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溫州文旅百條精品旅游線路推薦之十條“紅色旅游”之旅

        平陽“省一大”紀念園

        溫州,一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歷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市旅游發展大會精神,進一步建設國際化休閑度假旅游城市目標,推進落實全域型旅游產品建設,開啟文旅融合“詩和遠方”的美好旅程,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圍繞“山水詩意、海洋旅游、都市風情、鄉村休閑、紅色旅游”等領域,陸續推出 100 條精品旅游線路串珠成線勾勒溫州山水盛景與璀璨人文,打響“詩畫山水·溫潤之州”品牌。

        平陽

        “紅動浙南”省一大紅色尋根之旅

        參考行程

        溫州市區—中共浙江省一大會址—陳列館—鄭明德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駐地—蘇步青故居—蘇步青勵志館—謝俠遜棋王碑林—返程。

        蘇步青故里文化旅游區

        特色簡介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鳳臥的冠尖和馬頭崗勝利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26名黨代表出席會議,他們代表全省19000多名中共黨員。會議由劉英同志作《政治報告》,并選舉了新一屆中共浙江省委,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浙江黨組織召開的唯一一次全省黨代表大會。

        鄭明德,1925年出生于革命家庭,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父親鄭海嘯是中共平陽縣委書記;1941年在作戰中不幸被捕,英勇就義。那年鄭明德才十六歲,盡管生命短暫,“浙南劉胡蘭”的英勇事跡卻永遠在人民中間傳頌。

        蘇步青,溫州平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

        謝俠遜,1928年被推為全國棋壇總司令,稱“中國棋王”。抗戰期間,作為國家特使以弈棋募捐支持抗日,并動員3000余華僑青年歸國投身抗戰,為我國民族解放大業作出貢獻。

        平陽

        “浙江延安”紅色勵志之旅

        參考行程

        D1:溫州市區—北上抗日出征門—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陳列館—閩浙邊抗日救援干部學校—粟裕將軍骨灰敬撒處—南麂島(浙江全境解放紀念碑)

        D2:南麂島—返程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

        南麂列島大沙岙

        特色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位于平陽縣山門鎮,由下而上呈階梯式設計。主要建筑紅旗觀光通道、紅旗廣場、《紅旗飄飄》主題柱陣、五百將士出征浮雕墻、紀念碑建筑群、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舊址、粟裕將軍部分骨灰敬撒處、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陳列館等。

        1938年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創辦了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粟裕任校長,黃先河任副校長,是當年南方八省十四個革命根據地唯一的抗大式干部學校。1984年2月5日,粟裕因病逝世,享年76歲,他的部分骨灰遵遺囑由他的夫人楚青撒在他親手種植的桂花林中。

        1955年2月26日,南麂列島的解放標志著浙江全境獲得解放。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在南麂島上興建了“浙江全境解放紀念碑”,碑身造型為一支火炬,寓意為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象征著追尋革命前輩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的信念。

        浙江全境解放紀念碑

        永嘉

        紅十三軍尋根之旅

        參考行程

        溫州市區—紅十三軍軍部舊址—麗水街“巖頭事件”舊址)—嶼北古村(抗日武裝起義遺址)—返程

        紅十三軍軍部舊址

        麗水

        特色簡介

        楠溪江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的策源地,軍部舊址被列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以此為主的楠溪江紅色之旅也成為浙南萬綠叢中一抹獨特的鮮紅。麗水街是“巖頭事件”的發生地,當年紅軍領導人曾在此留下戰斗的足跡。在嶼北古村,可追憶革命年代當地農民爭取民族獨立而自發武裝起義斗爭史。

        嶼北古村抗日武裝起義遺址

        泰順

        革命根據地紅色之旅

        參考行程

        溫州市區—小南山中共浙南特委成立舊址)—靈家山(革命保壘村)—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舊址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返程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

        特色簡介

        泰順是一塊英雄的圣地,擁有九峰、峰文等地昔日的革命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位于泗溪鎮九峰白柯塆自然村,紀念館建筑面積900多平方米,內有珍貴圖片資料和文物400多件。1935年11月7日,閩浙邊臨時省委在泰順縣白柯灣正式宣布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的成立,對于加強閩浙邊紅軍斗爭的統一領導,粉碎國民黨軍的“清剿”,以及為挺進師迅速在閩浙邊站穩腳跟創造了有利條件。

        鹿城

        紅色足跡溯源之旅

        參考行程

        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新四軍駐溫州通訊處舊址—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紀念碑亭—返程

        紅十三軍和紅軍挺進師紀念碑 @薈萃一博

        特色簡介

        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市區江心嶼上,館內分別展示黨的創建與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4部分15個專題,展現浙南革命的輝煌歷史。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同樣位于江心嶼上,由瞻仰廣場、紀念碑、陳列館三個部分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和“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二碑如同兩把利劍聳立在同一個碑座上,碑高15米,碑座兩側分別為反映紅十三軍《風起云涌》和挺進師《勝利轉移》革命英雄形象的浮雕。陳列館展廳內展出了謝文錦、劉英、金貫真等120多位浙南革命烈士的事跡、史料、遺物等。

