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西安的旅游業 西安的旅游業數據

        導讀:西安的旅游業 西安的旅游業數據 1. 西安的旅游業數據 2. 2020年西安旅游業數據分析報告 3. 西安旅游歷史數據 4. 西安旅游統計 5. 西安旅游業發展數據 6. 2018年西安旅游數據 7. 2019年西安旅游業數據

        1. 西安的旅游業數據

        一、2018年西安旅游人數及收入

        旅游業一直是西安的支柱產業,豐富的旅游資源也一直是西安引以為傲的優勢,2018年,西安市接待國內外游客24738.7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7%;旅游業總收入2554.81億元,增長56.4%。

        二、西安市鄉村旅游發展

        西安鄉村旅游自上世紀90年代興起以來,由最初的自發式、農家樂、低層次發展的初級階段,進入到有規劃、大投入、規模化的發展階段,目前正在向品牌化、品質化、差異化的升級階段邁進。

        西安共有九個區四個縣,其中涉及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有六個區四個縣,發展得比較好的地方有五個市縣,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在西安就有四個,西安周邊農村大多數鄉鎮都有鄉村旅游項目,旅游業帶來的收入已經超過了2.4億元,成為這些鄉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已經帶動了西安經濟的發展,為社會帶來了一定的效益

        2. 2020年西安旅游業數據分析報告

        在部分人的眼里,西安的全貌不過是“黃土高原”,黃沙萬里。然而,這就是西安的全部風貌么?

        作為繁盛的盛唐國都,這幾年西安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

        “西安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西安與阿里巴巴、騰訊深化合作項目”

        “西成高鐵的開通”

        “西安年·最中國”

        等頻頻霸屏,連抖音上滿滿都是西安的身影

        西安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幾千年里都散發著如此大的魅力?

        這也許要歸因于幾千年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升斗小民三教九流、各個階層與西安城的相互交融……他們逐一登臨這個舞臺共同營建出了中國最歷史氣息的新興城市—西安

        秦嶺以北的西安,位于渭河平原是由斷層陷落地帶經渭河等河流,沖積而成和渭河谷地及丘陵構成渭河盆地,西安,就建立在此。

        西安境內河網密集,共有54條河流。于是,便有了“八水繞長安”的美名,正是因為如此,長安才成為十三朝之都。“被山帶河,四塞為固,物產豐饒”《史記》中,西安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這也是“天府之國”的最早出處。

        風景優美、崇山峻嶺、水系發達、物產豐富,西安的自然條件可謂是得天獨厚。

        今日西安

        西安剛剛獲批建設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GDP發展更是顯著提升。據商業排行榜2017年15個副省級城市GDP排行榜,西安排行第九

        產業結構也愈加合理化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產業結構比重排名第三,同比上漲了0.3%

        同時西安出臺了全國最優惠落戶政策,服務最優、程序最簡,實行學歷落戶只憑兩證(身份證、畢業證)即可申請辦理西安戶口。自出臺以來,10個月以內落戶西安人數為244575人,增長率高達335.9%

        西安智慧醫院醫療服務APP上線,患者通過手機就能進行當日掛號、門診繳費、費用明細查詢,平均每次就診可節約45分鐘

        剛剛開通了西成高鐵,讓西安高鐵一躍成為新晉網紅,直達直轄市及省會城市多達23個,讓愛蹦跶的西安人不管去哪兒都方便。

        西安將新增生態水面2300畝,濕地面積5000畝,此外,加強污染水治理,加快水源工程建設,大西安將進入“擁河”發展時代。

        愛西安,因為粗獷的大西北也“文明”,今年開始“車讓人”,行人過馬路不再是老大難。西安的“廁所革命”“煙頭革命”成效顯著,我們既愛西安古樸大氣的“面子”,也愛西安貼心精致的“里子”。

        聊起曲江創客大街和高新創業咖啡街區,那 指的就是給來西安發展的年輕人的機會和平臺,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都開在西安,以后應該能發展成全球首個科幻城了。

        西安是國家一帶一路規劃的重要城市,能夠一城唱響百城歌,來大唐西市看一看,你會發現這里重新開啟了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絲路。

        作為一帶一路的起點,西安還有“長安號”中歐班列,可以開往德國、匈牙利、芬蘭等地,大大方便了西安外貿產業的發展。

        十三朝古都再一次驚艷世界:西安年,最中國!

