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濟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山東省會――濟南基本概況濟南市位于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濟南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3.6℃,1月最冷,平均氣溫-1.9℃,7月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雨量614毫米。 濟南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也是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全市總面積817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257平方公里。 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泉水眾多,被譽為“泉城”。 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 【人口和民族】 截止2005年末,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597.4萬人,比上年增長12.5‰。2005年末暫住人口55.8萬人。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濟南市有48個民族居住。其中漢族人口全市總人口的占98.16%,少數民族人口占1.84%。 【歷史和文化】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約公元前22世紀,中國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作為城市,濟南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于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于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杰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后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市政機構】 濟南市現轄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長清6區,平陰、濟陽、商河3縣和章丘市,共設54個街道辦事處,65個鎮,27個鄉,487個居民委員會,4657個行政村。 經 濟 建 設 【工業】 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734.0億元,比上年增長19.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收入達到2075.6億元,比上年增長27.3%;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2.3億元,增長35.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1714家,凈增加202家,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303家,增加71家。主要產品產量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在重點統計的21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增長的達124種,占56.6%,其中鋼產量突破千萬噸大關。 支柱行業和大型企業支撐作用顯著。2005年,黑色金屬冶煉、交通運輸設備、石油加工業三大傳統支柱行業合計實現銷售收入84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0.7%,提高1.9個百分點;利潤、利稅總額均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0%以上。全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達303家,共實現銷售收入1627億元,增長28.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濟鋼、重汽、中石化濟南分公司(濟南煉油)、浪潮四大過百億集團,實現銷售收入合計達722.3億元,增長31.2%。 【農業】 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步伐加快。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23.6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4%,其中糧 食438.5千公頃,增長4.9%;蔬菜120.7千公頃,增長0.1%;油料16.2千公頃,增長3.1%;棉花30.3千公頃,降低16%。全市各類畜牧小區已達1058余處,比上年末增加80余處,規模飼養戶2.1萬戶,增長12.1%。全市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0個,比上年增加1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16家,市級龍頭企業41家,過億元企業20家。 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全年糧食總產260.1萬噸,為近五年最高。糧食單產達到5932公斤/公頃,蔬菜總產量突破700萬噸,肉、蛋、奶產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現代服務業】 2005年,全年實現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58.0億元,增長13.0%,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0.7%。 軟件業實現銷售收入95億元,增長21.8%。2005年末,全市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43.9線/百人,增長2.0%;移動電話普及率44.0部/百人,增長10.9%。 房地產業平穩增長。全年實現房地產業增加值60.9億元,增長6.0%。房地產開發投資121.1億元,增長9.9%,其中:住宅投資96.2億元,增長10.1%,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79.4%。 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1463.3萬人次,增長20.1%,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2.0萬人次,增長12.7%。旅游總收入122.1億元,增長29.8%。現有二星級酒店32家,三星級酒店24家,四星級酒店15家,五星級酒店3家,客房數8737間,床位數17053張,餐位數21681位。 會展業快速發展。全年共舉辦會展96場,直接營業收入1.76億元,是上年的2.7倍。其中首次承辦的糖酒會直接營業收入1億元,拉動相關產業增加收入9.1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6.9億元,增長31.6%。 工業、教育和社會事業投入大量增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2.3億元,增長35.2%;用于教育和社會福利業投資分別為78.9億元和0.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96.8%和95.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投資1.7億元,增長70.4%。 非國有投資比重上升。非國有經濟單位完成投資358.8億元,增長46.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1.9%,上升4.3個百分點。 【對外經濟和友好交往】 對外貿易加快發展。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7.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出口額17.78億美元,增長29.5%。 利用外資增加。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48個,合同利用外資11.21億美元,增長63.6%;實際利用外資5.10億美元,增長60.7%,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51億美元,增長91.9%。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新的進展。全年共簽訂對外承包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2.3億美元,增長10.7%;完成營業額3.2億美元,增長23.5%。 濟南市先后與日本和歌山市和山口市、英國考文垂市、美國薩克拉門托市、加拿大里賈納市、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地區、韓國水原市、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市、芬蘭萬達市、法國雷恩市、德國奧格斯堡市、澳大利亞郡德勒譜市等12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逐年增多,許多駐濟的高等院校及濟南市中小學與濟南友好城市的學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社 會 發 展 【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29.28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8%。高等教育學校59所,招生17.24萬人,增長7.5%;在校生48.71萬人,增長10.5%。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9.88萬人,增長8.6%,小學在校生37.88萬人,提高8.8%,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9.7%。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872人。 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成果。全年市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支出4800萬元,新上各類科研計劃264項。全市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74家,累計達到625家;全年專利申請6504件,比上年增長58.8%;授權專利2130件,增長24.3%? ?? 高新區建設持續快速發展。2005年,按科技部口徑,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63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162億元,利稅56億元,出口創匯3.2億美元,分別增長33.7%、34.6%、48.7%、30.9%。按在地統計口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5.3億元,增長20.2%;工業增加值71.7億元,增長20.1%;利稅19.1億元,增長37.4%;出口創匯1.05億美元,增長39.1%;新引進項目817項,項目總投資146.2億元,增長27.1%;實際利用外資8120萬美元,增長503.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0億元,增長78.0%;新開工項目70項,新開工建筑面積121萬平方米,新竣工建筑面積101萬平方米。 【文化、衛生和體育事業】 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4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152個,博物館9個,檔案館14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物保護單位共335處,其中國家級8處。全年出版報紙16.82億份,各類雜志9.4億冊,圖書3.3億冊。廣播人口混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分別為100%和99.84%,廣播平均每日播出時間375:40,電視平均每周播出時間2741:35,分別增加24:00和41:25。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擁有衛生機構1917個,其中醫院153個。年末衛生機構病床2.44萬張,比上年增長1.48%;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48萬人,增長2.36%,其中:執業醫生1.29萬人,增長2.16%。每千人擁有病床4.08張,每千人擁有執業醫生2.16人。體育事業又創佳績。2005年,濟南運動員在洲際比賽中獲金牌6枚,銀牌1枚;在全國比賽中獲金牌10枚,銀牌9枚,銅牌11枚;在全省比賽中獲金牌169.5枚,銀牌124枚,銅牌107枚。 【交通、通訊】 交通運輸業發展平穩。年末公路通車里程4799.2公里,比上年末增長4.5%,年末民用機動車擁有92.9萬輛,增長13.9%,其中民用汽車34.8萬輛,增長50.4%。全年客運量7288.5萬人,增長5.8%;貨運量15695.2萬噸,增長4.4%。 郵政、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收入51.8億元,比上年增長8.0%。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4萬門,增長7.9%;年末全市電話用戶258.9萬戶,增長2.7%;農話52.6萬戶,增長9.1%;移動電話用戶239萬戶,增長2.7%。互聯網寬帶用戶43.1萬戶,增長25.0%。

