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經縣:川西旅游線上一顆閃亮的“黑寶石”
滎經縣,地處雅安中部,森林覆蓋率達80.3%,居四川省第一。到滎經,“森”呼吸,被持續喊響。因擁有千年黑砂,大熊貓和鴿子花兩大“國寶”,三座“名山”,四張文化名片,“1234”形象地概括了滎經的文旅資源,也讓滎經成為川西旅游線上一顆閃亮的“黑寶石”。
同時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滎經瞄準綠色轉型發展、特色發展,堅決推動生態文旅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這座山區小城煥發出勃勃生機,充滿活力和魅力!
滎經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國際森林康養度假目的地、塑造兩大國際文化IP、打造三大文旅精品走廊、建設四大文旅精品園區,推動文旅產業成為滎經支柱產業之一。□滎經軒 文/圖
一座“中國黑砂城”正在崛起
提起砂鍋,便想到滎經。建縣歷史2300年,滎經早在春秋時期就開始燒造砂器。經過2000余年的傳承和發展,滎經黑砂仍然采用傳統的饅頭窯燒制方法,制作器物則從作為單純生活用具的滎經砂鍋,發展成為以砂器為載體的嶄新工藝品。
“這些砂器造型別致,又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味道。”7月8日,來自成都的朱明章一家正在朱氏砂器挑選心儀的產品,“給自己家里買了砂鍋,還打算選一些有設計感的產品送給朋友。”
憑借傳統的燒制技藝和豐富的藝術造型,如今滎經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陶瓷愛好者。
在滎經砂器一條街,數十家砂器店鋪林立,不少游客慕名而來,爭相選購。不僅如此,滎經黑砂還搭上了電商快車,近百家砂器廠產品登上電商平臺,方便全國消費者選購。
據悉,近年來,滎經打造黑砂IP,重塑嚴道古城,以黑砂文化為主題,創建黑砂藝術村、研習所、工藝坊等,一座集觀光休閑、康養度假、黑砂產銷和文化體驗為一體的“中國黑砂城”正在形成。
人像、香爐、花瓶、茶具……走進108黑砂藝術村,造型各異的器具和藝術品,不斷刷新著人們對傳統滎經砂器的認識。走進黑砂活態館,如果趕上黑砂出爐,便能看到壯觀的一幕——燒得紅彤彤的砂罐整齊排列,熊熊火苗躥出地坑,砂器在土與火的交融中出窯。
此外,滎經黑砂也推動了雅安美食的發展,砂鍋雅魚、砂鍋豆腐等特色美食,都因黑砂成就了獨特風味,吸引全國各地的美食愛好者駐足。
預計到2025年,滎經黑砂從業人員將達到10000人,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戶,產值達到20億元。
兩大“國寶”吸引游客前來打卡
滎經是大相嶺山系野生大熊貓 種群的重要棲息地,擁有國寶大熊貓32只,其中48%的國土面積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
如何打好這張“熊貓牌”?滎經創建了以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建設為主體的國家公園+政府+在地居民的“NPL”園地共建模式,把自然教育作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切入點和載體,培育內容更加豐富的文旅新業態,全力打造國內田野自然教育第一縣。制定《滎經全域旅游自然教育行動計劃》,實施“12345”自然教育規劃,開發研學旅行、營地文創、田野勞作、戶外運動和野外探索、新民宿五大產品,塑造“熊貓仙森”品牌,布局“一帶五線七點”項目。
“樓上三層都快住滿了,我們這一帶生意都很好。”7月8日,在滎經縣龍蒼溝鎮發展村,元素客棧老板高奎正忙著安排客人的午餐。走進客棧,前廊花園綠意盎然,幾名游客坐在木椅上看書喝茶,享受靜謐的假日時光。
“每到夏天的周末,村里的民宿就住滿了,最好提前兩個星期訂房。”龍蒼溝鎮黨委副書記韓德弘揚說。近年來,發展村依托大熊貓國家公園發展文旅產業,建設成為“大相嶺大熊貓國家公園民宿第一村”。
目前,龍蒼溝片區65家熊貓民宿已建成盈利,年接待游客40萬人次,旺季日接待游客2000余人,人均收入翻了兩番。2020年,民宿年均經營收入達32.9萬余元。
除大熊貓外,在滎經,有世界最大的野生珙桐林,面積達30萬畝。珙桐,又稱鴿子花,被稱為我國的“國寶級植物”。
如今,每年春天,鴿子花盛開之時,一年一度的鴿子花旅游節如約舉行,龍蒼溝迎來四面八方的游客賞花“打卡”。
