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高淳鄉村驚現乾隆年間閘口橋碑

        市場信息報訊(通訊員 高曉平)眼下正是夏季高溫農村水稻生產用水之際,農業水利設施也是村民熱議的話題。可在高淳區椏溪鎮有村民報料,他們哪里驚現乾隆年間古石碑,碑之清晰可見刻有閘口橋等字樣。村民稱,石碑上記載了當年建造這座閘口橋的匠人,對于石碑的發現,大家都說在當地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

        2018年7月12日上午,在椏溪鎮鎮南村慶三房自然村西側的閑置閘壩上,在村民的引導下,筆者看到這塊長約80公分,寬約50公分的古石碑。石碑上清晰可見寫有新建閘口橋碑記以及匠人的字樣,石碑上還刻有呂貞元、呂作梅等人的名字,在古石碑的左側還刻有清乾隆四十八年仲秋立的字樣。在現場一位陳姓村民介紹說,根據石碑上刻錄的字樣,這座閘口橋建于乾隆四十八年,碑記主要刻錄了當年參與建造閘口橋匠人的名字。不過現在水利設施條件好了,這座閘口橋也已閑置了很多年,這塊古石碑砌在橋壩上也不易被人看見。

        一位對當地水利頗為了解的呂姓村民介紹說,鎮南村與安徽的定埠村緊鄰,都是地處在胥河之邊,根據閘口橋的建造情況,是當年兩村用于農田排澇和抗旱主要途徑。閘口橋的下口對著胥河,上口對著上口近萬畝農田,閘口橋的建筑不但起到排澇作用,干旱年代,只要在橋下關閉閘口還可起到蓄水抗旱的作用。1958年,這座閘口橋重修過,這塊石碑原豎在閘口橋邊,后因重修時塊石不夠,把這塊石碑砌在壩堤上。這位村民說,隨著農村水利設施的完善,后來鎮南村在村里修建了一條連接胥河的陳家河,村民農田抗旱排澇更便利,所以這座閘口橋被閑置了。

        這位村民表示,根據碑文刻錄的匠人名字,都是當年周邊村莊楊姓和呂姓的村民,這些都見證了祖輩們當年興修水利的歷史,如今這塊古碑是祖輩們留下的文化歷史產物,他們決定把它運回加以保護。

        Hash:832f6bee7151177a981c0d3040b3822cb1582b06

        聲明:此文由 百姓瑣事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