游的南北兩岸一帶,黃帝殺蚩尤于青丘之地當距空桑之域不遠。此為青丘國位于食(泗)水上源附近之證一。

        皇甫謐《帝王世系》:“黃帝生于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因“窮桑”和“空桑”均在泗水上游西流河段內,故可將它們看作是同一個區域。壽丘遺址今在曲阜城東舊縣村一帶,黃帝出生于泗水之陰的壽丘,亦遷于與之毗鄰的曲阜,本身就是活動于窮(空)桑之域內。空桑之域不僅是黃帝的出生地,更應該是其早期發跡創業的根據地,故推證《抱樸子·地真篇》中“黃帝東至青丘,過風山”的地點,應在窮(空)桑之域的東境附近。此為青丘國位于壽丘之東即泗水上源附近之證二。

        太平御覽》卷七百九十引《山海經》云:“青丘國,其人食五谷,衣絲帛,其狐九尾。”據有關文獻資料記載,堯舜時期,是我國雨季繁多、大水洪荒的高峰期,丘陵平原犬牙交匯的地帶無疑是這一時期古人避水患、宜五谷、植桑麻的最佳之所。從泰山周邊地區的滕州北辛、泰安大汶口、泗水尹家城、章丘城子崖、濟南大辛莊等遺址長期被古人居住上千年或幾千年的文化現象,亦可間接證實《淮南子·地形訓》中記載“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魚鹽出焉”的真實性。《史記·貨殖列傳》:“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山海經·海內東經》:“泗水出魯東北而南。”泗水發源于泗水縣東區的陪尾山下。《曲阜市志·水文》:“沂河,古稱沂水,曾名慶源河,泗沂河,為別于臨沂地的沂河,亦稱小沂河。”古沂水發源于鄒城市東北境的鳳凰山北麓,向西流至曲、兗交界的處金口壩入泗水南轉的河段。因沂水和泗水上游均為東西流向,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的情況與“青丘國,其人食五谷,衣絲帛”的情況大至相同,再加之前文所述青丘國距空桑不遠。此為青丘國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證三。

        荀子·儒效》:“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無弓矢則無所見其巧。”《淮南子·本經訓》:“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神話傳說中的羿為東夷部落首領之一,其主要活動區域當在東夷。在古代,汶泗流域地處東夷腹地,泗水上游兩岸的窮(空)之域是黃帝發跡創業之所,因此可推知羿“繳大風于青丘之澤”的地點,與《繹史》卷五引《歸藏·啟筮》中說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丘”的地點應是同一區域。此為青丘國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證四。

        亙古流今的黃河,東奔入海時,因受到泰山的阻擋,古時在魯西、豫東地區有來回擺尾的歷史。《史記·殷本紀》:“古禹、皋陶久勞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泗),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依據“西為河”的記載,可叫人聯想到舜、禹時期,黃河在魯西或豫東地區曾有向南流經的一段歷史。“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一語,則透露出了古代的“四瀆”之間,不僅人口稠密,而且更應是大禹治水的主戰場和建都立業之所在。已有學者考證“東為江”是指泗水,如杜金鵬先生在《先商濟亳考略》一文中談到:“若云系指古泗水,也許更妥切些”[1] 。《呂氏春秋·求人篇》:“禹東至扶木之地……鳥谷、青丘之鄉,黑齒之國。”《山海經·海外東經》:“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豎亥是健行人,一步是指多遠距離,暫時還很難考證。青丘國在夏禹時期位于夏朝王畿東極之地,與“四瀆”之中的“東為江(泗)”地望一致。此為青丘國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證五。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郭璞注曰:“太平則出而為瑞也。”《今本竹書紀年》:“帝禹夏后氏……又有白狐九尾之瑞。當堯之時。舜舉之。”“有狐,九尾”與“白狐九尾”當是青丘國特有的九尾狐之瑞象。禹不僅因治水有功,而且還很可能有“九尾狐”之瑞象,才被舜舉而榮登大寶的。《孟子·離婁下》:“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泗水上源不僅是大禹治水的“東為江(泗)”之域,也是東夷人舜帝的故里[2] 。在以仙神文化盛行的上古時代,禹所具的“九尾狐”之瑞象,很有可能是承襲了舜帝故里特有的吉瑞之象而衍生的。此為青丘國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證六。