        新四軍駐溫州通訊處舊址位于市區九柏園頭,建立于1938年3月,建立后,宣傳我黨的抗日救國方針,輸送抗戰兵員、接轉黨的干部和進步青年,同時掩護中共浙江省委機關開展工作,成為浙江省委的主要交通聯絡站。

        中共溫州獨立支部在1924年12月成立,這是浙南地區最早建立的中共組織。2007年,中共溫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當年支部成立遺址附近建立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紀念亭,亭內上方懸掛著“溫獨支”碑文,供市民游客瞻仰。

        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紀念碑亭

        瑞安

        板寮紅色體驗之旅

        參考行程

        溫州市區—湖嶺鎮板寮村—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司令部紀念館—返程

        板寮村

        特色簡介

        瑞安湖嶺鎮是革命老區,金雞山下的板寮村是浙南特委機關駐地,通過浙南特委機關駐地和浙南游擊縱隊成立舊址陳列的一段段歷史文字、一張張珍貴圖片、一件件歷史物件,回憶浙南游擊縱隊前仆后繼英勇奮戰的斗爭史。

        浙南特委機關駐地暨浙南游擊縱隊司令部成立舊址

        文成

        參考行程

        D1:溫州市區—劉英紀念館—坦歧村(浙南第一黨小組舊址)—讓川村毛主席像章紀念館(紅色講壇)

        D2:西坑鎮敖里周定烈士紀念館(包括周定故里舊址)—文成革命烈士陵園—返程

        文成革命烈士紀念碑 陳偉 攝

        特色簡介

        劉英紀念館以生動形象的史事、資料為依托,是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溫州市紅色旅游圣地。坦岐村是革命老區,1939年10月創建文成縣境內第一個黨總支。在浙南三年游擊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坦岐村是瑞青泰縣委和青景麗(中心)縣委的主要活動地區,劉英、粟裕、龍躍等領導同志在珊溪一帶活動時期曾多次來到該村并對革命工作做過多次指示。該村保留了浙南第一黨小組舊址(中共瑞泰邊聯絡站舊址),還有烈士墓、紀念碑、功德碑等。

        毛主席像章紀念館(紅色講壇)實物收藏數量創造吉尼斯紀錄,該館依托特色小鎮城市客廳,融合最新科學技術,利用紅色+智慧科技手段,同時開設紅色文化講堂,活動豐富且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西坑畬族鎮敖里周定烈士紀念館生動展現了周定烈士為救國捐軀革命事跡,周定同志是溫州市唯一一位參加南昌起義的中國共產黨員,組建了青田縣第一個黨支部,后在領導浙東暴動當中不幸犧牲。文成縣烈士陵園是文成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建有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等,是“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溫州市黨史教育基地”。

        西坑鎮敖里周定烈士紀念館

        甌海

        參考行程

        溫州市區—任橋村(燎原社)—郭溪嶺頭村(景德寺)—水碓坑村(水碓坑聯絡站)—胡坦村(馬鞍巖聯絡點)—返程

        景德寺

        水碓坑村

        特色簡介

        燎原社為中國農村改革的源頭,1955年,郭溪任橋、凰橋、曹埭3村的12個初級農業合作社合并成為“燎原生產合作社”,燎原社史紀念館再現了1956年燎原人民在永嘉原縣委的領導下,敢為天下先實行包產到戶,以及改革開放后燎原人民生活取得翻天覆地變化的情景。

        郭溪景德寺是溫州和平解放談判舊址,1949年,浙南游擊縱隊代表與國民黨守軍專員在此談判,就起義事宜達成一致,宣告溫州和平解放。1938年,劉英同志在馬鞍巖建立秘密聯絡點,1945年中共永嘉縣委在水碓坑村建立水碓坑聯絡站,1947年,浙南游擊縱隊第十三區隊在水碓坑村成立。

        景德寺

        洞頭

        海霞精神紅色之旅

        參考行程

        溫州市區—五島連橋—半屏山—海霞3A級景區村—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返程

        特色簡介

        先鋒女子民兵連、海霞精神是紅色旅游的一大品牌。半個世紀以來,洞頭這個“東海明珠”上的一群漁家姑娘,在書寫藍色家園宏偉篇章的同時,于海天之間豎起了一面絢麗奪目的巾幗戰旗。在“神州海上第一屏”—半屏山遙望寶島臺灣,來到海霞村感受全國全軍的光榮連隊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的紅色力量。

        半屏山

        樂清

        革命歷史緬懷之旅

        參考行程

        溫州市區—雁蕩山烈士陵園—永樂人民抗日自衛游擊總隊紀念館—返程

        特色簡介

        雁蕩山烈士陵園位于三折瀑景區附近。樂清市人民政府為了銘記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為人民捐軀的先烈們,在上世紀50年代興建此陵園。

        永樂人民抗日自衛游擊總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浙南開展武裝抗日的主要部隊,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括蒼支隊發展壯大的基礎,為浙南和括蒼地區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該紀念館是樂清、溫州乃至全省的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黨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RECOMMEND

        Hash:5b205a1270223214d153c43f2459195b11b2dcbd

        聲明:此文由 溫州旅游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