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40年特區經驗書寫食品惠及民生“深圳模式”

        中國食品報官方帳號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張銳佳)今年是深圳特區建立40年。從昔日南海小漁村到今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關于食品安全工作各項決策部署,將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

        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李忠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40年來,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在食品安全、食品流通、食品國際貿易等方面,不斷尋求政策落地、服務創新,為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深圳方案,用特區經驗書寫食品惠及民生的“深圳模式”。

        中國食品報: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在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治理經驗?

        李忠:在食品安全方面,深圳通過實踐總結出了20條成功經驗,愿與大家分享。

        一是在國內率先出臺食品安全戰略。2018年4月27日,深圳在國內率先出臺了《深圳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打造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0年)》。《戰略方案》包括一大戰略目標、九大實施策略,圍繞戰略目標和實施策略,并結合深圳實際將實施十三大工程共60個項目。深圳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旨在打造深圳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全覆蓋、全方位的治理體系,以全面解決食品供應、監管、產業扶持和質量提升等問題,讓市民吃得安全放心和健康營養。

        二是做好“菜籃子”工作保障市場供應。深圳食品消費量大,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200萬,平均每天需要消耗蔬菜水果9400噸、肉、蛋和水產品6190噸、口糧5480噸。為了保障食用農產品的穩定供應,深圳全面貫徹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推進供深農產品基地建設,完成147個市級“菜籃子”基地認定。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深圳通過“一體兩翼”(“一體”指深圳農產品集團下屬的海吉星農批發市場,“兩翼”指通過全市九大連鎖超市及302家門店確保終端供應)保供穩價。

        三是生豬屠宰標準化建設保障禽肉供應安全。為了強化畜禽肉質量安全保障,深圳推進生豬屠宰標準化建設,全市4個屠宰場均通過廣東省生豬屠宰標準化企業評審。深圳實施供深生豬養殖基地場廠掛鉤制度,推進屠宰場遠程實時視頻監控系統應用。推進激光灼刻檢疫標識技術應用,開發激光灼刻檢疫標識與檢疫證明關聯系統,實現“一豬一證、證物對應”,解決“肉票分離”問題。規劃建設符合國家規定的應急備用生豬屠宰線,提升屠宰場應急水平。妥善應對“非洲豬瘟”,全市未發生和傳入疫情。

        四是實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為了適應深圳國際化現代化城市需求,深圳全面實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改造活禽經營檔口3000個,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唯一在全市范圍永久禁售活禽的城市,日均供應生鮮家禽產品超過32萬只,占全省銷售總量的60%以上。

        五是全面升級改造農貿市場。深圳累? ?升級改造358家農貿市場,引入智能計量監管系統,建設農貿市場規范管理體系,讓農貿市場徹底告別缺斤短兩。市、區兩級財政補貼不低于80%,努力實現改造后商戶100%回遷、租金0增加。2020年底將全面完成升級改造。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獲得廣大市民點贊,在2019年南都街坊口碑榜活動中,深圳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獲得“年度致敬大獎”。

        六是食品抽檢覆蓋率位居全國首位。食品安全離不開監管。深圳已建立覆蓋全市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快速檢測和定量檢測有機結合的食品安全抽檢體系和風險管理體系,制定《深圳市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抽檢優化提升工作方案》,優化抽檢流程和原則,在現有抽檢批次的基礎上實現經營主體覆蓋最大化。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抽檢量從2014年的5.7萬批次提高到2020年的14萬批次,抽檢覆蓋率達到9.4批次/千人,居全國首位。創新開展食品抽檢備份樣品捐贈工作,累計捐贈樣品超過1.8萬份,6000余個家庭受益。

        七是建成“一街一車一室”,讓食品安全防控走到市民家門口。深圳在全國率先建成了覆蓋全市74個街道的食品安全快檢“一街一車一室一中心一基地”(即每個街道配備一臺快檢車、一個快檢室,將快檢室打造成食品安全便民服務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自2018年建成以來完成快檢147萬批次,免費接受市民送檢7萬批次,銷毀不合格產品37噸,實現市民家門口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

