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弋陽旅游景點介紹(江西弋陽有哪些景點)
導讀:江西弋陽旅游景點介紹(江西弋陽有哪些景點) 龜峰景區景點介紹 上饒市必去的10個景點? 江西 景點 江西弋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什么特產
龜峰景區景點介紹
龜峰景區景點介紹如下:
龜峰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西省弋陽縣城區西南部,320國道、311高速和浙贛鐵路旁,距弋陽縣城10公里,總面積136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質公園龍虎山-龜峰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的組成部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龜峰因景區內有無數形態酷似烏龜的象形石和整個景區遠遠看去像一只碩大無朋的巨龜而得名。素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景"之說,集"奇、險、靈、巧"于一身,素有"江上龜峰天下稀"和"天然盆景"譽稱。以其獨特的"無山不龜,無石不龜"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游圣徐霞客、電視劇《西游記》等眾多名家名劇的推薦景點。
上饒市必去的10個景點?
1,三清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位于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縣的交界處,國家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這些頭銜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存在。雖比不過黃山的羞,廬山的奇,但三清山獨特的花崗巖峰林地貌,一年中200多個云霧天氣,讓三清山自古就享有“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云漢江南第一仙峰”之殊譽。
2,婺源文化與生態旅游區為國家
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是鑲嵌在黃山景德鎮,廬山國際旅游黃金線上的一顆綠色生態與古文化明珠。她東連浙江衢州、南通上饒、西接景德鎮、北臨黃山,古為文風鼎盛之所,今為交通皖、浙、贛三省要地。全縣面積294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三一分田,半分水路與莊園”之稱。
3,江灣為國家
江灣建村于唐朝初年,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的河彎處聚居,逐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自唐以來,江灣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陸交通要塞,成為婺源東大門。
4,龜峰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龜峰系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位于江西省弋陽縣城區西南部,總面積136平方公里。龜峰風景名勝區有三奇:一景區為獨步天下的龜形丹山之奇,有“中華丹霞精品,東方神龜樂園-”之美譽,奇峰處處,美不勝收;二景區為天造地設的洞穴佛龕之奇,碧水丹冊,奇洞成群,“中華第一佛洞”南巖、禪宗古寺雙巖、“飛來禹跡”龍門巖,象三顆明珠鑲嵌在清麗、柔媚的龍門湖畔,古代洞穴文明遺跡隨處可見。
5,篁嶺村為國家
婺源縣石耳山腳下有一座令人稀奇的篁嶺村。該村近150戶人家,其房屋全部建在一個陡坡上。房屋的結構開式特殊,農家一樓大門前臨大路,大門后是廳堂;戶戶二樓開后門、架天橋即可達另一大路,二樓前門攔腰上下砌墻,與屋外搭建的水平木頭架連成一體,用以晾曬農副產品,較好地解決了坡地建村、無平坦處曬農作物的矛盾。
江西 景點