        俗語云:“天子富有四海。”《古本竹書紀年》(夏)柏杼子八年:“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此句中的“東海”在當時可理解為是夏朝東部的疆域。《左傳·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遷于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后羿夏初曾代夏政使“(太康)乃失邦”[3] ,“柏杼子征于東海”應是收復被后羿所奪之國土。“一狐九尾”和“九尾狐”應是青丘國的同一種物象。四瀆之中的東為江(泗)和青丘國均位于夏朝東部疆域內,這與“柏杼子征于東海及王壽,得一狐九尾”的地望一致。此為青丘國位于泗水上源附近之證七。

        二、九尾狐應是一座山體的外貌形狀

        “神話中有歷史,歷史中有傳說”本身就是傳世文獻追述上古史的共同手法,《山海經》便是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記事怪誕而著稱的《山海經》所描述的諸神,如《大荒東經》中“八首人面,虎身十尾”的天吳神;《海內西經》中“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的開明獸等等,自《山海經》問世以來,便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據古動物化石考古發掘的部分動物骨骼標本來看,并沒有發現《山海經》中所描述的相關神獸、怪鳥等形體,因此,可以判斷《山海經》中的部分神獸、怪鳥等不是真實存在的活動生物。

        《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古代統治者有祭祀山川的習俗,現在民間中偶存的山神廟、水神廟龍王廟等即是此種習俗的延續,故而,筆者以為《山海經》中的部分仙神,應是當時某些方國所在地山川地理的外貌特征或者是方國所崇拜的圖騰。如:《海外北經》中的“九首人面,蛇身而青”的相柳神,可理解為某一山系中的山首某部分有九個像人面一樣的山頭,它們共同有一個像蛇身一樣起伏的山體等等。在數字中“九”有大或多的含義,同樣,我們可以把《山海經》中青丘國的九尾狐,理解為是一座山體的外貌形體,即青丘國域內有一座山的前半部分像狐頭和狐身的組合體,后半部分或有多個并排或有多個連續不斷的小山頭為其狐尾的象征。

        三、青丘之澤與九尾狐之位置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吳晗先生在《<山海經>中的古代故事及其系統》[4] 、徐中舒先生在《〈山海經〉和“黃帝”》中[5] ,分別以為《山海經》是一部集體的創作,作者非一時一地一人。民間可在不同的地理方位把同一座山稱為東山、南山等等,這樣就不免出現在《山海經》里不同山經中的同一山名、水名、邑名是同一地點的可能,九尾狐是青丘國特有的物象,故不能排除《大荒東經》、《海外東經》中的“青丘國”與《南山經》中的“青丘之山”是同一地望。《墨子·尚賢下》:“是故昔者舜耕于歷山,陶于河瀕,漁于雷澤,灰于常陽。”《羿與疇華之野考》一文中推證“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位于汶泗流域的新泰市和泗水縣之間的某一地帶[6] 。舜、羿時代相近,又同為東夷人,“疇華之野”當與羿“繳大風于青丘之澤”相距不會很遠,或與舜活動的區域相鄰或是同一地區。王獻唐先生在《炎黃氏族文化考》中以為“舜”發跡于泗水縣東境的歷山、雷澤湖一帶,青丘國域內必有一古澤為證才能更為貼近歷史的真實。雷澤湖位于空桑山系東首的歷山北3公里處,以地理言之,黃帝時期青丘國與空桑之域相近,舜帝耕歷山、漁雷澤位處空桑之域東首,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亦在空桑之域附近,故可推證出堯使羿“繳大風于青丘之澤”與舜“漁于雷澤”的“澤”應是同一古澤。