3年來,滎經建成了3條百公里農旅融合產業環線,帶動了35%的農戶就業、80%的鄉村增收。當前,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項目正加快建設,已建成15公里熊貓翠竹大道,啟動熊貓溫泉小鎮、熊貓寧靜谷二期、熊貓康養天堂二期建設,完成熊貓民宿村一期、熊貓探索學校一期項目建設。滎經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通過驗收,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體制機制全面建立,項目載體初步呈現,大熊貓國家公園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正在顯現。
三座“名山”喊響旅游品牌
“世界的牛背山,中國的黑砂城”,在黑砂之外,滎經三座“名山”的IP也很響亮。
牛背山,被譽為亞洲最大的360度觀景平臺,川西名山盡收眼底,有日出、云海、佛光、夕陽、星空、日照金山、云端杜鵑七大景觀,被國家地理雜志譽為攝影勝地;
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中國桌山,平均海拔2750米,山頂平臺達11平方公里,被英國探險家威爾遜稱作“云靄之上一座巨大的諾亞方舟”;
云峰山,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辟支佛道場所在地,四周楨楠、銀杏等古木參天,樹齡1700年的楨楠王被譽為“中國最美古樹”。
今年端午假期,滎經在成都寬窄巷子舉辦以文旅為主題的攝影展,眾多游客在展板前停下腳步,感受滎經獨一無二的自然和人文風光。“今年一定要去牛背山。”來自重慶的攝影愛好者吳先生說,牛背山一直被他列入必打卡的旅行目的地,“我做過功課,牛背山很‘出片’。”
預計今年內,全新的牛背山景區將試開園。屆時,備受期待的牛背山自駕露營地也將投入運營,40畝營地將成為游覽牛背山的“中轉站”,大型停車場、住宿、餐飲、游客接待中心等服務配套一應俱全。
預計未來3年,滎經將推進建設養眼、養身、養心的國際森林康養度假目的地,實現接待游客7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0億元以上。
四張文化名片彰顯資源實力
滎經有著4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和2300年的建縣史,孕育了顓頊故里、黑砂非遺之都、茶馬古道重鎮、嚴道古城遺址四張文化名片。
經查,滎經全縣文化資源共6738個,其中國家級資源45個、省級資源77個;旅游資源共1592個,其中五級旅游資源10個、四級旅游資源77個、優良級旅游資源245個。
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滎經全面推進“文化+”“旅游+”跨界融合,構建“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發展格局。
深入挖掘顓頊文化,用好顓頊這張牌,推動滎經文化旅游產業持續發展。不少文獻和文物考證表明,滎經是顓頊的出生地。每年農歷三月十八,是顓頊誕生日,顓頊文化主題活動會在激昂的滎經竹號和鑼鼓聲中開場,各地游客共同參與“敬茶祈福”“樂舞敬頌”“懸掛祈福牌”等活動,恭頌先祖,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圍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黑砂燒制技藝核心資源,加快“旅、養、文、樂、農、工”六大體系建設,滎經著力打造集觀光休閑、康養度假、黑砂產銷研學游和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黑砂省級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產業園區。
與此同時,滎經還致力建設以茶馬古道文化為核心的文旅走廊。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為契機,以大相嶺茶馬古道為基礎,以沿途裕興茶號(姜家大院)、新添驛站、周公橋、二臺子橋、大相嶺古道等文物保護單位為依托,串聯沿線村落、田園、河谷、森林等文旅資源,構建茶馬古道文旅融合走廊。
此外,以深厚資源為基礎,滎經不斷地豐富文旅業態,連續舉辦了13屆鴿子花生態旅游節,四川森林自然教育大會、四川生態康養旅游學術峰會、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樂跑四川森林馬拉松賽、黑砂“產學研”系列活動等特色文旅節會和體育活動貫穿全年。
為大力提升文旅影響力,滎經通過統籌發展文旅產業與文旅事業,深度挖掘旅游資源中的文化內涵,將黑砂文化、顓頊文化、非遺文化、大熊貓文化、紅色文化等轉化成具有市場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綜合性產品,不斷升級滎經的文化軟實力。
來源:四川日報
Hash:89ddcabe6f3abd82b9748bdc076af69ac99377f0
聲明:此文由 中國經濟網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