1、江西三清山風景名勝區 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5A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
三清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綠色旅游示范基地。總面積229.5平方公里,景區內千峰競秀、萬壑奔流、古樹茂盛、珍禽棲息,終年云纏霧繞,充滿仙風神韻,被譽“世界最美的山”。同時它又是有著1600余年歷史的道教文化發祥地。下面從三清山景點、三清山游玩攻略/注意事項、三清山周邊景區等方面為你介紹三清山旅游。
2、廬山風景名勝區 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5A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
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是我國著名的旅游風景區和避暑療養勝地,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下面從景點、自助游線路、周邊景區、周邊自駕游、旅游注意事項等為你介紹廬山旅游攻略。
3、井岡山風景名勝區 世界生物圈5A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紅色經典景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
井岡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內,是集革命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和高山田園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旅游區。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有60多個景點,320多處景觀景物。景觀分為八大類:峰巒、山石、瀑布、氣象、溶洞、溫泉、珍稀動植物及高山田園風光,還較好地保存了井岡山斗爭時期革命舊址遺跡29處,其中10處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上饒市婺源江灣景區 5A景區
江灣,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文化與生態旅游景區,中國最美鄉村,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灣是一座具有豐厚的徽州文化底蘊的古村落,村中還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憲第等明清時期官邸,又有徽派民居滕家老屋、培心堂等,以及徽派商宅,2003年重修的蕭江宗祠。江灣鐘靈毓秀,為展示婺源的文化特色,江灣景區新建百工坊、鼓吹堂、公社食堂等景點,讓游客體會舊時手工藝匠人的傳統技藝,觀賞徽劇、婺源民歌等傳統劇目,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
5、滕王閣 5A景區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后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2018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6、龍虎山風景名勝區 世界地質公園5A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是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虎山有“丹霞仙境”之稱。龍虎山屬于發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塊離散,呈峰林狀,地形高差相對較小,最大只有240米左右,因此總體顯得秀美多姿。
7、龜峰風景名勝區 5A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
