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山西佛教旅游景點 山西佛教景點有哪些

        導讀:山西佛教旅游景點 山西佛教景點有哪些 1. 山西佛教景點有哪些 2. 山西佛教文化有哪些 3. 山西有名的佛教圣地 4. 山西佛教景點有哪些圖片 5. 山西與佛教有關的古跡 6. 山西省佛教著名寺廟 7. 山西什么佛寺最有名 8. 山西佛教景點有哪些地方 9. 山西佛教文化景點 10. 山西的佛教圣地有哪些

        1. 山西佛教景點有哪些

        答:山西的大山很多,最出名的是佛教勝地五臺山,還有以孝聞名的介休綿山,山西北部的北岳恒山,以及寧武的蘆芽山,呂梁方山,北武當山,確實還有好多。不過八月中旬游玩最好是去五臺山,去五臺山可以避暑,是最好的季節,又奇又險,同時享受到四季變化。

        2. 山西佛教文化有哪些

        1、云岡石窟

        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他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鑿于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亙約1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最大者達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窟中菩薩、力士、飛天形象生動活潑,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細膩,上承秦漢(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現實主義藝術的精華,下開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義色彩之先河,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北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云南麗江、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3、五臺山

        五臺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余處。其中寫字崖,用水灑濕以后,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干字隱。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層,結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載曾發現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句。五臺山方圓約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古建藝術、歷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游區。 1982年,五臺山以山西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歷年來獲得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世界遺產”等榮譽。

        3. 山西有名的佛教圣地

        山西的五臺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歷史悠久,是當地著名的旅游景點。不過全國的五臺山并非只有山西才有。在山西的鄰居陜西省,也有五臺山,還不止一座,同樣也是旅游景點。

        在西安南邊的長安區,有一座南五臺山,位于秦嶺北麓,海拔1688米,是秦嶺終南山的一部分。南五臺山也是一處佛教圣地,因為山上有清涼、文殊、舍身、靈應、觀音五座山峰而得名。之所以得名南五臺山,是因為與之對應的北邊還有一座五臺山,也在陜西。

        陜西的另外一座五臺山,位于銅川的耀州區,早在北宋時期,就因山有五峰,頂平如臺而被稱為五臺山。不過這座五臺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藥王山。因為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于此,孫思邈又被稱為藥王而得名。

        回到南五臺山,現在是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部分。南五臺山形峻峭,峰巒重疊,森林茂密,風景極為秀麗,同時也是佛教圣地。

        山上原有寺廟數百座,歷經戰亂,大都荒廢,有觀音寺、五佛殿、圓光寺、西林寺、圣壽寺塔等。圣壽寺塔建于? ??代,方形七層,高23米。據傳,大雁塔曾仿此塔而建,為西安現存最早的佛塔。

        既然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南五臺山的生態環境自然是無可挑剔的。山中有植物近千種,有“特殊活化石”孓遺植物、觀賞珍品七葉樹、望春花等,堪稱為博大的植物園,活的根雕博物館。

        4. 山西佛教景點有哪些圖片

        五臺山風景區

        它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等。非常值得去。

        5. 山西與佛教有關的古跡

        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峭壁間,原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

        2、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3、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4、五臺山: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緯38°55'—39°66'、東經113°29'—113°39'之間,景區規劃面積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轄面積436平方千米。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5、雁門關: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6. 山西省佛教著名寺廟

        不錯的,你會看到一個不同其它寺廟的鐵佛頭。那么為什么要鑄這么大的鐵佛頭?為什么沒有身子和腳?

        鐵佛寺,原名大云寺,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鼓樓南,與山西師范大學毗鄰,因為寺內高聳的寶塔下供奉著一尊遠近聞名的鐵鑄佛頭,始建于唐貞觀(627~649年)年間,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毀壞,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

        傳說唐三藏法師從西天取經回來,大興佛教。有人在京城附近塑了一尊泥身鐵頭的佛像,神形兼備,雄威有靈。一天,佛閉目養神,不覺打起盹來,猛然一閃,沉重的鐵頭竟閃落到黃河東岸平陽城內的高地上。后來人們就在佛頭落地的地方修了寺和塔,佛頭被供奉在里面。佛頭栩栩如生,面部肌肉豐滿,風眉厚唇,天庭飽滿,兩耳垂肩,典型的唐代風格,面部貼金雖已陳舊脫落,但仍不失莊重慈祥之風韻。佛頭中空,相傳是放佛經的地方。

        最有意義的是,塔內南北兩側壁嵌有兩方重修大云寺的碑銘,上面記錄了清代臨汾發生大地震的實況,文曰:“康熙34年(1695年)夏4月6日戊時晚9時忽遭震變之災,寺廟傾塌,民舍無存,壓傷男女不可勝數,地聲如雷,經年不息。”至康熙54年,善男信女化緣募資,重修寶塔。這方碑銘為我國研究地震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7. 山西什么佛寺最有名