        《山海經·南山經》中明確指出青丘之山的獸狀如狐而九尾,青丘國不僅要有一古澤為證,同時也要有一九尾狐形狀的物體為證,才能符合古代青丘國地理環境的要求。《水經注》:“洙水西南流,盜泉水注之。泉出卞城東北卞山之陰。”雷澤湖位于泗河支流洙水的下游,南距歷山3公里,西距古卞城3公里,北與卞山(今青龍山)緊臨。據筆者多年實地考察發現,卞山即今青龍山南部的山體形狀即是九尾狐的象形,該山座落于今新泰市和泗水縣交界處,山陰從西至東是新泰境內的韓家河、郗家峪、盜泉峪、西石井、東石井等村邑;山陽從西至東依次為泗水縣境內的青龍莊、蔣家村、韓家村、小李家莊、龍王崖、賀莊、西城東城、七家莊等村落。青龍山最高海拔448米,東西長約5公里。從山體的南部看,青龍莊一帶的山首部分應是狐鼻、狐頭的形狀(觀察狐鼻、狐頭,狐身的最佳角度是韓家村村北);從狐首向東至小李家莊和賀莊村北之間的大峪廟山口處是狐身之象形;大峪廟山口向北凹進的大山坳,可以看作是狐身與狐尾部分的分界線;大峪廟山口東至七家莊北、由大至小一線連續排列的多個小山頭,應是狐之九尾喻意;至于狐身部分主體山脈下部向南延伸的幾個小山梁,應是九尾狐四足之會意(參見圖片1~4,四張相連為青龍山整體象形),遠處目測整個狐尾的長度應是狐身的兩倍以上。

        圖片1、狐鼻、狐頭、狐身局部。

        圖片2、圖中的大山坳是狐身與狐尾的分界處。

        圖片3、狐尾部從大至小連續排例的多個小山頭。

        圖片4:九狐尾末端的多個小山頭。

        因卞山冬季樹木落葉,野草覆蓋的山體亦變化為黃白色,這也許是“白狐九尾”瑞象的反映吧。卞邑北4公里處是卞山即青龍山,《南山經》中對九尾狐“其音如嬰兒”的描述,與《禮記·檀弓上》中“弁(卞)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的風俗亦有所相同,“其音如嬰兒”和“孺子泣”可理解為是發音相似的聲調,這無疑會叫人產生一些聯想,疑它是該域之中某種古老風俗人格化的呈現形式之一。

        四、青丘國遺址所在地

        通過以上所述,從大概的地理方位可推證出青丘國故址位于空桑之域東部的雷澤湖和青龍山附近。因青丘國附近需有一古澤和九尾狐祥瑞互為印證,筆者2000年發現青龍山是九尾狐形狀的山體之后,便時常在雷澤湖附近的村邑打聽與青丘和九尾狐相關的信息。雷澤湖即今賀莊水庫西岸的龍王崖村西北和羲和莊、韓家村之間,有一座東西長約1000米,海拔不足200米高的丘陵,當地還有部分耆老稱其為“九尾嶺”,這種文化現象有可能是對應北邊九尾狐形狀的山體沿革古地名所至。九尾嶺南邊的陪尾山諸泉,是泗水的發源地,因山下泉多若林,陪尾山之名亦被廣為知曉。陪尾山與九尾嶺一南一北相距不到1公里,是同一座緩坡型山體西部的兩個山頭,九尾嶺與陪尾山之名都有一個“尾”字與之組合,因此也不能否認它們之間有某種歷史文化傳承上的關系。

        2005年秋,在卞邑聽到“龍汪崖曾三改村名,最早叫青丘莊,二改盤石莊,后改龍汪崖(yai)”一則古老的傳聞[7] ,知道龍汪崖是盤石莊的人多,知道是青丘莊的人很少,至于為什么叫青丘莊更是無人知曉,這也許與該域歷史上不同時期古地名更迭的情況有關。未修賀莊水庫前,龍汪崖村東崖頭下即是雷澤湖的西岸,因舊址修水庫已沉入水中,只能在十分干旱的季節才能有一部分老村底露岀水面,實地調查發現該遺址區有岳石文化紅胎黑皮硬陶、商早期素面紅陶等遺物存在(參見圖片5);觀察青龍山即九尾狐形狀山體全景的最佳點,就在龍汪崖舊址即青丘莊這個位置上。夏朝初期及其以前是萬國林立的時代,一處聚落遺址就有可能是一個方國治地的所在。

