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穿越千年的記憶——汾城古鎮

        初入汾城時,似乎走入一個大的商貿集鎮,一下把記憶拉回到20世紀的80年代初期:街道窄而零亂,攤點雜亂無章,人來人往,但就在這些無序生活中卻透著一種濃郁的古樸。在不遠處的十字路口,矗立著一座四面通達的鼓樓,已經重新復修,缺少了一些滄桑,但仍是古老縣城的坐標。

        小鎮上的美食,許多還保留著兒時的味道。

        肚子餓了,路邊買上幾個燒餅,大家邊走邊吃走進一家叫三公村的餛飩小店,老板熱情的推薦"圓子湯",沒想到的是,超好吃,更沒想到的是含先前買的燒餅,一頓飯7人才花去21元錢。

        汾城最值得一看的有明代城隍廟、文廟和社稷廟。

        城隍廟在西門大街上。西門大街既不寬也不長,但卻威嚴、肅穆,十幾米的距離便有兩座過街木牌坊,一書“顯佑伯”,一書“翊鎮”,其間的城隍廟大門,斗拱重疊犬牙交錯,四角飛檐翹首凌空,對面的照壁琉璃鑲龍,直聳的石質旗桿左右護衛。站在城隍廟前,完好的廟門緊緊關閉著,塵封的似乎不是一座城隍老廟,而是一段歷史、一個時空。喧囂與嘈雜沒有了,整個建筑透著一種幽靜,透著一種滄桑,透著一種神秘的歷史氣息。面對這樣的建筑,我凝目注視,簡直不是在欣賞,而是在謁拜。

        從城隍廟出來,走到文廟欞星門前,我被門柱上的蟠龍石獸所吸引,雖經風雨侵蝕和歲月的滄桑而失去棱角,但更加返璞歸真,巧奪天工。

        走進欞星門,一個塵封了幾百年的文廟呈現在眼前,廟堂是那樣的古樸,一對老樹彎彎曲曲地吐露著新綠……正對欞星門的是泮池、狀元橋、戟門,穿過戟門進入正院,大成殿前古柏挺拔,露臺依然,左右兩側廡殿完好。

        返回老街,找到位于街西的汾城衛生院內的社稷廟。衛生院的入口處即是社稷廟鼓樓下的過道,不仔細尋找,還真難發現這座隱藏于院內的廟宇。社稷廟創建于明洪武年間,清嘉慶、道光屢有修葺,現存主要建筑有獻殿、大殿、鐘鼓樓等。爬過狹窄的樓道,登上鼓樓,四下望去,我們無不為古建筑的精美而贊嘆,更為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藝而折服……

        “咳金唾玉”,其實是說人的口才或文筆好。可是在汾城里轉悠,你心里就只有這一個詞。抬頭康熙低頭洪武,一不小心還與元朝大金走個正對面,連風都似從遠古刮來,連古街上飄過來的陣陣醋香,也是傳代久遠的醋坊千年不變的古法釀制。你能清晰看到他們就在眼前,官家斷案,學子苦讀,士人義烈,商賈雍容……

        穿越千年的記憶,汾城是殘缺的,殘缺在歷史的滄桑中,殘缺在自然的風雨中。守望文明的家園,汾城是古樸的,古樸得沒有現代的粉飾與雕琢,沒有更多現代建筑的痕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散發著歷史的信息,訴說著中國城鎮的變遷。

        汾城就是這樣一座城,它的每一棟建筑都能訴說一段悠長的歷史,它沒有平遙的華麗,更沒有響亮的名頭,如織的游人,但汾城的美是掩藏在現代文明下的古樸,是追求經濟發達與保存古代文化撞擊下的殘缺的美,這種美,有時會讓你窒息。

        Hash:22fc6be6a89fb9560370e2b33d077cc34d04a642

        聲明:此文由 美麗中國行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