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西安黃帝陵景點圖片 西安黃帝陵景點圖片介紹

        導讀:西安黃帝陵景點圖片 西安黃帝陵景點圖片介紹 1. 西安黃帝陵景點圖片介紹 2. 西安黃帝陵一日游攻略 3. 西安黃帝陵圖片大全 4. 西安黃帝陵在什么地方 5. 陜西黃帝陵景區介紹 6. 陜西黃帝陵位置 7. 西安到黃帝陵沿途景點 8. 西安黃帝陵景點圖片介紹視頻 9. 西安黃帝陵景點圖片介紹大全

        1. 西安黃帝陵景點圖片介紹

        目前不是,申報階段

        陜西省已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項目有多少個,目前申請和保護現狀如何?記者采訪了陜西省文物局。

          陜西省現有世界文化遺產3項

          據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主任科員王如冰介紹,中國從1987年擁有第一批世界遺產起,到現在發展到擁有52處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36處,自然遺產12處,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處。

          陜西省現有世界文化遺產3項:

        一是秦始皇帝陵及兵馬俑坑;

        二是“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包括了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張騫墓;

        三是長城(與其他省份共有)。省內的長城,分布于榆林、延安、銅川、渭南、韓城5市的17個縣市區,現存長城長度1838千米。其中,明長城1218千米,早期長城476千米,魏長城144千米。

          黃帝陵等多處列入預備名單

          陜西省還有多處文物遺跡列入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絲綢之路世界遺產擬拓展的遺產點。包括茂陵、鳩摩羅什舍利塔、法門寺地宮、大秦寺塔、昭陵、乾陵、西安清真寺、唐長安城遺址(興慶宮遺址、西市遺址、延平門遺址、明德門遺址、天壇遺址、含光門遺址)。

          二是陜西省擬申報遺產名單。這又包括了兩部分,已列入國家文物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遺產點的有絲綢之路拓展項目、統萬城遺址、中國明清城墻(西安城墻)、山陜古民居(黨家村古建筑群);除此之外,省政府《陜西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規劃》列入了一批陜西省具有申遺潛力的遺產點,主要包括:漢唐帝陵、石峁遺址、黃帝陵、周原及豐鎬遺址、秦蜀古道(蜀道)、秦都城及陵墓遺址、玉華宮遺址、秦直道遺址、中國漢傳佛教祖庭、華山。

          陜西省專門制定申報規劃

          2014年6月,包括陜西7處文化遺產在內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項目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王如冰說:“這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就是要及早謀劃、主動工作,從省級層面制定《陜西省申報世界遺產工作規劃》,按照世界文化遺產標準對列入《規劃》的項目實施保護和管理,使文物保護工作更加有序。”經過大量調研和準備,遴選出的西安豐鎬遺址、寶雞周原遺址、榆林神木石峁遺址、延安黃帝陵、關中漢唐帝陵、漢傳佛教六大祖庭等具有世界文化遺產潛力的14處60個文物點列入。

        2. 西安黃帝陵一日游攻略

        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炎黃聯盟形成華夏族,黃帝陵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見證和中華文明發源見證,對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3. 西安黃帝陵圖片大全

        建于漢代

        “黃帝崩,葬橋山。”這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橋山位于陜西省黃陵縣城北。黃帝陵、軒轅廟,都在橋山之上。

        踏著春風,在渭北高原一路向北,出西安170公里,便來到了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所在地。

        上古時代,黃帝率領先民辛勤勞作,奮跡神州,奠華夏之根基,開文明之先河。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也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圣地。

        古柏掩映千年遺跡

        橋山東麓的軒轅廟,始建于漢代。廟前區最南端是龍祖廣場,地面由5000多塊天然卵石鋪砌而成,寓意黃帝帶領先民開創中華五千年文明。沿中軸線前行,過龍湖上的軒轅橋,登上95級臺階的龍尾道,來到軒轅廟山門。仿漢代風格的花崗巖建筑莊重? ??樸,氣宇軒昂。

