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名優農產品驚艷上海灘
黑龍江日報7月24日訊 延壽米、延壽面、延壽油……延壽好農貨,驚艷上海灘。
7月10日,由延壽縣主辦的上海首屆延壽名特優農產品推介會舉行,延壽縣的雙豐米業、香其醬業、鴻源食品、晟鑫合作社等12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參展推介,50余種打著延壽標簽的名特優農產品驚艷亮相,吸引了山東魯花、嘉興榮佳、江蘇華糧及滬上30余家名企前來洽談交易,展示了延壽寒地黑土上的優質成果,為延壽脫貧攻堅注入了動力。
“來延壽,人長壽”。提到延壽的縣域主打產品,延壽大米穩坐龍頭。本次推介會,也成了延壽米企的大聚會,延壽覆膜米、鴨稻米、富硒米等優質延壽大米讓上海市民和商家看花了眼。
“品牌雖然不同,但是核心都寫著延壽。”延壽縣商務辦主任許學志說,延壽縣把稻米產業作為帶動脫貧的最有力產業來抓,全方位打造“延壽大米”品牌,實現了種得好向賣得好的轉變。
延壽縣地處北緯45度黃金水稻種植帶,水稻種植有百年歷史,已成為省內超百萬畝水稻大縣之一。目前,該縣稻米生產加工企業發展到65家,合作社發展到194個,有機產品認證12個、綠色產品認證37個。
延壽大米先后獲批原國家質監總局和農業部“雙”地理標志,延壽縣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優質香米之鄉”稱號,并躋身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題詞盛贊:“延壽大米,延年益壽”、“生態延壽,品質稻米”。
不但產出好大米、還在引領新技術。來到上海參加推介會,延壽覆膜米的創始人姚宏亮感觸頗深,幾年前他就帶著他的覆膜米技術來到上海,俘獲了很多上海米企與合作社的芳心,那也是延壽縣第一次向省外轉讓農業專利技術。“那時候代表的是自己,這次作為延壽大米的縣域品牌來上海,更要把延壽的好大米端上上海乃至全國百姓的餐桌。”姚宏亮信心滿滿。
搭建商貿橋梁合作共謀發展
作為農產品大縣,本次展會除了延壽大米之外,自然是薈萃了縣域農產品精華,12家優質農業企業攜50多種名優特色農產品參展。
展會現場,聲、光、電、網絡等現代展示手段的運用,讓延壽縣每個產品展示都與眾不同。特別是“豐源牌”延壽大米、“長壽河牌”延壽香米、“三人行牌”有機大米、“福壽河牌”鴨稻米以及延壽冷面、自熱米飯、蔬菜面、香其醬、稻米油等縣域特產,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紛紛品嘗購買,洽談產銷合作。
簽約合作是本次推介會的“重頭戲”。延壽的部分米企在現場收獲了不少訂單。特別是延壽縣仁杰米業與浙江海寧市谷德貿易簽訂了成交量8000噸交易額達4000余萬元的一次性大米購銷 合同。展會當日,共達成合作意向7個,簽約延壽大米購銷合同21600噸,總協議金額達1.68億元。
今年3月,首批30多噸帶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豐源牌延壽大米入駐上海麥德龍超市總部,消費者在麥德龍旗下的全國95家連鎖超市都能買到延壽大米。“品牌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銷量、更大的市場,今后我們會把上海作為主戰場,讓原生態的延壽大米走進千家萬戶。”延壽縣雙豐米業總經理李顯峰在展會上說。
對內創新產業扶貧對外借力脫貧摘帽
為了更好地推介延壽的名優農產品,促進延壽脫貧攻堅,延壽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洪岐在本次推介會上登臺當起了“推銷員”。在向上海市民和企業商戶推介起延壽的農產品時,張洪岐有說不完的話,脫貧攻堅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在張洪岐看來,這次推介會不僅是延壽現代農業水平的全面展示,也是延壽脫貧攻堅成果的一次匯報。
延壽縣共有貧困村46個,貧困戶8978戶、貧困人口17128人。近年來,延壽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圍繞綠色食品、亞麻紡織、醫藥制造、康養旅游四大主導產業,累計投入3.9億元推進扶貧開發。到去年,實現35個貧困村精準出列,6648戶13406名貧困群眾滿意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94%。
在帶動扶貧方面,延壽縣以產業項目為抓手,堅持依托龍頭企業、資源特色、市場需求和村戶特點定產業,確保項目準、能增收、可持續。主要發展了食用菌、光伏、肉雞、電商、特色種養產業。“這些產業項目,大部分都以農產品的形式,在今天的推介會上亮相,我們就是想通過這樣的活動,在國際大都市上海和延壽之間搭建起橋梁,把產業做大做強,讓延壽農戶的腰包更鼓、更滿。”張洪岐說,未來延壽還要走出龍江,辦更多推介會、展銷會,讓脫貧摘帽的動力越來越足。
Hash:01ecbb2ea4eee6fedfcf714fdbfebe6c72fb812b
聲明:此文由 東北網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