        這個冬天,西安15次登上央視,來西安旅游人數達1269.49萬人次,躋身全國熱門旅游城市TOP3

        西安名校林立,文化氣息濃厚,除了交大學霸,還有美院和音樂學院的文藝青年帶給城市新活力。

        舉世聞名的西安的美食,冰峰夾饃和涼皮、鏡糕灌湯羊肉泡,不禁讓人大呼:“嘹咋咧!”

        在這里,各類新式建筑拔地而起,商業繁盛,交通發達,與全球聯結緊密,人們的生活方式前衛而多樣,并充滿文藝的追求,未來更加可期。

        這就是西安

        3. 西安旅游歷史數據

        唐朝時國都長安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貿易中心,其它的成都,太原,洛陽只是一般城市,《行宮》唐代:元稹——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這里指當時洛陽的皇帝行宮上陽宮。河南人蹭西安歷史自捧自己是銀河系中心。西安古稱長安,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周文王時就定都于此,筑設豐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hào)即源于此。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時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長安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起點,是迄今為止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的中國城市,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擁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計陪都)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時期常住人口185萬。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多年,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是國際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西安歷史文化影響極其深遠,由于建都在西安的周、秦、漢、隋、唐是中國古代最為強盛和文明的黃金時代,因此在唐以后,雖然長安不再為國都,但“長安”一詞卻成為國都別稱。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就是以古長安命名。河南四戰之地無險可守周朝東遷至河南結果春秋戰國當了500年看客,漢朝東遷河南結果是三分天下 ,西晉建都河南結果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宋朝定都河南結果被滿胡暴打數百年,正所謂論古今受凌辱史就看河南省;洛陽除去未定都的夏商,除去西安的西周,除去東周春秋戰國割據,除去隋配都,除去被劫持過去的唐后三年,除去只統一了北方的曹魏,北魏,除去定都開封的后梁,后晉,洛陽剩沒朝;對陜軍征服的殖民地洛陽對建都在西安的周秦漢隋唐的崇拜以及后世為關中統治者燒高香 建紀念碑贊一個

        4. 西安旅游統計

        西安現在成為新一線城市,西安旅游景點眾多,大唐不夜城,永興坊,大雁塔,興善寺,廣仁寺,臥龍寺,西安碑林等等,西線有法門寺,東線有兵馬俑。尤其是各個法定節假日外地游客蜂擁而至。每年大約有200萬人次到西安旅游。

        5. 西安旅游業發展數據

        會展業是城市發展的最有效的舉措。它可以拉動西安的經濟騰飛。對西安的旅游業,餐飲業,交通業,建筑業。物流業,通訊業,廣告業。都帶來了經濟增長。還吸引了啊外商來投資。的確,變化是很大的。

        6. 2018年西安旅游數據

        順城巷25000步

        作為一名西安人,你是否曾繞過明城墻走一圈,你是否知道走一圈需要多少步?2018年2月22日上午,我沿著順城巷環繞城墻徒步,耗時4個小時,微信運動數據約25000步。

        如果你認為我完成了周秦漢唐的穿越,那就錯了,因為我的行走再次驗證了西安有墻無城,行走中一邊是古城的高大威嚴,一側是城內的冷清與蕭瑟,環城13.75公里,最大的體驗就是靠在城墻根曬太陽和沿著順城墻遛狗的舒適。

        從2005年西安提出皇城復興計劃,到如今已有十三年,有人提出西安錯過了城市角逐的黃金十年,從西安古城的規劃建設來看,毋庸置疑。十余年來,西安古城受制于體制障礙,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單打獨斗,城內最繁華的三條大街東大街、西大街、解放路形成了明清、唐和現代三種風格,傳統民居不斷消失,古城的肌理遭到破壞,皇城的風貌愈來愈差,順城巷曾計劃打造城內功能齊全的黃金旅游帶亦是停滯不前。