        進入軒轅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株高大蒼郁的古柏,傳說為黃帝手植。樹高19.3米,下圍11米,飽經滄桑依然虬勁挺拔。

        軒轅廟碑亭西北角有一塊“黃帝腳印石”。腳印長62厘米,深2厘米,據鑒定為漢代文物,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腳印石寄托了后人對黃帝辛勤創業和不朽功績的敬仰,體現了中華民族“踏石留印”的精神。

        祭祀大院包括祭祀廣場、三出闕、軒轅殿、角樓等建筑,每年清明公祭黃帝典禮就在祭祀廣場舉行。軒轅殿中央是巨型石刻黃帝像,令人心生崇敬。

        沿著謁陵路,登謁陵神道,進入黃帝陵園。陵園左側為漢武帝時期修筑的祭臺,稱“漢武仙臺”。穿過欞星門,便能看到黃帝陵冢的祭亭,亭中央石碑上有郭沫若題寫的“黃帝陵”三個大字。陵冢高3.6米,周長48米,保持著原始古樸的風貌。祭謁者逆時針繞陵一周,表達追昔懷古、緬懷祖德之意。

        在陵冢正北方向的盤龍崗上,左右兩側分別聳立著一株奇柏,樹身幾無片葉,樹干盤旋而上,形似獸角,因其位置恰在陵冢背后兩側,故被稱作“龍角柏”。它們在盤龍崗上見證了世代華夏子孫對黃帝的一脈尊崇,也見證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歷程。

        登高遠望,橋山蒼茫起伏,古柏茂密蓊郁。講解員龍飛告訴記者,黃帝陵景區生長著10萬余株樹木,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3萬余株,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人工栽植最早、面積最大、保護最完整的古柏林,也是黃帝陵最珍貴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景觀。

        華夏兒女萬里尋根

        “走遍天涯路,不忘中國根,尋根在黃陵,黃陵盼你歸。”千百年來,不遠萬里前來拜謁祭陵者絡繹不絕。

        據《竹書紀年》記載,從黃帝逝世時起,華夏民族就開始了祭祀黃帝活動。

        4. 西安黃帝陵在什么地方

        陜西省黃陵縣在夏商時期屬橋國領域。西周時期稱白翟地。西漢時設(狄)道縣。東晉時期設中部縣。隋開皇六年(581年)改中部縣為內部縣。

        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稱 中部縣至明清。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因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寢所在,將中部縣更名為黃陵縣至今。

        5. 陜西黃帝陵景區介紹

        進山門后去軒轅廟祭奠焚香,觀賞黃帝手植柏,觀覽碑石,再去祭祀大殿祭奠,然后登橋山拜竭黃帝墓

        6. 陜西黃帝陵位置

        黃帝陵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一公里的橋山之上,山上8萬株參天遍野、長青不凋的古柏簇擁環繞著黃帝陵。山下沮河繞陵緩緩而過,山頂有一塊“下馬石”,上書“文武官員至此下馬”。在“下馬石”左前方,沿著石砌臺階前行數百米,有十數米高的大土丘,稱“漢武仙臺”,傳漢武帝北征匈奴,歸來時祭祀時筑。由此北行二三十米,就是黃帝陵。陵高3.6米,周長48米,四周砌有1米多高的花墻。陵前大石碑上刻有“橋山龍馭” 4個大字,相傳黃帝即由此乘龍升天。再前有祭亭,紅柱綠瓦,四角飛檐,亭中石碑刻“黃帝陵”幾個字是1958年毛澤東主席轉請文物大家、文化大家郭沫若題寫。1961年這里被國務院公布為保護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列第1號古墓葬。

        1990年代開始,在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關注下,在橋山山麓修建了祭祀大殿和祭祀廣場。總建筑師張錦秋院士秉承“山水形勝,一脈相承,天圓地方,大象無形”的理念,把祭祀建筑和周邊山川形勝做了極佳的處理,無論是遠觀還是近瞅,威儀感皆有。中國人比較含蓄,凡事不喜張揚。喜歡在潤物無聲中將思想、文化蘊含于建筑符號中,形成獨有的建筑美學。而這種獨特的美學在黃帝陵顯得尤為突出。

