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百里長街一街縱貫東西 城市起宏圖
□文/記者 洪 彬圖/趙湘 李富強 宮偉恩 祝家樂
8月29日,當建設路與鋼鐵大街、巴彥塔拉大街這三條包頭標志性道路融會貫通的一刻,包頭“百里長街”亭亭而生,這條西起昆河中橋、東至包頭東興收費站的城市綠廊,貫穿包頭市昆都侖區、青山區、九原區和東河區四個主城區,連接起鋼鐵大街、建設路、巴彥塔拉大街等景觀道路,全長近百里,囊括了“百里綠道”、“百里公交”、“百里景觀”、“百里政商”、“百里民生”等諸多歷史性突破加冕于一身。
包頭“百里長街”的誕生遠遠顛覆了一條路、一條景觀道、一條交通大動脈給予一座城市的常規價值,她為城市品質的提升、為回應百姓“家園變花園”熱切期盼給予了最踏實的踐行,為未來之鹿城的可持續發展構架起一條政治、經濟、文化的綜合性走廊。
包頭“百里長街”被譽為內蒙古的“長安街”,它兼容的氣魄宛如草原兒女的胸懷,它浩浩蕩蕩地奔騰承載了一座城市的榮光,它是包頭精神的集大成者,它已成為包頭人新的驕傲與自豪。
百里綠道
一道連多區,罕見
在九原區彩虹橋與“百里綠道”的平面交叉路口,交通燈猶如人腦,綠道上只要有行人通過,紅燈隨即亮起,車輛靠線等待。包頭市公安局副局長安銳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包頭‘百里綠道’百分百的安全,我們首次在綠道與機動車道平面交叉路口加裝了8個雷達設備,依托新型設備為老百姓保駕護航。”
“綠道、綠道,不是涂上綠色就叫綠道。”說到綠道的功能,市園林局副局長王文唐用安全、休閑、低碳、景觀四個關鍵詞作了小結。
“綠道”概念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英譯為greenway,“green”表示自然存在,“way”表示通道,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與認為開發的景觀相交叉的一種自然走廊。而包頭“城市綠道”從設計之初就嚴格兼顧了自然與交通的兩大功能。
建設路兩側的15米綠植帶背后,藏著一條寬4.5米的“綠道”,它由1.5米的綠色步道和3米的紅色自行車道組成,沿線人性化地設置了驛站、公交車站接駁點和景觀節點,步行、騎行間,隨時能夠感受到“車在林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王文唐介紹:“包頭的‘城市綠道’全部由新型材料彩色透水混凝土鋪裝,它們是由0.2到0.3厘米小石子黏結構成,腳踩上去舒適,水落上去滲透,為包頭打造‘海綿城市’奠定扎實的基礎。”
如果把包頭“百里長街”比作太陽的話,“百里綠道”就是縈繞著她獨立自轉的地球,恰恰依托這條活力四射的翡翠綠廊,主城區交通系統與城市生態框架體系實現了完美融合對接,既保護和利用了自然、人文資源,又展現了城市自然、人文之美,更讓生態城市、低碳出行的先進理念照進包頭人的現實生活。
組織編制規劃“包頭市‘百里長街’公交專用線”項目負責人張曉輝告訴記者,在規劃過程中,他們參考過巴黎、哥本哈根等國外城市,以及珠海、深圳等國內城市的“綠道”系統,雖然這些先進城市的“綠道”出現較早,但它們絕大多數是一道連接一個或兩個城區,而像包頭這樣一條綠道連接多個城區、貫穿城市東西的“城市綠道”,實屬罕見。
百里公交
私車換公交,低碳
建設路上,嶄新的公交專用道格外搶眼,雅綠色的漆面、亮黃色的震蕩標線和反光道釘,像一條鑲了金黃邊的綠色絨毯貫穿東西。如果稍加觀察你會發現,在每個交叉路口處,路面上標識著公交專用道、06:00—22:30的巨大白色字體,視覺隔離為公交車開辟了一個獨立快速的綠色通道。
“鋼鐵大街公交專用道通了,節省8分鐘;東河區巴彥塔拉大街公交專用道通了,少跑6分鐘;這兩天,我在建設路公交專用道上品著跑,大概又省下10分鐘……”隨著三條公交專用道的全部融會貫通,這條總體設計運行時間為67分鐘的公交路線,一下節省掉近30%的時間,5路公交車司機郭軍明顯感到車速上來了,選擇公交出行的市民更多了。
“我們在景觀步道的設計中加入了驛站、景觀節點及公交站緩沖節點,市民不論乘公交車換步行,還是騎車換健步走,或是乘公交去其他地方,都特別方便。”四道沙河到鐵西段“百里綠道”設計者王妍表示,僅她設計的路段就有25個緩沖節點,換算下來,每隔五六百米就有供市民歇腳換乘的地方。正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實現了包頭“百里長街”健身、休閑娛樂與公共交通的無縫鏈接。
包頭“百里長街”公共交通系統的跨越式蝶變,所產生的連鎖反應是驚人而深遠的。越來越多的道路交通參與者自覺放下私家車,選擇低碳的出行方式,尾氣少了、天空藍了、空氣凈了,綠色出行的人更多了,這個良性的交通閉環,提升了整個城市的“精氣神”。
