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的六個區盤點,你覺得哪個區最恰噶?
作者:紅衫倩影
東湖區地處南昌市東北部,區域面積56.95平方千米,轄1個鎮、9個街道辦事處和2個管理處。2018年,全區總人口50361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01596人,人口城鎮化率為99.60%,比上年末提高0.02個百分點。轄區擁有園林綠地面積479.93公頃,綠化覆蓋面積472.06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29.6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18平方米。

2018年,東湖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3.05億元,同比增長8.1%;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79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總量位居全市首位;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40.76億元,同比增長16.1%;完成財政總收入(省口徑)77.0億元,同比增長19.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2億元,同口徑增長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2632元,同比增長8.1%,總量居省、市第一。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分別為97%和87%,財政收入質量明顯提升。
2018年,全年預計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91.37億元,同比增長8.7%,服務業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98.27%,拉動經濟增長8.4個百分點。新增“六大產業”企業562戶;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03戶,省市服務業龍頭企業10家,省市服務業集聚區3個,省市服務業品牌11個。盈科行網絡、百盛中山城百貨入闈“省級龍頭企業”;豫章1號文化科技園蟬聯全省文化產業“金杜鵑”獎,獲評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年營收超100億元的蘇寧紅孩子母嬰用品全國銷售結算中心和省級零售總部全面投入運營。海印餐飲、江西科諾榮膺 “江西省先進非公有制企業”,我區榮獲“全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區”。
2018年,全年實施60個總投資達466.96億元的重大重點項目,項目的數量、體量、質量“三量”齊升,創歷史新高。其中,16個產業項目開工率100%、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100%。新增注冊企業1631戶、注冊(認繳)資本達75.57億元;新增個體工商戶3675戶,同比增長1.4%,新增個體從業人員8283人。新增稅收億元樓宇1棟,千萬元以上樓宇達15棟,樓宇總建筑面積、商務面積分別為59.3萬和44.6萬平方米,入駐目標樓宇企業2128家,產生稅收約10.8億元,目標樓宇貢獻率同比提高9.6個百分點。在全省市縣科學發展綜合考評中,榮獲一類縣區第5名。
2018年,全年預計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同比增長25.9%;實際利用內資60億元,同比增長20.45%;利用省外項目進資43.3億元,同比增長20%;出口總額2.93億美元。成功舉辦南昌蘇寧廣場暨2018年東湖區重大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簽約)儀式,現場集中開工項目22個,總投資175.6億元;集中簽約項目15個,總投資135億元。在世界VR產業大會等重大招商活動上,與啟明星辰等知名企業簽約項目17個。全年注冊億元以上項目24個,立項投資額110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 6個,20億元以上項目2個。投資85億元的蘇寧廣場、投資35億元的中海寰宇、投資20億元的中金中心、投資20億元的江旅都市方舟項目等具有引領性、引爆型產業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2018年,統籌推進“拆、改、提、留”,讓老房子、老街區重新煥發生機。實施軌道交通四號線下沙溝站、江西省中醫院等13個地塊、6.42萬平方米、800余戶的征遷任務;大力開展“凈地行動”,青山北路綜合管廊、下正街、上沙窩等地塊近百個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在環湖路民德路地塊(一期)征遷的基礎上,投入7000萬元,啟動百花洲景區提升改造;完成滕王閣周邊街區綜合改造,助力滕王閣景區成功晉升國家5A級景區,全力打造老城區歷史文化“樣板”。完成中山路等景觀亮化工程,全市首個湖面“水幕電影”驚艷八一公園,與全市“一江兩岸”建筑外立面景觀亮化提升改造相互映襯。深入開展“藍天行動”,全面落實“四不開工、四不出門”、“八個100%”部署;推進“保護母親河-贛江”行動,啟動贛江(東湖段)沿線非法碼頭整治,完成贛江右岸八一橋至二七北路19個排污口截污工程;水環境治理由河長制向湖長制延伸,消滅了城區內的黑臭水體,以賢士湖為代表的水環境“中西醫結合”治理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
