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縣溫泉鎮旅游攻略一日游「勉縣溫泉鎮溫泉」
導讀:勉縣溫泉鎮旅游攻略一日游「勉縣溫泉鎮溫泉」 去漢中市勉縣溫泉鎮泡溫泉大概需要多少花費 打算去勉縣溫泉,有沒有勉縣人知道勉縣溫泉的近況?我看了很多都是幾年前的,不知道準不準確。 溫泉的陜西省漢中市勉縣溫泉鎮 勉縣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去漢中市勉縣溫泉鎮泡溫泉大概需要多少花費
不知是騎行,還是坐車,還是開車 按最低洗澡消費 六個人 50; 6人 吃一天180元,住6人300元,喝水等60元, 估計住一天回共計化590元。不住就很少了。
供參考
打算去勉縣溫泉,有沒有勉縣人知道勉縣溫泉的近況?我看了很多都是幾年前的,不知道準不準確。
有沒有早餐 幾星級的 謝了 離縣城不遠,有公交車。那里也有住的地方,月亮灣吧,住城里方便。 有的,附近有鐵路賓館可以住宿,還可以泡溫泉 .
溫泉的陜西省漢中市勉縣溫泉鎮
位于(陜南)漢中勉縣城南3公里的馬鞍山下的溫泉鄉郭家灣村,隔漢江與定軍山相望。 溫泉水流沸涌,冬夏湯湯。水溫平均58.2℃。水中含有二氧化硫、砷、氮、氰、氟,可溶性二氧化硅等幾種化學元素,是一所天然的高溫溫泉。經常沐浴可治療皮膚病、關節炎、腰腿風濕等病。 溫泉水的利用始于何代,已無證可考,根據《水經注·河水》中記載:“漢水又東,右會溫泉水口,水發山北平地,方數十步,泉源沸涌,冬夏湯湯,望之則白氣浩然,言能度百病。云:‘洗浴者,皆有硫磺氣’。趕集者,常有百數,池水通往漢水。”可見此泉歷史悠久,時至今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抗日戰爭時期溫泉為傷病員療養疾病之所。當時溫泉邊蓋有草房數間,后被洪水沖掉。 解放后,政府關心人民的健康,為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又在泉邊蓋有瓦房10間,正式作為浴池。建有男、女大池。男、女單人池,一次可容納近百人。 以溫泉為中心,已建成療養院,并有賓館、飯店、服務業等配套設施,是一個理想的療養勝地。僅1984年,前來沐浴療養者達4萬人次。
勉縣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你好
勉縣位于陜西省南部,漢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嶺,南垣巴山,居川、陜、甘要沖。全縣轄19鎮,242個行政村,總人口42.9萬,總面積2406平方公里。勉縣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發展潛力。這里生物資源獨特,氣候溫暖濕潤,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全境,渠網蛛織,土地肥活,物產豐饒。境內盆地珠串,山巒起伏,森林覆蓋率達 58%,自然風光旖旎, 生態環境良好。這里礦產資源貯量大、品位高,位于“勉略寧”金三角,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亞洲的“烏拉爾”。現為全省全市重要的冶金工業基地和化工工業基地。
中文名稱: 勉縣
行政區類別: 陜西省勉縣
下轄地區: 長林鎮、金泉鎮等25各鄉鎮
政府駐地: 勉陽鎮
電話區號: 0916
郵政區碼: 724200
地理位置: 陜西省南部
面積: 2406平方公里
人口: 42、9萬
氣候條件: 溫暖濕潤
郵政區碼: 724200
地理位置: 陜西省南部
面積: 2406平方公里
人口: 42、9萬
氣候條件: 溫暖濕潤
著名景點: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侯祠、馬超墓祠等
下轄鄉鎮
社會發展
自然資源
旅游資源
歷史文化
建置沿革
交通優勢
地方小吃
當地名人
勉縣地名的由來
勉縣一江兩岸——時代跨越
勉縣下轄19個鎮
