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讀者投稿丨漫游朱子故里五夫古鎮

        五夫,是福建武夷山市下轄的一個古鎮,庚子年盛夏,我們漫游了五夫古鎮。

        五夫,自古有"鄒魯淵源"之稱,真正讓五夫揚名四海的是因為南宋理學宗師朱熹。朱熹在五夫生活了五十多年,是朱子理學的形成地。

        五夫依山傍水,放眼望去,方塘座座,稻田青青。一尊巨大的漢白玉雕像矗立于青山綠水間,不用說,這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雕像。朱熹祖籍婺源紫陽鎮,所以他在五夫鎮的故居叫紫陽樓。他與陸九齡、陸九淵兄弟會講鵝湖寺十余天,開啟了書院會講先河。朱熹與上饒有深厚的淵源,讓我對這位大思想家、大儒學家又多了一份崇敬。盡管烈日當空,我們依然朝著朱文公雕像的方向行進,空曠的田野小徑,找不到可以遮陽的樹木,走到朱熹的雕像前,已經渾身濕透。放下行李,顧不得擦汗,就向朱熹雕像行注目禮。朱熹雕像是五夫鎮文公廣場的主要景觀,值得一提的是,參與塑造朱熹雕像創作指導專家呂品昌教授就是我們上饒人。

        仰視朱文公雕像,面容慈祥,目光深邃。他左手持書,右掌朝上,迎著太陽,踱著方步。仿佛要檢查學子的功課,又好像在思考新的哲學話題。雕像背面,刻有朱熹的“延平答問”、“中庸章句”、“論語集注”、“易學啟蒙”、“孝經刊誤”、“近思錄”等著述經卷。雕像后,有一口深水井,能照到藍天白云,也能照見人的內心,讓人聯想朱熹的名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天光云影的映照下,這口井仿佛告訴游人,朱子學說與思想,源于山河大地、源于思考思辨。

        瞻仰了朱熹雕像后,準備離開朱子文化廣場。也許因為天氣太熱,也許不是雙休日,廣場上見不到游人,更沒有可搭乘的車輛。這時,一位騎摩托車的村民閃電般路過,看我招手,他急忙剎車。知道我要去鎮里參觀,他說,對不起,只能帶一人。打擾了這位村民,應該說對不起的是我。我把所有的行李放在他的摩托車上,老伴喜歡攝影,他可以邊走邊拍。路上,我跟村民聊天,知道他姓劉,三十多歲,家住五夫鎮興賢古街,干完農活準備回家休息。遇到熱情的小劉,讓我對五夫產生好感,五夫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果然淳樸。到了興賢村口,我下車,小劉無論如何不肯收錢。這些年,我們旅途漫漫,總是遇到好人,得到幫助,讓我們心存感恩。

        在五夫鎮車站附近,找了一家民宿住下。換上干爽的衣服,立即去游興賢村古街。興賢村因興賢書院得名,朱熹曾在興賢書院讀書。除了興賢書院,朱子社倉朱子巷,萬畝荷塘也是五夫鎮的打卡景觀。也許你會問,荷塘到處有,五夫的荷花有什么特別處?五夫的荷塘,不止是讓游人觀賞到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還有食用、藥用價值,變成了惠及村民的產業。行走在五夫鎮的街頭巷尾,家家敞開大門,戶戶低頭剝蓮子,剝蓮子的不僅有老年人,還有許多年輕夫妻,看到這個景象,讓我想到一個詞:“愛蓮”。五夫人種蓮,愛蓮,古風依然。這里的古宅多是磚木、黃泥結構,有些房子顯得破舊,但每棟房子里都有人居住,有人剝蓮子,賣蓮子,使這座有些原始風貌的古鎮顯露出生機和活力。

        在五夫鎮萬畝荷塘旁,有家清蓮工坊,是武夷山市喊山特產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的,工坊用帆布搭建,里面坐滿了剝蓮子的男女。大家邊剝邊聊天,剝一斤蓮子可掙三元,村民也可以將家里剝好的蓮子拿到這來烘烤。工坊門前有幅對聯,說的是吃了五夫建蓮的事,“醒了頭不痛,半夜口不渴”。真有那么神奇?從隋朝開始,五夫鎮就有人種“建蓮”,因為緯度、氣候、濕度等原因,這里的蓮子成為皇家貢品,小說紅樓夢里就有描寫建蓮的章節。

        在清蓮工坊,看見脫去綠殼的蓮子,粒大圓潤,色如凝脂,讓我產生想咬一口的沖動。我試著幫村民剝幾粒,看他們輕輕咬一下,再用手剝,飽滿白嫩的蓮子就從手中滾落。沒想到,我一口咬下去,蓮子就碎成了幾瓣,只好飽口福了。我對村民說,像我這樣剝蓮子,只能喝西北風了,說得他們開懷大笑。還別說,五夫的生蓮子吃到嘴里,香甜爽口,蓮芯都沒苦澀味,難怪有“建蓮甲天下”之說。

        五夫鎮的主要景點在興賢古街,古街始自五虹橋,終至文獻橋,全長1000余米,我在興賢街來來回回走了幾趟,微信運動顯示,我走了兩萬步。我以為,興賢古街的魅力是沒有過多的人工雕琢,腳下的麻條石浸潤了歲月的年輪,時不時能發現腳下踩的就是古老文物,石板上刻有明代或清代的年月,仔細一看,這塊石板原來是清道光年間是一位姓連官人的墓碑,我趕忙作揖,不知者不怪,失敬,失敬,趕緊挪開腳步。

