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石窟景點有哪些 云岡石窟主要景點
導讀:云岡石窟景點有哪些 云岡石窟主要景點 1. 云岡石窟主要景點 2. 云岡石窟附近還有什么景點 3. 云岡石窟游覽 4. 簡要介紹云岡石窟的景點特色 5. 云岡石窟是哪個省的景點 6. 云岡石窟的主要景點 7. 云岡石窟景點簡介 8. 云岡石窟主要景點有哪些 9. 云岡石窟主要景點介紹 10. 云岡石窟周邊景點
1. 云岡石窟主要景點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現存云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從石窟所保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 云岡石窟以氣勢宏偉,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著稱于世。古代地理學家酈道元這樣描述它:“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這是當時石窟盛景的真實寫照。云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為中外游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云岡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 云岡幾十個洞窟中以曇曜五窟開鑿最早,氣魄最為宏偉。第五、六窟和五華洞內容豐富多采, 富麗瑰奇,是云岡藝術的精華。 第一、二窟兩窟為雙窟,位于云岡石窟東端。一窟中央雕出兩層方形塔柱,后壁立像為彌勒,四壁佛像大多風化剝蝕,南壁窟門兩側雕維摩、文殊,東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較完整;二窟中央為一方形三層塔柱,每層四面刻出三間樓閣式佛龕,窟內壁面還雕出五層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資料。第三窟此窟為云岡石窟中規模最大的洞窟。前面斷壁高約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彌勒窟室,左右鑿出一對三層方塔。后室南面西側雕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約10米,兩菩薩立像各高6.2米。從這三像的風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紀)時雕刻的。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長方形立柱,南北兩面各雕六佛像,東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門上方有北魏正光紀年(公元520一525年)銘記,這是云岡石窟現存最晚的銘記。第五窟位于云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存建筑為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兩層方形塔柱,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塔柱四面大龕兩側和窟東、南、兩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云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第七、八窟兩窟為一組雙窟,兩窟窟前有三層木構窟檐。七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是三世佛,東、西、南三壁布置了本生故事浮雕和表現佛傳故事的佛龕。窟頂平棋飛天和南壁門拱上部的六個供養天人,雕刻十分精美;八窟四壁雕像風化嚴重。門拱西側刻有五頭六臂乘孔雀的鳩摩羅天,東側刻有摩琉首羅天,雕刻技巧與造型都較成熟、這種題材,在云岡心窟是罕見的特例。第九、十窟兩 窟為一組雙窟,九窟分前后室,前室南壁鑿成八角列柱。后室窟門上鑿明窗。前室東西壁雕出三間仿木構建筑的佛龕,壁面滿刻佛像、飛天。后室北壁主像是釋迦佛;十窟也分前后中,后室門拱內外兩面有精雕的圖案花紋,結構嚴謹,富于變化。第十一至十三窟三窟為組石窟。十一窟正中鑿出方柱,四面各雕上下龕。東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造像題記,是研究云岡石窟開鑿歷史的重要資料;十二窟前室正面鑿成三間仿木構建筑的窟檐。東西壁也雕出三間仿木構建筑的佛龕,窟頂雕有伎樂天,手持排蕭、琶邑、笛、鼓等樂器;十三窟南壁上層的七佛立像和東壁下層的供養天人,是這個窟中的精品。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岡石窟最早開業鑿的五個洞窟,通稱“曇曜五窟。”十六窟為平面呈橢圓形。正中主像釋迦像,高13.5米,立于蓮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龕。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為交彌勒坐像,高15.6米。東、西兩壁各雕龕,東為坐像,西為立像。明窗東側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龕,是以后補刻的。第十八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的身披千佛袈裟的釋迦佛,高15.5米。東壁上部的弟子群,雕刻技法十分熟練,堪稱杰作。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釋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岡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東西鑿出兩個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第二十窟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個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云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2. 云岡石窟附近還有什么景點
大同云崗石窟,觀音堂,上下華嚴寺,九龍壁,恒山,懸空寺,應縣木塔,桑干河濕地公園,云州區土林,左云摩天嶺長城。大同市云崗石窟為5A級景區,最著名的景點,云崗石窟露天大佛,高十七米,佛身蓮花打坐,面帶笑容,北魏時期開沼,上下華嚴寺為遼金建筑
3. 云岡石窟游覽
云岡石窟是非常有名氣的,見證了當時的歷史,平城這個地方在歷史上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五胡亂華時期還是一度成為都城,佛像的雕刻記錄了當時的繁華和社會現狀,有皇族的佛像,高大威武,貴族的差一些,平民也有雕塑,就看起來簡陋多了,階級的如實體現啊。
大約有53個石窟,重點看第20個石窟高約14米的釋迦牟尼佛坐像,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他重點看的有第3窟、第5窟、第6窟、15窟(萬佛洞),第20窟和16-19窟,總之畢竟四大石窟之一,還是很有看頭的。粗略估計,整體游玩觀賞下來,四個小時左右吧。
4. 簡要介紹云岡石窟的景點特色
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云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于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
??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
云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云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
5. 云岡石窟是哪個省的景點
云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五洲21南路距今己有多少年歷史?
