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古村落景點 - 郴州附近古鎮
導讀:郴州古村落景點 - 郴州附近古鎮 1. 郴州附近古鎮 2. 郴州的古鎮 3. 郴州 古村 4. 郴州有什么古鎮好玩的 5. 郴州有哪些古村古鎮? 6. 郴州附近古鎮有哪些 7. 郴州古村鎮 8. 郴州古鎮旅游景點大全 9. 郴州附近古鎮旅游景點 10. 郴州桂陽古鎮 11. 郴州有什么古城
1. 郴州附近古鎮
南三大歷史古城分別是長沙,郴州,衡陽 。
2. 郴州的古鎮
郴州市位城湖南省東南部,羅宵山脈以西,南嶺山脈北麓。東界江西省贛州市,南鄰廣東省韶關市、清遠市,西接永州市的蘭山縣、寧遠縣、新田縣,北交衡陽市的衡東縣、衡南縣、常寧縣、耒陽市及株洲市的炎陵縣、茶陵縣、攸縣。全市東西寬194公里,南北長217公里。
郴州市土地總面積為1938.80千公頃。2000年,全市總人口為492.96萬人。郴州市轄2區、1市、8縣。
郴州名勝古跡眾多,自然景色優美,境內“郴州百景”分布各縣市,以山、水、洞、廟、塔、園林為特色,溶雄、奇、秀、曠、幽、美景于一體,故有“山川之秀甲湖南”的美稱。
郴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郴”字最早見于秦朝,古作“林邑”,意為“林中之邑也”。自秦以來,郴州即為歷代縣、郡、州、府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湖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郴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項羽“徒義帝于郴”,趙子龍大戰桂陽郡,洪秀全屯兵郴州,史志皆有載,一大批唐宋文人均在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文。郴州還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古城。郴州大地上留下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在這塊土地上涌現了鄧中夏、黃克誠、肖克、鄧力群等一大批中國現代史上高級的政治、軍事人才,留下了許多革命的紀念地。
3. 郴州 古村
湖南省郴州市“飛天山”的“喻家寨”,四面絕壁,又稱“天飛山”和“云秋山”,是整個飛天山景區內,唯一至今還有人居住的寨堡。
石寨中,古老的石頭壘砌的山門還保存完好。而且,在山門旁側邊的崖壁上,還保存有眾多歷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來的摩崖石刻,文化氣息濃厚,別具特色!
石寨海拔182米,枕郴江而立,若天外飛來,故又名“天飛山”。
寨北有一天生石橋,鬼斧神工,被譽為“天生巨眼、大地津梁”。
寨頂有一“白蓮池”,池中有暗泉涌出,千年不涸!
另外,寨中有古村,還有仙壇,興元觀,以及清朝著名學者喻國人興辦的“同仁書院”等,為景區增添了獨特的歷史文化氣息!……
4. 郴州有什么古鎮好玩的
1、古里古鎮。天下常熟,福地。古里鎮是一個歷史文化古鎮,文化底蘊深厚,鎮內還有中國清代四大藏書樓之一的瞿氏鐵琴銅劍樓。
常熟藏書之風甚濃,在清代達到鼎盛。當時常熟境內有大小藏書樓200多座,其中的佼佼者便是鐵琴銅劍樓,它是清代中國四大私家藏書樓之一,以藏書質量高、數量多而著稱于世。
鐵琴銅劍藏書樓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建筑面積 285 平方米,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原名“恬裕齋”,創始人是瞿紹基。瞿氏五代藏書樓主都淡泊名利,以藏書、讀書為樂。瞿氏第二代、紹基之子瞿鏞,對鼎彝古印兼收并蓄,尤為珍愛一臺鐵琴和一把銅劍,鐵琴銅劍樓由此得名。
