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丁山鎮旅游景點「宜興丁山鎮旅游景點介紹」
導讀:宜興丁山鎮旅游景點「宜興丁山鎮旅游景點介紹」 宜興有哪些景點 丁蜀鎮的風景名勝 宜興市丁蜀鎮現在有多少個村? 宜興市丁蜀鎮的居民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呢? 誰知道丁山在哪里
宜興有哪些景點
宜興是全國聞名的太湖風景名勝區陽羨景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有國家AAAA級風景區6個。善卷洞風景區及周圍諸多“梁祝”遺跡更為吸引游人;玉女潭巨石環繞,一汪凝碧,常年不涸;蜀山東坡書院和閘口天遠堂的西府海棠為蘇東坡創建和手植;宜城有紀念“陽羨第一人物”周處的周王廟、太平天國輔王府、徐悲鴻紀念館等人文景點。近年,注意保護自然風貌,開發生態旅游,并利用城邊丘陵山地和氿濱水面,建成龍背山森林公園、宜園、洑溪河公園、濕地公園、東氿公園等生態公園,一個“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園中”的山水旅游城市漸已形成
宜興竹海風景區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宜興市。宜興盛產竹,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稱
宜園
宜園是一個以小橋流水為基調、古典形式的現代江南園林,是團氿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籌建于2003年初,建成于2004年10月
玉女潭
玉女潭坐落在宜興市西南23公里湖滏鎮的蓮子山上,景區面積16公頃,游程約2000米長。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館區20000多平方米,展館3000多平方米
周培源祖居位于宜興芳橋鎮后村,原有兩處。一處在后村河南,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誕生地,80被大火焚毀。現存的一處為周培源父親周文伯于民國初所建
東坡書院
東坡書院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宜興丁山買田講學之地。書院歷經滄桑,多次被毀,多次重建,現今留下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
徐悲鴻故居
徐悲鴻故居位于屺亭橋塘河西側,為磚木結構3 開間閣樓房屋,占地518平方米,建筑面積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鴻原生活起居間、弟妹生活間、徐父授書房及一個天井。2000年經重新修建后已正式開放
太平天國王府
太平天國王府位于宜城通貞觀路,始建于清代,原為史姓宅第,1860年(清咸豐十年)太平軍攻克宜興后,成為輔王楊輔清的府第,后又曾作為忠王李秀成的行轅,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善卷風景區
善卷洞與比利時之漢人洞、法蘭西之里昂洞稱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位于宜興城西南三十五公里的龍池山。1982年被列為省級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一千八百多畝
張公洞風景區
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巖溶洞、宜興“三奇”之一。位于宜興城西南約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東北的無錫市60多公里。
隸屬于宜興市陽羨生態旅游區管理委員會,1919年,宜興紳士儲南強修整張公洞,1934年11月11日對外開放。
景區面積0.36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風景名勝區的陽羨風景區主要景點之一,古代荊溪十景之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靈谷風景區
有“靈谷天府”之稱的靈谷風景區位于市區西南25公里的湖滏鎮境內,風景區面積0.13平方公里,相傳象征五谷豐登的田道仙姑靈姑娘在此隱居,故稱之為“靈谷洞”。