龜峰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西省弋陽縣城區西南部,320國道、311高速和浙贛鐵路旁,距弋陽縣城10公里,總面積136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質公園龍虎山—龜峰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的組成部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龜峰因景區內有無數形態酷似烏龜的象形石和整個景區遠遠看去象一只碩大無朋的巨龜而得名。
8、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5A景區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位于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江區楓樹山蟠龍崗,占地83公頃,是集文化博覽、陶瓷體驗、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是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旅游景區。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主要景點有歷代古窯展示區、陶瓷民俗展示區、水岸前街創意休憩區三大景區。2013年4月,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獲得“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榮譽稱號。
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旅游區,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全國自駕游示范基地。景區位于宜春市中心城西南15公里處,是以"奇峰險壑、溫泉飛瀑、珍稀動植物和禪宗文化"為主要特色,集"生態游覽、休閑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還是佛教發源地之一,中國佛教禪宗的五大宗派之一溈仰宗就發源于此。
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位于江西省贛州瑞金市 a>,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景區既保留“形體”的簡樸,又展現出內涵的“身價”,舊址群、紀念園、博物館各具特色,一處一詩,一步一景,是融參觀、瞻仰、會議、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理想場所。
大覺山風景區位于江西東部資溪縣境內,是國家5A級景區。大覺山占地面積204平方公里,分為東、西兩大片區。東區以浩瀚如海的30萬畝原始森林為中心,匯集了各類植物達1498種,并有近40余種一、二級國家名貴保護動植物,被專家譽為“天然氧吧、動植物基因庫”。西區是大自然和原生態的完美結晶,是自然生態和神奇、神秘、神圣的佛教文化旅游景區。
12、鄱陽湖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積3960平方公里,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鄱陽湖旅游景區,主要指湖區內的景點及自然保護區整體。湖區有41個島嶼和七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鄱陽湖候鳥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鄱陽湖在調節長江水位、涵養水源、改善當地氣候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都起著巨大的作用。
13、武功山風景名勝區 5A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
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隸屬于江西省萍鄉市,屬羅霄山脈北段,綿延120公里,總面積260余平方公里,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景區內自然形成了“峰、洞、瀑、石、云、松、寺”齊備的山色風光,區內10萬畝高山草甸綿綿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巔與巍峨山勢相映成輝。武功山風景名勝區動植物繁多,有動物200多種,植物2000多種,被中科院專家譽為天然動植物園。