        八是打造“圳品”品牌,滿足市民高品質需求。隨著深圳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市民的食品消費觀念和消費心理不斷發生變化,對食品安全質量的美好期待更加迫切,消費需求也從關注供應數量轉變為更加關注品質、營養和健康。深圳對標國標建立嚴格的供深標準體系,建成國內首個全球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法規動態比對數據庫,并向社會免費開放使用。經過近3年的策劃與實施,“圳品”理論和技術基礎已經基本成型。目前,深圳已研制發布供深食品團體標準305項、構建供深食品標準體系400個、回收供深食品標準制修訂和跟蹤評價問卷超過5000份及有效反饋意見200余條,形成標準體系及標準跟蹤評價報告1份;建立了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評價細則、文檔表格,4級評價制度性文件;共發布333項評價配套文件;已遴選出4家認證評價機構和5家檢測機構為第三方技術支撐機構;共對515個產品開展“圳品”評價工作,其中246個產品通過評價成為“圳品”,覆蓋蔬菜、水果糧食、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水產品、畜產品、禽產品、乳制品、茶10大類,評價現場涉及全國15個省50個市,其中包括7種覆蓋10個基地的廣西特色農產品。

        九是建設安全熟食中心惠及千萬市民。深圳學習新加坡香港先進經驗,以社區居民、工業園區和產業園區的員工為主要對象,規劃建設安全衛生、鄰近方便、價格實惠的熟食中心,目前已建成前海建工苑、坪山區聚龍花園龍崗區天安數碼城園區、大鵬新區生命科學產業園、寶安區新安熟食中心等25家并投入運營,社會反響良好。

        十是打造“互聯網+明廚亮灶”創新監管模式? ??深圳實施陽光智慧餐飲工程,以“互聯網+餐飲監管”為切入口,全市200平方米以上餐飲單位和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消費者、經營者掃碼可查看后廚實時視頻,實現食品安全“陽光下作業”。其中,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級優良率維持100%,公辦養老機構食堂實現100%消除C類等級。

        十一是加強監管保障網絡訂餐食品安全。隨著外賣成為都市居民的一種餐飲習慣,深圳加強網絡訂餐監管。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對審核平臺商戶信息,通過神秘顧客方式抽檢商戶產品;與主流網絡訂餐平臺簽署《創新社會共治模式合作備忘錄》,建立互聯網+食品安全大數據風險交流平臺,約談美團外賣、餓了么兩大平臺,督促建立網絡訂餐在線投訴和售后維權機制,要求限期對廣東省網絡訂餐平臺食品安全監測發現的涉嫌無證經營商戶進行整改,已100%整改完成。

        十二是打造“透明監管執法”新模式。針對市民和社會對信息公眾化的需求,同時為了更嚴格地監管好執法隊伍,近年來,深圳探索以透明執法的形式開展食品安全監管,與新聞媒體合作,搭建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平臺,全力打造“透明監管執法”新模式,在媒體上創建“星期三查餐廳”“九號查酒”“食安探源”“農產品任你查”等品牌欄目,對全市各類型餐飲單位、酒類經銷商、食品工廠、農產品進行突擊檢查,通過執法過程現場直播,共同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起到了較好的監督、震懾和科普等作用,贏得了人民的信任。截止至2020年9月,“星期三查餐廳”已完成160多期行動,獲得多個省級先進普法類獎項和國家局的多次點名表揚,2019年起,省市場監管局將“星期三查餐廳”復制到全省各兄弟市局推廣開展。

        十三是推進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深圳市建成了食品安全追溯信用管理系統,全市2569家學校食堂(包括公立和私立學校)和500平方米以上商超全部加入,學校食堂食品原料和大型商超預包裝食品實現信息化追溯。推廣應用廣東省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全市6055家重點監管品種生產經營企業加入系統,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4158家,嬰幼兒配方食品4360家,食用油5165家,酒類4421家,加入率、重點品種覆蓋率和溯源成功率均為100%。

