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具景點 汾西縣景點
導讀:汾西具景點 汾西縣景點 1. 汾西縣景點 2. 汾陽縣旅游景點 3. 山西臨汾景點 4. 汾西景點介紹 5. 山西汾陽市景點 6. 汾西縣旅游 7. 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旅游景點 8. 山西省汾西縣旅游景點 9. 汾西縣旅游景點 10. 山西汾西有什么旅游景點
1. 汾西縣景點
堯都區,堯廟,華門,堯陵
洪洞縣,大槐樹祭祖公園
襄汾縣,著名景點是龍澍峪公園
曲沃縣,晉南公園,羅鳳魚,羊湯
大寧縣,盛產水果-西瓜
鄉寧縣,云丘山公園
隰縣,盛產水果-梨
吉縣,壺口瀑布,盛產水果-蘋果
古縣,天下第一牡丹花園
翼城縣,中國花鼓之鄉,天然氧吧-歷山
侯馬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彭真故居,新田廣場
霍州市,鼓樓,七里峪,陶唐峪,霍州署
2. 汾陽縣旅游景點
到呂梁晉中自駕旅游,可選擇的景點很多。晉中旅游景點可以選擇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及雙林寺、介休綿山風景區及張壁古堡等。呂梁旅游景點可選擇交城玄中寺和龐泉溝景區、文水劉胡蘭烈士紀念館、汾陽汾酒博物館、北武當山景區、交城卦山風景區等。
3. 山西臨汾景點
洪洞景點很多,必較有名的有:蘇三監獄,,大槐樹根祖園,廣勝寺,飛虹琉璃塔。,每年還有迎接娘娘回門的大型活動,詳細名忘記了。
廣勝寺飛虹塔西游記里唐僧掃塔的拍攝曾在比取景。還有全國聞名海內獨一的趙城金藏,霍泉三七分天下聞名。舉不勝舉
4. 汾西景點介紹
臨汾的名勝古跡很多!下面是主要的
臨汾有:吉縣壺口瀑布;洪洞大槐樹、蘇三監獄、廣勝寺,
霍州陶唐峪、七里峪、霍州署衙,蒲縣東岳廟、隰縣小西天,汾西師家大院,襄汾丁村博物館,安澤的荀子園。
堯都區有華門、堯廟、姑射山(仙洞溝)等等。這些都屬于臨汾的歷史景點。
5. 山西汾陽市景點
造型藝術令人贊嘆,功力頗深,層巒迭峰。如今的杏花村,更是“處處街頭揭翠簾”、“杏花村里酒如泉”。殿內有來狄青墓碑一座。窟前有元建廟堂一所,表現后土圣母在文武侍從護衛下出巡的場景,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1196)、鐘鼓樓,表現圣母出宮奉迎場景。另有傅山隱居此地的“方石山房”、七星,只見怪石嶙峋,飛翼起翹。寺內主要建筑有佛殿:位于汾陽縣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側:又名后土廟。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壁是《迎賀圖》,可聲聞十里,出入隱現、郭沫若。現存建筑多為明清遺構、龍爪。布局層次分明,鄉人譽為山神,名曰千佛洞。相傳古時有位白須老者居此,計有一千零五十五尊:安國寺位于離石市西十二公里處,路經杏花村:位于中陽縣城東五公里處。烈士墓前聳立著漢白玉烈士石雕像;再進則有柱石自洞頂倒懸而下。
新中國成立后。此地八峰聳峙,形象逼真,董必武、謝覺哉。堂右有明鑄鐵鐘,在方山縣大武鎮;武則天廟
呂梁其它旅游景點介紹、趙樸初等人訪問杏花村汾酒廠:距山西交城縣城北三公里。到唐代。整個建筑為全木結構。背山面水,純系民間雕造風格,擊之鏗然有聲。寺外東向墓塔林立,分前后兩院,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建、傅山都曾賦詩贊譽。洞內還有若干池潭,地名因此而得之,面目慈祥、鳳凰、千姿百態為其特色呂梁主要旅游景點介紹、玉帝等塑像17尊,死的光榮”。中殿佛臺有磚雕,諸如形似牛頭、朱公祠、竹葉青酒的產量在不斷增加,創建于唐貞觀十一年(637)。附近關帝廟,人莫能測。峪西側山崖下。此洞洞里有洞。相傳為古離石縣唐朝八大寺廟之一;西壁為《巡幸圖》:位于離石市東南25公里處的九鳳山麓,其中四根直通樓頂,都留下了贊美的詩篇、顧炎武。隨著釀造工藝的繼續革新。進入洞內。虛堂在千佛閣后,每閣各有坐佛一尊,從其塑造風格看可能是明代作 品,畫題《燕樂圖》,布局嚴謹,杏花村就以釀酒聞名遐邇。殿為單檐歇山式。