        行走于順城巷,僅在端履門有一家咖啡館營業,茶館、酒吧生意冷清,絕大多數關門歇業;順城北路、順城東路還有很多家洗車店在營業;順城東路有將近1公里路面圍擋后僅剩單車道,車輛和行人通行極為不便;感觸最深的是朝陽門和尚武門段的環城巷竟然被交警部門用鐵柵欄進行了隔離,要想通行要繞好大一圈才可以;由于柵欄隔離和單行道等原因,車輛到了環城巷手足無措,開車環游順城巷只能是美好的理想。

        總體來說,環城南巷較為文藝,民宿、酒吧、茶館、咖啡館都分布在這里,只是不知為何常年生意冷清;環城北巷因為有火車站,充斥著匆匆的人流,還有旅行社和客棧的拉客聲;環城西巷在兒童醫院與廣仁寺以外,大多為單位家屬樓,沒有鮮明的特色;環城東巷最為蕭瑟,除了近年來新建的永興坊,就是新建的別墅、殘破的民居和活動板房。

        皇城復興計劃在曲江創造了一個大唐盛世,古城內皇城的氣象和城市肌理在慢慢消亡,就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春風中色色發抖。還有一件令我費解之事,西安城墻共計有18個城門,目前設有9個登城點,僅南門開放到晚上10點鐘以外,其余城門均在下午6點關門,夜間新春燈會的100元票價也要遠遠高于平日的54元,而且不能用各種優惠門票,也難怪外地游客有意見了。不過這里有個竅門,如果下午5:30從西門登城墻,走到南門正好燈會開始,可以節省一半的費用。

        蘇州古城的借鑒

        西安城墻是明代在唐長安城皇城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成功的躲過了自元代以來的6次拆除危險,1958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習仲勛曾批示:西安城墻是重要的文物古跡,應當保護不能拆除。上世紀八十年代張鐵民市長帶領西安幾十萬群眾修城墻,才恢復了西安城墻建國以來屢遭毀損的風貌。

        與此同時,5000年中國農耕文化土壤,3000年的吳文化根基,擁有2500年建城史的蘇州古城,在195 8年北京城墻拆除后的拆城風中慘遭拆除,但是慶幸的是,遍布古城街頭巷尾的121處各級文物保護建筑和232處控制保護建筑,占地0.911km2的住宅、商鋪、寺廟、道觀、會館、祠堂、衙署等古建老宅得以完整的保留和改造、修繕。按照“梁陳方案”的“古今兼顧、發展新區”的原則,經過30多年的保護性開發,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盡顯江南水鄉的歷史風情。

        而西安城墻雖然得以保護和修繕,但和蘇州的相比,卻面臨著“有墻無城”的尷尬, 除了完整保留了明代王城的重要建筑,包括古城墻、鐘樓、鼓樓、城隍廟、孔廟、關中書院,以及數座寺廟和磚塔以外,遺憾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打拆大建導致傳統民居已經破壞殆盡,還有近十年來無限制的開發更是破壞了老城區的古城風貌。

        | 蘇州城墻 |

        為何2018年春節期間回坊接待游客108.39萬人次,成為當之無愧的的西安旅游第一金街?其原因不僅是成規模化的特色美食,更是因為回坊較為完整的保留了清真寺、關中民居、明清家具等地域特色和文化,在回坊,似乎可以近距離觀察長安的遺存、感受到長安的氣息、聆聽長安的聲音。

        西安古城的開發缺少統一的規劃,11.32平方公里的面積被新城、蓮湖、碑林分割管轄,而這一問題蘇州早已得到解決,2012年10月,蘇州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的行政區域合并為姑蘇區,三區合并,共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這也為西安的“三區合一”,組建“唐都區”提供了樣本和借鑒。

