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縣懷仁附近景點 應縣旅游景點簡介
1. 應縣旅游景點簡介
山西省的這兩個景點都值得去,都是中國很有特色的景點,甚止在全世界都是絕天僅有的,特別是應縣的木塔,是現今全世界保存最為完好最高的純木材結構的塔樓,甚至沒有金屬構件,全部為榫卯式結構,距今己經有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瑰寶。
2. 應縣旅游景點簡介圖片
阿育王塔
純陽宮
常家大院
城隍廟
大寨村
寶寧寺
峙峪遺址
杏花村
黃河大禹渡
洞賓故里
3. 應縣旅游景點簡介大全
朔州周邊游,大家可以選擇去應縣,應縣木塔具今天,已經有966年的歷史了。它是一座榫卯結構相對完整,承載2600多噸的一個木塔!它是人類歷史的一座瑰寶!也可以來大同,大同 有云崗石窟,那更是歷史悠久!可以來懷仁,有金沙灘的楊家將,清涼寺!雁門關,蘆芽山,都是特別好的斿游景點!
4. 應縣主要景點
山西北部有大同渾源縣的恒山和懸空寺,以及云岡石窟,應縣木塔等景點。
5. 應縣旅游景點簡介圖
應縣,隸屬于歸山西省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境北部,朔州市東部,東鄰渾源縣,西向平朔鄰山陰縣,北鄰懷仁市,南毗繁峙縣、代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2°58’—113°37’,北緯39°17’—39°45’,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1708平方公里,轄3鎮9鄉,總人口33萬人。 戰國為趙地,秦屬雁門郡。西漢置劇陽縣、埒縣,同屬雁門郡。
6. 應縣周邊游都有哪些景點
山西大同附近旅游的地方很多! 山西旅游熱線推薦: 恒山、云岡石窯、懸空寺、 桃花山、大同火山群、湯頭溫泉、應縣木塔 五臺山、蘆芽山等等具體的可以上山西本地的旅游門戶網查看
7. 應縣有什么好玩的景點
應縣位于山西省北部,轄屬朔州市。東鄰渾源,西連山陰,北毗懷仁,南接繁峙、代縣。地理區界為東徑112°58'-113°28',北緯39°20'-39°42'之間,總面積為1708.03平方公里。人口共28萬,地處塞外高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自然環境秀美。
應縣漢置劇陽縣,北魏置繁峙郡,唐末置金城縣,后唐以金城縣置應州,民國元年改州為縣。應縣歷史悠久,文化發達,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曾誕生過一王(晉王李克用)、兩帝(后唐莊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三宰相(后唐安重誨、金朝高汝礪、清初鮑承先)、三皇后(李氏,石敬塘之妻;蕭氏,還興宗耶律宗真皇后;郭氏,宋仁宗皇后)。文人學士數不勝數,科第之盛,晉北少見,正可謂“學問傳世,英雄輩出”。縣境內旅游資源較為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60多處。
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即公元 1056年,迄今已有946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古最高的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建筑。塔高67.31米,相當于20多層樓房高,總重約為7400噸。木塔外觀平面八角,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木塔的構造全靠木頭的鉚榫咬合相互鉤連一起,結構嚴謹,渾然一體,尤為奇特的是全塔竟未用一顆鐵釘。木塔共用不同形式的斗拱達54種,遠望雄偉壯觀,近視百尺蓮開,人們把木塔稱為“斗拱 博物館”。這座建筑奇特,技藝高超,抗震性強的木塔,在我國古建筑史上是罕見的,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木結構建筑史上亦屬孤例。它與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艾菲爾鐵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并列為世界四大名塔。它是中華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往今來,歷代君臣,地方官吏以及文人墨客都曾登臨木塔,并留下不少墨寶。“峻極神工”、“天下奇觀”這兩匾是明朝兩位皇帝成祖朱棣、武宗朱厚照對木塔的極高評價。而“釋迦塔”匾顏體書風,結構嚴整,筆力遒勁,已有800多年的歷史。為后人所敬仰和驕傲。
