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之前,羅斯福早已收到情報了
還是有朋友沒明白珍珠港前夕海軍中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之間關系問題,所以總是從我們已知航母在二戰中崛起的結論拿航空母艦不在港內作為證據,更不知道珍珠港時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到底在哪。對于“苦肉計”這個觀點,美國人等于自己廢掉自己的雙臂來引日本參戰?不站在當時的角度去考慮永遠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先說下情報問題吧。關于珍珠港前美國是否得到情報,對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將對珍珠港發動空襲這種極為精準的情報并沒有,但是已經意識到了日本將在短時間內對太平洋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對珍珠港的兵力部署有所加強,這個加強不僅局限于海軍和海軍航空兵,還包括陸軍和陸軍航空兵。
第一個問題:珍珠港前夕航母和戰列艦誰才是“老大”?網絡上對于珍珠港是“陰謀論”的最“有利”證據就是航空母艦不在珍珠港內,但是這個證據其實顛倒了時間線。從我們現在已知歷史進行的角度去考慮航母確實在二戰確立了海戰核心的地位,但是珍珠港事件前航母的地位并沒有被確立。從美國在30-40年代的造艦計劃來看,1936年-1940年期間美國批準了2艘“北卡羅來納”級、4艘“南達科他”級和6艘“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共12艘。而同時期批準的航空母艦建造計劃只有6艘,從數量上看只有戰列艦的50%。雖然美國在1940年6月通過的《海軍擴軍法案》中大規模擴充海軍規模,將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由原先6艘提升至11艘,但是戰列艦也由12艘提升至15艘。這樣,至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前美國現役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為17:7,正在建造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為15:11。也就是說在美國海軍中,航空母艦仍然是被戰列艦“壓過一頭”。
另外,美國在20-40年代進行過一系列“艦隊問題”演習,雖然1929年的“艦隊問題9”演習中航空母艦從完全的后臺開始走入前臺,航空母艦也開始進行一些獨立作戰。但是考慮到30年代的航空器水平較低,無法對戰列艦進行實質性的威脅,而且美國在30年代初也只有3艘航空母艦。所以航空母艦并不能對戰列艦構成壓倒性優勢,所以在航空母艦仍然處于技術、戰術和思想上的不確定性,直到1937年的“艦隊問題18”演習中航母仍然只是與戰列艦組成“半特混”艦隊而非完全的“航母特混”艦隊。下圖為1929年美國僅有的3艘航空母艦:“蘭利”、“列克星頓”、“薩拉托加”
下面這段話是1930年“艦隊問題11”中美國海軍高層的結論“
雖然空戰技術的進步和空中艦隊的優異性能在剛剛結束的演習體現無疑,海軍軍官們仍指出,厚甲重炮的戰列艦,這種唯一能夠在給予打擊的同時承受住打擊的軍艦,仍是艦隊的中流砥柱,她們在未來多年內將一直存在,除非因為國際條約而在萬國海軍中一同廢止。”其實美國在1940年《海軍擴軍法案》將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由6艘提升至11艘并不是已經完全意識到了航母就是海軍核心,畢竟戰列艦也由12艘提升至15艘。所以1940年的《法案》中的航母數量提升一方面是平衡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數量,另一方面是美國并不想在于日本的海上軍備競賽中處于下風(日本當時的航空母艦數量比美國多)。而“蒙大拿”級戰列艦的建造其實到1943年才完全放棄,航空母艦在美國海軍確立核心地位的時間不晚于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下圖為被取消的“蒙大拿”艦模型所以在珍珠港事件中美國的航空母艦不在港內就得出“美國苦肉計,保存實力”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按照當時的海軍發展思想,如果美國想保存實力應該將8艘戰列艦調出港內而不是航空 母艦。所以我們在找證據的時候要考慮當年的實際問題,不要把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已知的結論強加到1942年上。
第二個問題:太平洋艦隊的3艘航空母艦到底在哪?當時太平洋艦隊共擁有3艘航空母艦:CV-3“薩拉托加”號、CV-2列克星頓”號、CV-6“企業”號。那么這3艘航空母艦到底在哪?是不是真的美國故意調走呢?
CV-3“薩拉托加”號:“薩拉托加”號是離開珍珠港最早的1艘,時間是1941年1月,比珍珠港事件提早11個月,目的是返回本土西海岸大修升級。12月7日當天“薩拉托加”號在圣迭戈接收艦載機大隊,順便將計劃部署在瓦胡島的海軍陸戰隊VMF-221中隊14架F2A戰斗機一同運往珍珠港。珍珠港事件第二天也就是12月8日“薩拉托加”號啟程駛往珍珠港,12月15日抵達珍珠港。
CV-2列克星頓”號:列克星頓”號于12月5日搭載VMSB-231中隊18架SB2U俯沖轟炸機前往中途島,也就是當做運輸船運送飛機。12月7日當天列克星頓”號位于中途島東南大約500海里。
CV-6“企業”號:“企業”號是這里面最應該被“炸”的1艘,他在11月28日搭載陸戰隊VMF-211中隊12架F4F-3戰斗機前往威克島,也是充當飛機運輸船。但是“企業”號計劃應該在12月6日返回珍珠港,只是因為半道風暴的原因導致“企業”號推遲返回時間。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很明了了,“薩拉托加”號返回本土的時候日本還沒有制定珍珠港計劃,這個首先被否掉。“企業”號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在珍珠港內被炸,只是因為風暴,但是美國人總不能因為“苦肉計”在當時動用氣象武器制造風暴吧,要是美國有這個能力那么日本恐怕1942年就投降了。而列克星頓”號在12月5日出港完全是因為“企業”號可以在12月6日返回珍珠港,這樣就不會出現珍珠港內的航空母艦“斷檔”。一切都是因為那場風暴導致珍珠港內的航空母艦陰差陽錯的出現了1天的空缺,剛好就是日本空襲的那天。所以這也不能證明美國故意調走航空母艦。
所以說所謂的“苦肉計”“故意調走”這些其實都不成立,要知道美國太平洋艦隊當時一共8艘戰列艦,結果全部損失(受傷),另外還殉職了2000多名官兵。這種級別的損失對美國來說非常危險,很有可能翻不了盤,甚至在1942年初美國損失“約克城”和“列克星頓”后只有2艘可用的大型艦隊航母。哪有為了自己參戰先讓敵方把自己的主力全都廢掉?這不叫“苦肉計”,這叫腦子不好。下圖為遭受重創的“列克星頓”號
美國想要參戰不需要這么麻煩,以前又不是沒干過這種事情。1898年美西戰爭的借口是“緬因”號裝甲巡洋艦在哈瓦那沉沒(就是下圖),結果美國最后奪去了西班牙在中美和太平洋的關島菲律賓的利益。而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參戰的借口是西塔尼亞號郵輪被德國潛艇擊沉和齊默曼事件。這兩次戰爭美國參戰的借口和代價都比珍珠港小的多,對珍珠港來說美國想要參戰也大可不必廢掉自己給日本人創造優勢。非要從情報層面去說這件事情,并不是說美國一無所知,對于日本在太平洋上想要進行軍事行動其實已經一目了然,但是具體什么時候在哪里情報并沒有這么精確。
Hash:219d7a095c27b889229b59923d6e80b644ee911d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