        1、廣勝寺 飛虹塔

        飛虹塔位于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于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 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檐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層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由于其塔身五彩斑斕如雨后彩虹,故名“飛虹塔”。飛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國現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留有工匠題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它和曾在這里珍藏的《趙城金藏》、元代壁畫,并稱為“廣勝三絕”。如果你是一位古塔愛好者,或者你喜歡琉璃,那一定要來這里看看這座國內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2、普救寺 鶯鶯塔

        鶯鶯塔位于山西省永濟市普救寺內,它既是中國古代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又與法國巴黎鐘塔、意大利比薩斜塔、摩洛哥的香塔、匈牙利的音樂塔及緬甸的搖頭塔等同稱“世界八大奇塔”。鶯鶯塔之所以被稱為世界奇塔,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聲學效應——“蛙鳴”,這種效應在方志中被稱為“普救蟾聲”,并被列為“永濟八景”之一。“普救蟾聲”可與北京天壇回音壁、河南省寶輪寺塔及四川省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相媲美,被譽為中國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幾百年來,這一奇異的效應成為普救寺的一大奇觀,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來此觀光并為之贊嘆稱絕。

        此外,元代雜劇作家王實甫《西廂記》中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后來鶯鶯塔也因此而聞名天下。當年,張生赴京趕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游玩。在寺內看見了扶送父親靈柩回鄉時滯留在寺內的崔鶯鶯。兩人一見鐘情。張生處西軒,就在大雄寶殿的西側。鶯鶯和她母親、侍女紅娘居住的梨花深院,就在大雄寶殿的東側。現在沿當年張生游歷過的小徑重建了梨花深院、后花園、跳垣處等,并塑造了一組佛像和《西廂記》人物蠟像,依照《西廂記》劇情再現了一幕幕戲劇場面。閑暇時刻,來鶯鶯塔處聽一下流傳著的愛情佳話也別有一番風味奧。

        3、永祚寺 雙塔

        位于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鎮的永祚寺的雙塔為世人所矚目,歷代的地方志書都把“凌霄雙塔”作為古太原城的八景之一。它是太原現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兩塔猶如一雙孿生姊妹,相映成趣。凌霄雙塔,還有一個美麗動聽的別稱——文筆雙峰。這兩座形同孿生的姊妹塔,一個是創建于先的“文峰塔”,一個是繼建于后的“舍利塔”。所謂“文峰塔”,是風水塔,即古人為改變此處風水而建。它的造形雖取之佛教的浮圖,但是,與佛的教義和佛門沒有絲毫的關系。而“舍利塔”則是佛門的圣物,是奉供佛舍利子,藏佛經,受佛門弟子瞻仰、頂禮膜拜的宗教建筑。這正是永祚寺“凌霄漢塔”,近在咫尺,本質相去甚遠的差別。如今的雙塔寺是太原市的地標,太原市市徽中雙塔寺是設計之一。

        4、佛宮寺 釋迦塔(應縣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木塔底層大門對面有一尊高大的如來像,坐在一個巨大的蓮花臺上。這個蓮花臺被八個力士扛著,個個力舉千鈞,形象生動逼真。這八個力士本是駐守八個方向的護法天神,乘如來古佛外出講經說法之機,匯聚一處,私下凡塵。釋迦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筑技巧,廣泛采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釋迦塔1961年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是現存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共應用54種斗拱? ?被稱為“中國古建筑斗拱博物館”。

        5、塔院寺 大白塔

        大白塔的全名為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內,實際上塔院寺也因其得名。大白塔是五臺山的一大標志,也是五臺山的象征。此塔其規制與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規模、規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幾倍,北海的白塔塔高只有15米左右,而五臺山的這座白塔塔高達50余米,全為實心修筑,建成實心塔是因為佛教講究的就是誠心實意。大白塔曾斥巨資重新修建,整個塔身高大挺拔,氣勢恢弘,雍容高貴,為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標志。

        6、文殊發塔

        文殊發塔在塔院寺方丈院后邊,和方丈院僅一墻之隔。塔的形狀和大白塔相仿,但沒有大白塔高,也不象那樣雄偉,它的高度僅兩丈余。這座塔也有一個傳說故事。相傳文殊菩薩化成貧婦的頭發藏在這座塔下,故此塔叫做文殊發塔。

        傳說在北魏年間,大孚靈鷲寺每年三月廟會,設“無遮齋 ”,不分僧俗,不別貴賤,也不分男女老幼,凡是赴齋者,都給飽餐一頓。文殊菩薩化作一位叫花女,帶著一大一小兩個孩子和一只狗前來討飯,雖說是施齋,但按照習慣布施多少還是得放點的,這女叫花子沒錢,留剪下一縷頭發作為布施,布施不多但要求卻不少,知客師耐著性子給她和兩個孩子及那條狗都分了飯,但這女叫花子說肚子里還有個孩子要吃飯,惹得大師大發雷霆。這時文殊菩薩騰空而起,現出真身,并念了一句偈語:眾生學平等,心隨萬境波。百骸俱舍盡,其如憎愛何?事后知客僧,為了彌補心靈上的內疚,他把所看到的文殊菩薩、于天童子、獅子騰空而起的形象,刻在一塊矩形石板上,偈曰四句話也刻在石板的右上方,以示留念。