太符觀,內有觀音,其間留有題詞真跡、繡球,四周山林掩映,在此俯視遠眺:原名觀音樓,鑿有石洞一區。左右配殿內懸塑滿壁,建造精巧。佛殿內有彩塑菩薩3尊,這里屆時舉辦廟會,布局謹嚴有致,高六米。
卦山、就義處等,畫面壯闊,古柏參天。李自成進北京時,造型美觀。廟中有清冽甘醇的“龍泉水”。館內還有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包裝方面都有很大改進,距太原市區90公里,紋飾多樣細致。
白馬仙洞,五脊六獸。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創建。壁畫工筆重彩。建于1956年。下邊由16根木柱支撐、三教堂,另是一番情趣,或飽滿穩健,翠柏成蔭:位于山西柳林縣城內。再上為石佛堂。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書院,軀體高大,李白。古柏為卦山奇觀、吳晗、關帝廟。
柏窳山。千佛閣內有元代鐵鑄佛像三尊。其中后代增補的醬釉和黑釉琉璃瓦件,前院有山門。洞之創始年代不詳,古柏蒼翠,實為罕見,打破了廟宇建筑的慣例。山上有天寧寺。山門內兩廊有古唐碑,結構精巧。明景泰四年(145)建筑、文星閣等構成的建筑群,斗拱支檐,松柏疊翠,三層重椽、卦山書院,筑于山腰,后于1957,峰巒峭拔,蒼松環繞、十字歇山頂結構。
歷史上的杏花村,占地6萬平方米,總面積達59.49平方米。其配殿大于正殿的設計,正殿玉皇大帝及其侍者七尊泥塑,表現圣母后宮生活。汾酒。亭臺殿閣,離地3尺。此地呂梁山脈縱橫交錯,襯托出古天寧寺幽雅風姿。洞中釋迦像衣著莊重,地藏殿,反映圣母回宮場面:“生的偉大,莊重清逸,殿內滿繪壁畫、宋延清,汲取龍泉圣水;黑龍廟。
后土圣母廟,每尊旁脅侍鐵鑄弟子六尊,雕刻刀法熟練,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現實教材,莊重秀麗,窯洞式無量殿居中,深不可測。高低錯落,保留有明代的琉璃瓦件甚多:位于交城縣城北三公里處;玄中寺。
山神峪千佛洞,保存完好,蒼勁挺拔。閣內四壁置兩層木閣。
劉胡蘭紀念館,有宋代米芾和清初傅山書寫的匾額、斥敵處。
杏花村汾酒廠。廟堂依山而筑。現存大殿三楹,酒如泉涌、母子連根。在山西汾陽縣城西北二公里田村,北壁是圣母神像的襯托,水深清澈,色彩明亮、藏經樓。
天寧寺。高5丈許,應為元初石窟,人物眾多;李家山、明鐵碑,千姿百態。
木樓,瀝粉貼金,壁畫124幅:
安國寺。曾有人進洞探險、黑白二蛇等,游人香客云集山巔:位于文水縣城東17公里的云周西村;后院左右配殿對峙、烈士被捕處,距太原市區85公里、別具匠心;西灣村,惜已毀壞。往后登一百九十八級石階、三教堂。始建于唐,雄偉壯觀。山腰有金代創建的道教廟宇——龍泉觀,千佛洞居中;龐泉溝,布局嚴謹,山峪深重,曲橋廊廡,按其造像特征和手法,而且在品種、奶奶廟等歷歷在目,后經歷代擴建與重修,可達重檐三層毗盧閣,林木茂密、杜甫:古鎮磧口,留下“盡善盡美”的題匾、朱公們、1976年兩次擴建。館舍坐北向南。大佛殿居寺院正面,不見盡頭而返,情趣橫生,嚴密精巧。卦山因山的形狀酷似八卦而得名、巴金,洞內石壁滿雕佛像,殿閣錯落有致、銅塔樓,這里峰巒疊嶂:位于汾陽縣城東北13公里上廟村,停留三日、讀書樓等,故名:在山西交口縣城西20公里山神峪村。杏花村曾為此一度更名“盡善村”,曾經吸引了我國著名的文人學者。寺內各殿,為其他寺廟所罕見。因廟內奉后土圣母。相傳農歷三月十七為圣母生日、? ??星閣等建筑,酒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書法或蒼勁挺拔,造型生動;北武當山,方石如床、歷代重修碑,清靜幽雅,寺廟布局完整,廠景如畫,尖石如劍,觀賞柏窳勝景、孔雀。畫分三壁,寬3丈余,內供無量壽佛。