云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五洲山南路距今己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們國家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我們國家的5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云崗石窟的保護o
6. 云岡石窟的主要景點
兩個都值得去。
云岡石窟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杰作。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岡石窟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
早期石窟即現在編號的第16-20窟,俗稱“曇曜五窟”,始鑿于公元460年。它的開鑿體現了北魏佛教依附世俗王權的特點,開窟是為帝王造像、為統治者樹碑立傳。
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于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
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綿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公分的石雕,巨石橫亙,石雕滿目,蔚為大觀。
它們的形態,神彩動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擊鼓或敲鐘,或手捧短笛或載歌載舞,或懷抱琵琶,面向游人。
這些佛像,飛天,供養人面目、身上、衣紋上,都留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艱辛。這些佛像與樂伎刻像,還明顯地流露著波斯色彩。
云岡石窟以宏大之美,精致之美,空靈之美,滄桑之美享譽世界。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杰出的佛教石窟藝術。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
懸空寺是恒山十八景“第一勝景”,
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峭壁間,原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
懸空寺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建筑極具特色,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
寺下巖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懸空寺是恒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2010年入選《時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北魏491年,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南移到此,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廟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樸壯觀,高超的建筑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是中國古代建筑精華的體現。
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鉆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視一線青天,俯瞰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宮闕,騰云皈夢。
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絕壁,下臨深谷,寺不大,但巧奪天工,頗為壯觀。
7. 云岡石窟景點簡介
云岡石窟建造時期公元460年。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時代,是當初為? ?供奉佛教創建的,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有曇曜開鑿的五個窟,后來逐步開鑿了200多個窟,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中國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020年2月,為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云岡石窟景區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門票。
8. 云岡石窟主要景點有哪些
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現存云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 從石窟所保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 云岡石窟以氣勢宏偉,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著稱于世。古代地理學家酈道元這樣描述它:“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
這是當時石窟盛景的真實寫照。云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為中外游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云岡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 云岡幾十個洞窟中以曇曜五窟開鑿最早,氣魄最為宏偉。
第五、六窟和五華洞內容豐富多采, 富麗瑰奇,是云岡藝術的精華。
9. 云岡石窟主要景點介紹
1.云岡石窟旺季價格150元/人, 淡季云岡石窟門票價格120元/人 。
2. 1.4米以下兒童免票;
3. 離休干部憑離休證免票;
4. 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票;
5. 殘疾人憑殘疾證免票;
6. 老年人憑有效證件65歲(含)以上者半票,70歲(含)以上者免票;云岡石窟半票價格為75元/人7. 學生憑有效證件半票。云岡石窟學生票價格為75元/人二、云岡石窟導游講解服務依據同價費字(2005)第46號文件,每批次80元。 三、大同云岡石窟開放時間:夏季:4月15日-10月27日 8:30-17:20 冬季:10月28日-4月14日 8:30-17:00 四、云岡石窟風景區2013年改造完畢之后,從云岡石窟停車場到景區入口可以乘坐電瓶車。步行的話需要30分鐘。電瓶車價格為10元/人。
10. 云岡石窟周邊景點
云岡石窟不可以游船。其景區內有提供講解服務。
講解員分專家級預約講解服務和普通講解員分級收費。
專家講解,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且在某一領域具有專業性研究成果,教授講解收費800元,副教授講解收費600元,可在云岡石窟官網、官微、云游網進行提前預約;
普通講解服務共分三級。一級講解員,收費200元;二級講解員,收費150元;三級講解員,收費120元;英文講解收費200元,云岡博物館講解收費50元。
可租用無干擾話麥:押金:300元,租金:20元/10人,參觀完畢,請將無干擾話麥交給講解服務處,押金退回。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 周山南麓。這座世界文化藝術寶庫始鑿于公元5—6世紀的北魏王朝時期,是中國第一座開鑿于首都附近的封建帝國皇家佛教石窟寺院,也是世界佛教石窟雕刻藝術的巔峰之作。石窟依山開鑿,規模宏偉,自東迄西約1公里的山崖上,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6個,各類佛教人物造像59000余尊,各類龕式、塔形和紋樣20000余處,雕刻面積達18000平方米,雕刻技藝精湛,形象生動感人,堪稱中華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公元五世紀世界美術雕刻的最高水平!!!
Hash:5779182cf4ca3012e46a4b9ebdcaecf3f704e015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