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廟鄉龍潭河旅游景點「河南龍潭溝景點」
導讀:賈廟鄉龍潭河旅游景點「河南龍潭溝景點」 龍潭河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十堰龍潭河的作文800字 龍潭河的介紹
龍潭河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安徽省潛山縣龍潭河龍潭河景區東自杜埠,西至長洼崗,南起黃嶺、陳家嶺,北括龍潭河街,方圓16.61平方公里。龍潭至杜埠,河道九曲十八灣。險灘滾玉,平水瑩鏡,青山紫崖,農舍古寨是該景區極大特色。乘竹筏游覽,參觀龍潭小鎮的明代古建筑,雙河口的流水人家,遠眺天柱峰、長洼崗的瀑布是主要游覽內容。隨著余井至龍潭公路的修建通車,龍潭河將成為一個迷人景區。
龍潭風景(20張)河域內有天柱山后山的自然風光。萬畝竹海,千年古樹,龍潭飛瀑,奇松異石,風景秀麗。尤其是修復后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家祠堂,及寺、廟、庵、亭、寨等人文景觀,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匯一起,相得益彰。天然景點有:蜓蚰石、千丈崖、天柱山東關、關門井、貓頭石、雙河口、七里碉、仙女曬鞋、蛤蟆石、對牛石、鑼鼓石、百崖寨、鑼鼓沖(該處的千人洞江氏宗譜已有記載)、仙人橋等,美不勝收,每一個景點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雷公井水電站的建成,使深山出平湖。境內的皖河,“九曲十八彎,彎彎有險灘,灘灘有美景,景景都迷人”。龍潭的自然風光、環境、景觀都是游人度假、休閑的理想之所。是投資旅游開發之寶地。編輯本段四川省萬源龍潭河萬源市龍潭河省級風景名勝區、 大巴山第一漂國家AAA級旅游區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川陜渝三省交界處,幅員面積45.6平方公里,景區內主要以漂流、探險、休閑作為旅游項目。龍潭河系渠江水系中河之源頭,發源于重慶市城口縣白芷山,而主要發源地位于龍潭河景區兩扇門的巨巖之下,既為一大一小,一渾一濁,一冷一熱,陰陽泉,又名冷熱河。龍潭河流域近30公里,有十峰八潭,其水清澈純凈,蜿蜒流淌;兩岸楊柳、斑竹河翩翩搖曳,奇山異峰,鳥語花香,水遠山長,一派迷人的田園風光。1998年5月,龍潭河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原舊院工委一名干部見龍潭河水流好,有利于開發旅游漂流項目,于1999年4月購買漂流橡皮船6只(4人座/只),漂流起點為走馬壩,終點為紅巖村,定價為40元/每人,不想生意十分火爆,由此帶動龍潭河景區的客源。2000年4月,原紅? ?村黨支部書記潘德科興辦了龍潭河風景區第一家農家樂,專門從事漂流旅游項目,年收入達10萬元。2002年8月,龍潭河風景區管理所成立,萬源市委、市政府投資60多萬元,修建了龍潭河景區大門、走馬壩漂流碼頭及管理所,為龍潭河景區招商引資和加大開發提供了基礎條件。2002年10月,重慶天封泡沫廠董事長楊仕英投資500萬元,用于天封苑的基礎設施建設,并購橡皮船20只,從事漂流項目。舊院糧站、舊院鳳凰家具廠業主白禮軍等發展5家農家樂,漂流船只達到45只,年接待游客2萬人次,旅游收入180萬元。原四川省副省長徐世群為龍潭河漂流親筆提寫為“大巴山第一漂”,由此,“大巴山第一漂”正式走向四面八方的游客。景觀(17張)2003年9月19日,龍潭河管理所借首屆大巴山旅游節暨萬源市建市十周年隆重開幕之際,舉行了開漂儀式,并與萬源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聯合舉辦了“中國·四川·萬源‘大巴山第一漂’”,來自美國、中國北京市、重慶市、云南省、四川省成都市等16支漂流隊伍參加了此次漂流邀請賽。漂流邀請賽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擴大了“大巴山第一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05年8月,“大巴山第一漂”漂流品牌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成功注冊。截止2005年10月,龍潭河景區涉旅企業達到8家,漂流船只達到98只,一次可容納400人同時競漂,年漂流在5000人次以上,已成為景區主要的旅游項目,為龍潭河成為精品景區打下了堅實基礎。編輯本段湖北省鄖西縣龍潭河 龍潭河景區位于鄖西縣羊尾鎮,瀕臨漢水,坐落在鄂陜三縣(鄖西、鄖縣、白河縣)交界處。