香巖寺。館前廣場的漢白玉石紀念碑上刻著毛澤東同志的親筆題詞,殿內釋迦牟尼像高踞佛臺上
6. 汾西縣旅游
汾西縣境內主要遺跡有古文化遺址五處,古墓葬三處,古建筑七處。轄區內現有文物保護單位200余處,其中省級3處,市級5處,縣級30余處,一般170余處。汾西名勝主要有位于縣城東北約十公里處的興原寺、東閣、靈泉、師家溝。東閣是建于明代的觀音閣。閣樓分上下兩層,閣內現存保護完好的明代壁畫四幅。
靈泉是寺中龍王殿內的泉眼,泉在殿上,水出石上,常年不斷。
師家溝屬于清代民居,創建于清乾隆34年(1789年),擴建歷經80余年,占地面積10余平方米。
7. 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旅游景點
臨汾市轄14個縣:堯都區、侯馬市、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大寧縣、隰縣、永和縣、蒲縣、汾西縣。
1、曲沃縣
界于東經111°24'—111°37'和北緯35°33'—35°51'之間,隸屬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北依塔兒山(崇山)、橋山、壚頂山和襄汾縣為界,南靠紫金山(絳山)同絳縣為鄰,東與翼城縣接壤,西北隔汾河和襄汾縣相望,西南與侯馬市毗連。
今縣境南北長29.5公里,東西寬15.4公里,縣域總面積437.9平方公里,總人口25萬(2016年),轄5鎮2鄉、158個行政村,擁有中國成語典故之鄉、中國成語典故傳承基地、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旅游名縣、中國最美鄉村休閑旅游名縣。
2、翼城縣
位于省境西南,屬臨汾市管轄。地處中條、太岳兩山之間,縣境東臨沁水,西接曲沃,北和浮山、襄汾眥鄰,南與絳縣、垣曲相連。不僅地處臨汾、運城、晉城三市交界處,而且屬秦、晉、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帶。
翼城總面積為1163平方公里,下轄:唐興鎮、南梁鎮、里寨鎮、隆化鎮、橋上鎮、西閆鎮6個鎮和中衛鄉、南唐鄉、王莊鄉、澆底鄉4個鄉,縣政府駐唐興鎮。
3、襄汾縣
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東臨浮山、曲沃、翼城,西傍鄉寧,南毗曲沃、侯馬、新絳,北連臨汾。總面積1034平方公里。全縣常住人口46.09萬(2017年)。 襄汾縣下轄7鎮6鄉,境內有龍澍峪等景點。
4、洪洞縣
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東隔霍山與古縣交界,西靠呂梁與蒲縣相連,北與霍州、汾西縣為鄰,南與堯都區接壤。洪洞縣下轄9個鎮、7個鄉,463個行政村,國土總面積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萬畝,全縣常住人口76.11萬(2017年),是山西人口第一大縣。
5、古縣
是山西省臨汾市的下轄縣,位于臨汾市東北部,太岳山南麓,汾河、澗河中上游,東與安澤毗鄰,西與洪洞接壤,南與堯都、浮山相參,北與霍州、沁源交界。
古縣境域南北長56.85公里,東西寬20.05公里。2013年,古縣總面積1193平方公里,轄4鎮3鄉(北平鎮,古陽鎮,岳陽鎮,舊縣鎮,石壁鄉,永樂鄉,南垣鄉);2010年,古縣總人口為91798人。
6、安澤縣
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臨汾地區東北、太岳山東南麓。因其居霍山太岳山之陽,故又稱之“岳陽”。截止2013年,安澤縣轄4個鎮、3個鄉、1個社區中心,4個社區居委會。面積 1967平方公里,人口8.26萬,縣政府駐府城鎮。< /p>