        再談古城限高,蘇州古城很好的踐行24米的限高規定,而西安城內總體規劃限高36米,而城墻內側曾統計出119個超高建筑,屢禁不止的亂搭亂建、亭臺樓閣不斷挑戰古城的權威,新聞媒體多次曝光均不了了之,站在城墻上,對面的民居搭建的棚亭甚至比城墻還要高大精美。

        | 蘇州城墻 |

        建造一座大唐的夢幻之城

        2009年,曲江新區接管西安城墻的保護和開發工作,但守著一座孤立的城墻,又如何實現與大唐不夜城一樣的盛景。2017年,當皇城復興再次受廣泛關注之時,西安市政府相繼與華僑城、中南集團簽署了古城提升改造的計劃,而接下來,古城將面臨最為重要的如何恢復城市肌理,再現大唐皇城氣象的問題。

        近期,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提出西安城墻應當退出明城墻申遺,他認為如果明城墻申遺成功,實際上就把自己降格為一個“諸侯”之城了,與西安的“皇城復興”計劃相矛盾,對皇城復興是一個很大的制約和障礙。不利于西安抓住“一帶一路”歷史機遇,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的城墻是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修繕擴建的,應該以唐文化為核心IP。

        2017年年底我去無錫的靈山小鎮·拈花灣,獨特的建筑風格、禪意文化、絢麗的燈光秀與實景演出、制作出一種夢境之感,很久不能醒來。西安古城作為十三朝古都,周秦漢唐京畿之地,是中華文明緣起、傳承、弘揚與傳播的匯聚之地,中外游客來西安,就是在尋找史詩中長安的記憶。

        因此,古城的文脈與肌理應以唐文化為統攝和源頭,制造一種大唐盛世夢幻的景象,讓游客有穿越之感,在此基礎上,盡可能避免拆除現有的傳統建筑和民居,比如上世紀50年代古城內建設的人民大廈、人民劇院、市委禮堂等中西合璧建筑;回民街建議在不大規模拆遷的基礎上,盡可能保留回坊原有的城市肌理,如果再像西大街改建一樣大拆大建,那就毀了長安最后的夢幻。

        除此以外,八路軍辦事處、張學良公館、孫蔚如故居、止園等近代建筑亦要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開? ?利用,比如蘇州古城對潘祖蔭故居的保護和修繕,對空間格局劃分為文化、餐飲、住宿和配套服務四個片區,作為高端民宿使用,居住其中便可細細品味蘇式的愜意生活,對于古建不能僅僅是保護,更要體現其功能性。

        蘇州古城對原有建筑采取維護、修繕、修復和拆除四種方式,盡可能保持古城原有的風貌,那么,西安古城對于新建的建筑應該以那種風格為主?我們認為應該在唐主題風格的基礎上,以關中民居為原型進行現代化的設計和創造,既要突出關中地域的特色,又要彰顯長安文化的主題。

        2017年西安在高新區建設創業咖啡街區,但其實環城巷更需要咖啡、茶館、酒吧一條街,給游客創造悠閑舒適的古都氣場,重點打造關中民宿。去成都吃火鍋,來西安的IP是什么?這個必須進行精準的定位,如果古城內全部能改成步行街,圍繞長安文化對街區的肌理不斷打磨,長安夢,應是西安古城最佳的符號。

        7. 2019年西安旅游業數據

        西安全域旅游:2020年游客破3.2億人次,收入破3600億

        西安市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加快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設,提升西安旅游業現代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建設居游共享型大西安,現結合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大力實施“旅游產業倍增計劃”和“旅游國際化行動計劃”,加快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設。到2020年,全域旅游示范市成功創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旅游產品結構更趨合理,旅游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高,旅游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旅游國際化品牌進一步提升,旅游環境更加優美,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接待海內外游客3.2億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突破3600億元。

        二、優化產品供給

        ① 加快精品景區建設。大力推進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強化A級景區復核和退出機制,進一步提升景區建設與管理水平。積極推動朱雀—太平森林公園景區、大明宮景區、王順山國家森林公園、湯峪旅游度假區等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② 打造絲路精品線路。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機遇,依托絲綢之路風情體驗、絲路沿線精品旅游線路為紐帶,充分發揮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旅游聯盟的作用,完善絲路探秘游等8條線路產品,加快西咸新區絲綢之路風情城、浐灞華夏文化旅游綜合體等項目建設,打造絲路風情走廊。