          濟南地處古濟水(今黃河)以南、泰山以西.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濟南有“泉城”的美譽.古人稱“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又稱“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里風光明秀,令人留連,經四路、泉城路一帶為本市最繁華的地區,春、秋兩季為最佳旅游季節。主要景點有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等處。全市共有天然泉水150余處,其中著名者為72泉。  濟南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有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長城的齊長城,有現在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漢代孝堂山郭氏墓,單層古塔四門塔,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等。濟南山靈水秀,人才輩出,歷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著名詩人曾在這里寫下了“濟南名士多”的佳句。  濟南自然風光秀麗,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稱。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譽。濟南擁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獨步天下.這些泉,縱橫分布,錯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龍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區泉群,譽稱72名泉.趵突泉為72名泉之首,泉水分三股而淌。泉北有宋代建筑“濼源堂”,西南是明代建筑“觀瀾亭”,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立木牌樓,橫額上書“洞天福地”、“蓬山舊跡”。清高宗乾隆南下游覽,? ??趵突泉后大為興奮,當即題“游湍”,封“天下第一泉”,留《趵突泉游記》石刻碑文。趵突泉東北側有金線泉。泉中金線忽隱忽現,彎曲多變,明亮有光,奇妙有致。金線泉以東為漱玉泉,綠柳飄指,清水碧波,金魚戲水,十分優美。泉北,有幽雅恬適、翠竹婆娑的“李清照紀念堂”。漱玉泉東北,峽壁下奇石峭立中,馬跑、淺井、洗缽泉等,似綠帶攜為一體。黑虎泉在金線泉東,深凹如洞穴,泉水汩汩上涌,幽深清澈,綠如翡翠,清似瓊漿,叮咚過洞前石雕虎頭三個,飛濺于方池。附近有琵琶泉,常年流水淙淙,似琵琶樂聲不斷,又有九天泉,似九天仙女梳洗,花蓮泉,似亭亭玉立出水芙蓉等14處美泉。72名泉,千百年來,有的新生,有的湮沒,眾泉如翡翠,濟南大綠毯上鑲嵌,日夜叮咚,光彩閃耀。眾泉匯流成的大明湖周圍千佛山、五峰山、靈巖寺云山等構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獨特風光。山光水色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結合,這就是有“泉城”之稱的濟南。 濟南交通便利,濟南機場開通了通往全國各主要城市的航線,并開通了香港,泰國兩條國際航線。濟南也是鐵路運輸的重要樞紐。濟南的公路也是四通八達,濟泰、濟德、濟聊、濟青等高等級公路使濟南成為山東的重要出入口。

        Hash:91ddd3cf8a5604a4a3fe34f8f0b45f45b3197b75

        聲明:此文由 leaf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