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米仁栽培歷史悠久。傳說在黃帝軒轅氏煉丹的配藥中就有縉云米仁。據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仙都志》載:草木可藥者有“芍藥、白術、復盆子、薏苡仁”等178種,列為當地中藥材資源。縉云縣民間歷來就有在田頭地角或低洼田塊或溝渠邊種植米仁的習慣,在民間還普遍采用豬肚裝米仁煮著吃的習俗。有民間小調:“苡米勝過靈芝草,食藥營養價值高,常食可以延年壽,返老還童功能高”。 改革開放后,縉云米仁產業有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進入20世紀后,縉云米仁作為“注射用薏苡仁油”專用生產原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屢獲浙江省農博會金獎。
地域范圍
縉云米仁(薏苡)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地域范圍包括:縉云縣五云鎮、壺鎮鎮、新建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舒洪鎮、大洋鎮、七里鄉、雙溪口鄉、溶江鄉、三溪鄉、胡源鄉、前路鄉、方溪鄉、石筧鄉全部16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2′—120°25′,北緯28°25′—28°57′。保護區范圍總面積約20萬畝。2011年米仁(薏苡)種植面積6000畝,谷產量1500多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縉云米仁(薏苡)果實外稃白色,穎果為淡黃色,呈寬卵形;脫殼后胚乳呈乳白色,斷面玉白色,粉性略糯; 煮后湯呈乳白色,略帶清香,無渣,味微甜。 (2)內在品質指標:水分不得超過13.0%。總灰分不得超過2.0%。種仁中粗蛋白不少于13.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5%,脂類不得少于3.0%。 (3)質量安全:具有《NY/5305-2005無公害食品 粟米》食用安全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