凈土寺凈土寺,俗稱北寺,位于城東北隅。始建于五代后唐,后破疲。金天會二年(1124)原址重建。全寺建筑分布在東西兩軸線上。西軸南端為山門,其后正中有金代舍利塔,塔高10米;塔北有天王殿,塔的東西各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東西配殿;北端為大雄寶殿。東軸南端是禪室,正中為佛堂,后有藏經樓3間,兩層兩檐。寺于1969年絕大部分被毀,現正逐步恢復修繕,現存大雄寶殿為金代原物,廣深各三間,平面呈方,單檐歇山頂。歷經數朝,多次修葺,尚存原貌。
大殿藻井,建筑構圖,巧麗嚴謹,分為九格,中部最大,成天宮樓閣,作混金彩畫。其它8個藻井則呈八角形、正六角形、長六角形、菱形等。各藻井、梁、袱平座雕有龍鳳圖案。整個藻井雕工精細,色澤華麗,繁復多端,用上萬塊木頭組成,是我國罕見的古代藝術珍品。1965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殊寺。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小石村,是古時應州13大寺之一。相傳文殊菩薩說法于此,而故名。據縣明志載:“遼乾統六年(1106)初建,明洪武六年(1373)、成化二十年(1484)、正德元年(1506)重修”。寺廟信徒相奉,香火盛旺。寺中植有古松,枝冠如龍,長勢挺拔。迄今已有600多年。元代曾有人贊頌:“霜皮老干勢如龍,傲盡叢林無盡風。本示渾然千古質,不原泰人大夫封”。
現存正殿3間,東西配殿各3間。殿內石雕佛像仍為珍貴文物,壁畫是研究當地明清彩繪的少有實物資料。
殊海寺
殊海寺,位于小石口村南1.5公里處聞名的南麓山崖之中,寺中有一泉池,滿而不溢,取之不枯,飲亦爽口,甜潤心扉,俗稱“西滴水”。寺周圍群峰環繞,山林叢茂,流水潺潺,風鈴震動,悅耳可聽。給人一種自然凈土的休閑仙境。
大安寺 p>
大安寺,在縣城東南15公里的東崔莊村南,占地面積6840平方米。元延佑二年(1315),仁宗皇帝為獨峰和尚敕建,洪武二年(1369)重修。元末明初之際,是當時高僧壁修和尚修行之地。壁峰曾獲元順帝召見兩次,賜號寂明園明大禪師。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灣又召至南京與其講經說法,后留居南京輔導佛法。洪武五年(1372)圓寂于南京。朱元璋特命大學士宋廉親撰碑文,將壁峰舍利塔立于大安寺,以照千秋,現此碑尚存,但已殘缺。據此民間傳言,朱元璋父母家敗,背景離鄉,行乞應州,至大安寺,母腹劇痛,產子寺中,此嬰氣宇不凡,敏智過人,為朱元璋也。
原寺院規模宏偉,殿宇生輝,惜“文革”破毀。現增通順,籌資重建大殿,新塑佛像,信徒眾贊,香火旺盛。此寺院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極高的旅游觀光價值。
鎮子梁龍潭湖旅游渡假區
鎮子梁龍潭湖旅游渡假區,位于縣城東8公里,北依龍首山,南靠古安邊鎮遺址,水庫面積為62萬平方米。龍首山數萬畝樟子松林常年郁郁蔥蔥,景色宜人,可供游客徒步圍獵,置身于自然;庫內游艇隨您領略北方難有的江南水秀;沙灘浴會使你回到孩期童年的夢境。它將成為集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塞外江南渡假景區。
石柱山,距縣城南20公里恒山系脈,群峰環繞,草深葉茂,百鳥爭鳴,從溝底望去,展現給您的是一幅寬約二百米、高約三十五米由六菱形石柱組成的自然峭壁矗立于半山崖上。據地質專家考證,距今約有四、五千萬年,由于火山爆發,將地下六十公里深處土地幔的超基性巖快速噴發至地表,受冷凝固,形成了六面體形的柱狀解理后經洪水沖刷裸露山崖之中,形成今日景觀。這種景觀在世界上極為罕見,國內少有,是旅游觀光的一大勝景。
跑馬梁距縣城30公里,屬恒山山脈,山蒼林密,綠草叢深,云低如帶,百花爭艷。在群山懷抱中,山頂上現出一塊6600平方米,開闊平坦,小草如毯,花香蝶戲,百鳥爭鳴,回音悅耳的自然牧場。據傳是宋代楊家將駐守“雁門關”時,楊六郎因此地山峰環繞,樹木深茂,蔭蔽如密,設千軍馴馬場,為全軍保障立下赫赫戰功。
8. 應縣的旅游景點
1.應縣木塔
3.金沙灘旅游區
4.朔州崇福寺
5.平魯北固山
6.華嚴寺磚塔
7.殺虎口
8.馬邑博物館
9.李林烈士林園
10.魯溝旅游村
應縣旅游景點「應縣旅游景點跑馬梁」 應縣旅游景點
山西省的“應縣木塔”,為什么能和埃菲爾鐵塔齊名?
