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龍虎山風景區宿 江西龍虎山風景區住宿
導讀:江西龍虎山風景區宿 江西龍虎山風景區住宿 1. 江西龍虎山風景區住宿 2. 江西龍虎山風景區內住宿 3. 江西龍虎山旅游攻略自由行 4. 江西龍虎山旅游線路 5. 江西龍虎山風景名勝區 6. 江西龍虎山旅游 7. 江西龍虎山攻略一日游 8. 江西省旅游景點龍虎山 9. 江西龍虎山旅游攻略自駕游一日游
1. 江西龍虎山風景區住宿
如果從上清天師府漂流到龍虎山,可以住鷹潭市華僑飯店,長城賓館,香江飯店,鳳鳴園飯店等,早上坐【火車站廣場】鷹潭市---上清班車到上清天師府,上午游覽上清古鎮天師府及大上清宮【天師官邸】中午上清農家菜上清豆腐,然后乘坐竹筏漂流到龍虎山仙水巖,欣賞蘆溪河美景,晚上也可以住龍虎山賓館或回鷹潭市。 住宿指南 龍虎山賓館座落在景區風光秀麗的龍虎山莊內,是景區按三星級標準設計的涉外旅游賓館,賓館設備俱全,有高中檔客房,明凈的餐廳,豪華的娛樂城,寬闊的停車場和大小會議室,可同時按納300余人前來開會,培訓,休養和旅游"溯道教之源,攬瀘溪之勝,探崖墓之廳,觀仙女之妙"的龍虎山旅游獨具特色,瀘溪蕩舟,漂筏攬絕景成為全國最輕松,優雅的旅游勝地,深深吸引了中外游客 。
賓館中的雙標房價格在200元之內,還可議價;一些中小旅館則更便宜,價格從三四十元到100元不等;當地的農民家中也可住宿,價格由雙方商定。
2. 江西龍虎山風景區內住宿
在龍虎山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中,上清宮和天師府的興衰不但可視為一部物化的道教歷史的縮影,甚至可視為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側影。
上清宮是龍虎山最古老的道觀之一,它坐落在貴溪縣西南約40公里的上清鎮,是歷代天師供祀神仙之所。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時,即在這里建草廬,晉代改建為“傳篆壇”。由于唐代將老子作為唐王室祖先,尊道教為國教,從而使道教得到空前的發展。
唐武宗會昌年間,大肆興道教抑佛教,毀寺廟、建宮觀,敕建了龍虎山道觀,賜名“真仙觀”,武宗親自書寫了“真仙觀”匾額,龍虎山道觀因之顯名于世。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將“真仙觀”賜為“上清觀”;“上清”之名由此正式出現。
宋徽宗政和三年又將上清的道觀從“觀”上升為“宮”,并賜名“上清正一宮”。這時,龍虎山已成為我國南方道教的中心,四方來此學道、住觀者常達數千人。
3. 江西龍虎山旅游攻略自由行
上午:從鷹潭乘汽車至上清古鎮,參觀長慶坊、留侯家廟、上清宮、天師府、天源德藥棧、古街、吊腳樓,在上清用中餐。
下午:從上清竹筏碼頭乘竹筏或皮艇漂流至九曲洲、正一觀、仙水巖,順瀘溪河游覽雷打石、三怪石、龍虎山、仙水巖十大美景、春秋戰國崖墓群、無蚊村,象鼻山觀看崖墓“升棺”表演,入住景區賓館或返回市區住宿。
4. 江西龍虎山旅游線路
一、衢州到江西龍虎山 駕車路線:全程約248.8公里 起點:衢州市 1.衢州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西北方向出發,沿荷三路行駛760米,右轉進入雙港東路
2) 沿雙港東路行駛260米,稍向左后轉彎進入G320
3) 沿G320行駛2.2公里,稍向右轉進入環島
4) 沿環島行駛3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孫姜大道 2.沿孫姜大道行駛4.7公里,直行進入杭金衢高速公路 3.沿杭金衢高速公路行駛54.4公里,直行進入滬昆高速公路 4.沿滬昆高速公路行駛161.3公里,直行上匝道
5.沿匝道行駛210米,稍向右轉進入G206
6.鷹潭市內駕車方案 1) 沿G206行駛10.2公里,右前方轉彎進入環島 2) 沿環島行駛18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G206 3) 沿G206行駛12.2公里,左轉 4) 行駛110米,右前方轉彎 5) 行駛2.0公里,稍向右轉 6) 行駛360米,到達終點
終點:龍虎山風景區
5. 江西龍虎山風景名勝區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西鷹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 ??巖、龍虎山、上清宮、洪五湖、馬祖巖和應天山等六大景區組成,有55個景點、261個景物景觀,面積達200平方公里。此外,還包括弋陽龜峰等獨立景區(點),面積40平方公里。
龍虎山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景區面積220平方公里,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
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與古崖墓群被譽為“三絕”。
龍虎山森林覆蓋面積62%,雨量充沛,氣候溫潤,龍虎山景區的空氣負離子含量超過正常值15倍,中國國內景點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2017年9月,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2018年度《中國國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
2020年2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發布,自疫情結束景區重新開放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區國有A級旅游景區和部分非國有旅游景區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及其家屬實行免費開放政策。
