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胡辣魚怎么做?
導讀:曲靖胡辣魚怎么做? 閩南菜系怎么做?和臺式料理一樣吧?
多謝邀請,我是曲靖宣威人,跟大家說說我在家里的日常做法吧,可能不是最正宗的口味,但應該大同小異吧。
主料
魚一條
輔料
大醬一大勺、干辣椒200克、花椒200克、醬油兩大勺、味精少少許、料酒少許、芹菜三根、小蔥2根、絲瓜1根
步驟1:料酒腌制
步驟2:可以順便加一些自己想吃的蔬菜 一起煮……例如絲瓜、土豆等,不放也可以
步驟3:炒的佐料老醬,花椒,干辣椒
步驟4:倒油,把干辣椒,花椒炒糊點才有糊香味
步驟5:炒大醬
步驟6:加水,魚大就多放點哈
步驟7:水開先放魚,在放絲瓜……一起煮哈
步驟8:把魚煮熟,裝盤了
步驟9:再倒油,再放干辣椒花椒炒糊炒香
步驟10:鋪上菜。準備澆熱油
步驟11:撒上芝麻就ok了
閩南菜系怎么做?和臺式料理一樣吧?
福建菜系:
福建在東南諸省中開發較晚,異域殊風,飲食與中原區別很大。因地處沿海,淺灘面積大,故閩人喜食魚蝦螺蚌。閩菜中最有特色的是湯菜,菜肴富于湯汁,如最著名的“佛跳墻”,即用海鮮、雞、鴨、肉放在紹興酒壇中用文火煨制而成。湯菜的原料及調湯都很講究,烹調上富于變化,有“一湯多變”乃至“十變”的效果。此外,閩菜還重視刀工(否則海鮮內味難出、外味難入),善用紅糟調味著色。閩菜還可細分為福州、閩南、閩西三支。
閩菜系亦是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在色、香、味、形兼顧的基礎上,尤以香、味見長。其清新、和醇、葷香、不膩的風味特色,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獨樹一幟。
福建位于我國東南隅,依山傍海,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其山區地帶林木參天,翠竹遍野,溪流江河縱橫交錯;沿海地區海岸線漫長,淺海灘遼闊。地理條件優越,山珍海味富饒,為閩菜系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烹飪資源。這里四處盛產稻米、糖蔗蔬菜、瓜果,尤以龍眼、荔枝、柑桔等佳果譽滿中外。山林溪澗有聞名全國的茶葉、香菇、竹筍、蓮子、薏苡仁米,以及麂、雉、鷓鴣、河鰻、石鱗等山珍美味;沿海地區則魚、蝦、螺、蚌等海產佳品豐富,常年不絕。據明代萬歷年間的統計資料,當時當地的海、水產品計270多種,而現代專家的統計則有750余種。清代編纂的《福建通志》中有“茶筍山木之饒遍天下”,“魚鹽蜃蛤匹富青齊”的記載。
閩菜系歷來以選料精細,刀工嚴謹,講究火候、調湯、佐料,和以味取勝而著稱。其烹飪技藝,有四個鮮明的特征,一是采用細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質地的原料,達到入味透徹的效果。故閩菜的刀工有“剞花如荔,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如涼拌菜肴“蘿卜蜇”,將薄薄的海蜇皮,每張分別切成2~3片,復切成極細的絲,再與同樣粗細的蘿卜絲合并烹制,涼后拌上調料上桌。此菜刀工精湛,海蟄與蘿卜絲交融在一起,食之脆嫩爽口,興味盎然。
“雞茸金絲筍”是將冬筍切成三根頭發絲粗細的“金絲筍”,每100g冬筍要切500g~600g條細絲,切得長短一致,粗細均勻。這樣冬筍才能和雞茸、蛋液等料拌成的糊融為一體。經巧妙烹炒后,雞茸與筍絲之味特佳。此菜經歷百年,盛名不衰。二是湯菜居多,變化無窮。閩菜多湯由來已久,這與福建有豐富的海產資源密切相關。閩菜始終將質鮮、味純、滋補聯系在一起,而在各種烹調方法中,湯菜最能體現原汁原味,本色本味。故閩菜多湯,目的在于此。
閩菜的“多湯”,是指湯菜多,而且通過精選各種輔料加以調?