        如果是跟團游五夫,腳步匆匆,頂多兩個來鐘頭就能打道回府。我們住在五夫鎮,可以慢慢游,和當地人扯閑天。當地村民告訴我,興賢古街,分上下街,上街住的是做官、教書或有名望者,下街則是經商干雜物的販夫走卒。所以,“興賢書院”、“劉氏家祠”、“連氏節孝坊”、“朱子社倉”、“朱子巷”等人文景點都集中在上街。

        中晚唐時期,五夫街即具雛形。到了宋代開始興旺,特別在南宋后期,胡家、劉家諸賢以及由朱熹相繼成名之后,更趨鼎盛。史書上記載,當時的五夫商肆店鋪密布,名人學者云集。可貴的是,雖經1000余年變故,五夫仍然保留著許多宋代時期的風格建筑,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門上分別鐫刻著“崇東首善”、“五夫薈萃”、“天地鐘秀”、“籍溪勝境”、“紫陽流風”等歷史名人手書的橫額。興賢古街許多景觀,雖然有些殘破,有的只留下一個顯赫的牌坊,這些遺存雖未整修復原。其實,這就是興賢古街最大看點,能讓游人真實了解五夫歷史,能從一磚一瓦中觸摸到朱熹在五夫留存的印跡。而不是像有些古鎮那樣,一拆了之,面目全非。

        在興賢古街左側,時不時有一口古水井出現在眼前,五夫人稱它為五賢井。井欄石沿上可以見到“雍正四年重修”,“明朝萬歷十九年中秋,由王有節出資挖掘”等內容。五賢井的名稱由來,據說與“五夫”地名有著密切關系,在宋代,五夫出了功名顯赫的胡氏家族,即理學先儒胡安國一家,其后人,才俊迭出,多為理學賢才和從教者,胡氏中的五位名人即胡安國、胡憲、胡宏、胡寅、胡寧,興賢書院就是胡氏所建。他們都有著“士大夫”的榮耀,稱為“五賢”,少年朱熹曾在興賢書院讀書,后來又在興賢書院教書。有人因此認為“五夫”由此得名,后人將街上的這五口水井命名為“五賢井”,表示對胡家五位先賢的紀念。

        朱子學堂,是五夫鎮的現代國學課堂,學堂老師是年輕人,為了不打擾學生上課,我們站在外面悄悄察看教學活動。這是一個開放式課堂,可容納二三十名學生,教室的另一側坐的是家長,家長與孩子一同入國學堂,見證孩子的成長進步,挺好!這間課堂,懸掛了朱熹的著名詩詞《觀書有感》和《偶成》,課堂中央書法和對聯也是取自朱熹的墨跡,勉勵朱子故鄉的學子們“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值得贊揚的是這位年輕的國學老師,有朱熹遺風,嚴謹而認真,他俯身察看學生的練習時,腰彎成90C的直角。國學課堂外,細心的國學老師還放置了兩大桶茶水,供學生和游人免費飲用。品涼茶,聽國學。暖人心。

        我們參觀的最后一個景點是紫陽樓,位于屏山腳下,潭溪之畔。這里遠離興賢古街和鬧市,非常安靜,是個讀書,思考,做學問的好地方。門前有條小河,半畝方塘,河邊古樹參天,屋后修竹成林。傳說,朱熹的那首《觀書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邊苦讀時,觸動靈感,信手寫就的。看得出來,這座紫陽樓的部分建筑是重修的,雖然構筑風格莊重典雅,一楹兩進,但沒有看興賢古街那么意趣橫生。紫陽樓的前進為朱熹書齋及寢室,朱熹不忘父老,以父號取名,將寢室命名“韋齋”,將書房命名為“晦堂”。中堂懸匾曰:紫陽書堂。表示不忘祖籍婺源。堂中的“紫氣氤氳徽州祖地,陽光輝耀閩邦后裔”的對聯,應該是后人撰寫,將朱熹的祖籍地名嵌入其中。鵝湖、南溪、白鹿洞岳麓等書院也在紫陽樓展館里作了重點展示和介紹。

        我發現,無論在紫陽樓,還是普通的五夫村民家,廳堂里都掛有朱熹書寫的:“讀書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條幅,人們一時半會,未必能弄懂朱熹格物致知的哲學思想,但朱熹書寫的“四個之本”,通俗易懂,非常實用,只要每個人都按照四個之本去做,持好自己的小家,大家,國家,就能少些麻煩,少些憂慮,多些和諧,多些安定,你說對嗎?

        五夫文公文化廣場上的朱熹雕像

        五夫興賢古街

        興賢古街上的古老建筑

        興賢古街的“五賢井”

        興賢書院氣派的牌樓

        興賢書院“胡氏五賢”介紹

        興賢書院講堂

        朱熹創辦的五夫社倉

        五賢會館

        興賢古街上的冰糖蓮子

        遺存的古墓碑成了石階

        興賢古街的朱子學堂

        興賢古街這對夫妻在剝蓮子

        專業合作社的蓮子加工坊

        村民在工坊剝蓮子

        大姐真能干,一上午剝了這么多蓮子

        年輕人也能耐下性子剝蓮子

        白生生,粉團團的蓮子,看著就好吃!