勉陽鎮、定軍山鎮、老道寺鎮、周家山鎮、新街子鎮、武侯鎮、阜川鎮、溫泉鎮、新鋪鎮、金泉鎮、同溝寺鎮、茶店鎮、元墩鎮、鎮川鎮、褒城鎮、長溝河鎮、張家河鎮、青羊驛鎮、漆樹壩鎮。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全縣人民爭乘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東風,自力更生,開拓進取,全縣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飛速發展。農業基礎進一少穩固、農村經濟更加活路;全縣工業初步形成人造板、化工、有線電視電覽、金屬冶煉、建材、食品飲料等支柱產業;陽安鐵路、108 國道橫績全境,地方道咯四通八達,電力充裕、通訊便捷。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逐步完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旅游開發方興未艾。現已形成“三國”蜀漢文化為特色的定軍山、武侯墓、武侯祠? ?溫泉“四點一線”的旅游黃金線路。隨著境內漢中飛機場、西漢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航通車,為旅游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交通條件。目前,全縣人民下心嶄新精神風貌,按照“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描繪的藍圖,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前時,堅定不移地實施旅游興縣點略,為把勉縣建設成為經濟昌盛、環境優美、社會文明、旅游文化大縣進行不懈努力。勉縣現為漢中市的兩個衛星城市(勉縣和城固縣)之一。
自然資源
漢中為祖國大西南的北門戶,與四川、甘肅、重慶交界。勉縣位于漢中盆地西端,縣內動植物及礦產資源都比較豐富,優勢明顯。勉縣地處南北氣候交匯帶,氣候溫潤,雨量充沛,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全境,渠網珠織,物產豐饒。境內有常見樹種54科140種,其中有旱蓮、銀杏等國家保護樹種10余種。中藥材1611種,尤以天麻、杜仲、豬苓產量最大、品質最佳。茶葉、木耳、核桃、桐油等土特產品初具規模。現為省市天然林保護工程和水保生態治理重點縣、全省藥源基地建設重點縣。境內已探明的金、銅、鐵、磷、石灰石、白云石、蛇紋石、大理石等金屬非金屬礦藏有23種,是省市重要的冶金、化工工業基地和石材加工業基地。
編輯本段旅游資源
旅游主打招牌:“三國歷史文化古跡游 ” 與 “自然風光游” 相輔相成。
旅游資源獨特,人文自然相宜。境內共有文物古跡景點330多處,其中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武侯墓,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陽平關遺址、諸葛亮讀書臺、劉備稱漢中王設壇處、諸葛亮制木牛流馬處、萬壽塔、張魯女墓、南宋禁鹽摩崖、云霧寺、皇姑墳等十二處。定軍山、古陽平關、天蕩山等三國遺跡馳名中外。城東南鳳凰山的天然溫泉為全國少有的高熱醫療礦泉水,被譽為“陜南第一湯”,沐浴者絡繹不絕。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給勉縣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和旅游景點,現為全省對外開放縣,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定軍山及武侯墓風景區為全省第二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武侯墓景區
武侯墓位于勉縣城南4公里的定軍山下,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葬地,墓區山環水抱古木 參天,四季如春風景宜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陜南主要旅游景點之一。
武侯墓區,崗巒起伏,山環水抱,素有“陜南天然公園”之稱。
墓上和廟內的建筑,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并連的大廟,圍有垣墻,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松,清幽、古樸。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
大殿龕上,端坐著諸葛亮的塑像,綸巾,羽扇,鶴氅,方據,神態莊嚴。關興、張苞,侍立左右。
墓在大殿之后,南北向,頭北腳南,取北顧中原,南立蜀國之義。墓周砌以磚墻,其圓周為60米。墓家為覆斗形,高約6米。墓前有一小亭,號曰“墓亭”,內豎石碑一通,上刻“漢諸葛忠武侯之墓”。雙桂之后有諸葛亮的“寢宮”三間。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墓中有古廟、拜殿等共古建筑54間,墓前古廟始建于公元263年。54株古柏也是于263年所植。漢桂兩株,樹圍1米多,至今年年開花。墓地漢柏漢桂相映成趣,古建文物交相輝映。每逢清明前后武侯墓文化旅游節期間,游人如織,平常去拜竭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武侯祠景區