2018年,全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17.6億元,同比增長10.7%,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9%。新增就業人數10091人,“4050”人員再就業人數2096人,零就業家庭安置率100%。率先實施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一站式”服務,參保人數達5.3萬人,累計發放養老金5.9億元。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9.11萬人,征繳基金總額達1.76億元。保障公共租賃住房4914戶,為5937戶無房戶、困難戶累計發放租賃補貼1891萬元;為2680戶4142人發放城市低保金2796.7萬元。七里村、熊鄧村、上沙窩、起鳳路等舊城改造安置房建設全面推進。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時間銀行”逐步拓展,共建立“時間銀行”分行12家、支行102家,打造了一批“智慧養老”“健康養老”典型,醫養融合的經驗在全省推廣。
2018年,“學在東湖”品牌持續唱響,投入1200萬元實施“校安工程”,對育新學校、揚子洲學校等17所學校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認定4所民辦幼兒園為普惠民辦幼兒園,全區普惠性幼兒園達47家,滕王閣保育院榮獲省級示范幼兒園稱號;組建育新學校、豫章小學、郵政路小學三大教育集團,推動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入選全省唯一“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實驗縣區”;榮獲全國第二屆基礎教育成果獎。為上營坊、青陽等42個社區新增、更換健身路徑器材190余件;蟬聯全省青少年百縣女子籃球“三連冠”、男籃總冠軍,獲評全省縣區級競技體育貢獻獎一等獎。 文化事業亮點紛呈,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組織開展文藝演出、歌詠比賽、圖片展覽等活動150余場次;原創小品《“卡門”和諧曲》榮獲第十四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金獎;少兒京劇《天女散花》榮獲第22屆中國少兒小梅花薈萃“最佳集體節目”獎;區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勵志社南昌分社舊址、中央南昌飛機制造廠舊址成功申報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衛生計生協調發展,新設婚育全程一站式服務中心,實行婚檢孕檢、孕期保健、兒童保健“三合一”一站式服務;為轄區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43.8萬份;發放計劃生育獎扶特扶金460余萬元,城鎮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3390余萬元;獲全省計劃生育先進縣區。
西湖區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區、老城區,區域面積35.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萬,轄桃花鎮以及11個街道,設13個行政村、132個社區居委會、13個家委會。

西湖是南昌歷史文化代表區。西湖素有“千年南昌看西湖”的美譽,南昌8.28平方公里的歷史文化名城區域,60%在西湖;南昌三個歷史文化街區——萬壽宮、繩金塔、進賢倉,全部座落在西湖;南昌七扇古城門,其中進賢門、惠民門、廣潤門、順化門四扇在西湖;八一起義紀念館、新四軍軍部舊址、新四軍東南分局遺址均位于西湖。
西湖是南昌經濟發展主力區。西湖經濟實力始終保持全省第一方陣。西湖是全省首個財政收入過百億的城區,在全省100個縣(市、區)列第二位。