景區面積為64平方公里,是十堰市周邊為數不多的觀瀑覽勝、避暑休閑的景區。 龍潭河距十堰城區100多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從三堰客運站乘坐到鄖西的客運班車,在鄖西漢江大橋下車,搭乘麻木車,約20分鐘即可到達景區。費用每人不超過100元。 龍潭河大大小小的景點有60多處,其中和瀑布有關的就有40多處,可謂“一步一景、一景一瀑”。最為著名的有天光一線、銀河飛瀉、天娥戲水、錦云回環、蒼龍回宮、龍女出浴、龍潭瀉月、龍女仙修、龍泉等十幾處。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純白似玉的溪水從天而降,拍擊著深谷的山石。行在峽谷里,耳邊是陣陣濤聲,轟鳴不止。炎熱的夏日,走進去不久就感覺陣陣涼風襲來,比空調還要涼爽愜意。 龍潭河的每一個瀑布,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龍女出浴”說的是西海小龍女久居龍潭深宮,十分向往人間繁華,纏著龍王要去龍潭河洗個澡。龍王? ?求小龍女必須在雞叫之前回到龍宮,否則將會變成石頭。小龍女來到龍潭河暢游,由于河水清澈涼爽,竟忘記了父王的告誡,結果變成了一塊石頭,聳立在龍潭河谷里,永遠和龍潭河水相伴…… 龍潭河瀑布眾多,所有的水源都來自懸崖峭壁上的一個石洞“龍眼”。據說,一年四季,天再怎么旱,水也不會干涸。從“龍眼”往下望,整個龍潭河風景區是一個綠色的世界,重巒疊嶂,引人入勝。。這里山巖陡峭,峽谷幽深,飛瀑層疊,水流湍急,鐘乳倒懸,棧道崎嶇。“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龍潭河”緣于民間的一個神話故事。相傳,掌管天界雨具的西海龍王,同居住在羊尾的一位算命先生譚半仙打賭,西海龍王為了取勝,私改了玉帝給人間降雨的旨意,雖是贏了譚半仙,但卻觸犯了天條。為了逃避玉帝的懲罰,西海龍王在譚半仙的掩護下隱藏在龍潭河里,躲過了天兵天將的追捕。為了感謝譚半仙的幫助,西海龍王在這里施展仙法,廣布雨露,造福百姓,使這一帶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玉帝后來見西海龍王能夠及時彌補自己的過錯,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網開一面算了。當地老百姓為感謝西海龍王,在這里修建了龍王廟,長年供奉香火。西海龍王受到人們的供奉,非常高興,就將自己逃難的地方,略作修飾,便成就了今天的 “龍潭河”景觀。編輯本段湖南慈利縣龍潭河鎮 龍潭河鎮位于慈利縣東南邊陲,東連零溪,南鄰桃源,西通高橋,北接金坪,是一個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丘陵山區。全鎮轄鐵樹潭、街道2個居委會;楠木、水坪、巖坪、長巖、竹峪、長崗、飛馬、田灣、銀馬池、江星、大湖、潘坪、文高、鄭臺14個村,157個村民小組,3543戶,12755人,土家族占6340人。總面積9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460畝,林地11.29萬畝。龍潭河鎮在清末民初屬龍潭河鄉,因沅水支流東溪溪中段有一深潭,潭壁之上有一條長300米、腰圍圓桌粗細的巖龍直插潭底而取名龍潭,又稱東溪為龍潭河。1957年冬成立龍潭河人民公社,1982年恢復龍潭河鄉,1984年9月改建制為鎮。1995年4月撤區并鄉,由二坊坪、景龍橋、金坪、龍潭河三鄉一鎮建鎮,1998年10月重新恢復撤區并鄉前的建制。龍潭河鎮歷史文化悠久,尤以板板燈、趕白虎、過火槽、上刀梯、還儺愿、吹木葉、打腰鼓、過趕年等土家文化及風俗享譽省內外,2001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鎮有3萬冊圖書室,有建筑面積1377平方米的影劇院,有懸棺葬、云朝山古廟、響水洞、墨斗溪、桃花溪,有青山騰綠浪、碧水泛鱗波、茶花香十里、魚兒戲水歌的“百島龍潭”等待開發。龍潭河鎮素有“糧倉油海”、“ 魚米之鄉”之美稱,主要盛產水稻、玉米、棉花、油菜、茶油、黃豆、板栗、柑桔、木材等,加工田木耳獲得張家界市旅游產品銀質獎。。礦產資源主要有硫鐵礦、重晶石、方解石、石灰石、鎂礦、大理石等,尤以方解石、大理石、鎂礦儲量大,質量好,聞名遐邇。全鎮有鄉鎮企業76家,工商個體戶191家,固定資產978萬元,年產值1618萬元,年利潤394.7萬元,上交國家稅金57萬元。龍潭河石米廠年生產石米1.6萬噸,生產優質雙飛粉5萬噸,年銷售收入610萬元,產品遠銷上海、日本等地,是省科技示范企業、全市最大的礦粉、石米生產企業。境內有黃石水庫延伸進來的水域面積3.2萬畝,1997年7月該鎮組建水產開發公司,利用水面優勢帶動庫區村民發展網箱、攔網、攔壩養魚,發展網箱560口,攔網、攔壩32處,利用水面9300畝。98年10月組建了新雁淡水魚加工廠,加工野生刁子魚、板魚兩大系列,產品暢銷省內外,2001年-2003年獲得張家界市優勢旅游產品獎。
