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墨苑傳奇四百年》連載九 ? 上海墨廠的黃金時代

        上海墨廠的黃金時代

        對上海墨廠來說,最難忘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墨廠在廠名后又重新加上“徽歙曹素功”,這一時期,正是嚴冬過后迎來春天,文化園地更是百花爭艷,反映強烈時代氣息、題材豐富多彩的新墨,層出不窮。

        1978年,墨廠完成了舊廠房的翻造新建,使用了七十多年的老閘北陳舊的矮平房,改建為四層正規廠房,車間里外舊貌換新顏。墨廠工人生產熱情無比高漲,傳統書畫藝術重新煥發青春。而且當時筆墨需求急驟增長,甚至出現經常加班還供不應求的現象。傳統產品恢復生產,讓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曹素功得以展示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尤其那時一批技藝高超的老技師,有的即將退休,有的退休后仍被返聘,尚能揮錘杵墨。他們奮力苦干,揮汗鑄墨,為墨廠的復興和再創輝煌作出了巨大貢獻。

        改革開放后,緊接著出現的“境外探親熱”、“出國熱”又帶來了“禮品熱”。既價位適中,品位高雅,精巧便攜,又富有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具有較高工藝水平的墨品得到普遍的青睞,無論是出境的國人,還是來訪的華僑、外賓,都將其作為饋贈禮品的首選。那段時間,曹素功的中高檔墨品特別熱銷,個別品種甚至還要在友誼商店用“代匯券”購買。

        上海墨廠更承擔著光榮的出口任務,成為創匯的生力軍。由此它也得到有關部門的“特殊照顧”,如制作高檔墨品必需添加的金箔、冰片、麝香等珍貴輔料,在嚴格管控的情況下,獲得特許使用權,并保證供應。例如“鐵齋翁書畫寶墨”,是日本著名書法家富岡鐵齋在七十五歲時(1912年),親自書寫墨名繪制圖案、委托“高島屋商社”來滬向曹素功墨莊定制的。此墨由曹氏十一世孫曹叔琴督造、著名藝人胡國賓雕刻墨模,采用漆煙和入牛皮膠、麝香、梅片、金箔等中藥香料,按易水古法制作。墨錠造型樸雅、質地精良,細潤勻和,墨色黝黑,泛紫玉光,深得鐵齋先生的贊許。因而,此后整整一百多年,此墨暢銷始終常盛不衰。在上世紀末期,此墨年產萬余斤,只供外銷,是曹素功出口商品的主角。國內只有在友誼商店能見到它的身影,日本旅游團一來,客人都直奔文房四寶柜臺搶購此墨。1980年,墨廠也被市政府外事辦定為“對外參觀涉外單位”;1985年、1988年曹素功還兩次組織赴日本辦展和制墨技藝表演。

        作為曹素功海派制墨技藝的最大特色,是與海派書畫大師合作,為海派文化服務。曹素功從進滬之初,就與海派書畫開山辟路者趙之謙、錢慧安、任伯年、吳昌碩等人建立友誼,共同探索一條海派徽墨的發展道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海派文化興盛的頂峰時期,曾熙、李瑞清、王一亭等海派書畫大師給予曹素功特別多的關懷和支持;此后雖受戰亂的影響,但墨莊與眾多海派大師和社會名流的合作從未間斷過;新中國成立后,又有新的發展。海派書畫孕育了海派筆墨,海派筆墨為海派書畫增輝添彩,達到了書畫界與筆墨業二者藝技相長、相得益彰的境地,實現了互勉共進、共興同榮。

        到了八九十年代,許多聲譽卓著的名家,雖然已步入古稀之年,但劫后余生精神毅力格外頑強,書畫藝術更臻完美,他們更珍視自己的藝術生命,與筆墨業交往更密。

        上海墨廠為提高制墨質量和試制新品,經常登門拜訪或邀請來廠試墨,作質量鑒定。從如今曹素功墨廠保存的檔案資料,我們能看到當年參加活動時他們留下的簽名、對墨品試用的書面意見、試墨的底稿、留贈的墨寶:有郭沫若、宋日昌、趙樸初、汪道涵等領導和專家外,還有許多老一輩書畫大家沈邁士、朱屺瞻、王個簃、萬籟鳴、許士騏、王蘧常、蘇步青、申石伽、錢君匋、李善靜、葉潞淵、蘇淵雷、李天馬、謝稚柳、唐云、應野平、吳青霞、胡鐵生、關山月、啟功、曹簡樓、俞子才、任政、胡若思、邵洛羊、張守成、陳從周、胡問遂、凌濤、喬木、郁文華、程十發、單曉天、高式熊、陳佩秋、林學夫、黃胄、江南春、潘德熙、富華、林曦明等,當時他們都已年過花甲,有的更已是耄耋老人,依然非常熱心,關心海派筆墨的發展,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更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希望海派筆墨也同樣再度煥發青春。而汪觀清、韓和平、鄭家聲、張桂銘、龔繼先、周慧珺、錢茂生、韓天衡、吳玉梅、楊正新、毛國倫、陳世中、周志高、唐秉耕、童衍方、方傳鑫、劉一聞、蘇士澍、車鵬飛、周杏生、張森等名家當時還值壯年,正處藝術發展、創作的旺盛時期。他們和老前輩一樣,愿與曹素功在攀登藝術高峰中攜手同行,再創海派文化的輝煌。

        ▲創新題材墨-中國畫研究院

        那時,上海墨廠(徽歙曹素功)與書畫名家最主要的合作成果是定版墨,由這些名家提供書畫佳作,經墨廠刻模制板,以當時最好的原材料制成高級油煙一○一書畫墨。除了書畫家個人,還有榮寶齋、朵云軒、西泠印社、上海書畫出版社等團體也在社慶等紀念活動時,特來定制紀念墨。“名家定制”成為海派制墨技藝中的最大特色。

        ▲曹素功重開十周年墨(王遽常,王高式熊題詞)

        1978年郭沫若在病重之際,依然執筆為上海墨廠定題書“光彩陸離”。1981年“中國畫研究院”經國務院批準在北京成立,次年副院長黃胄專程來滬,由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程十發陪同來到上海墨廠,以李可染、李苦禪、蔣兆和、吳作人、肖淑芳、黃永玉、黃胄等人書畫作品,為中國畫研究院定制紀念套墨。還有,由朱屺瞻、唐云、沙孟海、關山月、王個簃、黃胄、程十發、劉海粟、謝稚柳、周汝昌、應野平、亞明、呂丁等十三位名家題字作畫制作的“十二金釵套墨”;以王蘧常對聯“素儕墨苑十六士,功在書林四百年”和高式熊篆書題詞制作的“曹素功墨苑重開十周年”限量編號紀念墨,更在市場引起轟動,通宵排隊爭購……名家定版墨既是文房墨品之寶,也為這些名家在文化發展中留下極其寶貴的足跡。如今上海筆墨博物館中展示的琳瑯滿目的“名人名墨”就是這一輝煌歷史的見證。曹素功人把那段時間稱作墨廠的“黃金期”,當年保存下來對這些名家定版墨就是他們精心打造的足赤純金精品。

        ▲曹素功墨苑重開 汪道涵、蘇步青剪彩

        ▲汪道涵試墨

        金陵十二釵

        Hash:189950bd11278edf4a7778c4dcfedf2b55c1c67f

        聲明:此文由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