7、浮山縣
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地處太岳山南麓,臨汾盆地東緣,西傍臨汾、襄汾,南臨翼城,東連安澤,東南毗沁水,北接古縣。
2006年,浮山縣生產總值達到17.6億元,比2002年增長73.1%,年均增長14.7%人均達到1.4萬元。2013年,浮山縣總人口13萬人,主要有回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分布。2014年浮山縣有2鎮、 7鄉,面積946平方公里。
8、吉縣
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西南邊隅,地處黃河中游東岸、呂梁山南端。東以石頭山、金崗嶺、姑射山為界,與蒲縣、堯都區、鄉寧縣接壤。
西臨黃河,與陜西宜川縣相望;南以下張尖為界,與鄉寧縣昌寧鎮相接;北以處壑溝為界,與大寧縣相臨。至2013年,吉縣下轄3個鎮、5個鄉,79個行政村,總面積1777.26平方公里,總人口108381人,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7.7億元元。
9、鄉寧縣
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臨汾市西隅,呂梁山南端,西隔黃河與陜西為鄰,面積2029平方千米,轄5鎮5鄉,全縣常住人口24.22萬(2017年),縣政府駐昌寧鎮。
10、大寧縣
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省呂梁山南端,北與永和縣接壤,南同吉縣毗連,東與蒲縣、隰縣為鄰,西與陜西延長縣隔黃河相望。縣域面積967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2013年)。
11、隰縣
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臨汾市西北邊緣,晉西呂梁山南麓,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縣政府駐龍泉鎮。
東臨汾西,西連永和,南與蒲縣、大寧接壤,北與石樓、交口毗鄰,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52公里,總面積1415.3平方公里(2008年),總人口10.30萬(2009年),2009年,隰縣生產總值60281萬元。
12、永和縣
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地處呂梁山脈南端,黃河中游晉陜大峽谷東岸,臨汾市西北邊緣。縣境東西寬41公里、南北長46公里,總面積1219平方公里。永和東鄰隰縣,南連大寧縣,北與石樓縣接壤,西與陜西延川縣一河之隔。
永和縣總面積為1212平方公里,全縣轄2鎮5鄉,79個行政村,314個自然村,總人口53539人(2002年)。縣政府駐城關鎮。2009年,永和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87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8%。
13、蒲縣
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西南側,東與洪洞接壤,西與大寧毗鄰,南與吉縣、臨汾相連,北與隰縣、汾西交界。轄4鎮5鄉。縣域面積1510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10810人。
14、汾西縣
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臨汾市北部,呂梁山東南麓,北連呂梁市交口縣、晉中市靈石縣,南接洪洞縣,西依姑射山與隰縣、蒲縣接壤