        早晨采回來的蓮蓬,當天要剝完。

        這是紫陽樓門前村民賣的荷花和蓮蓬

        征稿啟事

        悅讀吧公眾號長期征集稿件,稿件主題可以涉及讀書、生活、文藝、上饒文化大家談等內容,字數不限。來稿必須原創,本公眾號有權對稿件進行刪改。

        99元相約武夷山五夫賞萬畝荷花、走進朱熹故里、五夫古鎮,游天上宮,漫游十里景觀)汽車2日游 五夫朱子故里千年古鎮

        有人說你是圣潔的,也有人說你是嬌艷的。有人說你是粉嫩的,也有人說你是含蓄的……綠羅裳,胭脂紅,點點蓓蕾漾碧漪,萬畝荷花綠映紅。盛夏的五夫,早已是一幅秀麗壯觀的夏日荷塘

        無數把綠色的小傘層層起伏,向著遠方的天邊伸展,水靈靈的荷花掩映其中,隨夏風輕輕搖曳,與白云、藍天相映成趣,千姿百態,楚楚動人。穿行其中,有風吹來水草和綠色植被清芳的氣息,彌漫身邊,沉浸于斯,舒爽拂過臉頰,浮躁消散于心,盛夏酷暑,水靜風來,一種回歸最為純樸的清涼世界撲面而來

        對了,照相時,別忘了帶上一席紅裙或白衫,置身其間,你會發現你的顏值也是相當的高哦

        我在遙望,五夫之上,有多少美麗在自由的綻放,思緒飛翔,難解半畝方塘。我要和你牽手,在那綠色的路上,風輕碰了暖陽,蕩起的芬芳,讓人放下了所有的惆悵,有你的時光,就是這片片詩行……

        興賢古街是五夫鎮歷史遺跡最為集中的景點之一,全街自南向北,古時由七賢、雙溪紫陽、朱至、儒林、中和、籍溪七坊組成。

        武夷山五夫古鎮、朱熹故里、萬畝荷花、天上宮、十里景觀汽車2日游

        【發團日期】7月21日、7月28日發團

        【外報價】99元/成人

        28周歲以下人群參團報價:290元/人

        12周歲以下兒童參團報價:190元/人(不占床,不含早餐,不含門票,不享受贈品,只含往返車費用)

        2. 朱熹故里·五夫古鎮,又稱“蓮花之鄉”,

        4. 天上宮景區

        D1

        早上福州五一廣場福建大劇院門口)集合出發,乘車前往【朱熹故里·五夫古鎮】(贈送門票,約2小時),五夫鎮地處武夷山市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晉代中期,迄今1700余年。它地處崇山峻嶺之中,蓮池十里,又稱“蓮花之鄉”,五夫鎮歷代名人輩出,是著名詞人柳永、劉氏三位才子、胡氏五賢和朱熹的故鄉。五夫鎮里最能集中體現朱熹及共先輩功業的地方是興賢古街。這條古街,早在中晚唐時,即具雛形。到了宋代開始興旺,在南宋后期,達到鼎盛時期。當時店鋪商肆密布,名人學者云集。古街由6個街坊組成,全長1000余米。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門上鐫刻著多位歷史名人手書的橫額。街中的著名建筑興賢書院朱子社倉朱子巷五賢井等。再游覽【五夫民俗交化博物館】此館由武夷山五夫朱子文化研究中心發起成立。館內收藏展示了五夫從唐、宋、元、明、清、民國等數百件文物。其中朱子真跡″鄒魯淵源"和宋高宗手招為鎮館之寶。又有省非遺產龍魚戲和洞房、宋版印刷再現等互動型文化展示體驗窗口,是武夷山文化遺產體現及海內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后前往熱情的茶農家品嘗下武夷山大紅袍,在武夷山茶葉發源地,獨特的風俗“以茶會友”,金駿眉等,體驗中國茶文化并由茶藝師為您講解武夷巖茶獨特的生長環境,制作工藝和泡茶工藝等,讓您親身體驗茶藝是一場修行,住武夷山。住武夷山。

        D2

        早餐后出發前往【天上宮景區】位于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星村黃花嶺上,據資料顯示,該宮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八年竣工,歷時十年,這是一座仿宮殿建筑,“天上宮”匾額為堅匾,據說,當時只有皇宮才可以用堅匾,因為媽祖為御封天后,所認也用堅匾。匾額上雕有“陰陽太極”圖案。世界各地的媽祖廟都稱“媽祖廟”或“天后宮”,而武夷山的媽祖廟之所以稱“天上宮”,因為武夷山地處閩、粵、臺最高處,具有“東南屋脊”之稱。武夷山星村九曲溪上游的桐木溪又叫“通天河”,媽祖在形成時期被民間傳為“通天女神”,星村傳說是九天之上的星辰化就,因此建在星村的媽祖廟,被認為是媽祖的天上行宮,稱“天上宮”;再游覽崇陽溪漫游道·【十里景觀】武夷山濱江慢游道,在這條長長的慢道上游玩,你無需擔心中途倦乏,因為每隔一段路,就會適時出現一條長椅,或三五石凳,依著雕著窗花的亭臺,就那樣靜靜地迎著你的到來,大約下午16:00左右結束行程,乘車返回福州,結束愉快的旅途

        住宿不含空調,如需開空調至酒店前臺另附20元/間;

        2.餐標:贈送1早餐和1正餐;其他2正餐自理,必交導游30元/人餐統一代訂;

        4.門票:贈送行程中所有景點大門票(此團為特價活動,一切有效證件均無退款)。

        6.購物店:在行程中穿插3個購物店,分別為:福瑞德,幸福來,乳膠店,神六螺旋藻,絲綢,以上購物店由導游統一安排(以上5選3)每個店參觀時間約為90-120分鐘,敬請配合聽課,謝謝!