十堰龍潭河的作文800字
龍潭河景區位于湖北省鄖西縣漢江之濱羊尾鎮境內,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省級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龍潭河是一幅自然天成的山水畫廊,是一疊震人心魄的瀑布奇觀,是一處古老厚重的民俗樂園,被譽為“漢江畫廊”和“秦巴民俗第一村”。
沿著曲曲折折、重重疊疊的山路往上行,驚喜更在后面。洞憑上蒼之造化,真可謂洞中藏山,山中藏洞。大大小小的瀑布從野趣橫生的巖頭上噴然而出,水借天地之靈氣,猶如孕婦喜歡吃的串串葡萄;猶如一朵朵美麗的蓮花!蹲下身來,捧一把溪水,一股久違的清涼傳遍全身!一條臨空形成的小石橋、一處美麗的巖洞、一株青綠挺拔的竹子、一個僅供一人穿過的山眼……,千奇百態,多姿多彩!似在訴說一個個美麗的神話,仿佛每一處都有它們生動的故事!放眼四周,雖到秋末,樹木的綠色正在衰退,地上有了不少的落葉,但仍感到郁郁蔥蔥、蓬蓬勃勃的生機,龍潭河給人們展示了他自有的妙趣與神韻。
一所木制的小亭、石頭圓桌和圓凳給途中的我們提供了歇息的地方。小歇片刻,越走山路越陡峭,不知不覺來到一塊大巖石面前,上面寫有龍宮兩字,對面高高的山墻上一條瀑布飛流直下,讓人嘆為觀止。同行的幾人都以為到了最高點,大家忙碌的拍照后回到飯店后,后回的伙伴告訴我們,經過瀑布旁邊巖石的泉眼,還有十幾分鐘路程的風景到山頂的農家小屋沒看,這是我此行的遺憾吧!
用罷午餐,大家三三倆倆坐在飯店外面寬闊的馬路邊,曬著秋日的暖陽,有的打牌,有的聊天,還有一幫活躍的年輕人圍成一圈玩智力偵破推理殺人游戲。外甥女指著遠方的高山,對我說:“小姨,你看那山上的白云多好看,你把它拍下來吧。”是啊,這幾天天氣一直很好,陽光明媚,望著遠處住在高高山頂的農戶,難以想象他(她)們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
時間很快接近三點,返程途咯!難忘的龍潭河之旅,龍潭河,讀你,如讀一段美麗的神話,抬頭和低頭之間,折疊成游客的喜悅!那含滿陽光與雨露的境界,遍布雁陣南來的秋色!山頂的白云訴說著美麗的故事,清純的溪水滋潤著沿河古老的文明!朋友們,期待下次的出游更精彩哦!
龍潭河的介紹
龍潭河村位于王家畈鄉西部,全村版圖面積18.26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452戶,1395人。設村黨總支1個,共有黨員90人,下設2個黨支部,4個黨小組。通過近幾年發展,龍潭河村確定茶葉為主導產業,全村現有茶葉面積1750畝,戶平3.8畝,年可為農民提供收入近500萬元。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00萬元,其中農業收入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34元。
龍潭河村基本概況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龍潭河村位于宜都市西部,與五峰接壤,隸屬于王家畈鄉,距縣城45公里。224縣道貫穿全境,交通便利,與下堡、白馬溪、白玉垴3個行政村接壤。
【村落與居民】
全村版圖面積18.26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452戶,1395人。
【歷史人文】
龍潭河村由原來的回龍寺、風坳、風古洞、龍潭河4個小村合并而成,因村委會設在龍潭河,也是原來的龍潭河管理區所在地,因而定名為龍潭河村。龍潭河名字的由來也是幾經易名而得來,相傳解放前因其地形酷似龍船而取名龍船河,后在文革時期改名為燎原,設立燎原公社,再后來在設立管理區時易名為龍潭河管理區,龍潭河村因此而得名。
【物產經濟】
龍潭河村共有耕地2293畝,山林面積17079畝,茶葉1750畝。全村為山區夾小丘陵地形,森林覆蓋率高,境內有豐富的硫鐵礦、方解石礦、重晶石礦等礦產資源,以及尚未開發的遠近聞名的風古洞、犀牛洞、雙天坑等旅游資源,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適宜發展以林業、茶葉、礦產、旅游為主的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Hash:359300d8010de8f75b9271c6c4c627991a8745d8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