據《宋元方志叢刊·琴川志》載,古里地勢低洼,河網密布,人煙稀少,常年草木叢生,故稱“菰里村”。元末明初形成了市鎮,《陶退庵先生集》始用“罟”字,改稱“罟里村”。至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年)春,邑尊張公綬組書匾額“古里仁風”,才用“古里”二字。
走進古里古鎮,時光仿佛穿梭至數百年前。如今古鎮的東湖書院牌坊上,還上書“古里仁風”四字。古鎮遠遠望去,臨水而建的文昌閣,東臨東港河,南枕青墩塘,格外雄偉壯美,也是別樣美好風光。< /p>
2、梅李古鎮。“東鄉十八鎮,梅李第一鎮”,擁有悠久文化歷史的梅李古鎮自古以來就備受推崇。提到梅李的由來,不得不說上這么一段歷史: 公元908年,吳越王錢鏐派遣兩位武將率軍駐扎在這里,軍隊的日常所需形成了市場,市場的繁榮又形成了城鎮。這兩位武將,一位叫梅世忠、一位叫李開山,梅李因他們的姓氏而得名。梅李建鎮距今已有整整1100年的歷史。
梅李古鎮聚沙塔,“七級矗蒼穹,八角鳴風鈴”,建于南宋紹興年間的聚沙百福寶塔共有八面七層,高32.8米,是梅李歷史文化的象征。
古塔附近51.1公頃面積被劃定為古鎮保護區,僅僅在核心保護區就有明、清、民國傳統建筑八萬兩千多平方米,有月河橋、抗日、劉神堂、愛日精廬;涌金橋、馮家民宅、陸家民宅等。這些傳統建筑以前店后宅、前街后河為主要特點,具有蘇州派建筑風格。古街、古塔、古橋、古河道、古樹、古井點綴其間,顯現出梅李的古樸和典雅。
3、唐市古鎮。唐市古鎮,舊名尤涇,又名語溪,明正統年間,由唐氏招商成市,故名。唐市古鎮橫跨尤涇河兩岸,東瀕金樁涇,西臨語濂涇,因集鎮位于常熟東南,俗稱東唐市(西唐市現屬張家港市)。
舊時的唐市人文薈萃、富甲一方,素有“金唐市”之稱,為常熟四大集鎮之一。“金唐市”是與“銀梅李”相對應的美譽,源于唐市的稻米、梅李的棉花,都是常熟農副產品交易流通的重要集散地。
古鎮的繁榮街別具特色,街道由長約1.2米,寬約30厘米的石板拼鋪而成俗稱石板街,長約400米,石板為明代所鋪。街兩旁是清代建筑,一般為前店后宅,上宅下店。店門多為敞開式,卸掉門板,即可開張營業。石板街上,滿見燈籠懸掛,中國紅點綴的古典韻味,尤其驚艷。
唐市古鎮的福民禪寺,明萬歷間建,清康熙間,倪氏重建,趙汝揆撰記。
尤涇河貫通唐市集鎮,北連常熟,南通昆山、上海,河面上架著三座大石拱橋,溝通東西兩岸。遠處的那座便是北新橋,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成木橋,道光年間改建成三孔石拱橋。北新橋高7米,寬3.5米;中拱跨徑12米、高5.9米,左右兩孔各8米,通道51米。北新橋位分節縱聯式,橋欄拱板上有“信士劉福觀、張氏、陸丹明、彭錢氏、瞿永南、陶管成等助金建造之”題記,無年月。
此橋為常熟市僅存的三座三孔石拱橋之一,保存完好,氣勢恢宏,也是唐市古鎮中不可不看的一處景點。
4、福山古鎮。福山位于常熟市西北境,福山塘略呈縱向流經集鎮東部。福山以山而名,福山即殿山,其形似覆釜,本名覆釜山,又稱釜山,后人取其諧音稱福山。
福山歷史悠久,漢代建制為南沙鄉,并置司鹽督尉署。晉咸康七年(341年)設南沙縣。梁大同六年以南沙縣改為常熟縣,并為縣治。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縣治移至海虞城(今虞山鎮),但福山仍為江南軍事要地之一,歷代派重兵駐守,并先后建有南沙城、金鳳城、福山舊城、福山總兵城等城堡。
如今的古鎮福山南側有“南街”,全長約500余米,寬約3.5米,碎石鋪路。街旁有古廟名“雙忠廟”,建于明萬歷年間,清康熙年間張光斗重建,乾隆年間又增修,主供唐張亞夫、雷萬春,另供張巡、許遠神位。古街上較有名的有趙宅、曹家樓等,均為民國初期建筑,風韻猶存。
5. 郴州有哪些古村古鎮?
