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馬可波羅來過、玄奘走過,當年盛極一時的瓦罕走廊,現在如何

        說起“瓦罕走廊”,可能并不為世人所知。這段全長三百多公里的土地,是從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到鄰國阿富汗境內,從東至西的一段狹長地帶。它位于帕米爾地區南部和興都庫斯山脈以北之間的山谷之中,在古代曾經屬于中國的領土,是連接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不仔細查看地圖,實際上人們難以發現中國至阿富汗之間,這段形如彎曲手臂的狹窄山谷。正因為此,所以它才不為世人所熟悉。但是在近千年間,它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共進中,發揮了難以替代的作用。

        (瓦汗走廊區位圖)

        早在西漢時期,絲綢之路進入今天新疆喀什境內,翻越蔥嶺之后,經過“瓦罕走廊”,向西南才可以抵達伊朗高原帕提亞帝國,以及地中海的古羅馬帝國,向西北則直通費爾干納盆地錫爾河

        當年馬可波羅商隊進入中國時,走的就是“瓦罕走廊”;唐玄奘告別唐王出行天竺,同樣從此路進入西域。當年,這條走廊是連接東西方的必有通道之一,商旅來往都走這里,盛極一時,十分熱鬧。

        既然如此,曾經作為中國領土的“瓦罕走廊”,為何最后成了阿富汗綿延連接中國的地盤呢?

        公元1759年,左宗棠在收復新疆的軍事行動中,派遣軍隊在葉什勒池附近,擊敗了西逃的大小和卓,重新駐兵,將帕米爾高原重新納入清王朝的管轄范圍。

        鴉片戰爭爆發后,日漸衰落的清王朝,開始成為國際列強覬覦的目標。不斷對外擴張的沙俄,開始入侵帕米爾地區,并通過武力,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有個條約叫《續勘喀什噶爾界約》。

        (左宗棠舊照)

        通過《續勘喀什噶爾界約》,沙俄將帕米爾的控制范圍,從烏孜別里山口擴展到西南范圍。而清朝的勢力范圍則一直向南,兩段界線之間的三角地帶暫由清朝管理。

        不過,貪婪的沙俄并未停止擴張的腳步。在《續勘喀什噶爾界約》簽訂不久,沙俄就單方面撕毀界約,開始從原劃定界線,向東武裝侵略,妄圖占領整個帕米爾高原。

        1891年,沙俄一支數百人的軍隊進入清朝擁有的三角地帶,將代表管轄權的乾隆石碑漢字悉數破壞,企圖毀滅歸屬權證據。

        次年后,沙俄不再扭扭捏捏,將薩雷闊勒嶺以西,近兩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占領。而疲于應付東海危機的清王朝,對沙俄此舉雖然大加譴責,最終也只能無奈接受。這樣一來,“瓦罕走廊”以北的帕米爾地區完全納入了沙俄懷抱。

        這時,同樣高舉擴張大旗的英國殖民統治,也開始將目光指向了帕米爾高原。成為英屬印度殖民邦的錫克帝國,在英國的支持下,實現了對“瓦罕走廊”以南地區的兼并。

        兩個擴張帝國在“瓦罕走廊”相遇后互不相讓,針鋒相對,都想繼續領土的擴充吞并。在經過多次磋商后,勢弱的沙俄最終讓步。1873年,沙俄承認東自薩雷庫里湖,西至科克恰河與噴赤河交匯地帶作為阿富汗東北邊界。

        (甲午海戰)

        1895年甲午海戰失敗后,清政府無暇顧及帕米爾領土主權問題,英俄兩國利用此次契機,再次對帕米爾地區進行分割,達成最終協議。以薩雷庫里湖東端到連接中國邊境的地帶,英國自愿將界線后撤至山地邊緣。

        協議將原屬于英國勢力范圍的領土,即興都庫什山北麓與帕米爾南緣之間一段狹長地帶,劃作兩國間的“緩沖帶”。將這段長約400公里,寬度從十幾公里到近百公里的土地,劃歸阿富汗埃米爾所有,英國軍隊不再在該地區駐軍及修建哨所堡壘

        就這樣,英俄雙方在原屬清朝領土的帕米爾地區,完成了侵吞瓜分,“瓦罕走廊”就這樣形成了。

        1963年11月22日,對于帕米爾地區的邊界劃分,經過中阿兩國友好磋商,兩國在北京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富汗王國邊界條約》。

        條約對包括瓦罕走廊在內的兩國邊界進行了重新界定。按照該條約,中阿兩國邊界線北起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山峰,南至海拔5630米的雪峰。

        這一邊界線不僅成為全球海拔最高的國家邊境。更是以3個半的懸殊時差,成為最大的時差分界線。

        長期以來,由于一直處于阿富汗北方聯盟勢力控制之下,瓦罕走廊并沒有受到阿富汗戰火的侵擾。

        不過,這個在歷史絲綢之路上舉足輕重的文化古道,早已風采不再。所剩下的,只有巍峨的風光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奇特地貌。

        (參考資料:《瓦罕走廊的地理概述、相關歷史和居民經濟》)

        Hash:ec781ed56b2976dbee3b353e9dfbce12db54e45a

        聲明:此文由 張生全精彩歷史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