14、仙女湖風景名勝區 國家風景名勝區4A景區
仙女湖,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16公里處,是江西省水上游泳資源豐富,開發較成功的湖泊型風景名勝區。景區總面積2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里,湖中99座島嶼星羅棋布,湖叉港灣撲朔迷離,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5%。仙女湖風景區是中國優秀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也是中國七夕情人節的發祥地。
江西弋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什么特產
弋陽大禾谷 又名“瑪谷”,屬南方特有梗稻品種,是弋陽縣獨有的制作年糕專用水稻品種。弋陽大禾谷全生育期為150天左右,株高30厘米。以弋陽大禾谷加工的大禾米,直鏈淀粉含量在14-16%之間,穩定介于燦米和普通粳米之間,膠稠度為中,平均精蛋白質含量80%。其長寬比、堿消值、膠稠度、蛋白質含量、透明度、直鏈淀粉含量等6項指標均達到一級優質米標準,精米率、整精米率兩項指標達二級優質米標準。該米適宜加工年糕、八寶飯。該米暢銷滬、蘇并遠銷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弋陽年糕 又稱“弋陽大禾米粿”。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弋陽年糕以弋陽大禾谷米為原料,采用“三蒸兩百錘”的獨特工藝制作而成,具有“潔白如霜、透明似玉、柔軟爽滑、韌而不粘、久煮不糊”的特點,蒸、炒、煮皆可,食用方便,風味獨特,屬傳統珍品。弋陽年糕制作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末,弋陽縣采用先進工藝技術,有效解決了年糕保鮮問題,使這一傳統珍品成為可常年生產、四季享用的美食品,產品遠銷海內外。
弋陽扣肉 又名“經國扣肉”。工藝系20世紀30年代蔣經國在贛南的廚師涂光明所傳。以上好五花豬肉為主原料,佐以梅干菜、白糖、味精、精鹽等蒸制倒扣而成。具有色澤紅亮、梅香四溢、油而不膩的特點。
弋陽油淋魚 選用鮮活草(鯉)魚為主料,配以米酒、天然香料、醬、食用醋、茶油等,結合民間傳統工藝精制而成,具有食而不腥,油亮澄黃、香濃可口、開胃生津、健腦護胃等功效。
中華草龜 又名“中華長壽龜”。中華草龜全身都是寶,是傳統的名貴滋補品,具有滋陰補腎,補血等多種功效。弋陽縣有目前國內最大的中華草龜繁養基地---江西金龜王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草龜養殖基地,年產商品龜20萬公斤。產品行銷全國各地,并出口韓國、日本等地。
弋陽雞 又名“豆豉清蒸雞”,系選用嫩肥當地產土雞為原料,佐之以料酒、精鹽、胡椒粉、豆豉、姜、蔥等配料,入籠以旺火蒸成。具有湯清味美、肉質鮮嫩的特色,為弋陽傳統名菜。
國道魚 借鑒吸收四川、安徽及江西鄱陽湖的燒魚烹飪特長,選用優質信江紅鯉、鯽、鳙、草魚為主原料,佐以獨特配料,經30分鐘左右小火勻燴而成,具有味美鮮嫩之特點。
曹溪米糖 歷史悠久,是米糖中的珍品。品種 有糖子、酢糖、麻桿糖、灌香糖等,其中以灌香糖口味最佳。具有乳白、酥香、味甜的特點,另具有止咳化痰,助消化之功效。風景名勝
弋陽縣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有自然名勝龜峰為龜峰風景名勝區一景區。龜峰景區位于縣城西南,320國道南側,距縣城10公里,主景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其次有南巖景區,即龜峰風景名勝區的二景區,在弋陽縣城之南的南巖鎮,320國道北1公里處,該景區面積約16平方公里。弋陽縣城景區,即龜峰風景名勝區的三景區,主要以人文景觀為主,有方志敏紀念館、疊山書院等。在縣城區域及信江河床灘、岸等處,旅游規劃區總面積136平方公里。另有多處待遠期開發的旅游散點,如:在縣城北面漆工鎮、烈橋鄉、磨盤山鄉內的革命舊址區和姚畈鄉內的姚畈溶洞景區,以及中畈、灣里、曹溪的弋陽腔古戲臺等。
(一)龜峰風景名勝區一景區