西晉周王廟
周王廟,又稱“英烈廟”、“周孝侯廟”,位于宜城鎮東廟巷內,始建于晉元康九年(229),是為祭祀晉平將軍周處而建的專祠,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丁蜀鎮的風景名勝
蠡河蜀山古南街
比起一幢幢高樓大廈和現代化的商住樓,那些古意的老街,作為歷史文化的積淀,作為一種地域文化的象征,將遠逝的滄桑或多或少地顯現了出來。一個城市,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如果沒有了老街,好比歷史行走到這里突然停下了腳步,沒有了溫暖的民間煙火,也斷掉了城市的文脈之根。正如一個暴發戶,大腹便便,油頭粉面。你可以羨慕他的財富,但你對他貌似的富足卻尊敬不起來。在這點上,我對我所生活的城市是打心眼里滿意的。這個有著七千多年制陶史并被稱之為“中國著名陶都”的江南小城--宜興市,便有著許多老街,其中保存比較完好被當地人稱之為“南街”的老街,綿延在蘇東坡所說“此山似蜀”的蜀山腳下,緊挨著歸隱鄉野的范蠡泛舟過的蠡河,不溫不火在演繹著陶都的故事。 蜀山古南街位于宜興市丁蜀鎮,南臨蠡河,北依蜀山。
它所承載的不僅僅是享譽中外的紫砂壺,而是由水、火、土所揉合成的一種質樸恬淡的紫砂精神。蜀山古南街是顯得那么的孤獨和微不足道,好象只能在孤芳自賞中找到自在的美麗。但是不然,老街的美是一份古色古香的返樸歸真的美,是一種現代文明所無法創造的文化的美民俗的美和鄉情的美。南街尚處在“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境地,這是好事。畢竟可以杜絕人來人往擁攘的游客,可以杜絕提藍小買的追逐和毀滅南街的商業俗氣。南街在陶都的心臟,不喧嘩不浮躁,含蓄而內斂,紫砂文化的積淀,早磨礪得它榮辱不驚。一扇幽暗的不起眼門的背后,里面都會蘊含著一段超越時空的紫砂故事。在南街從容悠然的背后,南街的子孫們也匆匆地追趕著時代的腳步,他們用陶瓷藝術特有的魅力,為老街增添著別一種深層次的美。蜀山古南街,在歷史的長河中永葆自然的本真,在極端落寞的美麗中給陶都保留了一份充滿了吳地文化底蘊的驕傲。
東坡書院
蘇東坡,名軾,四川眉山人。他在北宋元豐年間,曾先后三次來到宜興,對陽羨山水懷有眷戀之情。他看到獨山峰巒如黛,清溪縈繞的迷人景色,曾感慨地說:“此山似蜀”。他在《桔頌》時聲稱,要在這里買一小園,種桔三百本以度晚年。他吟有“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從造物游”之句,后因仕途坎坷,未得如愿以償。宜興人為了紀念蘇東坡,就將獨山改名為“蜀山”,并在東坡講學處建造“似蜀堂”。明天順年年間,宜興人工部侍郎沈暉建筑造了“東坡書院”,占地三十多畝,講堂六楹,中立蘇軾像,每月朔望講學,清康熙、乾隆間都曾修葺,后毀于咸豐太平軍之役,同治八年重建,光緒八年再修,每逢東坡誕辰舉行紀念活動。1983年,丁蜀鎮政府再修東坡書院。
在宜興閘口鄉永定村,有宋元豐七年,蘇東坡手植于邵氏庭院的“西府海棠”,所以又稱“東坡海棠”,每逢春日海棠盛開。
地址:宜興市丁蜀鎮東北隅的蜀山山麓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館區20000多平方米,展館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國規模和影響較大的陶瓷博物館,并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宜興悠久的制陶歷史和燦爛的陶瓷文化,通過各個歷史時期的藏品在這里得到充分的反映,從新石器時期中期至今的70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陶瓷是宜興引以為豪的生命贊歌,無數的能工巧匠孕育了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漢代的陶器、兩晉的青瓷、宋明的均陶和明清的紫砂,以及當代的彩釉陶、美術陶、精陶等品種,展示了宜興的風采和凸現了陶都的地位,新中國建立以來,它始終是宜興對外宣傳的“窗口”和走向世界的“名片”。
多年來,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積極發揮了展示、傳播保護、研究的功能,多次承辦了國內外的大型活動,接待了無數的國內外重要來賓。作為宜興重要的文化載體,是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丁蜀鎮的四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進步中必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地址:宜興市丁蜀鎮丁山北路150號