郴州著名旅游景點:
1、東江湖。
電視臺有打廣告的,景色很美,而且附近有度假村,還可以坐輪船欣賞景色,很不錯的!有缺憾就是現在是春天,游泳有困難。
2、王仙嶺。
有水上樂園,而且還可以爬山。山上有石有水,來回一趟2、3個小時左右,還有清澈的山泉,適合身體素質好的人去賞景游玩。
3、蘇仙嶺。
很高的山,不過水少了一點。非常美麗,樹很茂盛。爬到頂可以俯視全城,很美很美。山上還有寺廟,貌似有一個新設備在建。適合鍛煉放松。
4、龍女溫泉。
也是很好的。里面有養生池、按摩池、桑拿室等等。全家都可以去享受,里面還有包廂,有電視和單獨按摩池,也是全家出游的好地方。
5、萬華巖。
是個巖洞,里面有些很有趣的石頭,我去過,也挺好玩的。
6、湘南起義紀念館。
免費的。這就是紅色歷史紀念館了,里面收錄了很多革命資料,如果有老人帶過去是再好不過了,小孩子也可以去接受一下紅色歷史的教育。
7、蘇仙湖游園。
也是免費的,風景那是一個好,湖很大很開闊,附近還有餐館!有涼亭等等,全家人去散下步是很有情調的。就先說這么多吧,還有仰天湖、板梁古村、陽山古村、龍蝦山莊、仰天湖等等
6. 郴州附近古鎮有哪些
1、板梁古村
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西北部的板梁古村蘊藏著中國古老的宗法儀式、儒學傳統、風水觀念、哲學意識、建筑技巧、生態原理等,被譽為規模最大,保存最全,風水最好,文化底蘊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國家AAA級景區和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
2、上喬古村
上喬古村位于臨武縣縣城北25公里,北距麥市鄉政府不足5里,族姓郭,其始祖郭妥公,糸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十九代孫,南宋官任臨武,定居喬溪(今上喬村)。村落呈園形,依山半坡臺階式,座東南朝西北,占地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筑400多棟。呈網絡迷宮格局結構,以縱、橫、交叉臺階式井字形或散形排列,依山半園坡式,由上而下排列或組合。村中內外巷道全部用青石板鋪設,水溝交錯連貫有序。村中有清代古建140多棟、民國建筑300多棟,除6棟祠堂、廟宇、祖廳等公益建筑外,其余為古民居,大部份古建保存尚好。
3、金山村
金山村位于汝城縣土橋鎮,距縣城東7公里處,轄區面積5.6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820多年的歷史。“金山”村的“金”在古代是“荊棘”的“荊”,后來通過金山村民眾的辛勤勞動,變“荊棘”之地為金銀膏腴之地,“荊棘山”由此也改名為“金銀山”了。
4、樟樹下
位于郴州市梅田鎮鎮樟樹下村,其據碑文記載,樟樹下古民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當時規模很小,道光至咸豐年間又有續建,逐漸形成現有規模。現古建筑群占地面積3萬余㎡,為清至民國初的青磚青瓦椽檁結構建筑。村中巷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人文底蘊深厚。
7. 郴州古村鎮
來讓我這個去了兩次板梁村的人來給你解答,先從火車站坐車到汽車站,汽車站坐大巴到馬田鎮,到了馬田鎮門口有摩托車拉活司機,跟人家說到板梁村,然后就載著你嗖嗖的進村了
8. 郴州古鎮旅游景點大全
長沙市花明樓景區: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著名景點:劉少奇故居、紀念館、銅像廣場、文物館、花明樓
長沙市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著名景點:麓山景區、橘子洲景區、岳麓書院、新民學會
衡陽市南岳衡山旅游區: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著名景點:南岳衡山、祝融峰、藏經殿、南岳大廟
岳陽市岳陽樓·君山島景區:湖南省岳陽市洞庭北路,著名景點:柳毅井,湘妃祠,洞庭廟,飛來鐘,二妃墓,龍涎井,君山名樹
張家界武 陵源·天門山旅游區:湖南省張家界市,著名景點:南天一柱、琵琶溪、定海神針;天門山寺、鬼谷棧道、玻璃棧道
湘潭市韶山旅游區:湖南省湘潭市,著名景點:滴水洞、毛澤東故居、毛澤東詩詞碑林
株洲市炎帝陵景區: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鎮074縣道旁,著名景點:炎帝陵殿、神農大殿、神農園、華夏廣場
邵陽市崀山景區: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著名景點: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橋
郴州市東江湖旅游區:湖南省郴州資興市,著名景點:霧漫小東江、猴古山瀑布
常德市桃花源旅游區: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著名景點:桃花源古鎮、桃花山
9. 郴州附近古鎮旅游景點
古城鎮的存在反映的,沉碇的都是上干年的歷史和文化。如今成為了鄉村民俗的重要發展對象,也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代表。
它們青磚碧瓦,雕龍畫鳳,整潔有序,鄉郁濃厚,民風淳樸。郴州古城鎮的代表有永興板梁古村,北湖區的小埠,蘇仙區坳上古村,還有流華灣,陽山等。你們知道的有哪些?