2018年上半年,西湖實現財政總收入65.02億元,全省第二;地方財政收入11.44億元,超過全省43個縣(市、區)全年的地方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8.32億元,全省第一;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61億元,全省第二;稅收占財政總收入比重97.3%,全省第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9元,全省第二。西湖連續兩屆被評為“江西省縣域經濟十大活力縣區”“全省首屆最佳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區”,是全市唯一的“全省服務業發展先進區”“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城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的開放型經濟14個綜合先進縣區之一。在人民日報刊發的“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中,西湖成功入選。
西湖是南昌舊城改造引領區。西湖是全市舊改棚改任務最重的城區。據2009年統計,全市舊城改造總任務650萬㎡,西湖319.2萬㎡,占全市49.1%;全市棚戶區面積217.9萬㎡,西湖130.9萬㎡,占全市60.1%;全市5畝地以上棚戶區地塊68塊,西湖44塊,占全市64.7%。在2011-2015年的“十二五”期間,西湖區完成房屋征遷面積302萬㎡,完成征收戶數24808戶,分別是“十一五”期間的6.8倍和8.1倍。2016年,全區完成征遷面積27.15萬㎡、3229戶,在全市舊改棚改 房屋征遷綜合考評中,西湖名列第一。2017年,全區共完成征遷面積65.8萬㎡、8304戶,在全市舊改棚改房屋征遷綜合考評中,四項指標考核,西湖兩項第一,總分第一。2018年上半年,全區完成征遷面積21.77萬㎡、1490戶,在全市棚舊改考核中,完成征遷戶數、完成征遷面積比例、戶數比例均在全市排名第一,完成征遷面積全市排名第二。
西湖是南昌城市更新特色區。西湖區摒棄傳統“大拆大建、推倒重來”模式,通過“綜合改造、提質升級”實現城市更新。2013年打造的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圍繞“歷史街區、城市記憶”,以5A級旅游景區為標準,將成為南昌歷史文化的標志性區域,2019年開街;2014年打造的繩金塔美食街,被評為“中國特色商業街”,是江西第三條“國字號”商業街,被評為首批“江西省商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示范區”;2015年打造的撫河中路里洲“慢生活”街區,作為全省健康社區,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視察并高度評價,也是第三屆中美友城大會暨中美健康城市論壇唯一的社區參觀點;2016年打造的興柴北苑社區,保留“老南柴”工業文明的原貌,成為全市首個開放式“智慧平安小區”,也是2016年全國綜治“南昌會議”參觀點;2017年打造的桃苑街區,以“綠色生態”為主題,成為全市“綠色、生態、環保、活力”的開放型社區樣板。2018年,我區投入5000萬元對朱紫巷社區進行精品化改造。
西湖是南昌城市管理先行區。西湖具有人口密度大、弱勢群體多、舊城面積多、保潔面積多、重點難點多“一大四多”的城市管理特點。面對挑戰,西湖人始終圍繞“干凈整齊、暢通有序、文明禮讓、和諧宜居”目標要求,堅持每天一督查、每周一調度、每月一考核和“督查日報、工作簡報、排名通報”制度,深入推進“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環境綜合大整治,強力推進區政府主導的“八+二”工程,其中“八個一”:一橋(九洲高架沿線改造)、一河(撫河中路綜合改造)、一廣場(八一廣場南綜合改造)、一館(八一起義紀念館周邊改造)、一局(東南分局周邊改造)、一街(夢想小街外立面改造)、一湖(西湖孺子亭公園整體改造)、一街區(桃苑街區綜合改造)均已完成。“兩整治”:耶蘇堂社區、三角塘社區整治讓老舊小區變身宜居家園,打造成為南昌市環境綜合整治的示范點,城區環境實現了“一年有變化”。2018年,我區將“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理念融入城區建設中,大力推進“1+4+8+100”項目建設,努力創建宜居宜業之城。
青云譜區
青云譜區位于江西省省會——南昌市城區的南部,素有“英雄城南大門”之稱,因境內的“青云譜道院”(即現八大山人紀念館)而得名。區域面積約43.2平方公里,人口約32萬,轄5個街道(即三店、洪都、徐坊、京山、岱山街道)、1個鎮(青云譜鎮)、1個省級工業園區(昌南工業園區)和1個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共有73個社區居委會和12個村民居委會。青云譜區自古以來就有“城南勝地、人世蓬島”之美譽,富含歷史人文底蘊的積淀。隨著現代都市產業的發展,呈現出四個鮮明特征:青云譜是一個功勛卓著的老工業城區。

