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砂文創園開園,鄭州又一處文藝之地復活
10月17日晚上,鄭州的夜空,屬于二砂。
場面相當炫酷,千架無人機編隊表演在空中繪圖,用來慶祝鄭州市文創項目的“重頭戲”二砂文創園開園。
開園當天無人機表演
周一早上,西郊華山路和伊河路口,就聚集了很多人,路過的行人也會駐足,舉起手機,把“中國二砂”的logo和“記憶之環”,圈到照片里。
記憶之環很大,離近一點的話,不用廣角拍攝,真的很難完全拍下來。
廣場臨街正對著伊河路口
只見這個直徑40米,離地10米,重達6噸的大圓圈,由四根柱子和數條鋼索牽引,懸掛在空中,抬頭一望,確實很震撼。
它有許多隱含意義:
106個名字——“記憶之環”內側,鐫刻著106位為二砂建廠做出貢獻的中方勞模、專家,以及東德援建方科學家的名字。
直徑40.2米——二砂建設初期,是作為軍工一類機密存在的,對外稱“鄭州砂輪廠”,內部稱為“402工廠”。
距離地面10米——紀念二砂耗時10年建成完工。
4根立柱——老一代二砂人在相對封鎖的環境下,自力更生生產出棕剛玉、白剛玉、綠碳化硅、黑碳化硅等“四大金剛”產品。
68根鋼索——二砂產品在輝煌時期,遠銷全世界68個國家和地區。
二砂文創園首開園區,計劃投資11億元,占地100余畝(園區總占地面積約845畝),主要是供市民游園觀賞的景觀部分,另外還包括5.7萬平方米的總建筑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
周一上午,去溜達了一圈,院內有不少遛彎的老人,帶著娃的年輕夫婦,背著單反的文青,拍照打卡的女孩子們,以及還在忙著整修室內陳設、維修電路的工人。
這里已然不再只是老廠房和舊記憶,也承載起了鄭州人的新夢想。
02園子里的深秋落葉,和重返進人們視野的二砂,給鄭州添了一份別樣的底色,一切仿佛都變得有跡可循。
二砂文創園在老廠房基礎上改建,園區還有很多值得駐足品味的小細節。
“記憶之環”下方,是“鉆石廣場”,占地9000平方米。廣場之所以命名為“鉆石”,是因為新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就誕生在二砂。
鉆石廣場(左側為主樓)
廣場的地面,鑲嵌著10多條地面銅板,記錄著從1953年二砂立項,到2020年二砂文創園首次開放以來六十多年的滄桑大事,分別用中文、德文、英文記載。每一塊銅板都是值得珍藏的歷史記憶和閃耀時刻。
鉆石廣場地面鑲嵌銅板
道旁的路牌和建筑標志牌,印著“中國二砂”字樣和“中國郵政1033信箱”的圓形logo,用的是郵差綠和鐵銹棕。
園區引導牌
園區內的巡游動線,是“上天入地”式:
空中有遺留下來的熱力管廊和檢修通道,和道路平行,串聯起整個園區的漫步系統。
空中熱力管廊
人行道兩旁,有著酷似火車軌道的設計(據說真的會安排上電力小火車)。
“軌道”內部,鑲嵌著一塊塊銅板,記錄著二砂過去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比如“用光譜分析測定石英純度新方法”“磨具滲硫新工藝”等,以及當年世界領先的的制造工藝改革成果。
銅板雖不起眼,卻也記錄著老一輩曾有過的成就和驕傲,不少年輕人都是一路邊走邊俯身細看。
主樓后的砂輪樂園,完全是娃娃們的領地,兒童滑梯、環狀秋千也采用的是銹蝕鋼鐵材料。用慣了塑料滑梯的小孩子,見到工業風的“舊”滑梯,一個個異常興奮。
砂輪樂園
廣場旁,供行人坐下休息的“座椅”,是老鋼管改造而成,甚至是垃圾桶,也是墨綠色復古設計,與周圍的廠房建筑風格融為一體。
主樓后坐在“管凳”上休息的老人
中央廣場正對著的雕塑,采用的也是工業遺存下來的工業制造機具和材料,原封不動,原汁原味。
中央廣場
這些雕塑和公共設施的細節設計,成為了工業時代的代名詞,通過視覺向人們傳遞著時間概念。
園內還有2000棵古樹,包括雪松、桂樹、法桐等。中央大道在古樹掩映之中,石板一路鋪設,寬闊幽靜,是散步的好去處。
中央大道東側寬闊的草坪劇場,白天可以在階梯上曬太陽閑坐,晚上的話非常適宜舉辦音樂派對或藝術沙龍。
草坪劇場
一期首開園區內,主要是東廣場3棟建筑。