在山西省朔州市的應縣,有一座“佛宮寺釋迦塔”,堪稱“中國第一木塔”,是可以與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相媲美的“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由于這座木塔的位置在山西應縣,因此也被大家俗稱為“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是我國目前現存最高最古的木構塔式建筑,同時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而“應縣木塔”作為山西省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景點之一,是很多游客來到山西旅游必須打卡的地方之一。
相對于山西省其他許多舉世聞名的旅游景點,比如平遙古城、五臺山、雁門關等等,“應縣木塔”雖然被稱為“中國第一木塔”,而且還是跟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和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并稱為“世界三大奇塔”,但知名度卻并沒有那么高。
始建于遼代的“應縣木塔”為無釘無鉚的純木結構,共耗費了約3000立方米、2600多噸的紅松木料,迄今一千多年歷史,飽經風雨卻至今依然完好,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另外,“應縣木塔”還曾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既然“應縣木塔”的正式名稱叫做“佛宮寺釋迦塔”,顧名思義,這座塔就是位于應縣一座叫做“佛宮寺”的寺廟內。當你走進“前塔后殿”布局的“佛宮寺”后,在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就能看見這座相當吸睛的“應縣木塔”,呈平面八角形,建造在約4米高的基座上。
宏偉壯觀的“應縣木塔”不僅結構獨特,而且在建筑藝術上也有著令人驚訝的造詣,哪怕經過一千多年的時間后,整個“應縣木塔”已經有些陳舊不堪,但當你靠近仔細觀賞時,會發現“應縣木塔”的細節依然精美絕倫,給每一位來到這里的游客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對于沒有來過山西省旅游的游客,或者是對山西省不太了解的朋友而言,很多人卻并不知道這座獨特的“應縣木塔”,甚至有的人連聽都沒聽說過。作為有著“中國第一木塔”美譽的“應縣木塔”,這就不得不說是有些“尷尬”了。
那么,你有沒有來過山西省旅游?對山西的印象怎么樣?你知道在山西省朔州市的應縣,還有這么一座可以與法國埃菲爾鐵塔媲美的“應縣木塔”嗎?如果以后有機會再到山西來旅游的話,你想不想到“應縣木塔”來走走看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山西所有市縣旅游景點有哪些?
山西是國內地上文物最多的省份,也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山西境內旅游地方非常多,說幾個最主要的吧:
4、晉中,榆次老城、榆次常家莊園、祁縣喬家大院(電視劇喬家大院拍攝地)、太谷三多堂(亮劍拍攝地)、平遙古城、介休綿山(寒食節發源地)、靈石紅崖峽谷、資壽寺、王家大院、昔陽大寨、左權麻田八路軍總部
7、長治壺關大峽谷景區,(含有很多景點),武鄉縣八路軍紀念館
基本上最著名的就是這些了,建議自駕游的話可以游覽的全面一些。
我的家鄉應縣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筑。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是我國古建筑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筑的典范。
山西省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中部,東西兩側有太行山、呂梁山,南北兩端是中條山、恒山,黃河流經西南省境。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000萬。省城太原是一座重工業城市,其它重要城市有大同、陽泉等。
山西礦產資源豐富,是全國“煤炭之鄉”,鐵、鋁、銅等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經濟以能源重化工為主,鋼鐵、重型機械、鹽化工、電力等工業較發達,輕紡。化纖等輕工業也較發達。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復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山西現存的古建筑居全國之首,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處,省級400多處。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臺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國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筑南禪寺。集北魏至清代多種建筑為一體的佛光寺及顯通寺,塔院舍利塔最為有名;建于北魏的恒山懸空寺懸于懸崖峭壁之上,以驚險奇特著稱;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筑薈萃的游覽勝地;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芮城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道觀建筑群,宮內壁畫是我國繪畫藝術的珍品;永濟普救寺是《西廂記》。《鶯鶯傳》故事發生地;解州關帝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武廟;云崗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雕刻精細;應縣木塔建于文代,高67.31米,是我國最高的古木構建筑;因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聞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加上祁縣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共同組成山西晉中的大院民俗文化。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風光資源豐富優美。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綿山氣候宜人? ?自古就是避暑勝地,晉國名臣介于推攜母被燒死于此山;北武當山、靈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點;黃河壺口瀑布是僅次于黃果樹瀑布的全國第二大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山西還建有龐泉溝、蘆芽山、歷山、莽河等自然保護區,風景秀麗。景致各異,有古樹名木,珍稀動物出沒,褐馬雞是國家珍稀動物。
山西是老革命根據地,革命活動遺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八路軍總部舊址,黎城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文水劉胡蘭紀念館等。
山西的土特產品種類繁多。杏花村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純正,味美無窮,暢銷國內外;山西老陳醋甜綿酸香,不僅調味上佳,還可消食、美容、殺菌;沁州黃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貢品;平遙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陽核桃。柳林木棗。同川梨。太原頭腦等土產名吃也是風味各異、回味無窮。
山西應縣都有哪些景點?