武侯祠景區位于陜西省漢中市的勉縣,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三國蜀相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被謚為“忠武侯”。舊時武侯祠
多如繁星,不勝枚舉。現在,全國尚存有規模較大的武侯祠9座。而陜西漢中勉縣的武侯祠是皇帝下詔修建的,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約50年,堪稱“中華第一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勉縣城西3公里處的川陜公路之南,漢江之北。武侯祠內建有殿廟、廊房等建筑。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20米, 呈長方形。周圍青磚砌墻,占地30畝, 共 有7院, 54間房舍, 亭臺樓閣, 布局適宜。祠內古柏數顆,直徑約1米左右, 高大繁茂。還有一株稀有花樹, 形色似藕蓮, 人們稱之為“旱蓮”,高約10米,初春開花,展瓣吐蕊,芳香數里,屆時欣賞者絡繹不絕。
定軍山
定軍山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5千米,三國時期古戰場。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原屬武侯墓鄉,今屬定軍山鎮轄區。
三國時,蜀將黃忠斬夏侯淵、趙顒于此,在歷史上遂負盛名。屬大巴山脈,其脈自高廟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自石山子至元山子,號稱“十二連峰”,再東為當口寺孤峰,自西向東綿延十多公里,如游龍戲珠,故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主峰定軍山為最高處,海拔833米,山頂原有“古定軍山”石碑,文革被毀,今新立。山南有一個天然鍋底形的大洼,周長1.5千米,即三國時稱為“可屯萬兵”的“仰天洼”。北麓有一片廣漠沃野,就是當年諸葛亮大布“八陣圖”、設“督軍壇”的武侯坪,黃忠大戰夏侯淵的戰場,時常發現“扎馬釘”和箭鏃,傳為蜀軍用兵之物;山旁有“斬將橋”,“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頁細花紋漢磚砌成,皆不存。山半腰有一大石,高約3.3米,寬約2米,中開一縫,寬窄不一,名曰“擋箭牌”,傳為諸葛亮遮擋敵箭的遺物。
定軍山
駐兵定軍山和天蕩山各隘口。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將進兵漢中,老將黃忠打敗了駐守天蕩山的張郃后,又奮勇取定軍山,經法正指點,奪得定軍山以西的擋箭牌山的山頭,踞高臨下,直取夏侯淵,夏措手不及,被黃忠腰斬,從而奪得了定軍山
云霧山風景區位于陜西省勉縣東北部,秦嶺南坡,海拔1500米,風景區內北亞熱帶原生林保護較好,有植物1390種,動物518種,森林覆蓋率達90.7%云霧山風景區位于勉縣新街子北邊的山里,距離新街子32KM。在勉縣新街子向北望,能看見一座最高的象屏障一樣的山,在那做山的背后就是云霧寺,當地地名叫黑壇子。
1)云霧山主景區
[云霧寺風光]云霧寺風光
開發范圍115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新云公路沿線。景區內林海松濤、急流飛瀑渾然天成,深山古剎、晨鐘幕鼓,盡顯靈異與神秘,農莊融入青山綠水間,一派祥和寧靜。覽勝景、品美食、修身心、逸神情是景區打造追求的目標。根據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資源特點等因素將主景區區劃為6個功能區:云霧山自然景觀區、森林休閑度假區、野生動物馴養、觀光、狩獵區、云霧山茶園觀光區、娘娘灘水上景區、終南山景觀區。
2)獅子河景區
該區位于云霧山風景區最北端,與留壩縣接壤,面積200平方公里。景區內面積廣闊,森林茂密,林海松濤與高山草甸交錯分布。海拔2000—2400米,是一類保護動物羚牛的棲息地。是旅游探險、森林保健、高山濕地觀光、野營野炊的理想地。
3)柳壩景區