        祭祀? ??殿,也叫軒轅殿。以上古祭祀祖宗、天子的太廟為基礎,以“黃帝明堂”為原體,以漢代建筑為風格,由36根園形石柱圍合成40米×40米的方形空間,柱間無墻,上覆巨型覆斗屋頂。頂中央有直徑14米的園形天窗。藍天、白云、陽光直接映入殿內,整個空間顯得恢宏神圣而通透明朗,大殿地面采用青、紅、白、黑、黃五種彩色石材鋪砌,隱喻傳統的“五色土”,以象征黃帝恩澤的祖國大地。軒轅殿正中懸掛的“軒轅殿”三個金字匾額出于著名書法家黃苗子之手。

        軒轅殿里黃帝神位以浮雕形式刻于大型石材上,立于大殿正中偏北處。以東漢恒帝建和元年建于山東武梁祠的黃帝石刻畫像為藍本,像高4.1米,寬2.92米。一手指向天空,一手置以胸前,側身向前,似乎在告訴后面的人,隨我前行。也顯出黃帝的古樸神韻和“一指定乾坤”的神秘與傳奇。站立于西側仰視,黃帝堅毅剛強,似在領導先民奮斗創業;正面仰視,黃帝慈祥親切、意境高遠;東側仰視,黃帝欣慰自信,似在注視著炎黃子孫和神州大地……當陽光升起,黃帝像最東南角先受到陽光的照射,然后隨著太陽的移動,到了正午時分,陽光正射,整個黃帝像都沐浴在陽光中,形成天、地、陽光共集一身的神奇景象,體現出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觀。

        大殿對面的祭祀廣場幾百面公祭時用的黃色盤龍圖案的幡旗整齊地排列在廣場兩邊,微風吹過,旌旗烈烈。象征天子等級的九對2米高的三足青銅牛鼎依次排列在龍旗之前,一言九鼎的博大氣度,穩立于祭祀廣場之上。龍旗北端陳列鐘鼓。東側鐘身為淺浮雕黃帝功德圖,正中鑄有“龍魂”二字。西側的鼓臺與鐘臺對稱對應,號曰“聞天”。設計兼顧禮樂鐘之外形、廟堂鐘之音響和時代之風采,是用于公祭軒轅黃帝陵的禮器。表現了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體現鐘銘盛世、龍鳳呈祥、天人合一的意蘊。每當公祭典禮開始前,鐘鼓齊鳴,悠遠悠長悠揚,聲傳十里外。前人有心,建筑有形,數不盡的炎黃子孫,代際相承,種樹、修葺,整修,為后世子孫營造出了宏偉、莊嚴、古樸的氛圍。橋山峨峨,沮水泱泱,翠柏參天,此實為炎黃子孫祭祖圣地。

        翻開陜西省地圖,可以看到黃陵縣正好處于陜西省的中間位置。其實,這里,以前就叫中部縣。1944年,因黃帝陵寢在這里的原因,彼時的國民政府將其改為黃陵縣。這恐怕是國內最早因為名勝古跡而改名的地方了。地名具有社會公共歷史文化產品屬性,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歷史事件、典故、文化全包含在其中,中部縣改稱黃陵縣,一目了然。

        當時,日寇于我中華大地上肆虐猖狂,亡國亡族亡種危機最甚,改名黃陵縣除了對始祖發自內心的一種尊崇外,大概也是為了高揚始祖旗幟,以振奮全體中國人,以告訴全體中國人,勿忘吾之民族為千載綿延的黃帝子孫,我們這個民族歷經百代,瓜瓞泱泱,從未絕滅,今日此時之苦之痛之傷之亦是一時之小坎,全民團結,定能勝利。當然,這也是今日之猜測臆想罷了,但民國時期,大師云集,教授學養深厚,學人史識豐博,改稱黃陵縣,并無反對聲,恐怕不是隨聲附和,無稽之談,一時興起。恐怕也不似今日為旅游開發和名牌效應而興起的更名熱潮。

