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國際康養目的地”破題旅游發展困局
中新網昆明10月22日電 (陳靜)“‘賣點’不明確,產品供給少,是普洱市景谷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問題所在。”22日,云南師范大學教授、云南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嘉學一針見血地指出景谷及云南絕大多數縣域旅游發展的癥結。
10月18日至21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云南省社科聯主辦的“云南省社科專家景谷行”調研咨詢活動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開展。來自云南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景谷縣林產業、旅游產業發展進行現場調研。
圖為景谷勐臥總佛寺景區內的“塔包樹”奇觀 陳靜 攝
景谷縣以傣族彝族為主體民族,全縣國土面積7777平方公里,境內居住著漢、傣、彝等26個民族,少數民族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48%。景谷年平均氣溫20.3攝氏度,降雨量1314毫米,境內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有全國少有的巖鹽溫泉、有聞名南亞東南亞的26處“佛跡”、“景谷大白茶”為當地特有,景谷縣威遠壩氣候獨特,少有大風和亂流,全年有220天以上可以進行滑翔傘、翼裝飛行運動。
“景谷縣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富集區。”經過現場考察,王嘉學忍不住感嘆。可即便如此,景谷縣常住人口也從過去的30萬人下降為2020年的27.74萬人,他表示,“如果旅游產業和其他產業不發展起來,人口還會流失。”
“景谷縣文旅資源豐富,具有綜合性強、獨特性強、分布較集中等特點,但吃、住、行等配套未成體系,至今未通高速公路,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本土缺乏優秀的從業人員以及優質的服務......這些都是制約景谷旅游發展的因素。”景谷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羊德誠坦言,加之近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景谷旅游產業發展阻力重重。
王嘉學認為,交通、人才等因素固然制約了當地旅游業發展,但“酒香不怕巷子深”,景谷縣最關鍵的問題是目標和發展定位仍較為模糊。王嘉學建議,景谷可以以打造“國際一流康養旅居地”為核心,摸清康養資源家底,策劃和推進一批康養文旅項目。近期盡快推出1-2個景區和鄉村旅游點,讓景谷與游客先“打個招呼”,打開景谷旅游發展的新局面。
圖為芒卡熙康云舍健康度假酒店內的溫泉 陳靜 攝
云南財經大學旅游文化產業研究院原院長許南垣也表示,“景谷縣具備綜合開發康體養生、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優良資源。云南和普洱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為景谷縣打造康養度假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強大內驅力。”他建議景谷加快構建“道路+節點”的旅游交通網絡、提升衛生設施、打造夜間娛樂設施、構建旅游公共服務中心。隨著高速公路、景谷機場和泛亞高速鐵路(玉磨鐵路)的相繼建成,交通新機遇必將進一步轉化為后發優勢、開放優勢和旅游優勢。
羊德誠介紹,目前,景谷勐臥總佛寺景區已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依托當地巖鹽溫泉開發的芒卡熙康云舍健康度假酒店已在周邊縣區小有名氣,景谷白馬山熙康云舍健康度假酒店(半山酒店)今年國慶期間已試運營,芒卡溫泉小鎮項目也在有序規劃籌建中。“十四五”期間,景谷縣計劃以打造“東南亞旅游目的地、國內外生態康養旅游度假目的地、國內外知名航空汽摩運動基地、普洱茶文化體驗和產業聚集中心”為重點,以佛跡文化為IP,依托景谷采花潑水節舉辦一個祈福文化旅游節、推出一條祈福旅游特色線路,以普洱茶文化為IP發展一批以茶為核心的鄉村旅游點,以溫泉康養為IP形成一批養生、旅居養老試點基地及系列產品,以亞高原航空運動為IP做大做優航空運動賽事。(完)
Hash:05c2e2ee7847cb54e779c4bbbce1c3888ec45447
聲明:此文由 中國新聞網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