        圖片5:龍汪崖遺址中部分陶瓷片標本。

        黃帝時期已有青丘國的存在,青丘莊舊址卻沒有發現與之對應的龍山文化遺存,因古代的居民多有邑址近遷之實,黃帝時期的青丘國舊址應距夏商時期的青丘國遺址即龍汪崖舊村遺址不遠。九尾嶺西邊和北邊的平地即洙水下游沿岸,羲和莊、馬家村、卞邑、前后尤、花園、聶家村、蔣家村、韓家村等村莊均有岳石和商、周時期的文化因素分布,其中蔣家村和韓家村是一西一東兩個相聯的村莊,蔣家村西部有大汶口文化墓葬群分布;韓家村東南部的遺址區文化堆集層厚達兩米有余,不僅有一定數量的大汶口文化紅陶、龍山文化黑陶殘片存在,同時也有多處古窯殘址及石紡輪等器物出土(參見圖片6)。

        圖片6:韓家村東南區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區一角。

        夏代的青丘國和黃帝時期的青丘國,應位于古澤附近(即雷澤湖)和觀察九尾狐形狀山體角度的最佳處,因龍汪崖當地居民多傳他們的先祖是從北邊1.5公里處的韓家村遷來的,故不排除韓家村的龍山文化遺址是黃帝到舜帝時期青丘國故址的可能。

        2012年10月韓雲山初稿。

        注釋:

        [1]參見《殷都學刊》1988年第三期。

        [2]參見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齊魯書社1985版。

        [3]參見《古本竹書紀年》。

        [4]參見《吳晗史學論著選集》第一卷,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5]參見《山海經新探》,1986年四川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6]參見喻權中著《羿與疇華之野考》(《中國上古文化的新大陸》,1992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7] 此句傳說由卞邑耆老王衍祐先生講述。

        青丘自由行旅游攻略

        • 青丘旅游景點在哪「青丘文化旅游景區」

          青丘旅游景點在哪「青丘文化旅游景區」 請問青丘之國在什么地方,對中國免簽嗎?《山海經》里提到的“青丘”,現在具體在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出現的桃花仙境在現實中是在哪里?游城青丘滑草場能過夜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青丘桃林的外景地在哪里?具體一點?


          2023-01-03
          1475 71
        • 菏澤堌堆火了!這里有羋月弟弟之墓,還有《三生三世》的青丘!

          這幾天菏澤的堌堆考古成了熱門話題,在菏澤以“堌堆”命名的村莊有100多個,占全市“堌堆”的三分之二。數量之多、分布之廣、布點之密,全國獨一無二。雖然菏澤堌堆歷史悠久、數量多,但事實上,菏澤因地處黃泛區,淤積厚,埋藏深,考古發掘難度系數很大。菏澤堌堆遺址的試掘工作始于1954年,最重要的考古發掘是1984年北京大學鄒衡帶隊進行的安邱堌堆遺址發掘。此后的數十年間,只有配合基建的零星搶救性發掘

          2022-02-02
          1907 83
        • 青丘國故址尋蹤

          根據《山海經》及部分文獻資料的零散記載,可知青丘國是從黃帝至夏朝初期一處非常重要的方國或古邑。對青丘國地理位置的確定,不僅為我們今后深入探討黃帝、蚩尤、后羿、禹等幾位重要歷史人物活動的范圍,尋找發現《山海經》中部分山川地理、古邑名稱的方位,而且對澄清夏朝時期王畿東部疆域與方岳間分野等相關問題,均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綜合部分文獻資料的記載及本人多年實地調查的感悟,筆者以為青丘國故址當在山東境內

          2022-01-11
          1606 73
        • 菏澤:青丘考古,發現了什么?