“一五”“二五”時期,中央和省、市就有洪都機械廠、江西汽車制造廠等25家大中型國營工廠落戶青云譜區,是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第一輛摩托車和第一枚海防導彈的誕生地,是江西工業的搖籃。區內現仍有江鈴集團、洪都集團、南昌印鈔廠、南昌亞啤、陽光乳業集團等一批知名制造業企業,其中江鈴汽車、洪都航空是主板上市公司。青云譜是一個底蘊深厚的文化城區。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八大山人文化,八大山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十大文化藝術名人”之一。據考證,西漢大將灌嬰在此筑城,晉代道教“凈明派”創始人許遜在此治水,東漢時期被稱為“人杰”典范和楷模的徐孺子、比鄭和下西洋還早75年的元代民間航海家汪大淵、二戰后參與審判日本戰犯的大法官梅汝璈均屬青云譜人。此外,八大山人紀念館、陳云舊居、梅汝璈故居、鐵柱萬壽宮等歷史文化資源眾多,城南燈彩、舨王廟龍舟賽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青云譜是一個環境優美的生態城區。區內河流水系資源豐富,“三湖三河”(即象湖、梅湖、高潮湖,撫河、玉帶河、護城河)交錯環繞。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市區兩級加大投入、綜合治理、美化環境,河湖水系等得到很好的保護,周邊環境煥然一新,同時通過實施造林綠化“普綠行動”工程,全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4.5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9.68平方米,是全省第一個獲評“江西省生態縣區”的城區。
青云譜是一個幸福和諧的繁榮城區。近年來,青云譜區按照全市“搶占制高點、聚焦增長極、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強’夢”二十字總體任務,圍繞破解“三化”難題,謀轉型、重民生、促繁榮,幸福指數明顯提升。著力打造了“民情家訪”聯系群眾和“陽光驛道”服務企業等一批特色工作,搭建起直接服務企業群眾的良性互動平臺。按照“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的思路,民生和社會事業支出比重逐年上升,“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達31.9億元。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成為全省首批通過國家評估認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
“救急難”工作列為全國試點縣區,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榮獲全國“優秀計生機構”稱號,社會組織工作獲評全國首批“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范區”。在全 區團結拼搏、不懈奮斗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青山湖區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新石器晚期(約5000年前),區域境內就有比較集中的原始居民點。至3000年前,南起青云譜,北至艾溪湖一帶,已形成居民的密集點。公元前206年,秦王朝滅亡,劉邦在打敗項羽之后,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命穎陰侯灌嬰大將“渡江定豫章郡(《漢書》)”以御趙佗,進而平定南方。灌嬰渡江后選定南昌為郡治所在地,于公元前201年在南昌筑城。城址選在“諸道之沖”,位于今青山湖區京東鎮境內的黃城村一帶。因此,歷史上素有“青山湖區是南昌城的鼻祖”之說。

青山湖區作為縣級行政區,始于1961年11月正式成立的南昌市郊區人民委員會,下轄青云譜、城南、湖坊、羅家、貨場、順化門、桃溪、揚子洲、昌北、瀛上、桃花等12個人民公社,142個生產大隊,1090個生產隊,全區人口92530人,地域面積為185平方公里。它的雛形始于1953年8月成立的南昌市人民政府郊區辦事行政區撤銷,遂分別劃歸南、新兩縣或城區管轄。1972年1月,南昌市郊區的縣級行政區建制重新恢復,下轄塘山、揚子洲、桃花、湖坊、青云譜5個人民公社和青云譜農場、揚子洲農場、朝陽洲農場、市水產場,47個生產大隊,462個生產隊,全區人口95774人。1978年5月,朝陽洲農場劃出,為市直屬農場。1980年5月南昌縣轄的羅家鎮、新建縣的蛟橋鎮歸郊區管轄。1986年2月,南昌縣轄羅家鄉劃歸郊區,與羅家鎮合并。1987年象湖水產場被批準成鄉政府建制。1994年青云譜鄉前萬村、石馬村劃出青山湖區歸青云譜區管轄。1995年南昌縣尤口鄉三村二組劃入青山湖區,與湖坊鄉、塘山鄉的八個村組建成立京東鄉。1996年蛟橋鎮委托給昌北經濟開發區管理。至1996年底,郊區管轄七鄉(湖坊、塘山、青云譜、桃花、揚子洲、京東、象湖)一鎮(羅家)和三個農場(青云譜農場、揚子洲農場、市水產場),111個村委會,531個村民小組,地域面積265.2平方公里(含城區農村插花面積48.2平方公里),地區總戶數69978戶,總人口258254人。1998年青云譜鄉(除楞上村和辛庵村劃分歸湖坊鄉管轄外)和青云譜農場劃入青云譜區管轄。2000年5月湖坊、塘山、桃花、京東等四鄉撤鄉建鎮。2001年10月塘山鎮北瀝村和京東鎮艾溪村、南塘村、廣陽村、鄧坊村、艾湖村、魚尾村以及市水產場劃入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管轄。
2001年12月羅家鎮月坊村、聯勝村和湖坊鎮桃竹村、黃城村劃入京東鎮管轄;象湖鄉并入桃花鎮。至2001年底,全區管轄五鎮(湖坊、塘山、桃花、京東、羅家鎮)一鄉(揚子洲鄉)和一個農場(揚子洲農場),97個村委會,地域面積180平方公里,地區戶數72873戶,總人口27 0560人。