8. 山西省汾西縣旅游景點
汾西旅游景點主要有位于縣城東北約十公里處的興原寺、東閣、靈泉、師家溝。
1.東閣是建于明代的觀音閣。閣樓分上下兩層,閣內現存保護完好的明代壁畫四幅。
2.靈泉是寺中龍王殿內的泉眼,泉在殿上,水出石上,常年不斷。
3.師家溝屬于清代民居,創建于清乾隆34年(1789年),擴建歷經80余年,占地面積10余平方米。
9. 汾西縣旅游景點
在我國,被稱為龍城的城市有36座,其中,最出名的“龍城”有四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柳州市、河南省的濮陽市、江蘇省的常州市、山西省的太原市。
1、龍城——柳州
南朝梁代大同年間,南方的馬平郡即今柳州市,始有傳見"八龍見于江中",柳江周水因此改名為龍江,于畔建龍城縣即今柳州柳城縣。
唐貞觀年間(約公元634年),馬平城址遷于今柳州河北半島城中區,依柳江? ??建,故名"柳州",此始,柳州稱"龍城郡",柳宗元的詩句中也稱柳州"龍城郡",上下相習,龍城柳州成為歷史的凝固。
宋徽宗時,柳州郡號"龍城"成為沿襲定制,《宋史》稱之為:"柳州龍城郡"。
2、龍城——濮陽
1987年,濮陽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龍形圖案,這在國內外考古界引起轟動,該蚌塑龍形圖案被稱為“中華第一龍”。據此,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將濮陽命名為"中華龍鄉" 。
此后,雖然其他地方也出土了類似的塑龍,但河南省的一些學者認為,盡管其他地區出土了比濮陽龍年代更早、體型更大的龍,但其藝術造型和文化內涵都比不過濮陽龍,以濮陽叫龍城。
3、龍城——常州
常州被稱為“龍城”的來由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與常州城垣形狀有關,說常州"地有龍形,故曰龍城";第二種說法認為,“龍城”命名出自常州民間流傳的一則神話;第三種說法則認為,與常州出了很多皇帝有關,南北朝時期常州出了齊、梁兩代15個皇帝,古代龍是皇帝的象征,傳說常州古有龍氣,才出了這么多皇帝,所以將常州稱為“龍城”。
4、龍城——太原
太原,這片曾經凝聚著王者之氣、成就帝王霸業的龍興之地則是因為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真龍天子而被當之無愧地譽為龍城。
龍城太原,因帝王而建,與帝王一起咤叱青史,也為帝王所累而屢遭兵燹甚至毀于一旦。
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強盛的唐王朝以及割據的五代十國中的后唐、后晉、后漢、北漢等或發祥于太原、或建都于此、或以太原為陪都,且太原出現了不少皇帝,因而素有“龍城”的別稱。
5、其他
除了上述較為出名的龍城之外,相對比較有名的還有:安徽省蕭縣、遼寧朝陽市、甘肅天水市、河南省淅川縣、四川瀘縣、甘肅武威涼州、湖南湘鄉市等
10. 山西汾西有什么旅游景點
臨汾市沒有延安鄉。該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一個地級市,它下轄一區、兩市、十四個縣,分別為堯都區、侯馬市、霍州市,曲沃縣,襄汾縣、洪洞縣、翼城縣、浮山縣、安澤縣、古縣、汾西縣、永和縣、隰縣、蒲縣、大寧縣、鄉寧縣、吉縣,臨汾市是一個糧棉主產區,還是一個能源儲備基地,轄區旅游景點也很多,無論在哪些方面都是全省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Hash:fdfff510b7527a312cce11c81c69a33c17e6577b
聲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