江蘇省宜興觀光農業科技示范園,位于太湖沿岸,南北總長5.5公里,面積13500畝。1997年,被列為江蘇省觀光農業科技示范園,2002年被批準為省重點農業科技師范園區。
園區已初步形成十個產業基地:1、糧油生產基3500畝;2、銀杏豐產林基地1500畝;3、綠化苗木基地610畝;4、花卉培育基地50畝;5、新品水果基地80畝;6、蔬菜基地870畝(設施種植200畝);7、水產養殖基地100畝;8、畜禽養殖基地200畝;9、農副產品加工基地100畝。
園區已創辦了“宜興晨凱花業有限公司”、“宜興市安康綠色環保公司”、“丁山油品加工廠”。已建標準化玻璃溫室5500平方米,配套了2噸級環保型鍋爐1臺,250KV變壓器1臺。園區完成了土地整理、防洪保安設施、交通運輸道路、園區防護林體系建設等工程。
園區以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外向農業、現代農業為目標,創建了一個科技領先、設施先進、產業獨特、結構優化、環境優美、高產高效,集新品開發、生產經營、科技示范、觀光休閑于一體,全省一流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為爭創國家級科技示范區奠定基礎。整個園區規劃為“一帶八區”“一帶”:太湖生態農業科技觀光帶將充分展示現代農業和太湖自然風光;“八區”:綠色糧油科技示范區:面積4000畝、新優名品花木園藝區:面積3800畝、生態林業科技示范區:面積2400畝、超市蔬菜科技示范區:面積2000畝、生態養殖科技示范? ??:面積1000畝、太湖游樂休閑渡假區:面積300畝、農副產品加工貿易區:面積250畝、農業科技服務培訓區:面積20畝。
娘娘廟舊址在蜀山東面偏南一端的山腳下,再往東是城隍廟。《重刊宜興縣舊志》說,相傳三國時期,十五歲的孫權出任宜興縣縣長。在一次帶役追捕盜賊來到蜀山時,突遇群寇襲擊追殺。情急之中遇三少婦出手相救,把他藏于柴堆而躲過一劫,而三少婦卻因此被盜賊追迫跳崖殉命。孫權稱帝后,多次查訪三女姓名而未果,逐于其地設祭,并于赤烏三年(公元240年)立廟,稱娘娘廟。據說宋太平興國時三少婦成神顯靈異,被朝廷加封三夫人,寺稱三夫人廟或三姑廟,后世尊號顯圣禪寺。娘娘廟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多次被毀于兵荒戰亂,又多次得以重建。
清光緒二十年,蜀山民眾再度集資打造。建成的顯圣禪寺占地二十余畝,三進,有東西看樓各六間,大殿十九間,后宮樓五間,觀音殿三間,大門十六間等,供奉菩薩二百多尊。每年夏歷八月初一至初十為廟會日,民國中期廟會時,車水馬龍,日客盈萬,信眾遠及滬寧杭地區。抗戰時再遭損毀,后大修,解放后破除迷信,寺廟改造為蜀山農業社倉庫。七十年代末期,其址建成了紫砂新村。
今天我們看到的顯圣禪寺為1994年宜興市政府批準,并由上海寶山凈寺法師福海負責的重建廟。新廟從山腳造到山頂,占了蜀山整整一面東坡。重樓疊升,飛檐張闊,氣勢恢宏。從山門殿向上,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等。觀音殿和地藏殿在天王殿與大雄寶殿之間,相向而建。天王殿南側有無量壽殿,供奉三位娘娘的顯圣殿在無量壽殿后上方,兩殿規模略小,內部陳設也顯得緊湊。
天王殿里有韋陀像,這是唐宋以來中國佛廟的慣例。韋陀是四大天王手下三十二將第一將,并與珈藍一起成為印度佛教里的兩大護法神,但韋陀來到中國后面容體貌明顯漢化,著裝也是一身中國武將裝束。印度珈藍供奉給孤獨長者或波斯匿王,中國則干脆換成了關公。天王殿中的韋陀神像一般手持降魔杵,也稱韋陀杵。這個韋陀杵的持法在過去卻極有講究,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寺廟,可以招待云游僧侶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寺廟,可以招待云游僧侶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點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云游僧侶免費吃住。古人真是聰明,如此開誠公布,使云游僧侶一目了然,免得問訊起來雙方尷尬。
地址:宜興市丁蜀鎮東北隅蜀山
宜興市丁蜀鎮現在有多少個村?