該景區位于同溝寺鎮柳壩村及漢西林業局新店子林場范圍內,總面積165平方公里。林區植被茂盛,山清水秀、林木郁郁蔥蔥,無污染源。優良的水質、優良的大氣質量及天然隔離帶,孕育了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淺山丘嶺的經果林,中山區的大鯢、森林雞養殖,深山區的森林景觀資源等,是發展特色旅游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最佳方式。按資源特點及發展現狀將景區區劃為五個功能區:原始森林景觀區、蘭草觀賞園、特色 養殖觀光區、紅花寺水上樂園、生態經濟果林觀光采摘區。
4)長溝河景區
該區位于長溝河鄉及漢西林業局廟坪林場范圍內,總面積180平方公里。區內河流縱橫,流域面積大,山勢開闊,植被覆蓋好。長溝河景區擬發展以綠色森林食品、中藥材栽培觀光為主體的綠色產業。按實際發展狀況區劃為3個功能區:秦嶺植物園區、綠色森林食品栽培觀光區、中藥材栽培觀光區。
漾家發源于南鄭縣米倉山的熊頭巖(2168米),它一路向北經由云河、鋼廠,匯集了許多時溪流,來到勉縣;在勉縣經由大河壩、小河廟、阜川、元墩,走到羅家營時它轉身向東北方向流,她走過高山、淺山、丘陵、平川,在溫泉鎮與漢江擁抱。
近年來,縣上堅持提高品質與保持總產穩定相結合;發展高檔優質米與中檔米相結合;發展優質常規稻與優質雜交稻相結合;發展基地與發展龍頭企業相結全,立足當地現實,顯示地方特色,培育優勢產業,先后引進篩選了一批豐產好,米質優,產量高,抗性好,適應性強,符合國家優質米標準的新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建立了無公害生產基地1.7萬畝,提高了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有力地促進了優質米產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長足發展。
勉縣是著名的古戰場,也是著名的茶鄉,以“定軍茗眉”為代表的“定軍牌”系列名茶,帶著醉人的馨香,走出秦嶺,揚名天下。成其是80年代以來,勉縣歷屆縣委政政府把茶葉產業化列為農業發展項目的重中之重,在漢江源頭海拔800-1380米的古戰場定軍山域建立了無污染的良種生態茶園,茶區常年霧氣潦繞,氣候濕潤,漫射光,短日照,土壤肥沃,微酸,其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形成了獨特的茶葉品質。
“定軍茗眉”以其“外形勻齊顯毫,細秀如眉,色澤嫩綠,嫩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茶葉完整”曾多次獲獎,先后榮獲中國西部名優茶評比第一、“陸羽杯”獎、中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銀質獎、陜西名優茶金獎、漢中市優質產品獎,96年被中央辦公廳選為國宴用茶。
中藥材
勉縣素有“天然藥庫”的美譽。國家公布的34種珍稀中藥材,勉縣出產17種。境內天麻、豬苓、西洋參、杜仲、附子、元胡等名貴中藥材分布廣、數量大、質量優,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天麻又名赤箭、定風草、離母、鬼督郵等,為名貴的傳統中藥,屬蘭科多年共生草本植物,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天麻藥用部分為地下塊莖。無葉無根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主要靠同化浸入其體內的一些真菌獲得生長營養,其生長、繁育的奧秘一直沒有破譯,因而千百年來藥用天麻只能靠野生,數量極其 有限。勉縣作為全國天麻人工繁育、栽培技術發源地,有天麻生長的良好環境,有發展天麻的豐富資源,有悠久的種植傳統,有成熟的技術,發展天麻天時地利人和。近幾年縣上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大力發展天麻生產,已使其成為全縣農業的支柱產業。尤其是在張家河等地天麻質量尤為較好。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勉縣是三國時魏、蜀相爭的戰略要地,《三國志》中的故事,如空城計、木牛流馬,都發生在這里。勉縣城南,越過漢江大橋,前面有12個并列的山峰,就是定軍山。諸葛亮當年在這里駐軍鎮守,并大敗魏軍,所以得名定軍山。京戲《定軍山》描述了蜀、魏在這里相爭的故事。魏將夏侯淵鎮守定軍山,蜀軍前來進攻,蜀將程芝被夏侯淵擒獲,而魏將夏侯尚被老將黃忠所獲。夏侯淵聞知侄兒被俘之后,焦急異常,后聽人獻計,派兵送信給黃忠,約定次日走馬換將。當時黃忠苦于破敵之策,看了書信計上心來。遂告訴前來下書的旗牌官:“修書不及,照書行事。”翌日,兩軍陣前交換戰俘時,黃忠提出先放程芝,后放夏侯尚,夏侯淵照辦。就在釋放夏侯尚時,黃忠卻用“百步穿楊”的箭法,將其射死,隨即撤兵。夏侯淵大怒,率兵追趕,結果中了黃忠緩兵之計,死于黃忠刀下。
