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挖掘地方文化與文化史價值的意義
區域歷史文化所積淀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是因為有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發展至今,中國傳統文化已為世人所瞻仰,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是兩個相依的概念,就如人的精神與肉體的關系,軀殼與靈魂的關系。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如視為一個機體的話,應是經濟與文化相互依存,是物質與精神的關系。
我國近年經濟的猛迅發展,所帶來的一些社會問題,讓眾多關心國運的有識之士重新思考和關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是社會健康前進的雙邊互動,若用發展經濟的功利思想來發展文化,那么文化就會成為經濟追求,文化的自身就丟失了。片面地追求經濟價值,以發展經濟價值為尺度,衡量區域歷史文化的價值,歷史文化的自身價值就會被埋沒,經濟的發展與文化的發展,各有其自身規律。雷州半島有著豐富的區域歷史文化,歷史文化是歷史傳承下來的,正是因為它的非功利性,優秀性,做為民族思想精華、民族魂而傳承下來的。因此,我們今天對歷史文化的研究、繼承和發揚應有高度的文化自覺性和文化價值判斷力,發輝文化對人們精神的強大支持作用,以保障社會經濟的正常、健康發展,保障人們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能維護自身的純正品格,不至于被物欲所吞沒。
人類欲望的膨脹往往會沖破道德的底線,所追求的經濟價值往往會由利益轉化為危害。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是側重于道德倫理、修身為學的文化,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和發展。對這些歷史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顯揚其當代意義,并適當經濟投入,保護其持續性,為歷史文化的傳承盡一份歷史責任,不一定要考慮經濟效益,正象人們在生活中,必要從經濟收入中花些錢買些必讀書,不須考慮經濟收益一樣。
Hash:4c0fafc1d54c039db4e39567a70a9166ccef3338
聲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