        在行程中穿插3個購物店,分別為:福瑞德,幸福來,乳膠店,神六螺旋藻,絲綢,以上購物店由導游統一安排(以上5選3)每個店參觀時間約為90-120分鐘,敬請配合聽課,謝謝!

        朱子文化滋養八百余年的五夫鎮 五夫朱子故里千年古鎮

        朱子巷,如今左側土墻一部分已坍塌

        當地居民仍然飲用靈泉

        興賢書院

        朱熹手植古樟已有800 多歲

        武夷山市之東南部,距市區51公里,從三姑景區行車約30分鐘,掩映在山水之間的村落就漸漸清晰起來,這里便是朱子理學的發祥地—五夫鎮。

        這里的7歲小孩就能告訴你有關朱熹的典故,11歲小孩就能脫口背出《朱子家訓》,村民時常頂禮膜拜一株八百多年歷史的古樟樹,視其為朱子的化身……是什么讓淳樸的民風這個古鎮沿襲八百年而不絕?

        東南快報記者循著朱熹成長、生活留下的遺址遺跡遺風,探尋千古圣哲生活了40多年的古鎮,追溯朱子理學如何對它進行文化的洗禮與滋養。

        教育

        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幾乎都會背《朱子家訓》據史料記載,理學大師朱熹14歲時,因父親病逝隨母到五夫投奔父親好友劉子羽,從此在五夫鎮從學、著述、辦學授徒達40多年,這使五夫鎮成為朱子理學的搖籃。五夫鎮朱子學校處處都彌漫著朱子文化氣息:大門口鐫刻著朱熹手跡校訓“活源毓秀,繼往開來”;校園中央矗立著朱熹雕像,綜合實踐樓上高懸著“明德、正心、格致、知行”的校風;在校園前側水泥大道旁,設有朱子生平歷程展示欄,各種具有朱子文化元素的展板、掛圖巧妙懸掛在校園綠地、辦公室和教室的走廊上。學校的每個角落都成為育人陣地。“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東南快報記者剛踏進朱子學校,耳邊便傳來學生們的朗朗書聲,所讀的正是《朱子家訓》。朱子學校的語文老師張貴龍在五夫鎮土生土長,他說,五夫鎮的孩子幾乎都在朱子學校念書,這里的孩子比較勤奮好學,對于朱子等歷史名人了解得也會比較多。“我們將朱子文化融入課程教學,根據不同的年齡進行分階段接觸朱子文化內容。”武夷山市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武夷山市朱子學校為九年一貫制學校,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所以朱子命名的學校,學生800多人。按照省教育廳規定,各地可以根據地方特色安排一些校本課程作為課改的內容。張老師說,學校學生們在一、二年級時就開始先接觸朱熹的故事、以朱熹詩句編成連環畫;三、四年級開始涉獵朱熹的詩詞,如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人人應該都會背誦《朱子家訓》;五年級后就開始讓學生們逐漸接觸朱子理學。學生化身導游向客人講解朱子歷史典故在學校右側的公園里有學生正在游玩,東南快報記者上前詢問是否背《朱子家訓》時,其中一位四年級學生張金鑫張口就來一段《朱子家訓》,而其他的幾位學生也熟練地解說了幾個跟朱熹有關的紫陽樓、朱子巷等幾個歷史典故。“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正朱子文化園,占地約5畝。”張老師介紹稱,園內各個景致均與朱熹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和寓意。比如用小河卵石鋪筑的71米長的林間小徑,寓意朱熹71年不平凡的人生歷程;1.4米寬的小徑意寓朱熹是14歲時候來到五夫鎮,等等。為何要如此精心布局這個朱子文化園?張老師解釋稱,校園文化重在建設,為了做到朱子理學與校園環境水乳交融。平常學生們都會來這個公園游玩,這樣的安排是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記住朱熹故事,讓師生身處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這里為朱子故里,與朱子有著血緣關系的地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接待游客10多萬人次。可是卻沒有幾個人能詳細解說朱熹,學生熟悉之后,都可以當小導游員,為客人講解紫陽樓、朱子巷、興賢書院的名勝古跡和歷史典故。這樣也就能更好地將朱子文化傳承下去。”張老師滿懷信心地說。