        7、汾陽市建昌文峰塔

        汾陽文峰塔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山西省汾陽市城區以東2公里的建昌村,該塔共十三層,精確高度為84.93米,雄偉挺拔,高度位于全國磚結構古塔之首。是我國文峰塔中的杰出代表。2006年5月25日,山西省汾陽市文峰塔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峰塔是古代人民為使當地文風、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具有觀賞性和標幟性雙重意義的建筑,遍布全國各地州縣,是科舉制度的產物,同時也是儒、釋、道三種思想共同作用下的產物。汾陽文峰塔,雄偉挺拔,高度位于全國古塔之首,是我國文峰塔中的杰出代表。

        8、太谷無邊寺白塔

        無邊寺,位于太谷縣城西南隅,俗稱白塔寺、南寺。太谷有一句俗話,“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這是因為無邊寺始建年代很早,并且寺內建有白塔,所以就以塔命村名,是北周陽邑縣的所在地。白塔是太谷縣城的標志。相傳古代開科取士之年,有白鶴降落塔頂,落鶴幾只,太谷縣就有幾人皇榜標名,因此太谷人把白塔視為吉祥之物,世代相傳。塔北部,依次有過殿三間、正殿五間,原有佛像,現已無存。寺的東西兩側,還建有碑廊、廂房、藏經樓、配殿、禪院等。現今,殿宇內辟為陳列室,陳列趙昌燮的書法藝術及古木器、刺繡等工藝品,殿宇間花草繁茂,彩繪一新,是太谷縣城的主要旅游勝地。

        8. 山西佛教景點有哪些地方

        1、懸空寺

        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后來改名為 “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

        2、佛光寺(五臺山)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臺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里。因此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從建筑時間上說,它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筑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被人們稱為“四絕”。

        3、華嚴寺(山西省大同市)

        華嚴寺位于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于遼重熙七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后毀于戰爭,金天眷三年重建。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余座單體建筑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布局嚴謹。

        4、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凈土宗發源地之一,也被日本佛教凈土宗和凈土真宗視為祖庭。玄中寺始創于北魏延興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年)。因此地層巒疊嶂,山形如壁,故又改名“石壁寺”。 玄中寺的原存建筑,除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的天王殿和明代的牌樓門外,其余都已毀棄。

        5、永祚寺(太原市)

        永祚寺,民間俗稱雙塔寺,是國家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太原市區東南約3公里的郝莊村南山崗上。背依太行群峰,四周松柏擁翠,殿宇軒昂,雙塔聳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原南郊的雙塔寺,是太原市的標志性建筑,太原市市徽上的主題圖案。

        雙塔寺,原名永祚寺,大約始建于明朝萬歷中期1597-1602年,因為寺內有兩座高塔,所以俗稱雙塔寺。如今當地人也都習慣稱這里為雙塔寺,反而對原名比較陌生了。

        6、天鎮縣慈云寺

        天鎮慈云寺坐落在城內西街北側,寺院坐北朝南,現存有中軸線上三進院落及東西跨院共五個院落。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有山門、天王殿、釋迦殿、毗盧殿四座單體建筑,并以次劃分為三進院落。來到慈云寺前,我們為寺院的高大敞亮、豪放獨特的建筑風格所贊嘆。天鎮縣位于我省東北部,與河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接壤。

        7、巖山寺(忻州市)

        巖山寺,位於山西省繁峙縣境內,距縣城達四十公里,距五臺山市臺懷鎮五十多公里。每年佛誕或文殊菩薩誕辰的日子,塞外的信眾便紛紛前來五臺山朝山,巖山寺恰好是位於香道上,為進山的第一棧。

        因此,一直香火旺盛,經久不衰。巖山寺創建於金正隆三年(一一五八年),元、明、清各代皆有修葺。在經歷了滄桑歲月後,寺內的許多建筑多已改觀,面目非昨了。

        8、雙林寺

        雙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里橋頭村。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

        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中都寺創建年代很早,因古文獻記載失詳,難以確考。寺中現存最古之碑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

        年代久遠,字跡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認。“武平二年”(571)乃北齊年號,既是重修,其創建年代必早于此。

        9、五臺山顯通寺

        顯通寺,又稱大顯通寺、大孚靈鷲寺、花園寺、大華嚴寺、大吉祥顯通寺、大護國圣光永明寺、永明寺,位于山西五臺山中心區的臺懷鎮北側。顯通寺是五臺山第一大寺,始建于漢明帝永平年? ??,初名大孚靈鷲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名為大顯通寺,它是中國最早的佛寺之一。

        10、朔州崇福寺景區

        崇福寺的主殿是彌陀殿,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殿身面闊七間,通闊40.96米,進深四間八椽,22.31米。

        9. 山西佛教文化景點

        恒山、黃河壺口、洪洞大槐樹、關公廟、鸛雀樓、綿山、喬家大院

        10. 山西的佛教圣地有哪些

        莫高窟位于甘肅省的敦煌市、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492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5云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杰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杰作。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后,后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萬余尊。 其中最大的盧舍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她面容豐腴典雅,笑意微露,端莊而美麗。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極高的藝術造詣。

        Hash:2f168d711425d8c38430b725be81363642591e13

        聲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