武侯墓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陵墓,位于勉縣城南四公里的定軍山古戰場腳下,公元234年,諸葛亮病卒于五丈原軍中,蜀漢朝廷按其遺命安葬于此。
墓高5米,方圓60米,四周圍砌以八卦形花墻。墓前豎碑一塊,上刻“諸葛亮武侯之墓”,墓后有“護墓雙桂”,高達19米,胸圍1米左右,樹冠如蓋,濃蔭蔽冢,清雅宜人。墓區面積2.3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筑60余間,漢桂2株,漢柏22棵。大殿正中神龕上諸葛亮塑象莊重肅穆,令人肅然起敬,書童侍立左右,龕下張苞,關興分立兩旁。殿后墓冢高6米,周長60米,呈漢代覆斗式,廟內文物薈萃,匾聯層層,碑碣林立,或頌武侯高風亮節,或贊諸葛敏睿才智,墻上丹青繪著諸葛亮當年的故事。武侯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文物旅游勝地。
勉縣還有武侯祠,這里面有諸葛亮讀書臺,還有千年古樹旱蓮,每到開花之時滿樹都是,美不勝收。
本縣原名“沔縣”,因沔水而得名。后因“沔”字生僻難認,1964年9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將“沔縣”改為“勉縣”。
西漢初平二年(191)張魯據漢中,改漢中郡為漢寧郡,沔陽縣屬之。
魏景元四年(263)置梁州,沔陽縣屬梁州漢中郡。
西晉武帝泰始三年(267)遷梁州治于南鄭,沔陽縣屬之。
愍帝建興三年(315)沔陽縣為仇池氐族楊茂搜所據。
東晉永和三年(347),梁州收復,沔陽縣屬梁州。寧康元年(373),梁州為前秦(苻堅)所據。太元九年(384)收復,沔陽縣復屬梁州漢中郡。義熙元年(405)梁州為后秦所據,四年(408)收復,沔陽縣仍歸漢中郡。
南朝,“劉宋取其地,(僑)置華陽郡,寄治白馬城(今老鄉鄉武侯街)”,沔陽縣屬梁州華陽郡。梁武帝天監三年(504)漢中太守夏侯道遷舉郡降魏,沔陽縣始屬北魏華陽郡。北魏正始二年(505)分沔陽縣東設漢陽縣(治所今黃沙鎮? ??;正始中(504—508)又分沔陽縣西設嶓冢縣(治所今銅錢壩)。西魏(535—556)改東益州長興州,沔陽縣屬之。北周(557—581)沔陽縣屬興州。
隋開皇元年(581)撤沔陽縣,三年(583)撤華陽郡,并入—冢縣。大業三年(607)改嶓冢縣為西縣,屬漢川(漢中)郡。
唐武德元年(618)廢漢川郡,復置梁州,西縣屬之。貞觀元年(627)全國劃十道,梁州為山南道轄,西縣屬之。開元二十一年(773),山南道分為東、西兩道,西縣屬山南西道漢中郡。乾元二年(759)復漢中郡為梁州,西縣屬之。興元二年(784)三月,德宗因避朱泚之亂,來漢中;六月,亂平,將返長安時,升梁州為興元府,開我國歷史上以帝王年號為府名之先例,西縣升為“次畿縣”,上屬興元府。
五代(梁、唐、晉、漢、周)西縣屬興元府。
北宋初,廢道置路,西縣屬峽西路興元府。至道二年(996)西縣屬利州路大安軍(治所三泉縣,今寧強縣陽平關);三年(997)廢軍,兩縣復隸利州路興元府。咸平三年(1000)宋平蜀后“(西)縣當沖要直靨朝廷”(郡國縣道記》)。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分利州為東、西兩路,西縣屬東路興元府。蒙古軍隊進占后于戊午年(1258)設鐸水縣(治所今舊州鋪),移沔州治于原沔陽縣治所(今舊州鋪),省西縣入略陽。
元初,改興元府為興元路,西縣屬沔州。至元四年(1267)沔州隸廣元路,西縣屬沔州。
明洪武三年(1370)改興元路為漢中府,省鐸水入沔州。四年(1371)知州王昱遷沔州治于西山谷口(今武侯街)。七年(1374)七月降沔州為沔縣,屬漢中府。成化二十一年(1485)沔縣隸寧蕪州(今寧強縣)。嘉靖三十八年(1559)復隸漢中府。
清代,沔縣屬漢中府。
1912年廢州為沔縣
1913年屬漢中道。
1928年屬省。
1935年屬第六行政督察區,沔縣治遷菜園鎮(今城關鎮)。
1949年屬陜南行署區。1964年9月,因“沔”字生僻難認,經國務院批準改“沔縣”為“勉縣”。
民國2年(1913)廢府設“漢中道”,沔縣屬之。17年(1928)廢道,直屬于省。24年(1935)在漢中設陜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沔縣屬之。同年2月8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占領沔縣,成立縣蘇維埃,屬川陜省(治四川通江)。2男26日紅軍北上后,8月縣治由西山谷口移于菜園鎮(今縣城)迄今。