        遺跡

        五夫鎮尊師重教,用牌坊分隔讀書場所與鬧市至今,五夫鎮境內還完整保留著30多處理學文化遺跡,有紫陽樓、興賢古街、興賢書院、劉氏宗祠、連氏節孝坊朱子社倉五賢井、朱子巷、古街牌坊、半畝方塘遺址等文化景點。“五夫鎮里最能集中體現朱熹功業的地方是興賢古街。”張老師介紹稱,興賢古街,由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陽坊、雙溪坊等六個街坊組成,始自五虹橋,終至文獻橋,全長1000余米。這條古街,歷經1000余年的世故滄桑,至今尚保留著許多古代特別是宋代時期的建筑,并流傳古樸淳厚的民風習俗。更難得的是,全長1000余米的興賢古街,現仍居住著近千人口。東南快報記者在尋訪朱熹遺跡時,發現了一座很特別的牌坊,牌坊上刻了三個字—過化處。“這就是紀念朱熹的,"過"是經過的意思,"化"則是教化。”張老師說,牌坊另一側就是三市街,以前是集市貿易區域,市民可在此出售貨品或購買所需。用一座牌坊將讀書場所與喧囂的市井悄然隔開,從集市上過來的人們到“過化處”就會自覺停止在市集上的喧鬧,以免影響書院學子的刻苦攻讀。“因此,這個門坊的設立也可以看出五夫鎮人民對讀書的敬畏,從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穿過過化處,不遠處就是著名興賢書院了。據史料記載,朱熹早年就讀于興賢書院,學成后便在這里講學授徒。朱熹首開民倉救荒先河,是體恤人民的實干家說到五夫鎮,則不得不提到以朱子命名的朱子巷了。其位于五夫街東側中心路段,長約138米,寬2米。距今一千多年的五代十國時期,朱子巷僅僅只是五夫鎮五夫街道上一條普普通通的叉巷,甚至連一個名字都沒有。后因為朱熹而聞名并因此更名為朱子巷或朱始巷(朱熹當年隨著母親從三明遷往五夫鎮途經的第一個巷子)。朱子巷有著典型的南方小巷的特點,鵝卵石鋪成整條小街,經過千年歲月磨洗,如今已四平八穩并無棱角,鵝卵石被踩磨得光滑圓潤。“朱熹經過這條巷子的次數估計有數萬次之多。”張老師說,當年朱熹在此出入,攜徒探友,外出求教,尋幽問道,都要經過這條小巷。朱子社倉原名五夫社倉,初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為朱熹首創并命名的一個民辦社倉。據稱,邑人為了紀念先賢朱熹這個惠民善政,遂改稱為朱子社倉。“因為這一個朱子社倉,在災荒和欠收年景的時候,五夫這一帶都沒有餓死人的情況發生。”張老師說,這種做法在宋代屬首開民倉救荒之先河,被譽為先儒經濟盛跡,從這個可以看出朱熹其實還是一位比較體恤人民的思想實干家。

        朱熹撰“神道碑”,至今尚存3500多字真跡

        紫陽樓不在興賢老街上,而是在五夫古鎮外的屏山腳下、潭溪之畔,周圍古樹參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畝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傳說,朱熹的那首《觀書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邊苦讀時,觸動靈感,信手寫就“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千古名句。據史料記載,朱熹從15歲起在紫陽樓定居,住了40多年。踏入紫陽樓大門,迎面而來的是朱子雕像,背后墻面上是他所寫的“紫陽樓記”碑刻,旁邊立有一塊黑得發亮的石碑。“這便是赫赫有名的"神道碑",上面大概有3725個字。”張老師介紹,文物部門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發現這個碑時,它已經是躺在村民門外當了不知多少年的磨刀石。時間久了,碑的邊沿有些缺損,碑上能清晰看到的字大概有3500多字。“不過現在看到的只是一件復制品,神道碑的真跡已經被武夷山文物部門收藏。”五夫鎮鄉民膜拜八百年古樟樹,視其為朱子化身紫陽樓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房前左手邊,有一株800多年的老古樟。在大樹已然中空的軀干里,竟隱藏著一棵百年樹靈芝。據說,當時老師要朱熹取名“元晦”,朱熹不明白“晦”的含義,老師說:做人做學問要扎根深才能行遠,就像樹一樣,沒有扎實發達的根,是不會長成參天大樹的。朱熹悟之,植樹以志之。張老師說,800多年來,這個古樟樹已成為五夫鎮人民眼中朱子的化身,而那棵百年樹靈芝,更增添了古樟樹的神秘,但凡鄉里哪家的孩子考上大學,都要來祭拜神樹,以感謝圣人的神佑。從紫陽樓往東,踏著有些破敗的古老民居門前的鵝卵石小路,不久見一處清泉,號曰“靈泉”,為朱熹所起,當年朱熹在五夫鎮求學授業時常飲此水。這從朱熹《懷潭溪舊居》中的詩句“傍崖寒冽一泓泉”可資佐證。當地的一位老人告訴東南快報記者,這眼泉又叫“聰明泉”,冬暖夏涼,誰喝了這里的泉水,就可以變得更加聰明。附近的70多戶村民至今仍以此泉為生活用水,即便是大旱時,這口涌泉也不會干涸。