百里景觀
一步一匠心,如畫
大圓、小圓、紅色蒙古圓,大角、小角、金黃鹿茸角,一個個矗立在包頭“百里長街”景觀節點上的鏤空廊架,襯著綠植,伴著清風,美不勝收。包頭“百里長街”的景致不單單只有綠樹、鮮花,別具一格的景觀小品包含著深厚的中國底蘊,一草一木、一步一眸間,無不閃耀著設計者的獨具匠心。
“三十年前,建設路就是條柏油路,只有上下兩車道,周圍荒涼的很;后來,它有了隔離帶,擴成了八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密密匝匝,擋了個嚴實;現在它有了綠道、公交專用道,還把公園廣場都串聯了進來,如今走上建設路就像邁進畫里一樣。”包鋼職工朱國林是個“老包頭”,講起建設路的變化顯得無比驕傲。
據統計,僅建設路城市綠道整體工程就栽移植喬灌木2萬多株叢、地被達20萬平方米,若再加上串聯的15個公園廣場,包頭“百里長街”自然成為了一個天然氧吧,讓漫行其間的人們欣賞風景的同時,又收獲了“城市綠肺”的滋養。
建設路可謂包頭“百里長街”的壓軸之作,它同時代表了“百里長街”景觀組團的最高標準。王妍表示,與國內廣州等其他城市相比,包頭“百里長街”的景觀組團都處于一個比較先進、品質比較高的水平。
包頭“百里長街”從西到東,串聯起八一公園、勞動公園、兒童公園、森林公園、賽汗塔拉城中草原、奧林匹克公園、市民公園、建設廣場、鹿園、井坪公園等15個公園廣場。包頭市園林局局長熊偉深有感觸地說:“原來包頭的公園是封閉的,后來開放是開放了,百姓還是需要專程走一趟,現在‘百里長街’將它們串聯起來,百姓不經意間就漫游了綠廊花海。”
百里政商
金廊繞玉帶,繁華
“百里長街,通過了包頭最核心主干線,它不僅是一條簡單的街道,更是一條囊括了‘百里花燈’、‘百里照明’、‘百里商業’、‘百里市容’等諸多內容于一身的綜合性走廊。”說到包頭“百里長街”,熊偉把它的意義延伸開來。
如熊偉所感,包頭“百里長街”的“百里政商”特殊意義在于,它串聯起包百商圈、金融廣場、萬達商圈、新都市區商業圈、東河維多利商圈……包頭最繁華的商業圈,將客流、商流、物資流融匯于一身,璀璨著城市的夜與晝;它匯集起中行、工行、建行、農行、交行……包頭重要的金融樞紐,把源源不斷的資金流,注入城市的七筋八脈,自如地成長著;包頭“百里長街”緊鄰包頭市委、市政府,更連起了四大主城區中三大區委、區政府的所在地,它“政治、經濟、文化走廊”的身份同樣名至實歸。
采訪中,張曉輝和王妍不謀而合把“百里長街”比作了包頭的金廊玉帶。他們的依據同樣默契,過去,包頭的公園、商圈、金融機構都是點狀存在、點狀管理,現在“百里長街”把它們連動起來,形成一個系統區域,給未來系統化管理的實現打下重要的基礎,同時,它預留下大量的生態空間,為未來之包頭的可持續性發展儲存下驚人的后勁和潛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貫穿包頭東西的“百里長街”并沒有因為良好的區位優勢,而被全部建成更具商業價值的寫字樓、商場,相反,它騰出了充分空間和體量承載綠化、公園、文化場所,敞開給了百姓,讓城市發展的紅利真正惠及百姓的普通生活。
百里民生
家園變花園,夢圓
“過去沒有綠道的時候,建設路是不敢走的,太不安全,車多尾氣多。”不惑之年的宮振東是騎游發燒友,二十多年來,他堅持騎游健身,每個周末都要到賽汗塔拉公園兜兩圈。自從綠道建成以后,他就將騎行路線改在了“百里綠道”。“早八點,我們從一宮出發騎到東站,往返40來公里,一路上穿過了好幾個公園廣場,有各種風景,空氣也很好,又安全又舒適。”
包頭“百里長街”在實現各行其道的優質交通背景下,尤其給漫行者提供了優先路權。這個綜合交通系統讓廣大市民更深切、更直觀地感受到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的成果,也帶動了周邊發展相對落后的村鎮,提前實現了都市化的融合。
“以前村子周圍盡是粉煤灰,一到春天我就怕刮風,一刮風我身上臉上就全是灰,家里更是不能呆,就連親戚也不愿來家走動。”家住青福鎮昌福窯子村的劉清元提起村莊的變化,激動地用脫胎換骨、翻天覆地來表達。如今,這個緊鄰建設路的村莊,已被美麗的“百里長街”綠波環繞、再不荒涼。56歲的劉清元則成為“百里綠道”園林養護大軍中的一員,他說要用自己的雙手把綠道澆灌得更綠,把村莊裝點得更美。
劉清元的夢想成真,代表著“百里長街”穿過的每個村莊、無數村民“家園變花園”的夢想成真;包頭“百里長街”讓更多包頭市民走進那些曾經陌生、荒涼的地方,也給曾經期盼改變的人們帶去了更多的機會與希望。
Hash:050ef7a0c6694caae04115331f97649a79ea255a
聲明:此文由 正北方網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