        黃帝陵的意義似乎還不僅于此。清末,1908年同盟會曾專程派員祭掃過黃帝陵,陵前明志以期推翻滿清政權;1937年清明節,抗戰爆發前夕,為驅除外敵,國共于黃帝陵前共同祭祀過黃帝陵;1946年,臺灣知名人士組織了“臺灣光復致敬團”,專程赴黃帝陵拜謁,表達其回到祖國懷抱的民族? ??情和認祖歸宗的情懷。1997年、1999年,香港、澳門回歸后,兩地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何厚鏵先生分別親筆題寫了香港、澳門回歸紀念碑字,并于1998年、2000年清明節先后立于軒轅廟內,用這種古老的祭祖方式來告慰我們的老先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開始走向強大,開始走向強盛。在黃帝陵前虔誠祭祀,向祖宗明誓,成為一種慣例,抑或傳統。讓老祖宗見證著發生著的一切,想向老祖宗說明什么。也許,什么都不用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黃帝陵

        黃帝,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最初雛形。“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肇啟鴻蒙,修德振武,韶德懿行”,是農業、畜牧業生產的創始人,發明創造了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數,古籍稱“黃帝定百物之名”、“凡技術皆自軒轅始”。功勛赫赫、日月可彰。五千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在“得其利、畏其神、用其教”。由于功勞甚大,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傳頌成神人合一的中華民族祖先形象,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人文初祖。黃帝,使華夏民族由蠻荒時代跨入了文明時代,其豐功偉績理所當然地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人們為了表達對人文初祖的懷念之情,在其陵寢所在地——橋山黃帝陵前立廟祭祀。在之后的幾千年里,祭祀活動從未中斷。從夏商周到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時段將黃帝同時作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無一例外地將其作為祖先而祭奠。

        《竹書紀年》載,第一次祭祀黃帝,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黃帝仙逝后,由黃帝的大臣左徹“削木為黃帝之像,帥諸侯朝奉之”;而祭祀黃帝成為制度距今4000年前。《國語·魯語上》載:“故有虞氏褅(音帝,祭祀)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后氏褅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有虞氏就是舜及其后裔;祭祀黃帝是其祖先崇拜和制度。《穆天子傳》記載,距今近3000年前,周穆王“升于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豐隆之葬,以詔后世。”公元前422年,秦靈公三年,秦靈公“作吳陽上上畤,專祭黃帝”。漢初,高祖劉邦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事禮祠之如故”。并曾制定《置秦皇楚王陳勝等守冢詔》,確立了一系列遺產保護政策,爾后兩千多年的歲月里,歷代王朝或有曾增損,但基本格局是不變。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元封元年,親率18萬大軍征朔方還,祭祀黃帝陵。在黃帝陵前留下了一大土堆,號曰“漢武仙臺”。東漢光武帝、明帝、章帝等都有祭祀黃帝的記載。

        及至隋唐,國家在黃帝陵寢進行祭祀成制度化。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距今1200多年。朝廷設官管理黃帝陵、廟,遣官按時祭祀黃帝。到了宋以后,國家黃帝陵廟的致祭受到了格外的重視。宋這個朝代很奇怪,國力、軍事、威望上和漢唐比,已經收縮、內斂的很多,屢受周邊民族入侵,甚至多次簽訂屈辱的城下之盟。但是在文化上、經濟上,歷經前邊幾十個王朝的螺旋式累積,爆發式地躍上了歷史的頂峰。尤其是文化方面,理學蔚然成風。而理學尊崇黃帝,尊崇黃帝文化。故而,此時亦重視黃帝陵的祭祀,以昭示正統,以示范天下。宋初,趙匡胤下旨,凡是前代功績昭著澤及后人者都應該加以崇祀,不得使其廟貌荒蕪。當時的軒轅廟被列為重點加以整修維護。同時規定朝庭每三年祭祀一次黃帝陵廟。為了祭祀的方便,將唐代宗大歷年間中設置的黃帝廟從橋山西麓移至今黃帝廟所在地。