        民俗

        武夷山名菜“文公菜”為朱熹所創,流傳800多年朱熹一生廉潔清貧,日常生活頗為儉用,雖乃理學宗師,除了在學術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之外,在飲食文化上也給后人帶來了巨大影響。他所創造的菜肴經后人用朱子文化演繹成新菜品,編制成一套系統的菜譜,十多道獨具風味的朱子家宴菜肴廣為五夫鎮老百姓喜愛,稱之為“朱子家菜”或“文公家宴”,流傳800多年。“因朱子比較節儉,所以朱子家宴的食材都是當地易取得的材料,并非是十分珍惜。”張老師介紹,朱子家宴分別是朱子家釀、窩底、紅菇湯、文公菜、泥鰍粉絲、燉黃鱔、炒田螺臘肉蕨菜、酒糟肉、釀豆腐等10多道菜。其中“窩底”是朱子家宴中的第一道菜,以粉絲筍絲香菇和瘦肉等原料加工制成。柔韌軟潤,入口香甜細嫩,是款待至親的一道名菜。“朱子家宴”中最有影響的還數“文公菜”,因朱熹死后謚號“文公”,五夫鎮人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道菜取名為“文公菜”,此菜由優質米粉加豬瘦肉精制而成。“朱熹18歲時中了鄉貢,19歲便考取進士,鄉人認為這可能與他喜食此菜有關。”張老師介紹稱,蒸“文公菜”時,是在最下層放檳榔芋,也有人放花生或是豆子;然后上面鋪蛋皮、肉片。每個蛋皮肉片托住一個肉丸,層層相疊再放上去蒸。由于口感芳香滑而不膩,以致800多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成為宴客大菜。據說,當地秀才、舉人在趕考前,親人都要制作“文公菜”餞行,祈求考場上能像朱熹那樣文思泉涌,金榜題名。如今,“文公菜”已成為武夷山一帶民間傳統名菜,被列為武夷山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五夫鎮尋找朱熹遺風時,東南快報記者有幸喝到朱子家茶。據當地人介紹,其實這就是武夷巖茶,因紀念朱熹,所以將它命名為朱子家茶。

        朱熹喜愛武夷茶,可以說是寸步不離,60歲時,他在漳州任府官時,就在百草亭的園圃里,躬親種植武夷茶,把武夷茶推廣至漳州。不久,漳州人民就愛上了武夷茶,紛紛結伴到武夷山經營茶業。

        現今,五夫鎮人民種茶,也愛喝茶,家里常備茶葉,以茶待客也成為一種習慣。

        省非遺、五夫龍魚戲有上千年歷史,寓意“鯉魚跳龍門

        今天的五夫鎮,依然流行著傳統舞蹈—五夫龍魚戲,據說這是源自五夫鎮一個具有上千年歷史的民間習俗,原為鄉人迎春納福祈求風調雨順的民間活動,因為19歲的朱熹喜中進士,鄉人便又添入鯉魚跳龍門的內容,鼓勵后生向朱熹學習。在五夫鎮人民的思維中,唯有讀書上進才是正途。

        此后,每逢士子中舉和應試入貢時,鄉民便用竹子編制成魚龍形,蒙上道林紙或絹布,上彩制成魚龍燈,配有牙旗燈、水紋燈、龍門燈,配上鑼鼓隊,嗩吶隊,燃放隊,結合當地盛產的鏈子,寓意“連(蓮)有余”和“鯉魚跳龍門”,以慶祝士子中舉登榜。龍魚戲在2011年12月被列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張老師介紹,當地農民自發組建了兩支龍魚戲隊,平常大家各自干活,當有需要表演時變自動組隊,然后一起到外表演。當然,每年的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兩支龍魚戲隊還會到街巷上挨家挨戶舞龍魚,為五夫鎮的村民討新年好彩頭。

        據《五夫子里志》記載,五夫鎮白蓮有千年的種植歷史,至清朝末年,五夫鎮白蓮一直作為皇室貢蓮,故有“白蓮之鄉”美譽。紫陽樓前,花瓣晶瑩,所結蓮子就是曾經作為貢品的五夫鎮白蓮。張老師介紹,宋代朱熹年少在五夫鎮讀書時,就有祝夫人“煮蓮教子”的傳說。

        目前,五夫鎮白蓮已注冊了“半畝方塘”等20多個商標。“若夏天蓮子收成之季,走在大街小巷中,你會看到家家戶戶都在剝蓮子的情景。”張老師說。

        未來發展

        五夫鎮將推國學游,擬建朱子文化旅游綜合體

        和全國許多古村落一樣,五夫這座千年古鎮也同樣面臨著開發與保護的矛盾。房屋日漸破舊,一方面是老百姓拆舊建新的愿望日漸迫切,一方面是政府保護的紅線不能越界。歷經滄桑的傳統村落“垂垂老矣”,誰來延續古村的“生命”,成為這些村落面臨的首要難題。

        五夫鎮黨委宣傳委員彭小斌說,村落日漸衰老,目前鎮政府能做的就是盡可能保護村里的老宅子,然后靜靜等待時機。目前鎮上政府資金有限,加之村民有故土情結,很多人都不愿離開。而修繕舊屋支出不少,村民又不舍得投入。雖然新區目前已有60多戶人搬入,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興賢古街村民到新區蓋房。

        張老師認為,古村落的保護開發就是要激發當地居民的保護意識,讓村民成為保護主體,這樣才能實現原汁原味的保護。沒有了人的生活,那些老宅不過是文化的遺跡,是死去的歷史。

        據了解,南平市旅游局局長溫秀美此前在武夷山市五夫鎮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南平市將力爭用兩年的時間,投資8億元人民幣,將五夫鎮打造成全國青少年國學教育基地,使國學修學游成為武夷山市寒暑假旅游的新的增長點。