10. 郴州桂陽古鎮
每當大家談起湖筆、徽墨、七星端硯和宣紙時,都會潛移默化地將這些文房墨寶與之地名相聯系,而卻少有人會知曉或想起這個名紙產地——石塘古鎮。
江西石塘古鎮
古鎮有千年,曾名揚四海;古鎮是“紙都”,曾經古代的造紙業中心。她位于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
“武夷山下小蘇州”石塘古鎮
她有她的徽派建筑,她也有她的小橋流水人家,更有她的歷史文化......她的紙,成就了整個鉛山的一段漫長輝煌。石塘古鎮她曾因繁榮的商貿,落下了“武夷山下小蘇州”的美稱。
這就是石塘古鎮,當你第一次踏足于此,你會深深地沉浸于她的歷史滄桑中。
石塘坐落于江西鉛山,武夷山北麓,置鎮于南唐保太十一年(953年),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元代至清末,她一直是江南乃至全國的紙業中心。因地處武夷山北麓,造紙所用的原材料竹絲,取之不竭,并有豐富的水資源更為制料抄紙提供了優質的水源,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一個石塘紙業王國。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一書中所指的鉛山造紙業也就是在石塘鎮,明清時期此地紙商云集,繁盛至極。松泰紙成書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的《鉛書》記載:石塘“紙廠糟戶不下三十余糟,各槽幫工不下一二千人”,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現存古籍中所發現的關于我國手工造紙的最翔實的一則史料。
石塘出產的手工紙曾達到二十余個品種,如“上關”、“毛邊”、毛六”、“毛八”等都享譽全國。其中的連四紙質地潔白如玉,細嫩堅韌,永不變色,素有“壽紙千年”的美譽。石塘的手工紙更是寫字作畫、印刷古籍的上品,這也讓石塘古鎮坐擁“江南紙都”之美譽,在當時,更有著“藥不過樟樹不靈,紙不過石塘不齊”的說法。
11. 郴州有什么古城
1、板梁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西北部,土地面積2.4平方千米,現有人口1651人,一個自然村布局,轄19個村民小組,446戶,村民以種糧、種烤煙為業,傳統古樸。板梁古村蘊藏著中國古老的宗法儀式、儒學傳統、風水觀念、哲學意識、建筑技巧、生態原理等,被譽為規。
2、上喬古村,位于臨武縣縣城北25公里,北距麥市鄉政府不足5里,族姓郭,其始祖郭妥公,糸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十九代孫,南宋官任臨武,定居喬溪(今上喬村)。村落呈園形,依山半坡臺階式,座東南朝西北,占地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筑400多棟。呈網絡迷宮格局結構。
3、金山村,位于汝城縣土橋鎮,距縣城東7公里處,轄區面積5.6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820多年的歷史。“金山”村的“金”在古代是“荊棘”的“荊”,后來通過金山村民眾的辛勤勞動,變“荊棘”之地為金銀膏腴之地,“荊棘山”由此也改名為“金銀山”了。金山村現有人口2400多人。
4、石泉村,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號石泉”,故村以其號名之。現在村內的大部分古建筑建于清末,至今有幾百年的歷史。村落以清代建筑為主,民國“歐式建筑”自成一派,建筑形式保存完好,村落內部特色較強,功能布局精巧,外部形成獨特的村落布局,可觀性較高。
5、陽山村,位于桂陽縣正和鄉境內,距市里30公里,經高等級公路、郴仰公路與萬華巖、仰天湖形成旅游金三角。村落因依騎田嶺(古稱陽山)而得名。這里青山環繞、秀水縈回,頗類《桃花源記》所述之境界。自明初遷始祖而定,子孫繁衍,聚族而居,已逾600余年。村落始建于弘治年間。
6、梅田鎮樟樹下村,樟樹下古建筑群占地面積3萬余㎡,為清至民國初的青磚青瓦椽檁結構建筑。村中巷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人文底蘊深厚。據碑文記載,樟樹下古民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
7、蘇仙區良田鎮兩灣洞村,是一個還沒被歷史的風雨洗盡鉛華的古村落。這個具有湘南特色的古民居群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相傳明洪武二年(1369年),段公思忠一朝高中進士,光宗耀祖的他欣領皇命遠赴廣東,出任茂密縣令。
8、陽山古村,位于桂陽縣正和鄉境內,距郴州市區30公里,離桂陽縣城15公里。整個古民居群占地1.5萬平方米,現存完好古建筑80棟。
9、龍歸坪村位于臨武縣汾市鎮南面,建村已有400多年歷史。古村三面被武水河環繞,河闊水深,是一個天然優良的港灣,是中原南下廣東的古碼頭之一。流經該村的武水河,成S形狀,遠望像一條蜿蜒的巨龍,又像一個太極八卦圖,給龍歸坪社區增添了不少靈氣。
10、車田大劉家村古民居群位于宜章縣笆籬鄉南部,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盛于明末清初,現保存完好古民居300余棟。整個村莊布局有序,村內3條橫巷道5縱巷道,均為青石鋪就,村中分別建有各劉氏支派12座公祠,村前建有觀瀾齋書院以供族人小孩啟蒙讀書,又有迴瀾齋。
Hash:932e1284e899faba09679866e94f7194ec7b248b
聲明:此文由 Mike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