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與地理環境有聯系嗎?
有很大的關系。每個國家和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是相對穩定不變的,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影響著各個國家、各個文明之間的文化的形成。
比如古希臘,由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沿岸組成。半島的中部有巴那撒斯山、西北部有品都拉斯山、東北部是奧林匹斯山。海洋面積很大,陸地相對較少,而陸地又多為山地,平原就更少了。所以形成了他們的外向型經濟:海洋貿易與手工業。因為光靠農業養不活這個民族。所以他們必須積極的依靠海洋與外界交流,也就形成他們喜歡冒險、喜歡虐奪、海外殖民等等的文化傳統。也造就了他們平等互利、追求自由的思想。
而中國的地理條件相對優越多了。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平原面積大。非常適合農耕文明的發展,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又屬于東邊是海洋西邊是沙漠的半封閉大陸,從而產生了內向的經濟形式。并且在農耕經濟中形成了以血緣和宗族為主的社會結構。也形成了中國人追求安全穩定、和諧中庸的文化思想。
就歷史上我國本身的地理因素來說,因為地大物博,產生了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如三秦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等等。每種文化都有既其自身特色,又能融入中國整體文化之中。
不可否認,在工業文明出現以前,華夏的農業文明是最先進的文明。即使遭到入侵,也有保存和同化外來文化的能力。不至于像古希臘、古巴比倫等文明一樣徹底淪亡。
Hash:13efd09e75e3d34dc0b3be9b75bf36a670fa216b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