??,使不同原料固有的膻、苦、澀、腥等味得以摒除,從而又使不同質量的菜肴,經調湯后味道各具特色,因而有“一湯變十”之說。如干魷魚味腥,須經水發之法去除,否則也不適應烹制脆嫩菜肴所需。但一經水發,又失去魷魚的本味,必須另行調制魷魚湯,使之達到質量和味道俱存的效果。
“雞湯氽海蚌”時,鮮海蚌汁咸,要經過加工處理。但如洗凈,又過于清淡。所以,將蚌肉經細膩的刀工片成大薄片,在沸水鍋里氽成至八成熟,盛入湯碗,再沖入咸淡適宜的熱雞湯。這樣的蚌肉清鮮脆嫩,且有雞湯醇香美味,二者相得益彰。細嚼緩呷,香鮮融為一體。三是調味奇異,別具一格。閩菜偏甜、偏酸、偏淡,這與福建有豐富多彩的佐料以及其烹飪原料多用山珍海味有關。偏甜可去腥膻,偏酸爽口,味清淡則可保其質地鮮純。閩菜名肴“荔枝肉”、“甜酸竹節肉”、“蔥燒酥鯽”、“白燒鮮竹蟶”等均能恰到好處地體現偏甜、偏酸、偏清淡的特征。四是烹調細膩,雅致大方。閩菜的烹調技藝,不但蒸、炒、燉、燜、氽、煨等法各具特色,而且以炒、蒸、煨技術稱殊。在餐具上,閩菜習用大、中、小蓋碗,十分細膩雅致。“炒西施舌”、“清蒸加力魚”、“佛跳墻”等名肴都鮮明地體現了閩菜的特征。其中尤以“佛跳墻”為甚,其選料精細,加工嚴謹,講究火工與時效,以及注重煨制器皿等特色,使之成為名揚中外的美饌佳肴。
閩菜系起源于福建閩侯縣,有福州、閩南的廈門、閩西的泉州等地的地方菜發展而成,以福州菜為主要代表。福州菜清鮮、淡爽,偏于甜酸,尤其講究調湯。另一特色是善用紅糟作配料,具有防腐、去腥、增香、生味、調色的作用。在實踐中,有熗糟、拉糟、煎糟、醉糟、爆糟等十多種,尤以“淡糟炒香螺片”、“醉糟雞”、“糟汁氽海蚌”等名肴最負盛名。閩南菜除新鮮、淡爽的特色外,還以講究作料,善用甜辣著稱。最常用的作料有辣椒醬、沙茶醬、芥末醬、桔汁等。其名菜有“沙茶燜鴨塊”、“芥辣雞絲”、“東壁龍珠”等均具風味。閩系菜偏咸、辣,多以山區特有的奇珍異味為原料,如“油燜石鱗”、“爆炒地猴”等,有濃郁的山鄉色彩。
“佛跳墻”是閩菜中最著名的古典名菜,相傳始于清道光年間。百余年來,一直馳名中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特色菜之一。“東壁龍珠”是一道取用地方特產烹制的特殊風味名菜。福建泉州名剎開元寺中有幾棵龍眼樹,相傳已有千余年歷史;樹上所結龍眼,是稀有品種“東壁龍眼”,其殼薄核小,肉厚而脆,甘冽清香,有特殊風味,享譽國內外。
福建泉州地區采用東壁龍眼為原料,配以豬瘦肉、鮮蝦仁、水發香菇、荸薺、雞蛋等制成菜肴,取名“東壁龍珠”,成為當地著名的特色風味菜。“炒西施舌”采用福建長樂漳巷的特產海蚌烹制。傳說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滅吳后,其妻派人偷偷將西施騙出來,用石頭綁在西施身上,把她沉入海底。從此沿海泥沙中便有種類似人舌的海蚌,傳說是西施的舌頭,故稱其為“西施舌”。福建地區很早就有人用此蚌來做美味佳肴。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在閩時,曾稱贊長樂西施舌是閩菜中的神品。西施舌無論氽、炒、拌、燉,都具清甜鮮美的味道,令人難忘。周亮工在《閩小記》中說:“畫家有能品,逸品,神品,閩中海錯西施舌當列神品”。
閩菜系亦是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在色、香、味、形兼顧的基礎上,尤以香、味見長。其清新、和醇、葷香、不膩的風味特色,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獨樹一幟。
