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有個縣,距濟南市110公里,人口44.70萬人,GDP233.52億元
寧津縣,隸屬于山東省德州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冀魯交界處,東鄰樂陵市,南連陵縣,西與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的吳橋、東光、南皮三縣隔河相望。區劃面積833平方公里,轄9鎮1鄉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是“中國五金機械產業城”、“中國實木家具之鄉”、“中國桌椅之鄉”、“中國民間藝術(雜技)之鄉”和“中華蟋蟀第一縣”。
寧津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等大中城市圈中心地帶,屬環渤海經濟圈,北距北京市300公里,距天津市200公里,南距濟南市110公里,西距石家莊市240公里,東距青島市400公里,向南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向北對接天津濱海新區,向東連 結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德濱高速及省道313線、314線、249線穿境而過,西鄰京福高速、京滬高鐵。進出口貿易通關方便,到濟南國際機場1.2小時,到天津港2小時,到德州海關0.5小時,為加快對接京津濟、融入環渤海、溝通“長三角”創造了更加便利的交通優勢。
寧津縣戰國建縣,至今已有2271年的歷史。縣內出土有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漢代墓葬陶樓,有始建于唐代的李滿碧霞祠和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的長官清真寺,有600多年歷史的奇異之樹——楊抱槐,有聞名全國的“三大傳統名吃”——長官包子、大柳面、保店驢肉。雜技藝術、蟋蟀文化、美食文化、家具文化、文學書畫、剪紙藝術等異彩紛呈,是國務院命名的“全國文化先進縣”;寧津雜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寧津縣蟋蟀文博館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命名為“中華蟋蟀文化第一館”。
“三大傳統名吃”(保店驢肉、長官包子、大柳面)享譽全國,其制作工藝被評為德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榮列《山東美食名吃名錄大全》。五款“山東名小吃”(又一村清真全羊宴、張記全豬宴、沈氏扒雞、杠子火燒、高記窩頭)又成后起之秀;保店驢肉、沈氏食品和王家園子清真食品釀造榮獲“山東老字號。
擁有國家AAA級旅游景區1處(文化藝術中心),國家AA級旅游景區1處(李滿碧霞祠),省級旅游強鄉鎮2個(大柳鎮、柴胡店鎮),四星級旅游飯店1家(華府國際酒店),旅游景區及旅游項目開發建設實現新突破,康寧湖公園二期工程、慧云寺(寧海文化公園)項目開工建設;以蟋蟀文化為載體的中華蟋蟀古城項目正在洽談當中。
寧津縣歷史上就是有名的“錮漏之鄉”、“小爐匠之鄉”,近年來培育形成了五金機械、實木家具、現代農業三大優勢產業集群,是中國五金機械產業城、中國實木家具之鄉、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縣、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山東省優質木制家具生產基地、山東省電梯設備制造業基地、山東省健身器材產業基地、山東省實木家具產業基地,正在成為中國最大的小麥良種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數據為233.5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41.86億元,第二產業81.37億元,第三產業110.29。三次產業結構為17.9:34.9:47.2。
常住人口保持平穩。2019年末常住人口44.7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0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4.77%。全年出生人口0.45萬人,出生率9.39‰;死亡人口0.3283萬人,死亡率6.85‰;自然增長率2.5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87元,比上年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47元,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3元,增長10.2%。
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127人,月人均保障標準480元,比上年提高5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96萬人,月人均保障標準365元,比上年提高 50元。五保對象1.39萬人,供養支出786萬元。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2個,床位1916萬張。其中,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構8個。
Hash:141817dd0828916e7f6fc6ee9cc7b181c5a42f69
聲明:此文由 德州全搜索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