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村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1957年江陰縣撤區并鄉,原屬瓠岱鄉的華西村改屬華墅鄉,改稱華墅鄉第23高級社,吳仁寶任第23高級社黨支部書記。最初全村約有380戶1520人的常住人口,面積0.96平方公里。
1958年8月,第23高級社與其它三個高級社合并,改稱躍進社,吳仁寶改任躍進社黨支部書記。
1961年10月15日,華墅人民公社17大隊拆分為4個生產大隊。因在華墅人民公社最西邊,得名華西大隊,吳仁寶任大隊書記。
1999年,華西村股分公司于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第一家農村經濟綜合開發的上市公司。
1980年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在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華西村頂著壓力繼續實行大隊核算制度,因公社制度的取消后改名為華西村。二十多年后,華西村從最初負債2.5萬人民幣起步,發展到如今經濟總量已超280億人民幣,成為下轄9大公司、60多家企業的“華西村集團”。
2004年,華西村通過多次“一分五統”(村企分開;經濟統一管理,干部統一使用,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村建統一規劃)的辦法和周圍16個行政村合并組成了一個大華西村,人口增加到3萬,面積擴大到30平方公里。
華西村實行的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華西村集團與下屬企業實行的承包經營,按“二八開、一三三三”制辦法分分配利潤,即企業的超額利潤20%上繳集團,80%企業留用(二八開);留用部分10%獎勵給承包者,30%獎勵給管理和技術人員,30%獎勵職工,30%做為企業公共積累(一三三三)。
華西村還有另外一個規定,叫做“少分配、多積累、多記賬入股”,獎勵承包者的獎金20%兌現為現金,其它80%則以入股方式享受分紅。現在華西村集團已經不是完全集體所有制,而是集體控股70%,村民參股30%構成的公私合作模式。
華西村的產業發展經歷了從農業起家、工業發家到第三產業興家的過程。
從小作坊起步,華西村經過工廠、企業、公司、集團等幾個階段;從簡單的農機修造到鋁型材、銅型材、鋼材、紡織、化工、電子等六大生產系列;從1960年代的幾個小廠到1999年的江蘇華西集團公司下設的13個分公司和40多個工廠企業。
華西村逐漸形成頗具市場競爭力的支柱產業: 全國首家以村命名的鄉鎮企業上市公司, 主營范圍涉及紡織品、化工原料、化學纖維品、服裝制造、熱電站、農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 2004 年實現銷售 260 億元。
2004年后,華西村的發展模式開始從單一發展工業轉向工業與服務業并舉。
華西村的旅游業發展迅速,達到了全村經濟總量20%以上,每年平均接待國內外游客100萬人次。
擴展資料:
主要景點
一、華西邨博物館
華西邨博物館位于江陰市華西新市村,背靠龍沙山,總占地面積達10000平方米,整個仿古建筑群參照了故宮博物院的設計:
同等比例復制了故宮太和殿、乾清宮、東華門、角樓和紅墻等建筑,館內設書畫館、古陶瓷展區、工藝美術精品展區和文化藝術創作館,珍藏、展示名家大師的字畫、雕刻、玉器、瓷器、繡品、金屬工藝品等萬余件(套)。?
二、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
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位于華西村南部,設計高度328米,總高74層,于2011年投入使用;大樓頂部設有空中花鳥園、空中游泳池;二樓設有2000平方米的購物中心。?
三、華西都市農業示范園區
華西都市農業示范園區總規劃面積12700畝,主要由園藝中心、無公害蔬菜水果基地、畜牧水產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稻麥油料基地等組成;其中園藝中心規劃面 積600畝,有觀光果樹園區、組培花卉苗木培育區、牡丹園等展示區,智能化溫室一期總面積達12000平方米。
四、華西金塔
華西金塔是華西村標志性建筑,總共有七級十七層,高98米;金塔一樓是商場,銷售有華西村特色工藝品、香煙等各種商品;塔的塔尖由黃金打造而成,站在塔上可以俯瞰華西村全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華西村
華西村,以其突出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贏得了“天下第一村”稱號,華西村是在建設更加名符其實的“天下第一村”的進程中,注重經濟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清山的發展理念,努力建設一個更加文明富裕、更加和諧穩定、更加名符其實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動搖。目前,村民家家住400—700平方米的別墅,有100—1000萬的資產,有1—4輛私家轎車。2003年,華西實現銷售收入105億,成為全國首家超百億的村級單位。2006年銷售收入超400億,在剛過去的2007年銷售收入達450億。現在,華西的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全村現有塔群(百米噴泉、天下鐘王、龍王、鼓王、四季園、體檢中心等)、龍西湖風景區、華西萬米“長城”、“天安門”、“山海關”、世界公園、農民公園、百米金塔、千米巨龍、萬米長廊等80多個旅游景點,以及容納6000名學生就學的華西實驗學校、正在建設中的高328米、74層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空中大樓等參觀考察點。自改革開放以來,已接待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來考察、訪問。現在,每年游客接待量均在100萬人次以上,2006年、2007年每年接待近200萬人次。華西富了,同時也做到了“三不忘”(不忘國家、不忘集體,不忘左鄰右舍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先后在寧夏、黑龍江建了兩個省外
Hash:f50a635ab4ae562f2be6ea9be7bddd70562488f4
聲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