弋陽縣的自然景觀多集中于龜峰景區的中心龜峰。這里的自然景觀以奇峰異石著稱,尤以靈異的龜石形象為最,故稱龜峰。明正德年間,邑人大理寺少卿李奎視龜峰景區中心之展旗峰如圭璋、圭壁,故更名為圭峰。據傳更名原因之一是為忌避“龜”意之卑俗,而取“圭”意之雅。今人于世紀之交為策應發展旅游業之需,仍擇景區形象特征,復稱龜峰。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江右游日記》中有“蓋龜峰巒嶂之奇,雁蕩所無”的稱譽。龜峰一景區特色較顯著,自然景觀豐富多彩。
三疊龜峰 位于景區中心南面200余米處。一座如劈似削的石柱拔地而立,高達77余米,峰頂有三塊形似烏龜的巨石相重疊,故得名。
雙劍峰 緊接三疊龜峰東側。有一長條形巨石,拔地高約74米,中間一縫,上歧下連,似連非連,似一對寶劍直插地面,故得名。
雙釵峰 緊依三疊龜峰西側。以三疊龜峰為中心,與雙劍峰相對稱,此峰上歧下合,分開部分極像釵柄,突兀而起,拔地高70余米,似雙釵相連,故得名。
老人峰 在三疊龜峰東下方側,有一孤立石峰,拔地高約51米,形似老者。其身材勻稱,如雕似琢,他那拱揖打坐、泰然自若的模樣,像超凡脫俗的仙道,故亦稱道者峰。此峰從不同角度看,形態各不相同。可稱之為“武士峰”,又稱“螺螄峰”。
金鐘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600余米處。石峰巨大,顏色黝黑,形如古鐘。故得名。
望郎峰 在三疊龜峰東側,為孤立長條形石峰,高40余米,像一身著羅裙女子,神情憂郁,依山遠眺,盼親人歸來。
獅子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500米處。三面峭壁,一面陡坡,形若雄獅,故得名。從正面看,雄獅眈眈相向,氣勢雄偉;繞側后眺望,則儼然一只伏地而臥、回首吼叫的猛獅,故又稱“回首獅”。
展旗峰 位于三疊龜峰北面300余米處,與三疊龜峰遙相對峙,高110余米,山體博大,東高西緩低,像一面迎風獵獵、飄揚天際的旌旗。
二郎峰 又稱“南天一柱”。位于三疊龜峰東南約1500米處,系一柱狀巨石,高100余米,海拔400米以上,形若巨人。細觀其貌,則猶 如“二 郎真 君”,披掛整肅,十分威嚴,故得名。
馬頭峰 于金鐘峰北側,與三疊龜峰遙距百米許。峰頭約3平方米,酷似馬頭,鬢毛依依,遙望東方,鼻眼清晰,形象逼真,猶如能工巧匠精雕細刻而成。
座熊峰 位于三疊龜峰以東600米處,與城垛峰相距百米。峰高7米,通體黝黑,酷似一只睫毛濃密、瞇著眼睛的大黑熊。
棋盤峰 位于座熊峰東南,與城垛峰南相距50米,為一天然方石,高4米,頂部平面3米見方,平整如削,似人工刻意制作的棋盤。
偉人峰 位于好漢坡對面,三疊龜峰東南500米處。為一仰面朝東而臥的巨大石峰,峰頂北坡壁立千仞,驚心動魄,稱“舍身崖”,而東緣則呈現偉人頭像之狀。
巨象峰 位于三疊龜峰以東,獅子峰與偉人峰之間。它下臨翠谷,長鼻緊依象體,頭西尾東,不僅眼眶明晰,而且整個形態也宛如大象,故得名。
雄龜峰 位于三疊龜峰以北3公里。為紅巖石山,形狀如巨龜,昂首爬行。
駱駝峰 位于三疊龜峰南1公里處,與羅漢峰、八戒峰相鄰,與斷墻峰南端相峙。此峰高大雄峻,海拔486.3米。遠眺之,恰似負重東行的駱駝,故得名。此峰為龜峰景區最高峰,方圓數十里均可見。
船篷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北6公里處。峰高約50米,中間似船帆篷高掛,故得名。遠觀方圓似墳墓,故又名“石墓峰”。
石人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北6公里處,與船篷峰相距數十米,高約20米,挺拔筆直,像一跪拜之大漢。
仙獒峰 又名“仙犬峰”、“天狗峰”,位于三疊龜峰北300米,南與天柱峰、展旗峰為鄰,東北緊依洪鐘峰。高近70米,頂端形如一條眈眈相向、伸出長舌、前腿弓立、后腿蹲坐、等待賞賜的狼犬,故得名。傳說此峰系隨二郎神征戰的仙獒所變,其造型逼真,似通人性,形態自然,栩栩如生。
天柱峰 位于三疊龜峰以北300米處,北面距仙獒峰20余米,南面與展旗峰緊鄰。此峰突兀而立,拔地高105米,其形態既像突兀蒼穹的柱子,又似一塊碩大的排骨石,四面如削,獨立而生,故又名排骨峰;從另一側面看,又像一個伸頭聳肩、弓背凸肚的老婦人形態,故又名“老婆婆峰”。其峰險峻,陡不可攀。
洪鐘峰 位于三疊龜峰北面360米左右,西南與仙犬峰為鄰,高約150米,整座山峰只有西北側可攀,東南側皆為陡峭懸崖,此峰因南面形似巨大的鐘擺磬鍵,排列整齊,故而得名。
錦屏峰 位于三疊龜峰西北,東面與雙劍峰緊鄰。有一寬約160米如屏風般的崖壁,斷面平展如削,石色赤紅,顏潤如玉,在不同的季節、時令,映現出不同的畫面,流光溢彩,氣如紅霞,故得名。