6. 江西龍虎山旅游
爬龍虎山游玩,差不多一天的時間就夠了。
7. 江西龍虎山攻略一日游
龍虎山三絕 :
1、道教文化 2、碧水丹山 3、崖墓之迷 龍虎山原名云錦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的龍虎山風景名勝區境內,為中國道教發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 龍虎山景區有99峰、24巖、108個景物,景觀面積達200平方公里左右,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規模宏大的崖墓群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游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 龍虎山的交通十分便利,為游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而且它東臨武夷山、北接黃山、廬山和瓷都景德鎮,可以很方便地數景聯游。 龍虎山“十不得”景點:尼姑背和尚走不得 仙女配不得 蓮花戴不得 仙桃吃不得 丹勺用不得 道堂坐不得 云錦披不得 石鼓敲不得 劍石試不得 玉梳梳不得 龍虎山分景點:仙水巖 十不得景點 天師府 無蚊村 上清古鎮 崖墓 圭峰 仙水巖 從龍虎山山麓沿瀘溪河乘竹伐西行,在七里之內有一百多座山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稱為“仙水巖”的24座山峰。這里的清溪繞山蜿蜒、奇峰橫臥碧波,四野景色美不勝收,有“小漓江”之稱。
兩岸的巖石千奇百怪、氣象萬千,有“水上玉梳”、“天女散花”、“杏樹夜月”、“石灘蘆雪”等景致,大都惟妙惟肖。
在二十四巖的盡頭有水巖,這是一個臨溪的大巖洞,里面可容納數百人。
洞前江水澄清、洞頂懸空伸出江面,人站在洞口頗有些驚險之感。 天師府 天師府位于上清鎮,是歷代張天師的起居之所,原建于龍虎山下,后遷于上清。張天師的名號已傳到63代,是我國最長的受皇冊封的一姓嗣教,民間有“北有孔夫子,南有張天師”之說。天師府占地五萬平方米,有五百多間房舍,樓臺殿閣金碧輝煌,曲徑回廊不計其數,府內古木參天,環境清靜,風景十分優美。
它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府第規格,又兼有封建衙署的某些特點,在布局上保持了鮮明的道教正一派風格。每年的10月初,這里會舉行龍虎山道教文化節,游客可以觀看到道教法會表演。 無蚊村 在瀘溪河的仙水巖一帶,有一座被人們稱為“無蚊村”的許家村,這里三面靠山,一面臨水,樹竹蔥蘢,冬暖夏涼,宛如世外桃源。
據說當年張天師事母至孝,每到夏天,為了使母親免受蚊叮之苦,便不停地為她驅逐蚊子,所以至今這個村莊里都沒有蚊子。 上清古鎮 上清古鎮已經有上千年的 歷史,該鎮屬龍虎山風景區,距鷹潭市區25公里。古鎮依水而建,周圍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優美。古鎮上名勝古跡很多,長約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長慶坊、留候家廟、天師府、留候第、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等景點。
沿河櫛比鱗次的吊腳樓和船埠頭更讓小鎮顯現出江南水鄉的風格。鎮東面有上清宮、東岳宮,瀘溪河對岸有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以及當年紅十一軍和中央紅軍會師之處。在距古鎮4公里的地方,還有天門山生態游覽區,那里有原始森林、瀑布群以及一些古民居。 崖墓 仙水巖的懸崖峭壁上散布著數百座距今2600多年的崖墓,這些洞穴大小不一,里面陳放著古棺,有單洞單葬、單洞群葬和聯洞群葬。
現已發掘出棺木39具,完整人骨架16具,各種陶器、青瓷器、絲麻織品、樂器、木竹器200余件,有些是稀世珍品。經鑒定,這些墓葬都是戰國早期的墓葬。仙水巖的懸棺奇跡吸引著國內外考古工作者濃厚的興趣,已成為中國民族學、民俗學、文物考古學的科研基地。目前當地有懸棺仿古吊裝表演,你可以參觀一下。 圭峰 圭峰距龍虎山1小時車程,相傳此處原是東海龍宮,這里有很多石頭烏龜,而且所有的烏龜頭都向著東方,因此游客進山之后只要看看烏龜頭就可以辨明方向。最為奇特的是,金鐘山上的一只小石龜還具有預報天氣的功能,當地有“金鐘帶帽,不雨就澇”之說。 圭峰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天狗吃排骨”、“三看老人峰”、“童子拜觀音”、“領袖峰”、“老鷹捉小雞”等等,還有太平天國的城墻遺址和國民黨的別墅等人文景觀。連續劇《西游記》的片頭外景地就在此處,大家若有機會不妨一游。
8. 江西省旅游景點龍虎山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東南20公里處貴溪市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后張天師后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北京時間2010年8月2日,龍虎山與龜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9. 江西龍虎山旅游攻略自駕游一日游
建議選仙水巖停車場,位置較多。
龍虎山景區目前有團隊中心停車場(196個泊位)、2號停車場(105個泊位)、上清停車場(67個泊位)、仙水巖停車場(509個泊位)共4個封閉停車場877個停車泊位,實現了車輛車牌自動識別、不停車入場、按時計費、自助繳費、快速出場等功能,減少車主的停車時間及排隊等待時間
Hash:46d3052a3191b64adae77a5b3cdc76c6bd19ea14
聲明: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