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竹編”是武穴市傳統名產,有著100余年的發展史,它集實用性和觀賞性于一體,“牢固而不顯粗笨,精巧而不失單簿,富有裝飾而不失繁瑣”,以精巧的圖案構思、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享譽海內外,被贊譽為“神州竹器之秀”。2010年7月,武穴竹編亮相上海世博會,倍受中外游客喜愛。
武穴竹編產地范圍為湖北省武穴市武穴街道辦事處、刊江街道辦事處、田鎮街道辦事處、萬丈湖街道辦事處、梅川鎮、余川鎮、花橋鎮、大金鎮、四望鎮、石佛寺鎮、0寺鎮、龍坪鎮12個鎮、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
一、原料種源
淡竹 (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
二、原料栽培立地條件
產地范圍內海拔800m以下,土壤類型為砂質壤土,有機質含量≥2%,pH值5.5至7.0。
三、原料要求
1.竹材:產地范圍內2至3年生優質淡竹,去頭棄尾,選用竹節長30cm至70cm的中間節,顏色、粗細均勻,竹表面平整、光滑,沒有發霉、病蟲害、花斑現象。
2.篾片(含水率5%至15%)
分 類 要 求
平面竹編 精編 選擇表面1~3層,每層厚度小于等于0.3mm
立體竹編 細編 選擇表面2~6層,每層厚度小于等于0.8mm
精編 選擇表面1~2層,每層厚度小于等于0.5mm
四、關鍵技術要求
1.去青、破竹:采后48小時內必須去青、破竹。去青深度不超過0.1mm。
2.晾曬:均勻擺放,避雨,陽光下晾曬至黃。使其含水率與當地空氣含水率保持平衡,維持竹條原有形狀。
3.啟篾:將破開后的竹條斷面沿竹材的徑向剖啟。
4.勻絲:將啟篾剖制的篾絲均勻地拉過勻刀,使篾絲的寬度和厚度保持均勻一致,并去掉附在篾絲上的竹纖維絲,保持篾絲的光滑。
5.煮染:篾片放入加有適量黃柏皮的1(1:200)中煮沸2小時,達到脫脂、除糖、防霉、防蛀、防裂的目的。根據色澤需要將染料(染料為純天然中草藥植物:紅花、五蓓子、黃柏)加入沸水中,篾片染透達到所需色澤為止,然后用清水洗凈晾干備用。
6.編織:平面編織按起頭、編織、鎖邊三道工序進行;立體編織按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進行。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澤柔和,編織緊密、均勻;平面光滑、手感無毛刺;經緯比例恰當、圖案清晰完整,層次分明;首尾銜接緊密、修邊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