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大蒜,亦稱葫或葫蒜。據東漢崔實著《東觀漢記》載:“李恂,為兗州刺史,所種小麥、葫蒜,悉付從事,無所留”。由此知之,那時大蒜便在山東安家落戶。
大蒜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本草綱目》中談及大蒜時說:“北方食肉面尤不可無”。大蒜具有降低胃內亞硝酸鹽和抗腫瘤作用,倉山大蒜的這種作用更為突出,該縣居民普遍有常年生食大蒜佐餐的習慣,除此之外,在收獲大蒜的季節,蒜薹、蒜苗、新鮮大蒜成為家家戶戶的主要蔬菜。據山東省醫學院科研所對山東省胃癌低發區的現場調查,發現倉山縣是長江以北10萬人口以上的縣中胃癌死亡率最抵的縣。
倉山大蒜的成分優于他地大蒜成分的原因在于:倉山蒜區的土壤含較高的有機質,氮磷鉀偏高;蒜區的井水多為偏堿水井,部分井水近似一級肥水;倉山大蒜在品質上除了具有香、辣、粘、濃、美味等特點外,其17中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外地大蒜。
倉山大蒜外貿出口已有20多年歷史,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在臨沂市各蔬菜批發市場、零售攤點有售。
蒼山大蒜地理標志產品
地域范圍
蒼山大蒜基地現有面積24000公頃,東至臨沂市蘭陵縣神山鎮東楊莊村;西至向城鎮楊莊村;南至長城鎮前蘆洼子村;北至大仲村鎮泉汪村;轄10個鄉鎮560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7°56′~118°17′,北緯34°39′~34°59′;地域保護總面積24000公頃。年產量3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