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甘肅古遺址丨寺洼遺址

        寺洼遺址位于臨洮縣衙下鎮衙下村洮河西岸二、三級臺地以及相接的寺洼山半山以下地帶,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又稱“廟坪—鴉溝遺址”,是“寺洼文化”的命名地。遺址于1924 年由瑞典學者安特生首次發現并進行發掘。2006 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北起林家溝,南至古洞溝,東自階地邊緣,西達寺洼山半山地帶,占地面積約 600 萬平方米。除寺洼文化外,還有豐富的馬家窯文化以及齊家文化、辛店文化遺存。其年代距今約 5000 ~ 3000 年。

        遺址保存良好,周圍地貌未發生大的改變。文化層距地表0.4 米~ 2 米、厚0.5米 ~ 2 米。暴露遺跡、遺物有灰層、灰坑、白灰面、墓葬以及彩陶殘片、骨器和石器等。主體遺存為青銅時代寺洼文化。根據采集陶片可知,最早的遺存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有灰陶小口尖底瓶口、網格紋彩陶片等。還有馬家窯文化遺存,采集有典型的馬家窯文化彩陶片,橙黃陶黑彩,有水波紋、鋸齒紋等。寺洼山的半山腰,有齊家文化灰層、白灰面房址等遺跡,采集有完整籃紋雙耳罐等典型器物。還采集有典型的辛店文化雙耳彩陶罐。

        寺洼文化是甘肅東部地區普遍發現的一支青銅文化,以馬鞍口陶罐為代表性器物,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寺洼遺址規模宏大,文化遺存延續 2000 多年,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對探討甘肅中部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文化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甘肅省文物局)

        Hash:b2143e2674051b6947ed455fe03e1c268230dead

        聲明:此文由 發現甘肅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