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玉米畝產再次刷新高產紀錄一事?
這是綜合國力提高的表現,其實不止是玉米,很多糧食作物我國都曾突破過記錄。
原因無他,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所以只要技術到位,糧食產量的增加都是必然的。
從最開始的極寒交迫的時代,到如今人人富足,農民基本已經開始用大型收割機開始的表現,我們都不難看出,我國的農業是隨著時代發展而迅速而壯大。
或許我們平時都在關注一些明星的新聞,一些朋友的八卦,老板的煩心事,下午的劇,晚上的電影,明天的早起等等。這些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事情,慢慢耗掉我們對于那些在幕后默默奮斗,在干曬的太陽底下進行研發的一線成員。
但是,我們不關注,并不代表他們會停止,從剛開始的雜交水稻為這個行業開啟了一條全新的大門之后,無數專注于農業研發的科研成員便在這條道路上前赴后繼義無反顧。
他們沉默寡言,在社會的浪潮中很少發言。不發言,只是他們更加重要,他們的研發,代表的我們一切新研發的底氣!
也許我們生活中被無數的高科技產品所包圍,我們生活在高科技的海洋中,卻很少關心這個容納這片海洋的容器,而農業的發展,便是這個容器。
玉米產量刷新高產記錄的事件,或許在某些地方無人報道。但是,如果我們肯在玩玩手機的時候,準備午后的時光的時候,準備晚上的電影的時候,不妨關注一下,幕后不斷做出奉獻到一線科研人人員。
我們的一點關懷,一點鼓勵,我們所能給予的一些支持,可能就是他們所最需要的東西。
只有足夠的支持,才能夠讓他們在農業的道路上,能夠取得更好到成績,更令我們每個國人所自豪的記錄!
說起玉米,大家都不會陌生,很多人都喜歡吃玉米,尤其是嫩玉米,非常清甜爽口。玉米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食物,有很多大米和小麥沒有的功效。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糧食產量也是逐步提升。不過,雖然中國的糧食已經夠吃了,但是專家們仍然在繼續研究新品種,畢竟糧食產量不管多高,都是不為過的。畢竟糧食安全是一個國家的民生,如果沒有了糧食安全,一切都是枉然。事實上,“民以食為天”,糧食生產一直是我國最為重視的產業,而就在近段時間,我國也傳來好消息,玉米的畝產再次刷新了全國高產紀錄,引起了全球的關注,甚至有外國媒體表示,怎么又是中國?那么,對于這件事情,究竟是怎樣的情況?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玉米畝產刷新記錄這件事。
事情發生于我國的新疆奇臺縣,這里舉辦了玉米密植高產的技術,全程都采用機械化綠色生產,可以說技術已經是相當先進了。就在近日,對玉米密植高產的實收測產中,發現這次玉米畝地最高產達到了1663.25公斤,再一次刷新了我國玉米高產的記錄。從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來,我國在玉米增產中下的功夫,的確不小,不得不說,我國對于玉米高產核心技術,已經趨向于成熟期,已經可以穩定實現超過1500公斤的水平了。而達到1663公斤的層次,更是我國在這個領域上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這也讓很多人感到非常的自豪。
事實上,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奇臺總場的玉米高產核心示范區面積共200畝,參試品種共78個,由該團隊連續12年在此開展玉米產量潛力突破研究和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此次測產實收面積合計30畝,結果顯示,示范田內包括“MC670”“中單111”“中單8812”等11個品種單產均超過每畝1500公斤,高產主要由于畝穗數和單穗粒重均有提高,其中最高產田每畝穗數達到 8600穗,每穗單穗粒重達192克。該項技術經過長期研究已趨于成熟,可以穩定實現畝產1500公斤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團隊首席研究員李少昆介紹,研究團隊自2004年起,在全國多個生態區組織實施玉米高產潛力探索,明確了“密植增穗增產,培育高質量抗倒群體,增加花后群體物質生產和高效分配”為核心的產量突破途徑,創新了高環境壓力選擇耐密、抗倒品種,高密度種植提高收獲穗數。
事實上,不管在什么時候,糧食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玉米畝產提高了這么多,對糧食安全的貢獻非常大。
Hash:578274fe4401bd09b61bf28f29222c1518cca04d
聲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