          2018年3月,山東大學考古隊入駐菏澤市馬嶺崗鎮青丘古遺址進行考古。如今,業已完成田野考古階段性工作。發掘一個遺址,首先要對這個遺址、遺址所在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山東大學考古系的師生們前前后后用了五年的時間,幾乎走遍了魯西南地區的所有堌堆遺址。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科研院院士亨利參與了前期調查。青丘考古出土陶器青丘堌堆遺址是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堆積層自新石器時代

          2021-12-31
          711 3
        • 青丘和涂山哪個才是狐族的正統, 從這些傳說中就可以看出來了

          狐妖和狐仙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神話體系中備受青睞的一種妖怪。原因是狐妖修煉成人,男的帥女的美,狐妖們都有禍國殃民的本錢。所以也就成了無數文人墨客筆下鐘愛的妖怪品種之一。而狐仙之國的說法到今天也一直都有流傳,以青丘和涂山最盛。那么青丘和涂山哪個才是狐族的正統呢?在現在很多的影視劇和小說中,提到狐仙之國,很多人一下能想到的就是青丘。比如之前大熱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青丘狐傳說》等都是以青

          2021-12-31
          116 46
        • 為何青丘與天族的聯姻白淺可以找借口退婚,夜華和桑籍卻要遵守?

          #白淺#青丘和天族的婚姻不僅桑籍和夜華,不能接受,白淺本福克斯也不能接受。雖然她不喜歡桑籍和夜華,一個想離婚,一個想逃避婚姻,但她已經想到了找個理由退出。即使當狐貍皇帝答應把結婚對象換成夜華,時,她也悄悄告訴他,如果白淺以后不想斷絕關系,她可以找個借口。這樣,青丘和天族之間的婚姻似乎并不十分重要。那么,既然白淺可以說可以隨便退役,為什么夜華和桑籍要嚴格遵守呢?其中一人為此婚姻絞盡腦汁

          2021-12-31
          252 33
        • 神秘的“青丘之國”確實存在過嗎?它與九尾狐有什么關系?

          這幾年電視上有越來越多的仙俠劇都出現了“青丘國”,例如《青丘狐傳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劇。皆有以青丘國為背景展開故事情節的,且通常與青丘國密不可分的便是九尾狐。那么青丘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地方嗎?九尾狐又是怎么回事?青丘這個地方,位于泗水上源附近,而泗水就是我國山東省中部一條河流淮河的支流。古人對青丘國的初印象是將它與蚩尤聯系在一起的。相傳蚩尤活動在青丘一帶,同時也

          2021-12-31
          18 65
        • 青丘到底在哪里?夜華在凡間的師傅竟然不知道!

          不久人世的柳照歌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化身為凡人柳照歌的夜華因為在十一歲那年見到了傳說中的“狐仙”(也就是白淺)并且得到了定情信物珠串,認為到自己十八歲的時候,那位自稱來自“青丘”的仙子一定會來找自己的(白淺和他說的),于是后面即使身為尚書,仍然癡情于自己十一歲時遇到的仙人,哪怕遇到和她樣貌相似的假“素素”也不改初衷。最終,竟因相思成疾,英年早逝。柳照歌的一生都在尋找青丘,一生都在

          2021-12-31
          1651 32
        • 青丘一族為什么這么任性?

          最近熱映的某劇,小伙伴們都覺得只有青丘一族最任性,不貪名也不貪利,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那么,青丘一族何以如此任性呢?有關青丘的記載,最早見于《山海經》。《山海經·大荒東經》曰:“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又,《山海經·五藏山經·南次一經》曰:“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鑊。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2021-12-31
          709 78
        • 青丘之國在何處

          小編的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的女主角白淺為九尾白狐化形成人,作品中稱其為“青丘之國白止帝君的幺女白淺上神”,許多人都知道“青丘”一詞出自《山海經》,三條記載都與九尾狐有關,但這并不代表青丘只有九尾狐;而且叫“青丘”的地方很多,古詩中談及青丘,也往往多義,但除了郭璞專門為《山海經》寫的《九尾狐贊》外,幾乎沒有人把青丘和九尾狐聯系起來。近來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熱播,粗略看了兩眼,已

          2021-12-31
          1084 12
        • 中國古代神話一一青丘在哪里?

          三生三世系列播出收到了國人的大力追捧,以藝術的角度來說,拍的不錯,但是肯定不能以中國傳統神話來解釋,沖突點太多了,可以理解是另一層面的神話故事。不過很多人問過我青丘在哪里,這個還真把我問住了,這個地方有太多史料記載了,不過其中有幾處大概類似,那么咱們一起來看看:一、《南山經》中記載“又東三百里有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靛。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聲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2021-12-31
          287 13
      5. 點擊查看更多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