        元作為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為表示其統治合法性,? ?認同黃帝文化,對黃帝陵廟的祭祀也很重視。《元典章》中規定,黃帝與伏羲、神農都是開天辟地的先祖,國家應該祭祀,而且也專門撥付資產以保護修葺之。

        明代,朱元璋認定全國范圍內有34處帝王圣賢陵寢需要作為祭祀對象。橋山黃帝陵被列為國家祭祀始祖的圣地,并要求每次祭陵的祭文、祭祀日期、祭品名稱、數量和主祭、陪祭官員姓名都要刻石立碑。他特遣中書省管勾甘赴黃帝陵致祭,留下了現存最早的一篇祭祀黃帝陵的祭文。同時,設立品秩為五品的護陵官二人,爾后來的縣令即為護陵官。1375年,明太祖朱元璋降旨在軒轅廟大殿內塑造軒轅黃帝像一尊,以便利后世瞻仰和祭奠。以后每三年一次,大祭祀由皇帝親寫祭文,由太常寺派遣大臣攜帶香帛、貢品前來橋山祭祀。有了太祖的示范,有明一代,載入史冊的祭祀黃帝活動14次。

        清沿襲明,次數較明代多,大約30次。康雍乾等帝對熟稔漢文化,知道統治者的合法地位對于管轄治理這么大的一個國家有多么的重要,似乎也基于此,清時更重視、在意對黃帝的祭祀。這一點,元和清有神似之處。今天,我們去黃帝陵碑廊,就可以看到彼時的多塊御制祭文碑。碑刻無言,碑石有痕,這歷史的記憶,全在那斧鑿刀刻之間。

        黃帝陵

        進入民國。

        孫中山在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曾親撰祭文,專程派員赴黃帝陵祭祀。民國時代,時局動蕩不安,政權更替頻繁,軍閥混戰,歷屆政府都顧不上祭祀黃陵。而第二次由官方祭祀已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1933年8月22日,國民黨元老邵元沖,收到西安《西京日報》社社長丘元武寄來的陜西中部縣黃帝陵照片多張,認為“殊可珍貴”。由此萌生了祭祀黃帝陵的念頭。次日,邵元沖即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提出倡議:“黃帝為中華民族之始祖,故陜西中部縣之黃帝陵,應崇其祀典,提倡國人年年祭謁。斯也提倡民族主義之原也。”他認為祭祀黃帝陵是發揚孫中山倡導的民族主義的最有效行為。國家層面應該組織進行祭祀。并于1934年與戴季陶等人發起倡議施行民族掃墓節。規定每年清明日為民族掃墓節,由國府中央派員前往祭掃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

        1935年3月31日,邵元沖自南京啟程前往陜西,他在日記中寫道:“連日陰雨冥晦,本日天忽放霽,知黃帝之靈來接也”。4月4日,國民黨中央代表張繼、邵元沖會同國民政府代表鄧家彥,陜西省方面邵力子、郭英夫、馮欽哉、雷寶華、李成鋼、宋志先等人前往中部縣祭拜黃帝陵。由于天氣和交通的原因,于6日下午到達中部縣,改定為4月7日致祭黃帝陵。4月7日早晨8時,公祭黃帝陵儀式開始,張繼、邵元沖、鄧家彥代表中央政府進行主祭,邵力子、郭英夫等六人代表陜西地方進行陪祭,當地有民眾5000余人參加了祭祀過程。典禮儀式為全體肅立、主祭者就位、上香、獻爵、獻花、恭讀祭文、行三鞠躬禮等程序(《中央日報》,1935年4月15日《中樞代表祭掃先陵之經過》)。儀式完畢之后,張繼等人又繞黃陵一周進行參拜,方才離開橋山黃陵,這便是1935年民族掃墓節公祭黃帝。