丁蜀鎮 丁蜀鎮龍溪公園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位于長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東瀕太湖,西部為天目山余脈,面積73平方公里,人口14萬,屬宜興市市區。2000年江蘇省將宜興市規劃定位為“我國著名的陶都,江蘇省重要的工業旅游城市,蘇、浙、皖接壤地區的商貿綜合服務城市”。 丁蜀鎮山水相依,風景秀麗,人文薈萃,是著名陽羨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江南旅游勝地之一。 丁蜀鎮以盛產陶瓷而聞名中外,陶文化源遠流長,制陶歷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 。目前是我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和陶瓷產品銷售集散地,被譽為“中國陶都”。丁蜀鎮先后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陶瓷藝術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008年通過江蘇省衛生鎮考核,正式成為"江蘇省衛生鎮"。 丁蜀鎮早在1995年就被江蘇省列為對外開放工業衛星鎮,目前已形成了陶瓷、紡織、機電、化工、輕工、建材、工藝品等富有地方特色、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流通服務業十分發達,是蘇浙皖三省交界處重要的人流、物流交匯中心。境內蘊藏著豐富的陶瓷原料、石灰石等資源,物產豐富,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 丁蜀鎮是太湖“西走廊”上的重鎮。地理位置優越,歷來是商家必爭之地。過境的寧杭高速公路、錫宜高速公路、新(沂)長(興)鐵路和104國道使之成為溝通寧、滬、杭的交通樞紐,至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的車程均不超過2小時30分鐘。河網交錯,大型船隊可直達上海、張家港和江陰等港口,建有集裝箱碼頭一座,水路運輸經濟便捷。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丁蜀鎮--這座具有5000多年文化的歷史名鎮,必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丁蜀鎮位于宜興市東南部。東瀕太湖,南靠浙江省長興縣,西鄰湖父鎮,北接宜城鎮、大浦鎮。面積97.7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788萬。鎮駐地建成區面積10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丁山解放路,在市政府駐地東南10千米處,郵編:214221。 由丁山、蜀山、湯渡三處合并而成,取前二者首字得名。1956年成立丁蜀鎮,1959年1月成立丁蜀公社,1959年5月,仍改為丁蜀鎮,1986年周墅鄉并入,1992年川埠鄉并入,2004年伏東鎮并入。 2005年,全鎮轄定溪、雙橋、尹家、西望、蜀山、通蜀、芳溪、三洞橋、周墅、塍里、建新、任墅、紅衛、趙莊、蔣笠、上壩、凰川、前龍、大港、蘭山、洑東、陶淵、川埠、查林、洛澗、潛洛、頭陽、? ??砂28個村和蜀北、航運、南河、蠡墅、湖瀆、丁山、解放、西莊、東山前、化新、張邊、鑫圩、丁南、公園路、彩陶、南山、龍溪、畫溪、湯渡、潘南20個社區(其中,川埠、查林、洛澗、潛洛、頭陽、紫砂6個村實際由環科園管理)。 2006年,宜興市委、市政府決定調整環科園下屬部分行政村的管理權屬,將川埠村、查林村、洛澗村、潛洛村、頭陽村、紫砂村等6個行政村成建制劃歸丁蜀鎮管理。 [編輯本段]文化概況: 丁蜀鎮,地處宜興最南端,南與浙江省接壤,東靠太湖,依山傍水,中部一馬平川,交通便利,是宜興的人口大鎮、工業重鎮、歷史文化特色鎮和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丁蜀鎮工業區經過幾輪鄉鎮合并,現在的丁蜀鎮由原丁蜀鎮、周墅鄉、川埠鄉、洑東鎮和大浦鎮組成。面積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3萬。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山、林、竹、茶、陶俱佳,是環太湖旅游圈和陽羨風景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丁蜀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鎮”、“江蘇省文明鎮”。 丁蜀的歷史源于陶瓷,興于陶瓷。