        十四是聯合多方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深圳是聯動52家社會機構走進居民小區進行“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開展食品抽檢信息推送、現場檢測、食品安全工作坊體驗、主題培訓、科普教育等活動,覆蓋全市超過60%的社區。以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有獎問答、趣味食品安全互動游戲等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居民食品健康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構建多方參與的社會監督格局,建立食品安全工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定期座談交流機制,成立深圳市食品藥品安全志愿服務隊伍,注冊志愿者11300多名,開展舉報活禽非法交易等社會監督行動,實施“吹哨人”制度,鼓勵業內人士舉報違法行為,最高獎勵60萬元。

        十五是加強學校食堂安全監管。深圳是著力加強學校、家庭、政府部門聯動合作,力保學生飲食安全,促進學生飲食科學營養;落實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和學校學生食堂陪餐制度,全市學生食堂每天均有學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付費陪餐,校領導每月至少付費陪餐1次、每學期至少4次,建立學校、家庭、政府部門聯動的學生營 養健康服務體系;開展全市中小學校供餐模式摸底調查,結合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和學生餐現狀,編寫《深圳市中小學生營養配餐指南》。

        十六是推進餐飲示范單位建設。深圳是已建成11條廣東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2個廣東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學校食堂示范區、1個深圳市學校食堂示范區和892家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單位。

        十七是舉辦深圳食品安全美食節,培育“夜間經濟”。以“美食深圳 吃的放心”為主題,深圳舉辦了首屆食品安全美食節,聯動全市11個區、78個街道、1000余家品牌商戶打造“深圳美食地圖”,不斷豐富高品質、高附加值、多樣化的食品和服務供給,打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活動期間,累計派發22萬張優惠券,主會場100余家商戶盈利總額達760多萬元,有效激發了市場需求,培育了“夜間經濟”“美食深圳”消費新增長點;甘肅武威山東青島等特色食材參展商戶銷售額增長明顯,有力助推扶貧產業發展。

        十八是塑造“遠程視頻核查”新場景。深圳市深化行政審批服務改革,將“互聯網+政務服務”拓展到食品許可證核發領域。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時,申辦人可以選擇使用專用APP自助拍攝經營場所視頻上傳,許可審查人員通過網絡在線對經營場所視頻進行遠程審查,對企業經營場地是否符合標準進行評估并作出審查結論,改變傳統食品經營許可實地核查為線上核查,探索并實踐出“互聯網+政務服務”新場景。

        十九是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深圳市組織開發了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自查年報系統,督促企業開展自查。探索食品安全“慕課”教學模式,組織生產經營者通過“食安快線”APP參加網絡課堂培訓,累計已培訓289萬人次,發放崗位考核電子合格證明22434張,有效提升企業主體責任意識和能力。

        二十是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危害食品安全行為。深圳市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深圳經濟特區食品安全監督條例》違法行為“處罰到人”的規定,實施食品行業從業禁止、終身禁業等懲戒措施;推進市、區、街道(所)三級聯合執法,強化震懾力;以違法行為結果發生地為依據,搭建大灣區跨區域執法網;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予以嚴懲,堅決斬斷非法利益鏈,讓違法犯罪分子付出高昂代價。2016年以來,全市各部門共查處食品相關案件3.2萬多宗,其中市場監管部門立案查處2.7萬多宗,公安部門破獲案件2262宗,逮捕3894人,查辦了走私凍肉案、生產銷售有毒有害豬血案、跨境電商進口日本核輻射地區食品案、牛百葉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7月29日,深圳市市場監管黨組書記、局長李忠率隊到福田農批市場督導檢查進口冷凍肉、水產品疫情防控工作

        中國食品報:深圳在食品生產流通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如何打通服務民生“最后一公里”?