        1935年國民政府公祭黃帝,是整個“民族掃墓節”系列活動中最重要的公祭活動。除了公祭黃帝之外,陜西還公祭了周陵、茂陵。“中央此次舉行民族掃墓節,祭周陵、茂陵及黃帝陵,其意義厥為喚起民眾,追念我漢族祖宗,發揚我民族精神。”(《申報》,1935年4月21日《張繼由陜返平,將籌款修葺黃陵》)。正是因為1935年公祭黃帝大典的舉行,彼時的國民政府開始在全國發布政令,要求推行“民族掃墓節”,以“? ??揚民族歷史精神”而團結抗戰。

        以祭祀黃帝為主的民族掃墓節能夠在全國推行,固然與于右任、戴季陶、邵元沖等國民黨元老的努力分不開,更重要的是與當時的國內形勢有關。9.18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加緊蠶食中國,民族安危旦夕,國民黨中央政府也冀望通過民族掃墓來激發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將各方的資源整合在國民黨的旗幟之下。

        1936年民族掃墓節,時任陜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代表官方赴黃帝陵公祭黃帝。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西安事變”,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前提下,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1937年3月,蔣介石與周恩來在杭州判時提出,國共共祭黃帝陵。此時家國情形何堪,共祭意義自然不同一般。

        1937年4月5日清晨7時,國共兩黨在黃陵前舉行民族掃墓典禮,祭祀黃帝。國民黨方面有中央代表張繼,國民政府代表孫蔚如主祭,劉震東、于學忠等參加陪祭,共約千余人。中共方面派出了林伯渠作為代表參加祭祀,雖然當時國內一些主流報紙如《申報》、《大公報》并未對中共參加祭祀進行報道,只有《益世報》提了一句:“陜甘邊區新編軍隊,亦派代表4人參加,以示尊崇整個民族祖宗之意。”但當時中共的機關報《新中華報》對林伯渠參加公祭有詳細報道:“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特派代表致祭黃帝墳墓,舉行民族掃墓典禮,蘇維埃政府代表蘇區內全體公民為對中華民族之始祖致敬,并表示誓死為抗日救亡之前驅,努力實現民族團結計,特于五日派遣代表前往參加。該代表在民族掃墓典禮上恭讀了祭文,以寥寥數句描述黃帝功績,大量篇幅表達現實訴求,指責日本侵略和漢奸橫行,痛恨國家的滄落,望各黨各界組成民族統一陣線以救國家于危難,實現‘還我河山,衛我國權’之宏愿。”(《新中華報》,1937年4月6日《蘇維埃代表參加民族掃墓典禮》)

        從祭文的內容來看,國共雙方在對黃帝的認識上,有諸多相同之處,都承認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和象征、稱頌黃帝的豐功偉績以及強調通過公祭黃帝來發揚民族精神的民族主義。相較而言,毛澤東親手書寫一篇這篇《祭黃帝文》,把中華兒女為國效命,劍履俱奮的慷慨躍然紙上,此番告祭情懷,不獨遠超國民黨的祭文,亦為歷代祭文之拔萃者,被譽為中華民族抗日的“出師表”。毛澤東當時寄將這篇祭文寄給以《大公報》記者身份到延安采訪的范長江,希望他幫助發表。不過,這篇祭文最終未能見諸國統區的報刊。今日想起,實為憾事。

        歷史的看,在抗戰國勢艱難之際,設置民族掃墓節,舉行全民族公祭黃帝大典,追念中國歷史先賢,的確有團結民眾,振奮民族精神御辱殺敵的積極意義。

        1937年國共共祭黃帝陵之后,雙方又于1938年、1939年又兩次合祭黃帝。1942年冬,蔣介石曾題寫“黃帝陵”三字,刻成石碑,立在黃帝陵。從1935年到1947年,國民政府每年都于民族掃墓節派員前往陜西黃帝陵公祭黃帝,未有間斷。1948年和1949年的清明節,國民政府在陜西省政府大樓北端布置禮堂,還舉行遙祭黃陵大典。