靈芝峰 位于三疊龜峰西南,東北與畫壁峰為鄰。正下方為尼姑庵,有一扇形奇石,高約數丈,頭大蕊小,亭亭玉立,獨占崖頭,像蘑菇云一般,故而得名。此峰南面陡峭如削,頂上古松蒼勁,其景如畫。
海螺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南約2公里,南面與二郎峰相鄰。高約數十米,呈螺旋狀,若金字塔結構,如海螺一般,故得名。
八戒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南約1.5公里,呈三角狀,同二郎峰和海螺峰相鄰。有一高約數十米之奇石,掩在一小山包之后,伸出頭顱,挺胸凸肚,狀若八戒,故得名。
玉兔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2公里,與斷墻峰南端鄰近。其溫順祥和,躍躍欲試,似動還靜,耳聳目轉,口鼻微翕,仿佛那溫順可愛的小白兔置身于此,故得名。
羅漢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2公里處,玉兔峰南山谷下。為一石峰群,似大肚羅漢,又似赤腳大仙,遠而望之,羅漢們形狀各異,姿勢有別,有的圓睜怒目,有的笑容可掬。
朝帽峰 亦稱“轎頂峰”,位于三疊龜峰東側500米處,北與獅子峰為鄰。此峰南北長,東西短,中間稍凹,狀若先秦時期的官帽,故得名。
斷垛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500米,與舍身崖北端相連,同金鐘峰遙相對峙。為一橫亙南北、長約數百米、高約百米的巨石,兩邊壁如刀削,時斷時續,類似斷壁殘垣,故得名。
城垛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500米。與斷墻峰唇齒相依,背面相向。自清水湖望去,一片高約百米,長約數百米的怪石依次呈凹凸狀。類似石城城垛,故得名。
蛟龍峰 位于三疊龜峰北端200余米,與展旗峰距百米。一塊爬俯在龜背上長約數丈的巨石,斑痕點點,狀若蛟龍,它窺視內湖,搖頭擺尾,龍須微翹,雙眼炯炯,姿態欲俯沖而下,故得名。
獼猴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北600米處,介于象牙峰與座熊峰之間。其狀如活靈活現的獼猴,故而是名。
畫壁峰 位于三疊龜峰南端300余米,金鐘峰西側。峰面峭壁近15000平方米,壁面垂直平整,如削似切,經過億萬年風雨剝蝕,石壁儼如圖景薈萃的畫壁。
蛤蟆峰 又名“蟾蜍峰”。位于三疊龜峰南邊百米,背部緊依天然三疊。從三十六峰門樓前觀望,一座高約百米體積巨大的山峰,眼珠暴凸,渾身黝黑,皮膚褶皺,似乎張開大嘴、仰天乞食的蛤蟆,故得名。
明星峰 位于三疊龜峰北百米許。龜背石南側,一座高約百米奇石,石中有一拇指大小的洞穴直貫云天,每當傍晚或黎明,從桂花園眺望,此洞分外明亮,燦若星辰,故得名。
凈瓶峰 亦稱“瓶頸峰”,位于三疊龜峰東南側2000米,遙與斷墻峰南端相對。為一突兀而起的怪石,高約30米,頂端數丈部分似瓶頸,直指云天,故得名。從另一方向看,又極像一跪臥長頸鹿。
眠牛峰 位于三疊龜峰西南側,遙與畫壁峰尾部對峙。巨石頂端如面視南方、抬頭擺尾、側臥石上的水牛般,故名。
觀音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南110米處,與鷹嘴峰相鄰。自觀景臺向南眺望,一座高達90米的碩大奇石,狀若頭戴鳳冠、身穿袍裙、慈眉善目、普救眾生的觀音菩薩。
鷹嘴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200米。有塊200米高的靈石,其頂端懸空數丈,奔突而下,極像鋒利的鷹嘴,其嘴尖與金鐘峰中心部對稱,故得名。
香盒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南100米,? ??觀音峰緊鄰。自觀景臺向南眺望,猶如仙童向觀音娘娘頂禮膜拜,故亦稱“童子峰”。如從“老虎撲羊”背脊向西眺望,則見一座高約70米的橢圓形山峰之上,有一塊臉盆大小、橢圓狀、形態自然、玲瓏剔透的奇石,極像焚香之盒,故名。
卓筆峰 位于轎頂峰、象牙峰諸峰之間。一高約數十米、尖細奇巧、像飽蘸墨水的椽筆,倒豎向上。徐霞客在《江右游日記》中稱其“恍如卓筆,有咄咄書空之狀”,故得名。
如意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80米,與香爐峰緊鄰。高約數丈,挺拔堅韌,從桂花園后山眺望,像如意龍頭拐杖,故得名。