2002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郊區改名青山湖區并正式掛牌。2004年,南昌市區劃調整,桃花鎮、湖坊鎮同盟水產場劃入西湖區,塘山鎮永和村、公園村、賢湖村、永溪村、長巷村、七里村6個村劃入東湖區,湖坊鎮楞上村,太和村、熱心村劃入青云譜區,東湖區青山路街辦潘坊等7個居委會、西湖區上海路街辦洪鋼等28個居委會劃入青山湖區。2010年11月5日,揚子洲撤鄉建鎮。2010年11月5日,南鋼街辦成立,下轄祥和、和睦、安平、樂安、家園五個社區。2013年2月6日,根據省市國有農墾系統改革精神,揚子洲農場改為揚農管理處,下設德成、綠苑兩個社區。2014年10月24日,揚子洲鎮、揚子洲農場管理處整建制劃到東湖區,2017年12月21日站東街道正式掛牌。
位置:灣里區位于東經115°37′~115°49′,北緯28°40′~28°55′。地處南昌城西北部的西山山脈中段,北鄰永修縣,南連新建區,西接安義縣,東鄰紅谷灘新區、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

交通:灣里區區位優勢明顯。距南昌市區10公里,距昌北國際機場23公里,云灣、昌灣、紅灣三條公路直通南昌,西外環高速公路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鐵路西環線穿境而過,幸洗、蛟萬、省店、店羅等公路構建了四通八達的梅嶺風景區旅游交通網絡,交通條件十分便捷。
地勢、面積:全區土地面積238平方公里,東西寬20公里,南北長27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山丘起伏,河谷縱橫,整個地貌屬丘陵低山區。西南部以低山高丘為主,東北部多為低丘崗地,東南部為低丘平原。海拔最高峰地洗藥湖為841.4米。全區山地占72.3%,耕地占12.7%,水面占4.9%,故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日照豐富。全區年平均氣溫14.5℃~17.6℃,氣候涼爽,特別是梅嶺一帶,氣溫比市區低3~5℃,素有“小廬山”之美譽。
森林資源:全區林地面積17648.6公頃,活立木總數蓄積859188了立方米,毛竹立竹量1053萬根,森林覆蓋率為73.94%,有豐富的樹種和藥材資源。
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為主。主要有石英、花崗巖、磚瓦粘土、鉀長石和泥炭礦等,另發現個別金屬礦化點。此外礦泉水資源豐富,水位一般比較穩定,季節影響較小,終年不會干涸,均為無色透明,無氣味? ??異味。
旅游資源:灣里名勝古跡頗多,境內層巒迭障,高山田園,風景如畫,是一個山林秀色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旅游勝地,為古“豫章十景”中“洪崖丹井”和“西山積翠”所在地。岳飛、 王安石、 歐陽修等230多位歷史名人曾到此游歷,留下名詩佳作480多篇。“洪崖丹井”為黃帝樂臣伶倫煉丹之處,是中華民族音樂發祥地,南昌“洪都”稱謂亦由此而來。“西山積翠”更是歷代名人墨客吟誦不已的絕佳景致。梅嶺擁有大小山峰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余個,為全市唯一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小廬山”和南昌“后花園”之稱,適宜觀光度假、避暑休閑、會議洽商、文化探源、宗教尋根、歷史教育、科普科考等活動,是著名的休閑旅游勝地。
新建區
新建區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下游西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南面,地處東經115°31′至116°25′,北緯28°20′至29°10′,呈長條狀,南北總約112公里,東西寬約23公里,屬江南丘陵濱湖地區。

新建區是江西省會南昌市市轄區,與南昌城區融為一體。東臨贛江,西連西山山脈,北至鄱陽湖,南與豐城市、高安市接壤。
新建區政府所在地長堎鎮與南昌市隔江相望,隨著南昌市“一江兩岸”發展格局的推進和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的建設,新建區已成為南昌市的新城區。全區區域面積2193.32平方公里,轄鄉鎮18個,工業園區1個,行政村276個。2016年底戶籍總人口為69.2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2萬人。
一、區位環境
1、優越的區位
新建區地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區,是省會南昌城區西進的主要拓展區域,新建區政府所在地長堎鎮與紅谷灘新區聯為一體,距市行政中心僅10分鐘車程,距新的省級行政中心僅15分鐘車程,是全省離省市行政中心最近、區位最好的區。
2、便捷的交通