        1949年后,國民黨對于黃帝祭祀的活動也未曾中斷。除了例行的春祭和秋祭,每年4月5日清明節,在臺北舉行“遙祭黃帝”典禮,初獻、亞獻、終獻,程序一樣不少。而海峽這邊的黃帝陵,也照常按時按節祭祀著。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同文,在同一時間祭祀同一祖宗,都表達著炎黃子孫對始祖的緬懷之情和最深的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民黨要人中,于右任的黃帝情結也頗讓人感念。他1918年回陜祭陵,返回南京后即搜集整理先秦以來有關黃帝事跡和傳說的記載 ,花十數年時間,分目編纂,詳加考證,輯成一書,取名《黃帝功德紀》,于1935年出版。書中詳細敘述了黃帝世家傳承,黃帝與中華民族、黃帝與中國文化、黃帝的功德等等。冊子很薄,不到百頁,但厚重、滄桑、榮耀全在期間,讓人不禁慨嘆。

        1948年3月黃陵縣解放,黃帝陵祭祀一如既往循例舉行。清明節期間,陜甘寧邊區政府和西北人民解放軍有關領導前往黃帝陵祭祀。1949年清明節,陜甘寧邊區教育廳和黃龍專區專員前往黃帝陵致祭。及至以后,祭祀活動也一直在繼續。1980年代以來,每年都有大批港澳臺同胞及海外的華僑華人回國祭拜黃帝陵。1984年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和夫人專程拜謁黃帝陵并留言:“世界各族皆兄弟,黃帝子孫獨人杰。” 1988年,臺灣“外省人返鄉探親團”一行25人拜謁黃帝陵,他們身穿特制套服,胸前印有“想家、想家、想家”的字樣。2005年4月5日,蔣孝嚴專程來陜參加清明公祭黃帝大典。2009年4月3日,馬英九在臺北遙祭黃帝陵,后任內六度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中國國民黨領導人連戰、吳伯雄、江丙坤、林豐正,新黨主席郁慕明,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也先后來黃帝陵謁陵祭祖。

        “禮有五經,莫重于祭”。古代中國人,認為只有祭祀和打仗是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功利性活動,都與當時的祭祀有密切的聯系。《國語·魯語上》“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故而,慎終追遠就成為是我們這個民族自古就有的傳統。祭天地,袛宗廟,祀祖先,拜鬼神,朝四方,各種祭祀,樣式百般,并由此衍生蔚為大觀的祭祀文化。而由祭祀文化又衍生出更為宏大的禮樂文明,也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干。

        黃帝,帶領華夏民族的先民們開辟洪荒,肇啟鴻蒙,開啟了中華民族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先河,成為中華文明的源頭,是中華文明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更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肇創者。幾千年來,我們祭祀黃帝不輟,不就是為紀念它發明了,造就了中華文明嗎?黃帝陵前,肅立靜默,心香一炷,告慰始祖,子孫們在延續著,傳承著現任開創的基業,正在發揚光大。

        神農、伏羲、女媧、燧人,這么多傳說中的中國老祖先,為何選擇祭祀黃帝呢?為什么要在這里尋根祭祖,憑吊懷古呢?而我們又為何稱自己為炎黃子孫呢?