丁蜀的制陶歷史可上溯到6000多年以前,悠久的陶瓷歷史,積淀了丁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尤其是紫砂文化,獨步千年,更是丁蜀陶都立足于世界文化殿堂無可替代的文化標志,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由于陶瓷的興旺,丁蜀很早就形成了一定的城市規模,奠定了較好的工商業基礎,現在的丁蜀秉承歷史和自然賦予的獨厚優勢,奮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市現代化,經濟、社會、城市各個方面的發展呈現出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已經初步顯示出小康社會的現實模樣,正向著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奮勇邁進。 江蘇宜興陶瓷產業園區于2006年7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批準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涵蓋高檔陶瓷區、韓資集聚區、高新產業區三個部分,是特色鮮明的陶瓷主題園區、新興產業匯集地、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園區將在大力發展高端陶瓷產業、形成完整陶瓷產業體系的同時,著力發展機械、電子、環保、生物、新型材料等支柱產業、高科技產業,并大力發展研發中心、物流中心等現代服務業,使園區成為一流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省無錫太湖外向型農業示范區,原名江蘇宜興觀光農業科技示范園,位于丁蜀太湖西岸,始建于1997年,總面積1.8萬畝。園區是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成員、江蘇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省級“重點觀光農業科技示范園”、首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中國無錫(宜興)臺商投資農業園”核心區。2007年被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評為“中國十佳觀光農業示范區”。園區依托太湖西岸獨特的區位優勢、優良的土壤優勢、氣候優勢和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并按照園區總體規劃,合理布局,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精致蔬菜、農業觀光、休閑漁業、優質稻米、生態茶果、加工貿易特色產業,建設太湖? ??業會展培訓中心,積極引進國內外資本投資農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機制企業化、產業產品特色化、產業導向外向化,提高產業的集聚度和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擴大外貿出口,努力形成富有特色的園區經濟優勢,建設成為全國一流農業示范區。 中國陶都陶瓷城緊靠城區西側,北近西山,南至民主路,西至新104國道,東臨城區,是無錫市重點項目之一,是宜興市的重點市場。她將丁蜀的陶瓷優勢和現代服務發展以及城市規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打造紫砂陶、日用陶、工藝陶、化工陶為核心的中國最大綜合性陶瓷商貿城;彰顯購物、營銷、會展、旅游、餐飲、休閑、電子商務、倉儲七大功能,形成以陶瓷商品展示交易為主,以文化旅游、休閑消費為輔的集約化、多功能的大型現代特色旅游商貿城。 而今,古老的丁蜀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豐厚悠久的陶瓷文化和人文傳承,依托欣欣向榮的現代文明、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正日益彰顯出蓬勃的活力和無窮的魅力,朝著富裕和諧秀美現代化新丁蜀的目標闊步前進。
宜興市丁蜀鎮的居民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呢?
本人家住宜興市丁蜀鎮。
本地的風俗習慣多了,想問哪方面的?婚嫁?飲食?過節?
以前的老房子在以前是黑瓦白墻,現在留下的不多了,而留下的也大多是黑瓦灰墻了,老建筑的屋頂一般是這種形狀的:/\ 但現在建筑水平提高了,排水問題一解決,大多數新房都是平頂的了,而且樓房居多,建筑風格也是現代化的了。一句話,原始環境被破壞得比較嚴重,我建議要是想感受江南的氣息,最好還是去那些被保護得較好的古鎮,有名的:周莊什么的。
但我們這小河是挺多,橋也多,還是為丁蜀鎮留了點江南的古典氣味。
文物古跡嘛:東坡書院,想不出別的可陳偉文物古跡的了。
但宜興的洞、竹、茶、壺很出名,來旅游的話可以去竹海(比較新的旅游景點),張公洞(如果沒記錯,出洞后就有紫砂壺作坊),逛個茶園什么的,還是很有意思的。
誰知道丁山在哪里
我以前住那兒,是在宜興丁蜀鎮,丁山!那有條104國道,以前去那兒上陶都小學
Hash:05f05d14ec44f881ff99f3fa5cde4ff0decc96d1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