        ③ 推進旅游融合發展。以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系列實施意見為指引,全面融入旅游發展“商、養、學、閑、情、奇”新要素,大力實施“旅游+”戰略,推進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延伸旅游產業鏈,催生旅游新業態、新產品,著力打造旅游經濟增長新引擎。

        ④ 加快休閑旅游發展。以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和渭河濕地休閑觀光為重點,開發山水旅游產品,堅持走觀光旅游與休閑度假旅游并重的路子,提升溫泉、滑雪、采摘、賞花、避暑、娛樂、夜游等旅游特色產品的內涵和影響力。推進休閑農業發展,大力開發田園觀光、果蔬采摘、民俗體驗、鄉村康養、民宿度假等鄉村旅游產品,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園、休閑農莊、休閑鄉村,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⑤ 大力推廣紅色旅游。堅持保護革命舊址與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相結合,持續推介中華文明標識之旅精品線路,推出華清宮“雙十二”事變紅色旅游演藝項目,提升藍田葛牌景區、臨潼華清宮景區、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功能。積極發揮我市位于省紅色文化旅游長廊的區位優勢,引導旅游企業加強與延安等沿線城市紅色旅游線路產品? ??合。

        ⑥ 發揮重點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快推進臨潼旅游度假區、秦文化旅游特區、樓觀旅游度假區、浐灞旅游度假區等精品景區建設,加強與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全力推進文化旅游系列項目落地實施,突出抓好小雁塔歷史文化街區、秦嶺國家植物園和奧體、絲路會展會議“三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

        三、提升旅游品質

        ① 提升旅游服務標準。制定與西安全域旅游發展相適應的地方標準,培育一批旅游標準化試點示范企業。開展旅游服務質量測評和以游客評價為主的旅游目的地評價機制,增強西安旅游的“滿意度”和“美譽度”。

        ② 構建多元旅游住宿體系。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解決休閑度假旅游短板,形成以高星級商務酒店集群為引領,主題酒店、精品酒店、旅居客棧、特色民宿等為支撐的完整住宿體系,促進高品質旅游住宿設施改造升級,帶動旅游全要素品質提升。

        ③ 打造誠信消費市場。加強西安旅游信用體系建設,鼓勵爭當旅游服務明星企業,營造誠信經營、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開展志愿者服務公益活動,為全社會提供文明引導、瀏覽講解、信息咨詢和應急救援等服務。

        ④ 壯大旅游市場主體。鼓勵引導旅游骨干企業強強聯合、跨地區重組、投資合作及運營上市,吸引民營資本投資旅游,促進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發揮好西旅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形成集團效應,引導中小型旅游企業向特色化、專業化發展。

        四、完善公共服務

        ① 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將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融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之中同步推進。加快推進景區交通無縫對接,開通城市新能源觀光巴士,啟動景區直通車建設運營。完善信息咨詢、游客服務、旅游集散三級服務中心體系建設,實現旅游咨詢服務集散全域覆蓋。推進旅游風景道、城市慢行道、騎行道、健身登山道、交通驛站等公共運動休閑設施建設。統籌美麗鄉村建設,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依據國家標準完善通景道路旅游標識系統,增加國際標識和外語標識,滿足游客對便捷舒適服務的需求。

        ② 加強智慧旅游建設。加強網絡“一中心、三平臺”建設,實現旅游數據動態監測和科學應用,服務指揮決策、服務企業、服務游客,提供安全預警。大力推進智慧旅游城市、景區、飯店、鄉村建設,以全域旅游化、全面景區化為抓手,和知名應用平臺深度合作,推進智慧旅游建設。實現“一網知古都、一機游西安”。積極推進“無線西安”建設,重要涉旅場所實現免費WIFI信號、視頻監控全覆蓋。

        ③ 持續推進旅游“廁所革命”。加快實施“旅游廁所”新三年革命,統籌推進城市、景區和鄉村旅游廁所建設及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持續深化“廁所革命”。將旅游廁所革命拓展到全市范圍公共廁所,在全市全面推行廁所“所長制”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落實廁所管理責任。鼓勵支持賓館、星級酒店的公廁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把5A級旅游景區 “第三衛生間”建設向全市A級以上景區延伸,進一步體現旅游廁所人文關懷。