        今后,五夫鎮將圍繞朱子文化,以朱子故居紫陽樓為原點,向外以朱子巷、朱子客棧、晦園、蓮島、柳岸公園等為主體觀光區,形成以文化交流、人文互動為主線的旅游區域,為寒暑假青少年提供一個了解朱熹、學習國學的好去處。

        五夫朱子故里千年古鎮自由行旅游攻略

        • 讀者投稿丨漫游朱子故里五夫古鎮

          五夫,是福建省武夷山市下轄的一個古鎮,庚子年盛夏,我們漫游了五夫古鎮。五夫,自古有"鄒魯淵源"之稱,真正讓五夫揚名四海的是因為南宋理學宗師朱熹。朱熹在五夫生活了五十多年,是朱子理學的形成地。五夫依山傍水,放眼望去,方塘座座,稻田青青。一尊巨大的漢白玉雕像矗立于青山綠水間,不用說,這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雕像。朱熹祖籍婺源紫陽鎮,所以他在五夫鎮的故居叫紫陽樓。他與陸九齡、陸九淵兄弟會講鵝湖寺

          2022-03-13
          433 15
        • 99元相約武夷山五夫賞萬畝荷花、走進朱熹故里、五夫古鎮,游天上宮,漫游十里景觀)汽車2日游

          有人說你是圣潔的,也有人說你是嬌艷的。有人說你是粉嫩的,也有人說你是含蓄的……綠羅裳,胭脂紅,點點蓓蕾漾碧漪,萬畝荷花綠映紅。盛夏的五夫,早已是一幅秀麗壯觀的夏日荷塘圖無數把綠色的小傘層層起伏,向著遠方的天邊伸展,水靈靈的荷花掩映其中,隨夏風輕輕搖曳,與白云、藍天相映成趣,千姿百態,楚楚動人。穿行其中,有風吹來水草和綠色植被清芳的氣息,彌漫身邊,沉浸于斯,舒爽拂過臉頰,浮躁消散于心,盛夏酷暑,


          2022-03-13
          229 36
        • 朱子文化滋養八百余年的五夫鎮

          朱子巷,如今左側土墻一部分已坍塌當地居民仍然飲用靈泉水興賢書院朱熹手植古樟已有800多歲武夷山市之東南部,距市區51公里,從三姑景區行車約30分鐘,掩映在山水之間的村落就漸漸清晰起來,這里便是朱子理學的發祥地—五夫鎮。這里的7歲小孩就能告訴你有關朱熹的典故,11歲小孩就能脫口背出《朱子家訓》,村民時常頂禮膜拜一株八百多年歷史的古樟樹,視其為朱子的化身……是什么

          2022-02-04
          202 41
        • 朱熹故里,一座藏有千年記憶的古村落—興賢村

          武夷山除了好山好水好茶外還有一座藏有千年記憶的古村落它就是興賢村興賢村,是武夷山市五夫鎮的一個古村落,有著“鄒魯淵源”的美稱,這里曾是朱熹生活了40年的地方。圖|@文子攝影小集信步于千余米長的興賢古街上,清風徐徐,古鎮的氣息撲面而來。這是一條始創于中晚唐,興盛于宋代的古街道;由六個不同名字的街坊組成。圖|@文子攝影小集、網絡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門上鐫刻

          2022-03-13
          14 66
        • 29.9搶千年古鎮——慈城門票,這里隱藏了多少故事...

          我和你一樣,有一個環球夢——飛鳥君/微博@NB懶人旅行/今日頭條號同名產品詳情限時搶購慈城古縣城四點聯票1張搶購價29.9元原75元使用有效時間:2017年11月16日--12月31日(任意一天皆可使用,例如您購買選擇的游玩日期為11月30日,也可于除11月30日外的其他日期前往游玩)慈城古縣城年糕節特惠勁減¥45RMB29.9原價:¥7


          2022-02-19
          940 67
        • 周恩來故里景區不止只有紀念館和故居,還隱藏著一個千年古鎮

          帶你一起『品讀旅游』,聊聊你所不知道的旅游那些事。導讀小伙伴們應該記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誰說的,但你是否還記得“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以及“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等等這些著名的詩句都是出自于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之手。說到周總理,我們就得先說下淮安,淮安至今建城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周總理的故鄉,也是吳承恩的誕生之地,

          2022-03-15
          1964 96
        • 尋跡故里丨這座曾被人遺忘千年古鎮,成為藝術家追逐的對象!