福建位于我國東南隅,依山傍海,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其山區地帶林木參天,翠竹遍野,溪流江河縱橫交錯;沿海地區海岸線漫長,淺海灘遼闊。地理條件優越,山珍海味富饒,為閩菜系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烹飪資源。這里四處盛產稻米、糖蔗蔬菜、瓜果,尤以龍眼、荔枝、柑桔等佳果譽滿中外。山林溪澗有聞名全國的茶葉、香菇、竹筍、蓮子、薏苡仁米,以及麂、雉、鷓鴣、河鰻、石鱗等山珍美味;沿海地區則魚、蝦、螺、蚌等海產佳品豐富,常年不絕。據明代萬歷年間的統計資料,當時當地的海、水產品計270多種,而現代專家的統計則有750余種。清代編纂的《福建通志》中有“茶筍山木之饒遍天下”,“魚鹽蜃蛤匹富青齊”的記載。
閩菜系歷來以選料精細,刀工嚴謹,講究火候、調湯、佐料,和以味取勝而著稱。其烹飪技藝,有四個鮮明的特征,一是采用細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質地的原料,達到入味透徹的效果。故閩菜的刀工有“剞花如荔,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如涼拌菜肴“蘿卜蜇”,將薄薄的海蜇皮,每張分別切成2~3片,復切成極細的絲,再與同樣粗細的蘿卜絲合并烹制,涼后拌上調料上桌。此菜刀工精湛,海蟄與蘿卜絲交融在一起,食之脆嫩爽口,興味盎然。
“雞茸金絲筍”是將冬筍切成三根頭發絲粗細的“金絲筍”,每100g冬筍要切500g~600g條細絲,切得長短一致,粗細均勻。這樣冬筍才能和雞茸、蛋液等料拌成的糊融為一體。經巧妙烹炒后,雞茸與筍絲之味特佳。此菜經歷百年,盛名不衰。二是湯菜居多,變化無窮。閩菜多湯由來已久,這與福建有豐富的海產資源密切相關。閩菜始終將質鮮、味純、滋補聯系在一起,而在各種烹調方法中,湯菜最能體現原汁原味,本色本味。故閩菜多湯,目的在于此。
閩菜的“多湯”,是指湯菜多,而且通過精選各種輔料加以調制,使不同原料固有的膻、苦、澀、腥等味得以摒除,從而又使不同質量的菜肴,經調湯后味道各具特色,因而有“一湯變十”之說。如干魷魚味腥,須經水發之法去除,否則也不適應烹制脆嫩菜肴所需。但一經水發,又失去魷魚的本味,必須另行調制魷魚湯,使之達到質量和味道俱存的效果。
“雞湯氽海蚌”時,鮮海蚌汁咸,要經過加工處理。但如洗凈,又過于清淡。所以,將蚌肉經細膩的刀工片成大薄片,在沸水鍋里氽成至八成熟,盛入湯碗,再沖入咸淡適宜的熱雞湯。這樣的蚌肉清鮮脆嫩,且有雞湯醇香美味,二者相得益彰。細嚼緩呷,香鮮融為一體。三是調味奇異,別具一格。閩菜偏甜、偏酸、偏淡,這與福建有豐富多彩的佐料以及其烹飪原料多用山珍海味有關。偏甜可去腥膻,偏酸爽口,味清淡則可保其質地鮮純。閩菜名肴“荔枝肉”、“甜酸竹節肉”、“蔥燒酥鯽”、“白燒鮮竹蟶”等均能恰到好處地體現偏甜、偏酸、偏清淡的特征。四是烹調細膩,雅致大方。閩菜的烹調技藝,不但蒸、炒、燉、燜、氽、煨等法各具特色,而且以炒、蒸、煨技術稱殊。在餐具上,閩菜習用大、中、小蓋碗,十分細膩雅致。“炒西施舌”、“清蒸加力魚”、“佛跳墻”等名肴都鮮明地體現了閩菜的特征。其中尤以“佛跳墻”為甚,其選料精細,加工嚴謹,講究火工與時效,以及注重煨制器皿等特色,使之成為名揚中外的美饌佳肴。
Hash:192c4f16193c220c68edbe0e871334f771c35b99
聲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