那是應縣最好的旅游景點,世界上最高的木結構塔。.
殊海寺殊海寺,位于小石口村南1.5公里處聞名的南麓山崖之中,寺中有一泉池,滿而不溢,取之不枯,飲亦爽口,甜潤心扉,俗稱“西滴水”。寺周圍群峰環繞,山林叢茂,流水潺潺,風鈴震動,悅耳可聽。給人一種自然凈土的休閑仙境。鎮子梁龍潭湖旅游渡假區鎮子梁龍潭湖旅游渡假區,位于縣城東8公里,北依龍首山,南靠古安邊鎮遺址,水庫面積為62萬平方米。龍首山數萬畝樟子松林常年郁郁蔥蔥,景色宜人,可供游客徒步圍獵,置身于自然;庫內游艇隨您領略北方難有的江南水秀;沙灘浴會使你回到孩期童年的夢境。它將成為集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塞外江南渡假景區。石柱山石柱山,距縣城南20公里恒山系脈,群峰環繞,草深葉茂,百鳥爭鳴,從溝底望去,展現給您的是一幅寬約二百米、高約三十五米由六菱形石柱組成的自然峭壁矗立于半山崖上。據地質專家考證,距今約有四、五千萬年,由于火山爆發,將地下六十公里深處土地幔的超基性巖快速噴發至地表,受冷凝固,形成了六面體形的柱狀解理后經洪水沖刷裸露山崖之中,形成今日景觀。這種景觀在世界上極為罕見,國內少有,是旅游觀光的一大勝景。跑馬梁跑馬梁距縣城30公里,屬恒山山脈,山蒼林密,綠草叢深,云低如帶,百花爭艷。在群山懷抱中,山頂上現出一塊6600平方米,開闊平坦,小草如毯,花香蝶戲,百鳥爭鳴,回音悅耳的自然牧場。據傳是宋代楊家將駐守“雁門關”時,楊六郎因此地山峰環繞,樹木深茂,蔭蔽如密,設千軍馴馬場,為全軍保障立下赫赫戰功。
應縣木塔是哪里的旅游景點?
釋迦木塔位于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有人計算,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建筑宏偉,藝術精巧,外形穩重莊嚴。
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周設平座欄桿,每層裝有木質樓梯,游人逐級攀登,可達頂端。二至五層每層有四門,均設木隔扇,光線充足,出門憑欄遠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帶,盡收眼底,心曠神怡。塔內各層均塑佛像。第1層為釋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莊,神態怡然,頂部有精美華麗的藻井,內槽墻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壁畫色澤鮮艷,人物栩栩如生。二層壇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和二脅侍。三層壇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層塑佛和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像。五層塑毗盧舍那如來佛和人大菩薩。各佛像雕塑精細,各具情態,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制作精美,與塔協調,更使木塔宏偉壯觀。塔每層檐下裝有風鈴,微風吹動,叮咚作響,十分悅耳。
應縣木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筑技巧,廣泛采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設計科學嚴密,構造完美,巧奪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風格、民族特點,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國古代建筑藝術中可以說達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現在也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木塔自建成后,歷代名人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筆力遒勁,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率軍北伐,駐宿應州,登城玩賞時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軍在陽和(山西陽高縣)、應州一帶擊敗入塞的韃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請有功將官時,題“天下奇觀”。塔內現存明、清及民國匾、聯 54 塊。對聯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風步月萬家煙火接云霄”;“點檢透云霞西望雁門丹岫小,玲瓏侵碧漢南瞻龍首翠峰低”。此外,與木塔齊名的是塔內發現了一批極為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我國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米,實屬國內罕見,為研究我國遼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歷 900多年的風雨侵? ?、地震戰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結構謹嚴外,歷代不斷維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進行了系統的修繕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國家撥大量專款,調撥優質木材對木塔進行全面搶修,使這座當今世界上保護最完整、結構最奇巧,外形最壯觀的古代高層木塔建筑煥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建筑技術,吸引著國內外游客。
寶應縣旅游景點畫面介紹(寶應 景點) 應縣旅游景點
寶應縣旅游景點有哪些