          四季更迭,時光變幻,老城舊事。總是不如新城新事對新生一代們來得有吸引力。很多在溫嶠古鎮出生的人,長大后已經展翅高飛,投身于現代化的都市新城。溫嶠老街對大多數溫嶺人來說,早已是不回去的故鄉,早已封存在童年的記憶里,才會想起曾經在老街度過的時光。但在今年的春天,不少溫嶺人都重新認識了這條老街。記憶未被遺忘的時光小時候的糖人兒,泥娃娃,皮影戲,花鼓戲,

          2022-02-19
          1147 55
        • 山西這座千年古鎮,是三國名將關羽故里,有一個規模大的關帝廟

          解州鎮,隸屬于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距離運城市區20公里,是一座千年古鎮。在解州漫長的歷史中,曾經涌現出許多名人,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關羽,都是在這里出生。關帝廟是祠廟最大、最完整的專門為關羽服務的國家,素有“武廟之冠”之稱。解州關帝廟始建于隋朝,后毀于戰爭,多次重建。現在保存至今的關帝廟,建于清朝康熙年間,歷時十年。重建后,關帝廟規模宏大,占地面積約66600平方米

          2022-01-13
          1737 14
        • 廣南這座不起眼的小村子里,竟深藏著一座充滿故事的千年古城堡

          在文山州廣南縣,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六郎城。千年以前的古戰場遺址、城墻和城堡,讓這個小山村聞名四鄉八里。但為什么叫六郎城?卻沒有幾個人說的清楚。而這里的居民堅信,楊家將的楊六郎來過這里,六郎城就是因為楊六郎而得名的。千年古城墻遺跡令人震撼風景迷人、民風淳樸的六郎城,隸屬于廣南縣楊柳井鄉,是寶月關村委會的一個自然村。距離縣城和楊柳井鄉分別有20公里左右。到六郎城,必須要過三關,頭關

          2022-01-23
          234 35
        • 廣東古鎮之茶陽古鎮,千年古鎮留風采,“父子進士”牌坊是傳奇

          繼續聊聊廣東的古鎮,今天要講的是茶陽古鎮。也許你會問,這個古鎮在哪?怎么沒聽說過的。其實茶陽古鎮就在梅州市大埔縣茶陽鎮,位于粵閩兩省三縣交界處,是粵閩兩省三縣十二個鄉鎮的重要貿易集散地。也許還會問,為什么要聊茶陽古鎮呢?其實茶陽鎮所在的大埔縣,可來頭不小,廣東省一共有十五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大埔就占了三個,分別為茶陽鎮、三河鎮、百侯鎮。還有一點吸引我的是,茶陽鎮是大埔縣的舊縣城所在地,從152

          2022-03-02
          346 89
        • 周子古鎮 相如故里

          原標題:周子古鎮相如故里微雨后的清晨,是周子古鎮最美的時候。站在古渡口眺望,嘉陵江凝練如綢,碧波暗涌。岸邊泊著幾艘打漁船,幾位女子在浣洗紗衣。幾個古老的栓石樁,印證著歲月的滄桑和繁華。周子古鎮隸屬四川省南充市的蓬安縣,為中國“辭宗賦圣”司馬相如的故鄉。它一面緊臨嘉陵江,三面環依龍角山,像青龍一樣逶迤而上,歷經兩千多年歲月滌蕩而風采依然,成為嘉陵江上最后的古碼頭活化石。


          2022-02-22
          1863 9
        • 千年古鎮——莊河青堆子

          每一次旅行,都與你同在青堆之美,美于古,美于樸,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唐朝之前,青堆被叫做青口。由于那里從海上看去是一片迷蒙的青色,有如一個巨大的青色石碓,因而在唐朝貞觀年間,青口被改叫為青堆。清朝康熙年間,青堆鎮達到了繁華的鼎盛時期。當時青堆不僅有近百家的手工業作坊,而且錢莊、當鋪、藥店等商鋪生意,也在交錯的人流中格外紅火。古鎮青堆,宛似一顆璀璨奪目的明

          2022-03-19
          1138 81
        • 《天府寶藏 講述成都故事》之五這個微縮模型告訴你 在IFS、太古里走一走猶如走在千年前成都街頭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王玲)1月15日報道在如今的IFS古跡廣場下面,保存著一片面積達1000余平方米的唐宋時期遺址,這片遺址被稱為江南館街街坊遺址。江南館街街坊遺址,是春熙路商圈的前世——如今IFS、太古里的繁華,并不是今日才有,早在千年前的唐宋時期,這里就已經游人如織、熙來攘往。“楊家店鋪”、“李家蜀錦鋪”、“張氏茶坊

          2022-02-08
          1258 6
        • 廣安三日游——小平故里、肖溪古鎮、武勝千佛巖和沿口古鎮

          “下里巴人”“巴渝舞”的藝術,肖溪沿口的古老建筑,無言地訴說著廣安燦爛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平實樸素的小平故居則展示著偉人的輝煌與中國發展的足跡在廣安,歷史與現在緊密相連。四川廣安面積:6344平方千米人口:462萬區號:0826必游景點閬中古城: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的一座城市,被譽為風水古城也是全國四大古城中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大英死海:擁有目前國內最大的內陸海濱恒溫浴場,可同時容納上萬人在水中


          2021-10-19
          58 96
        • 一眼千年,朱仙鎮啟封故園

          朱仙鎮啟封故園位于開封市祥符區,地處鄭汴洛沿黃“三點一線”黃金旅游線之上,距離鄭州國際機場僅40分鐘車程,自古盛世繁華蓋世錦繡,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春秋時期,鄭莊公在今朱仙鎮古城村處屯兵筑城,城曰“啟封”,意圖“啟拓封疆”。漢景帝時期,為避皇帝之諱改“啟封”為“開封”,八朝古都開封由此拉開了帷幕。戰國時期,這里是俠士朱亥的家鄉,為紀念他隨信陵君竊符救趙立下的功勛,其家鄉遂改

          2021-12-27
          1534 8
      5. 點擊查看更多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