        李忠:深圳市首先加強了特殊食品流通領域監管創新。其中,我們編制了《特殊食品經營? ??節監管作業指導書》,加強對基層監管人員的培訓。主要以檢查過程中常見的符合規范的圖片與常見問題圖片為對比,通過通俗易懂的描述使基層監管人員能夠盡快掌握特殊食品監管要求,累計培訓基層執法人員200余人次。同時,組建專家隊伍,加強監督檢查。組建了以深圳市許可審查中心、深圳市計量檢測院等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作為技術指導的專家隊伍,協助對深圳市特殊食品流通企業進行飛行檢查。此外,我們還積極參與深圳市食品安全規范化管理示范店創建工作。從今年起對原《深圳市食品安全規范化管理示范店考評標準》做出修整和完善,在原有的普通食品經營考評標準上新增加特殊食品的相關要求,使深圳市食品安全規范化管理示范店評比更加全面、客觀。

        其次,深圳市格外重視加強食品生產環節監管創新,包括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創新,推動企業正規化生產、規模化生產;以及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創新。我們組建了專家庫,探索實施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生產、特殊食品“診脈工程”;建立專業化執法隊伍,食品生產環節已經形成專業化監管隊伍,各轄區局均有配置專業的執法監管人員;以實施風險分級日常監管為基礎,通過開展飛行檢查、體系檢查等多種方式,構建“全方位”立體監督檢查體系;全力幫扶食品小作坊規范生產。

        需要重點介紹的是,深圳市努力打造國際食品谷,目標將其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食品營養健康領先示范區,著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全產業鏈創新體系,將深圳國際食品谷打造成為全球食品科技創新中心、食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食品產業金融匯聚中心,為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深圳方案。

        可以說,深圳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是一個大消費市場,更形成了走在前列的戰略新興產業集聚。今年是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強國城市范例”的開局之年,作為經濟特區,深圳始終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如在豆制品行業全面推進“食品安全和質量提升”,要求精選非轉基因大豆,真正0添加,采用核心專利技術,極大滿足了全國人民熱愛健康、享受營養美味的需求。此外,大灣區跨區域執法工作經驗和機制,為推動大灣區執法一體化貢獻了市場監管力量,打造大灣區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中國食品報:深圳多年來一直是供港食品的重要中轉基地。40年來,深圳是如何做好供港食品保障的,取得了哪些經驗和成果?

        李忠:能夠承擔供港食品中轉基地的任務,對于深圳來說,既是一項任務,更是一種榮譽。在多年保障工作中,我們著力推動企業增強責任感。在執法監管中,首先要求供港食品生產企業必須把好食品安全關,要將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并增強第一責任人意識。如豆制品方面的祝富控股公司,除要以優良的品質服務于沃爾瑪、華為、海底撈、香港興華等優質客戶外,還要求供港的包仔豆腐、豆干、豆芽、油豆腐、腐竹、豆漿等產品符合香港市民要求,并讓香港市民吃得放心和健康。如肉制品方面的華潤五豐,承擔著香港“生命線”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每天給香港運送活豬數千頭,每一頭豬均可全程溯源,70年以來,在內地及香港市場均建立了涵蓋生豬示范養殖、屠宰加工、冷藏物流和終端銷售等領域的安全肉食供應鏈體系。目前,五豐擁有7大示范養 殖基地、5個大型肉類屠宰加工中心、3個城市冷庫及交易市場、超過5000個鮮肉銷售終端等。目前,供港基地全部為中國海關注冊備案豬場,生豬飼料嚴格管控、每批次逐一自檢。

        中國食品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方面,深圳在對口幫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忠:今年為扶貧攻堅決勝年,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同志明確要求深圳以“先行示范”的擔當精神,交出扶貧攻堅的滿意答卷,勇當扶貧協作工作的尖兵。

        深圳對口幫扶包括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廣東省內全面對口幫扶三大領域,先后與全國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9個縣(區)開展幫扶合作。統計顯示,截至今年7月份,深圳對口幫扶地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4.01萬,已幫助194.36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脫貧率約95%;累計投入財政資金418.73億元,今年40.12億元;累計社會幫扶資金超過760億元,今年已募集超過20億元;累計派出黨政干部人才8048人次,現在還有654名干部奮戰在扶貧工作一線。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全面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堅持幫扶貧困地區發展生產與解決城市“菜籃子”“米袋子”問題相結合,按照市場準入要求,通過“圳品”認證,引入先進農業科技,助力扶貧產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我們以農產品供深基地合作為切入點,積極鼓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到對口幫扶地區投資發展。在《深圳市“菜籃子”基地認定與監測管理暫行辦法》中,專門就對口幫扶地區內的現代農業幫扶項目、深圳“菜籃子”基地項目給予傾斜支持。