        1840年起,國門漸次被打開。國家內憂外患,殘破不堪,在屢次交鋒中,一敗涂地。神州什么時候受過這等屈辱?受傳統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開始痛定思痛,在覺醒中向西方學習的同時,也開啟了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這些人認識到民族國家的重要性,認為彼時首要的任務就是“民族建國”,即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民族統一國家,以救亡圖強。同時,為反對滿清政權,正名漢民族傳統,區別夷狄,必須結合“大群”,尋找一個“可以統一大群之主義”,這就是民族主義。在這個過程中對黃帝的尊崇和黃帝作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地位不斷得到強化和高度認同。

        1903年,國劉師培《黃帝紀年論》寫到“凡一民族,不得不溯其起源。為吾四百兆漢族之鼻祖者誰乎?是為黃帝軒轅氏。是則黃帝者,乃制造文明之第一人,而開四千年之化者也。故欲繼黃帝之業,當自用黃帝降生為紀年始。”幾乎就在同時,《江蘇》雜志第3期刊登了“中國民族始祖黃帝像”,并且公開改用黃帝紀年。同時,陳天華的通俗革命小冊子《猛回頭》、《警世鐘》,較早刊登黃帝畫像,并且縱情高呼黃帝為“始祖公公”,更使黃帝廣泛地深入人? ??。甚至辛亥革命后,在紀年方面,都開始流行“黃帝紀年”。1905年,同盟會成立前夕,宋教仁創刊《二十世紀之支那》,也采用了陳天華所刊登的黃帝畫像,并且配以題詞:“起昆侖之頂兮,繁殖于黃帝之滸。借大刀與闊斧兮,以奠定乎九有。使吾世世子孫有啖飯之所兮,皆賴帝之櫛風而沐雨。嗟吾四萬萬之同胞兮,尚無數典而亡其祖!”

        應該說,黃帝作為源遠流長且為億萬國人所認同的文化符號,對于同盟會的建立與辛亥革命的勝利,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自清末以來形成的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象征的意識,終民國一代直至今天,成為華人普遍接受的觀念,這也就不難理解時至今日延綿不絕的公祭黃帝行為

        7. 西安到黃帝陵沿途景點

        西安城東客運站 西安-黃陵 發 車 時 間 首班 11:45;末班 16:25;約30分鐘一班 主要旅游景點 黃帝陵 車 型 票 價 中級:39元;高一級:40元、45元、49元,+2元(燃油附加費)+1.5元(站務費)預計運行時間 3小時 途 經 站 點 銅川 里 程 (km) 197

        8. 西安黃帝陵景點圖片介紹視頻

        黃帝陵不在西安,黃帝陵所在的橋山,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約一千米處,是子午嶺向東延伸的部分。子午嶺南北而行,北為“子”,南為“午”,故稱“子午嶺”。橋山總面積566.7公頃,山體渾厚,氣勢雄偉,沮水三面環流。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蓋面積為89.1公頃,計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萬多株,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9. 西安黃帝陵景點圖片介紹大全

        駕車路線:全程約198.3公里

        起點: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1.西安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沿秦陵北路行駛90米,右轉進入秦俑館公路

        2) 沿秦俑館公路行駛6.9公里,朝臨潼/西安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3) 沿匝道行駛750米,直行進入連霍高速

        4) 沿連霍高速行駛14.5公里,朝西安繞城/延安/長武/漢中方向,稍向右轉進入方家村立交橋

        5) 沿方家村立交橋行駛600米,過方家村立交約300米后,直行進入西安繞城高速

        6) 沿西安繞城高速行駛13.8公里,過紅旗廠高架橋,朝三原/銅川/黃陵/延安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呂小寨立交橋

        7) 沿呂小寨立交橋行駛1.5公里,直行進入包茂高速

        8) 沿包茂高速行駛5.6公里,直行進入草灘渭河大橋

        2.沿草灘渭河大橋行駛2.0公里,直行進入草堂渭河大橋

        3.沿草堂渭河大橋行駛47.2公里,直行進入西延高速

        4.沿西延高速行駛53.4公里,朝宜君/黃陵/G65/延安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5.沿匝道行駛2.2公里,直行進入包茂高速

        6.沿包茂高速行駛44.7公里,在黃陵/店頭出口,稍向右轉上匝道

        7.沿匝道行駛330米,直行

        Hash:20692c81d592aa61b669239819e3ea7889cc1cda

        聲明:此文由 夢相隨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