寶應縣旅游景點有:曹甸楚甸公園、寶應寧國寺、縱棹園、寶應湖等景點。另外寶應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地、國家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示范縣、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國家衛生縣城。
寶應縣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境內獲“八寶”獻于皇帝,唐肅宗視為定國之寶,遂改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賜安宜縣名為“寶應”。寶應縣屬黃淮沖積平原,以京杭運河為界,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高東低;沿運河兩岸高亢,東西邊緣低洼;運東南北兩側略高,中間偏低。境內多數地區在海拔兩米左右,屬里下河江蘇淺洼平原區。
更多關于寶應縣旅游景點有哪些,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寶應旅游景點大全
寶應縣旅游景點有:曹甸楚甸公園、寶應寧國寺、縱棹園、寶應湖等景點。另外寶應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地、國家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示范縣、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國家衛生縣城。
1、寶應湖國家濕地公園。
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城南郊10公里處,湖區濕地水質生態保持良好,動植物資源豐富,僅鳥類就達147種之多。是一個以有機農業為主,集“種養、垂釣、觀光、游樂、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濕地公園。擁有“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江蘇鄉村旅游十大精品單位”、“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等榮譽稱號。
2、縱棹園。
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城中心葉挺路和安宜路的交匯處,本為清代康熙進士喬萊的私家園林,以荷景著稱。公園積土為山,植樹為林,小中見大,頗多野逸之趣。亭臺樓閣,景點甚多,曾吸引了不少學者名流詠詩作賦,對這清幽雅致的水景園林大加贊賞。
位于江蘇揚州寶應東蕩射陽湖畔,園區面積達1萬多畝,水陸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原始河湖縱橫,人文景觀獨特。園區的月亮湖區域還盛產魚、蝦、蟹、龜、鱉等水產品,遍長野生蘆葦、蒲草,形成了較為獨特的生態旅游環境,亦稱蘇中“沙家浜”。
寶應縣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境內獲“八寶”獻于皇帝,唐肅宗視為定國之寶,遂改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賜安宜縣名為“寶應”。寶應縣屬黃淮沖積平原,以京杭運河為界,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高東低;沿運河兩岸高亢,東西邊緣低洼;運東南北兩側略高,中間偏低。境內多數地區在海拔兩米左右,屬里下河江蘇淺洼平原區。
寶應縣景點
寶應縣景點有寶應湖、曹甸楚甸公園、寶應寧國寺、縱棹園、寶應博物館等。
1、寶應湖:隨著地理的變化和區劃的調整,如今的寶應湖南連高郵湖,西接金湖縣,北會白馬湖,總面積約140平方公里,分屬寶應、金湖兩縣管轄。
2、曹甸楚甸公園:園內花木蔥郁,小橋流水,古色古香的黑色小徑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大型戶外影視屏氣勢恢弘。
3、寶應寧國寺:由無塵和尚開山,原址在縣城葉挺路東首,名為寧國教寺,后易名寧國禪寺,迄今1368年。歷代僧、官多加修建。
4、縱棹園:位于寶應縣城中心葉挺路和安宜路的交匯處,占地68畝,三面環水,典雅清秀,別具一格。
5、寶應博物館: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陳列、教育等功能為一體,對公眾永久開放的歷史文化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綜合型博物館。
寶應有哪些風景名勝?
寶應旅游勝地:
寶應湖:寶應湖位于鹽城金湖公路西不員處,屬淺水、封閉型湖泊。
揚州八寶亭:揚州八寶亭 八寶亭歷經滄桑,是歷史風云變幻的見證。
蘇中公學紀念園 :蘇中公學紀念園位于寶應縣曹甸鎮金吾莊。
揚州周恩來少年讀書處:揚州周恩來少年讀書處1997年,周恩來少年讀書處被命名為首批揚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寶應特產:
涇河西瓜:涇河西瓜是江蘇揚州寶應涇河鎮的特產。伴隨著一輛輛滿載西瓜的車隊從寶應縣涇河鎮農業綜合開發萬畝西瓜園區發往國內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標志著今年的“金禾”牌產銷兩旺,項目區農民深深地感受到了農業綜合開發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給他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實惠。
寶應核桃烏青菜:寶應核桃烏青菜,又稱烏菜、黑菜,因顏色深綠近黑色、葉面皺褶似核桃而得名,屬寶應地域性特色農產品。秋冬季節我縣農民有種植核桃烏的習慣,全縣核桃烏常年種植面積5萬畝。
寶應荷藕:寶應荷藕,又名寶應蓮藕,江蘇省寶應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品色澤鮮艷,表皮光滑,體白個大,產量高,品質優秀。
寶應慈姑:寶應是著名的“中國蓮藕之鄉”、“中國慈姑之鄉”。“寶應慈姑”在唐代就成為御用貢品,清代被列為重要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