境內有四條鐵路(京九鐵路、向莆鐵路、昌九城際鐵路、杭南長鐵路),四條高速(昌銅高速、昌樟高速、滬昆高速、福銀高速),兩條國道(105國道、320國道),一個國際航空港(南昌昌北國際機場),一條黃金水道(贛江水道),形成了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相互銜接、“四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
二、資源環境
新建區屬中亞熱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新建區地域遼闊,境內東、南、北三面臨水,西南? ??陵平原相間,東北為濱湖平原圩區,有耕地、水面和紅壤崗地各百萬畝,自然資源得天獨厚。
1、土地資源
全區耕地面積115.96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77畝;有灘涂40.25萬畝,荒草6.05萬畝。
2、水資源
全區遼闊的水域和豐富的草洲、草坡是發展水產、畜牧業的天然資源。境內河港縱橫、湖泊密布,以贛江、錦江、修河支流螞蟻河為主體,連接藥湖、流湖、碟子湖、下莊湖和鐵河5大溪流、18條小溪、62個湖泊,水域面積占區域總面積的1/3。全區年均降水量1630毫米左右。
3、林業資源
(1)新建區林地面積58.79萬畝,林木綠化率為18.93%,活立木儲積量為107.65萬立方米。
(3)野生動物、植物資源品種繁多。野生藥用植物百余種,油料芳香植物20種,工藝用植物15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有蔓荊籽、黃枝籽、獼猴桃、雞頭蓮、烏桕籽等。屬國家保護的珍貴野生植物有30余種。
4、礦業資源
(1)新建區境內初步探明礦藏13種。
(2)金屬礦有鐵、錳、砂金、鈷銻、銅鈦等。
(3)非金屬礦有煤、輝綠巖、花崗石、白云巖、石英、紅石、石灰石、高嶺土(陶土)、河砂、卵石等。其中,紅石、花崗巖、砂卵石品質優、產銷量大。
5、農、漁業資源
(1)新建區素有“魚米之鄉”美稱,連續多次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的光榮稱號,被農業部授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
(2)新建區盛產花生、油菜籽、大豆、茶葉、棉花、蕎頭、瓜果、禽蛋、牛奶等。
(3)新建區有魚120余種,尤以銀魚、針魚、紅鰭白、代氏白鲇魚和皺紋冠蚌產珍珠聞名。境內廣袤湖灘草洲、荒山草坡及未利用大水面,是農業開發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基地。
三、人文環境
1、悠久的歷史
新建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居住。
622年(唐武德五年)單獨設縣,名西昌,625年并入南昌縣。
981年(宋太平興國六年)劃南昌縣西北境(今奉新、永修一部分地區)十六鄉另建一縣,命名新建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歷史。
現區址長堎鎮,原為荒丘,1961年始建。
2、深厚的人文底蘊
新建區有著燦爛的文化史,歷代名人輩出,燦若星河。
(1)東晉時蜀郡旌陽縣令許遜,清正賢明,歸隱后治水有功,后人建西山萬壽宮紀念;
(2)南唐元宗時的鄧及為童子科狀元;
(4)明末清初“醫圣”喻晶(字嘉言),有《醫門法律》、《尚書篇》等醫著傳世;
(5)明末著名學者程登吉,所著《幼學故事瓊林》(亦名《幼學須知》)稱為小型百科全書;
(6)清初山水畫家八大山人朱耷;
(7)清末著名愛國將領蔡希分,曾率軍出征南關,大敗法軍;
(8)左翼聯盟作家胡也頻;
(9)中國近代植物分類的奠基人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骕;
(10)京劇表演藝術家肖長華;
(11)書法家熊石番;
(12)數學家曾炯;
(13)當代文化名人夏征農等。
四、風景名勝
【概況】新建有著燦爛的歷史文明,人文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是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旅游重點區(縣)之一。全區現有文化古跡58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列入《中國名勝詞典》2處。位于大塘坪鄉的漢代海昏侯墓發掘工作舉世關注,出土珍貴文物2萬余件,創下一系列全國乃至世界“首例、第一、之最”,將建設全國一流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便利的交通和獨特的區位優勢,發展旅游業有著巨大的潛力。
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紅、古、金、特、綠”五色旅游已成為新建旅游的特色品牌。紅色即改革開放思想發源地“小平小道”;古色即世界著名道教圣地西山萬壽宮和氣勢恢宏的“中國府第文化博物館”汪山土庫;金色即有“江南第一大漠”之稱的厚田沙漠;特色即有著“南昌第一城市養生溫泉”之稱的金燕國際溫泉城;綠色即“鄱湖明珠”南磯濕地、“鷺鳥王國”象山森林公園、山清水秀的溪霞怪石嶺風景區和夢山風景區等。
Hash:399ac0d524b6ca9d0511aa90a1eecad6c592ec20
聲明:此文由 南昌潮資訊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