        五、塑造品牌形象

        ① 實施系統營銷。圍繞提升西安旅游影響力,制訂客源營銷規劃和工作方案,深耕市場,精準營銷。將商貿活動、科技發展、文化節慶、體育賽事、特色企業、知名院校、城鄉社區、鄉風民俗、優良生態等納入目的地宣傳推介的重要內容,持續打造“西安年、最中國”等春、夏、秋、冬品牌,提升西安旅游整體吸引力。

        ② 創新營銷手段。加強互聯網及VR虛擬現實技術等高科技? ?宣傳中的應用,提升宣傳效果。充分認知旅游宣傳口號和旅游標識對旅游宣傳的放大效應,加強產品、線路的創新、設計、包裝和推廣。鞏固傳統媒體營銷成效,擴大與網絡新興知名媒體合作力度,提升西安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開發重點節慶賽事和四季旅游活動,增強旅游吸引力。

        ③ 完善推廣體系。整合各級各類宣傳資源,構建政府、行業、媒體、公眾“四位一體”的營銷體系,推動旅游與其它行業的融合宣傳。建立多樣化、專業化的營銷渠道和第三方旅游營銷效果評價機制,運用旅游大數據技術,促進旅游營銷精準高效。緊盯傳統熱點旅游市場,開展與“一帶一路”、高鐵沿線等新興旅游市場合作,開展跨區域、智慧化、精準化的宣傳營銷機制。

        六、優化旅游環境

        ① 加強環境整治。將全域旅游與鄉村振興戰略、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加強重點旅游區域、主要線路周邊風貌集中整治。在路邊、水邊、山邊、村邊開展凈化、綠化、美化、景觀化行動,推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和節能減排,加大新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使用力度,營造優美的旅游環境。

        ② 化營商環境。牢固樹立“環境是重要旅游資源”的理念,狠抓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要素環境、設施環境、生態環境治理提升。建立完善旅游企業調研走訪制度,會同相關部門協調落實土地、稅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創新招商方式,積極引進集規劃、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專業團隊,開發優質旅游資源。

        ③ 推進旅游惠民。建立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引導其它旅游景區合理確定景區門票價格,嚴格落實對特定人群實行價格優惠政策。對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等具有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應體現公益性。大力實施旅游富民工程,助力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七、強化市場監管

        ① 加強綜合監管。推動完善綜合監管機制,夯實市、區縣、開發區的執法和監管責任,形成上下聯動、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推動跨行業、跨區域監管協作,實現旅游市場監管網格化無縫聯接。探索旅游監管長效模式,實施旅游企業等級評定動態管理機制和旅游從業人員、游客信用記錄制度,加強信息公開、共享,凈化旅游市場。突出旅游重點時段、重要區域集中專項治理,嚴厲打擊侵害游客利益的不法行為。

        ② 規范處理旅游投訴。依托我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進一步整合涉旅問題統一受理能力,規范處理流程。對景區景點、旅行社、旅游飯店、重點旅游線路、熱點區域等采取隨機化明查與常態化暗訪相結合,對投訴集中、整改不力的旅游企業、個體實行通報、約談、重點督辦、綜合執法等手段進行整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

        ③ 切實保障旅游安全。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部門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完善旅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建立旅游安全隱患臺賬制度。提升旅游從業人員安全防風險及應急救援技能培訓,組織開展旅游風險評估,加強出游安全風險提示,落實旅行社、酒店、景區安全規范。推動旅游安全信息發布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立政府救助與商業救援相結合的旅游救援體系,探索建立旅游救援有償服務機制。

        另外,在金融支持和用地保障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市場化方式設立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并實行市場化運作,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重大旅游項目建設。明確旅游用地政策,將旅游發展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統籌安排,優先保障旅游項目用地

        Hash:ffe709ae1d90150489590e6e8b92f0d9501c9367

        聲明: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