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永嘉最“紅”的革命圣地,這里銘刻著586位革命烈士的英名

        當前,全市上下正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為守好"紅色根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市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從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黨史勝跡中,遴選并公布了100家溫州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其中40家獲評浙江省黨史學習教育基地。(詳情點擊?這里 查看)

        對此,溫州發布特別推出“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主題系列報道,帶領小伙伴們打卡溫州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一起去尋訪紅色“印記”,感悟溫州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和家國情懷。

        今天 讓我們走進

        位于永嘉的三家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永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

        徐岙革命烈士陵園

        中共括蒼中心縣委第一期青訓班紀念室

        永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

        永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被列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溫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更是永嘉縣紅色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和舉辦有關黨史紀念活動的重要場所。

        紀念館位于嶼山公園頂,占地3152平方米,建筑面積860平方米,館前可容納二千余人的廣場,廣場東南側是一條碑廊,東面矗立一座高15.5米的紀念碑,由張愛萍將軍書寫碑名:“永嘉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座前銘刻著586位革命烈士的英名,整座紀念碑呈“風帆形”,象征著中國的革命像楠溪江帆船,乘風破浪,繼續前進

        廣場西側安放著一座中共溫州獨立支部和社會主義青年團溫州支部的創始人謝文錦烈士的銅胸塑像

        紀念館的正門上方由聶榮臻元帥題寫館名:“永嘉革命歷史紀念館”,館內分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國防廳、老區新貌等6個部分22個專題,共展出照片圖表425幅,革命文物58件。展廳運用半景畫、大型浮雕、硅膠仿真雕塑、場景復原等現代展陳手段,生動展現永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奮戰的光榮歷史。

        長按識別,進入全景VR

        地址:永嘉上塘嶼山公園頂

        徐岙革命烈士陵園

        徐岙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永嘉縣橋下鎮徐岙村。

        1928年6月,徐岙村民楊巖斌、徐巖星分別組織了上百名農民武裝隊伍參加永嘉、瑞安平陽3縣農民聯合大暴動。7月,中共鐘山區委成立。在區委領導下,徐岙農民運動更加轟轟烈烈地向前發展。1929年11月13日,鐘山區委和西內區委一起組織了84村莊4000余農民參加的武裝暴動,與國民黨省保安隊和地方反動民團展開激烈戰斗,搗毀了國民黨昆陽公安分局。翌年5月,紅十三軍在永嘉西楠溪宣告成立后,徐岙多數青壯年參加紅軍。他們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與驕橫殘暴的國民黨反動派展開殊死搏斗,許多紅軍戰士英勇犧牲。部分英烈遺骸葬于徐岙革命烈士陵園。

        徐岙革命烈士陵園初建于1958年4月,1988年與1992年分別進行修繕。墓中安葬著廿四垅地區25名紅十三軍戰士的遺骸。陵園占地約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是公路和農田,后是青山,山上林木繁茂,郁郁蔥蔥。整座陵園呈半圓形,正中矗立墓碑,碑高7米,碑上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墓前是墳壇,長14.4米、寬9米。墳壇前是大門,門額鐫刻“烈士陵園”四個大字。大門外是四級臺階,通連公路。

        徐岙革命烈士陵園于1998年5月被中共永嘉縣委、永嘉縣人民政府列為“永嘉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 永嘉縣橋下鎮徐岙村

        中共括蒼中心縣委第一期青訓班紀念室

        括蒼游擊區首期干部青訓班舊址(陶姑洞)位于永嘉縣鶴盛鎮梅坦村黃坦坑山。

        1947年5月,中共浙南特委發出了《對目前工作的指示》,把訓練干部,造就各種人才列為五大任務之首。根據特委的指示精神,中共樂清中心縣委于同年7月下旬,舉辦了第一期共44人的流動性干部青訓班。9月中旬轉移到比較隱蔽的陶姑洞,直至10月中旬結業。培訓期間,中心縣委領導周丕振、徐壽考親自授課。授課內容包括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共產黨員的修養,軍隊政治工作,游擊戰術等。首期干部青訓班的44名學員日后都成為革命的中堅力量。

        括蒼游擊區首期干部青訓班舊址(陶姑洞)于2010年5月被中共永嘉縣委、永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永嘉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

        永嘉縣鶴盛鎮梅坦村黃坦坑山陶姑洞

        重溫紅色故事

        汲取奮進力量

        明天小布將帶大家繼續走進

        位于永嘉的三家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敬請期待

        100家!溫州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出爐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① | 溫州人民永遠銘刻的記憶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② | 點進來,帶你探訪溫州的革命歷史與溫暖印跡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③丨藏在大山深處的革命故事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④丨溫州城區,有著一段值得銘記的歷史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⑤ | 400余年話崢嶸,這里曾是溫州人的“長城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⑥ | 這間7平方米的地下密室,誕生了浙南革命火種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⑦ | 這里是“中國農村改革”的源頭,點燃“包產到戶”的星火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⑧ | 在這里,用檔案追憶紅色故事,重溫浙南革命斗爭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⑨ | 這里是東海海防要塞,見證了保家衛國的歷史和榮耀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⑩ | 颯!東海一抹“海霞紅”!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這些靜默無言的碑亭,藏著人世間厚重的思念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這支不打新四軍番號的新四軍部隊,是浙南地區的抗日中堅力量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平民夜校”里藏著不平凡的秘密,這里誕生了樂清最早的黨組織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血染的“紅色堡壘”,訴說著那段暗潮洶涌的革命歷史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百名英烈長眠于這座豐碑下,化作最亮的星照耀我們前行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在國旗設計者的故鄉,憶往昔崢嶸歲月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里見證了游擊縱隊解放浙南的歷史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百名志愿軍老兵籌款建了一座紀念館,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丨重溫紅十三軍的革命歲月

        來源:溫州發布

        資料:永嘉縣委宣傳部

        編輯/版式:周弧

        大家都在看

        ? 溫州S2線有了新進展,首條越江隧道貫通!

        ? 溫州5地,入選省級試點!

        ?兩地示范,全域達標!溫州這些美麗經濟交通走廊,串起一路美景

        ? 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來啦!溫州勞動者不要錯過這筆福利

        ? 溫州邀請你加入群聊:一同暢想共同富裕的未來!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小布都喜歡!

        Hash:b1ff624780bcf3008ccb608e5b4c2515fb862772

        聲明:此文由 江南水鄉生活見聞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