1949年12月6日沔縣解放,屬陜甘寧邊區漢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屬陜南行署。1951年屬南鄭區專員公署。1954年屬漢中區專員公署。1965年6月屬陜西省漢中專員公署。1978年起屬漢中地區行政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屬漢中專區、漢中地區。今屬漢中市。
疆域
據高潮鄉倉臺堡和紅廟鄉出土文物佐證,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已在漢江兩岸勞動、生息。夏商時代,沔? ??屬西國,西周屬雍,東周屬蜀,戰國初為白馬氐東境,秦屬褒縣。漢西初,由褒縣劃出外壩河以西部分,建沔陽縣。北魏分沔陽縣東部設華陽縣。北魏正始中(504—508)再劃沔陽縣西部設嶓冢縣。隋撤華陽、嶓冢縣,稱西縣。明改沔縣。自兩漢建縣至解放前,縣治、縣名、歸屬幾經變化,但其疆域基本未變。
解放后,1954年將本縣小河廟、漆樹壩、房家灣和原褒城縣大河壩鄉劃歸黎坪中心區轄;1956年將茶店鄉黑河壩村劃歸略陽縣轄。1953年將鳳縣二溝鄉、1954年將寧強縣啟寧鄉、1956年將略陽縣黑河壩鄉小砭河村劃屬本縣;1958年11月,將原褒城縣的金泉、賈村壩、紀寨、長寨、杜寨、段家壩、老道寺、楊家灣、紅廟寨、栗子壩、黑潭子等11個生產管理區和黎坪中心區的漆樹壩、大河壩、小河廟、唐家壩4個生產管理區劃歸本縣,遂成今之疆域。
勉縣又一項重點工程,備受全縣人民關注的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項目,縣城跨漢江大橋工程,在勉縣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方面關心支持下,經過近兩年的艱苦努力,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12月15日,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項目管理辦公室在西安舉行了大橋工程開標會議,確定了施工單位。日前,勉縣又舉行了大橋工程監理招標會議,確定了監理單位,標志著該工程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
勉縣跨漢江大橋工程是勉縣“一江兩岸”組團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勉縣漢江九冶大橋和馬營大橋之間,主要由跨漢江斜拉大橋、兩岸引道及附屬工程組成。建設規模總長度858.67米,其中主橋長280米,引橋長348米,橋寬20米,引道230.67米,按雙向四車道二級公路設計,工程估算總投資人民幣9993萬元,建設工期兩年,預計2011年10月竣工通車。
該工程的建設將極大地緩解勉縣城市交通壓力,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給人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便利。
勉縣定軍山國家旅游度假區
勉縣將舉全縣之力,投資59.8億元,打造定軍山國家旅游度假
岸堤護欄實景
區,建設6個功能分區,其中建設重大項目30個、子項目110個,填補整個西北地區沒有一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空白。
勉縣定軍山國家旅游度假區規劃的空間布局為:以三國文化為主
線,以旅游資源分布和自然山水格局為骨架,整合文化體驗、旅游度
假、城市休閑三大要素,形成“一心、兩帶、三區、多點輻射”的總
體空間布局。分近期(2010—2012年)、中期(2013—2015年)和遠
期(2016—2020年)三個階段建設。力爭兩年大起步、五年基本建成
定軍山國家旅游度假區,將其打造成為集文化體驗、生態休閑、度假
居住、山水游樂、會議接待、鄉村游覽于一體的高端旅游綜合體。項
目規劃建設面積約70平方公里,規劃重大項目30個、子項目110個,
概算總投資59.8億元。主要建設定軍山三國文化觀光及休閑度假核心
區、漢江畫廊城市休閑帶、漾河風光游覽帶、月亮灣溫泉養生度假區、
武侯祠歷史文化旅游區、天蕩山佛教文化及鄉村旅游區6個功能分區。
希望對你 有所幫助
Hash:782b538ee182dca1b6eb2c2a4cb052e4055f04b8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