        以產量穩定、質量穩定、價格穩定為主攻方向,通過推行“總部+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先后引導金晉集團、茂雄集團等農業龍頭企業到深圳對口幫扶地區投資,以規模化建設保障供應源源不斷的農產品。

        2020年以來,累計引進企業建設扶貧農產品基地總投資額達185億元;未來3年,還將與廣西農業部門聯合共建30個以上農產品供深基地。

        通過推行供深農產品基地產品標準化建設,做到“四個統一”(統一質量標準、加工要求、包裝標志、品牌銷售),先后打造出了百色芒果都安牛肉新疆小圓棗、察隅雪城高原獼猴桃、連平鷹嘴桃、汕尾奶油南瓜等一批知名產品。

        在保證品質基礎上,積極推動對口地區扶貧產品的品牌建設,通過推進扶貧產品“圳品”認證計劃、“一縣一品”特色產業扶貧計劃,提升扶貧產品影響力。2020年以來,先后組織“圳品”認證工作組進行兩次實地調研,開展“圳品”業務指導和現場評價,推動廣西沃柑、七百弄雞等7類10個產品納入“圳品”體系管理。目前,廣西第二批42個產品正在接受評定,喀什、塔縣36個產品也正申請“圳品”。

        在廣西,推動特色農產品成為“圳品”,將“圳品”與廣西扶貧工作結合? ??幫助當地特色農產品進入大灣區市場,打通東西部的供應鏈資源、產業資源和技術資源,成為產業扶貧、科技扶貧和品牌扶貧成功案例。自2020年6月上市到2020年7月中旬,廣西芒果在深銷售額超過250萬元。通過扶持廣西農產品申報“圳品”,推動兩地產業對接,打通了粵桂之間的產銷橋梁,促進了田陽縣貧困戶增收,同時豐富了深圳市民的“菜籃子”,滿足了市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要。

        7月26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忠出席深圳市米袋子菜籃子聯合會成立大會

        中國食品報:目前深圳正在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對此有何成果?

        李忠:按照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標準要求,深圳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常務副組長、各區(新區)、各職能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市、區黨政領導常態化帶隊督導檢查食品安全工作,積極推動各級政府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屬地責任。

        同時,深圳將“食品安全狀況”納入對下級政府績效考核、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內容,新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負總責落實情況”考核項目,考核權重從2%提高到3%,不斷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機制。深圳市財政部門通過市市場監管局部門預算安排食品安全監管相關項目經費(不含政府投資)年均增長約16%,持續加大財政投入保障,不斷推進食品安全領域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近年來,深圳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從2015年的97.4%逐年提升至2019年的98.52%,食物中毒事故一直保持在低位,市民滿意度從57.8%提升至77.9%,連續三年(2015-2017年)在省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中排名A級(2018年未組織考核),未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總體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2020年6月17日,經廣東省食安委綜合評估,深圳正式被命名為第一批“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稱號,成為廣東省唯一獲此稱號的城市。7月6日,在中央廣播電視臺發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中,食品安全指標上,深圳食品安全滿意度位居全國第一。

        中國食品報:您認為,深圳市在食品監管服務方面不斷尋求政策落地、服務創新的目標是什么?

        李忠:40年彈指一揮間,深圳從昔日南海小漁村到今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關于食品安全工作各項決策部署,將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

        深圳市通過多舉措做好、做優、做強食品安全工作,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全面保障市民食品安全,就是為了更好地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提升民生幸福感。

        同時,深圳市通過不斷尋求政策落地、服務創新,為國家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深圳方案”,用特區經驗書寫了食品惠及民生的“深圳模式”,這也是深圳向黨和國家、向全國人民交上的一份“深圳答卷”。

        Hash:e4b5db4cf19d6df515c560ea8330ad8eb076b636

        聲明:此文由 中國食品報社融媒體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