一個是北配樓,一層是楊麗萍生活藝術館和工業裝修風的咖啡廳,二樓是展覽館,暫未開放,存有二砂從籌備建廠迄今的歷史。
北配樓
另一個是主樓,改建自昔日的工廠辦公大樓,是國家級保護建筑,經過重新裝修后仍在發揮余熱。
主辦公樓暫未對市民開放,河南文創圈標桿品牌“豫游記”,其辦公區就開設在主辦公大樓內。這家風格強烈的文創公司,以河南傳統文化為創意立足點,開發的商品包括家居軟飾品、旅游紀念品及福運禮品等。
豫游紀辦公區商品展示角
顏色濃烈的國風玩物和紀念品,是中原文化最樸實的注腳,估計沒多少人能抵擋得了高顏值小物的誘惑。
第三個是南配樓,引進了星河領創天下企業孵化平臺、網易、京喜直播等文創企業。
南配樓內入駐的設計公司
目前首開區,已經有17家知名頭部文創公司入駐。
整個逛下來,園區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值得用足夠的時間來這里駐足和消遣。
還未改造的陶瓷砂輪制造車間
文化產業、文化街區、非遺演藝、傳統體驗,由老工業區承載,舊廠房草木圍合,背后與摩天大樓相映,園區的蟲鳴鳥叫和風吹樹葉的聲音,都深藏在車流滾滾的都市里,被完好地尊重和保存。
三廠五廠電纜廠,二砂煤機碧沙崗,是那個年代的西郊。
而如今的二砂,經過改造和打磨上色,每個細節都可以成為西郊文化經過時間淬煉后的時尚注腳,不背離歷史內涵,也有著和年輕一代相契合的自信和生機勃勃。
03“國際鄭”的稱呼,不只是在講當下和未來,也是老鄭州人珍貴的歷史記憶。
二砂廠區內有著亞洲最大的包豪斯建筑單體,它承載著中德友誼,以及當年新中國的工業夢想,也是鄭州寶貴的文化財富。
園區設計圖
根據規劃,二砂文創園總占地面積約845畝,計容總建筑面積約9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120億元。
目前向市民開放的,是第一期的部分園區,項目總共分四期建設,完全建成要到2028年。
●園區一期(含首開區):以主樓、中、小包豪斯及南北配樓為主,計劃2021年9月底建成。打造園區品牌展示中心、二砂歷史記憶館、星河領創天下、文創企業、網紅業態經濟。
●園區二期:以大包豪斯及其他文物保護建筑改造為主,計劃2022年9月底建成,打造園區未來魔方及園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配套商業服務平臺。
●園區三期:以大包豪斯西側廠房改造為主,計劃2024年6月底建成。打造新傳媒區域總部、大數據與云服務創新中心,為園區文化+科技融合業態提供發展平臺。
●園區四期:以新建用地為主,計劃2028年6月底建成。打造總部基地、公共服務平臺等設施,為園區產業加速、拓展平臺。
近幾年園區變化
目前,游園還與許多待改建的老廠房隔開,現貨庫、陶瓷砂輪制造車間、三磨所都還在圍擋內。
Tims咖啡館二樓的展廳、二砂記憶館等室內展館,周一去時,還未對市民開放。
園區的更新換貌,還在進行中。
04相對于北京“798”來講,鄭州的二砂,可能是因為開放園區面積不足的原因,藝術氣息不算濃厚。
只能說,二砂把戲臺搭好了一部分,觀眾可以進戲園了,唱戲的角兒,還太少。
除了孵化公司、設計公司外,二砂,還應允許更多的業化遺留的大型機械展示,更多的親民的文創小店入駐,來打開人們與過去時空連接的大門,領略中原文化鮮活的一面。
很多元素,都需要后期一點一點填充,使得二砂記憶的具象化,越來越豐富飽滿。
在計劃經濟年代,二砂、鄭煤機、鄭紡機是鄭州為數不多的部屬企業。
當年,“西郊”離市區不遠,是在一片片荒地上建起來的新中國工業化廠房和家屬院,記錄著幾代人的輝煌。
像現在鄭州其它區域一樣,西區也經歷過落寞,畢竟,這里曾經擁有著鄭州的支柱產業群,為鄭州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西郊的時代早已過去,老職工們最美好的年華也已隨著時光流逝,而今二砂這樣的老建筑依然留存。
它們會在鄭州人尋找文化之根的路上,永久地發光發熱。
Hash:012cd481525a85f8246d5a8bf66a8a48fa002451
聲明:此文由 商都房談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