醉人峰 位于洪鐘峰半山腰,與天柱峰斜對峙。緊依洪鐘峰,歪歪倒倒,狀若醉漢,故得名。
香爐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90米,在香盒峰與如意峰之間。從觀景臺和三十六峰樓觀之,像老鷹棲息山頭,故又稱“老鷹峰”。自“餓虎撲羊”背脊看,老鷹峰又成為青煙裊裊的大香爐,且棱角分明,耳框俱在,因而稱之為“香爐峰”。
碩鼠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約5000米,通往駱駝峰的主游道旁。一座高約5米的巨巖,巖頂又另有一長約6米、高約3米的巖石,從舍身崖觀望,極像一只體肥尾短、通身肥碩的老鼠,故得名。
女王峰 又稱“伊麗莎白塑雕”,位于三疊龜峰東南約5000米處,南天一柱下側。極像一位年歲已長,右臂支頤,作沉思狀的異域女王,故名。
奇人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南約5000米處,南天一柱東下側,與女王峰相鄰。其小巧玲瓏,既像一具無皮無肉的骷髏頭,更似科幻圖片中的外星人,故稱其為“天外來客”。又因此峰“五官俱全”,但又“五官不正”,人們說他像舞臺上的卓別林,也有人干脆稱“奇人峰”。
情侶龜峰 此峰位于南天一柱北下側,北距三疊龜峰約5000米。系雌雄巨巖石龜的合稱。
龜人峰 位于三疊龜峰東南約1500米處,與“奇人峰”、“女王峰”為鄰。此峰像頭戴工作帽的中年工人的頭像,眉眼分明,口鼻清晰,寬口大頤。而那頂工作帽又極似一只面臨深淵、鎮靜自若的烏龜,故名“龜人峰”。
烈女峰 又稱“女神峰”,位于三疊龜峰南側約1000米處,金鐘峰南端山緣,與偉人峰遙遙相對。整體看,此峰與后面六七座方形巨巖極像一只負重之龜拉著一列長長的火車向南前進;單看此峰,又極像一位楚楚動人的女子,故得名。
一線天 位于“天然三疊”東側,系三疊龜峰、臥牛峰并立而成。兩峰相距不過三尺,峰壁陡峭,形成一條高近百米、長達數十米的狹縫,明代天啟年間書法家在三疊龜峰石壁上刻有“一線天”三字,故得名。
四聲谷 由北向南穿行一線天的窄小通道,約百步,即到四聲谷。其左面為青崖深淵,上刻“淵默雷聲”四字。明代王思任題“四聲谷”三字,鑿于石上,大如斗,醒目異常。立于此處,面壁呼喊,回響數聲,連綿相應,仿佛整座山谷都為之沸騰。
百年道 位于畫壁峰下,與水簾洞緊鄰,有一巨大如板石塊,高約20米,長約30余米,與畫壁峰相鄰,中間留有一長長的通道,寬處不足50厘米,狹處僅20余厘米,僅容一人側身而過,如方法不妥或 身肥體胖者,極易被卡住,進退兩難,故于此走上一遭,勝似人間百年。又一說在此走上一趟,可活百年,故有“百年道”之稱。
舍身崖 沿玉兔峰北行登上斷墻峰,便到舍身崖。從峰頂到山谷,深數百米,俯瞰林海莽莽、云霧繚繞,給人以“雖在人間猶處天際”的感覺,難免使人不敢攀登。相傳唐朝時有一王姓青年為打贏山林官司,從此處跳下山崖,“舍身崖”因此得名。
仙人橋 位于靈芝峰南。由數塊巨石堆積而成橋形,長數十米,高數米,遠觀兩孔,近看一孔,猶似法國的凱旋門,又像中國古代的石拱橋。
忠魂石 三疊龜峰東1000米,香爐峰東下側,有一巨大長方形石塊,橫亙在龜峰景區由北向南的主游道上,石塊上方鐫刻著“忠魂石”三個大字。民間傳說,人民心中的英雄方志敏殉難日(1935年8月6日)清晨,龜峰山崖突然爆裂出一塊巨石滾落而下,正好將方志敏曾掩藏避難的巖洞口封住,此石故得名。又傳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義,龜峰山民忽聽一聲巨響,天空猶如白駒飛過,靈巖山倒了半截。
天女散花 即“雨花崖”。位于三疊龜峰南側,金鐘峰西側。有一巖洞約80平方米。洞口有一小股山泉,順百米峭壁直流而下,隨風擺動,像顆顆銀珠,自天而降,若滴滴甘露,灑向人間。
孝子哭墳 又稱“狀元拜塔”,位于三疊龜峰東北。有一大一小兩座相距百米的石峰,大的形若石墓,名“石墓峰”;小的像一跪著的“孝子”,稱“孝子峰”。兩峰相互掩映,相得益彰,情景動人,組成一幅絕妙景觀——孝子哭墳。
摩尼洞天 位于四聲谷左上方。有一處由巨石堆壘而成的石洞,巨石正面堆積,相互支持,危如累卵,卻堅如磐石;石洞高深幽曲,怪譎異常,真是“洞中有洞,別有洞天”。洞高約丈余,其石壁無路可攀,有四個未署年代的篆體大字石刻:“摩尼洞天”。
天然三疊 穿過振衣臺拾級而上,行至三疊龜峰腳下,便看到三疊龜峰、雙劍峰、臥牛峰等三座天柱般的巨石,呈三足鼎立之狀,相距不過5米,清嘉慶年間黃興題刻的“天然三疊”四個楷書大字,躍然入目。
羅漢獻寶 位于三疊龜峰南約5000米。駱駝峰臂部緊鄰處,有一拔地而起、高約200余米的石柱,石柱頂部有一巨石似羅漢端坐其上,臉部微仰,眺望天空。其懷中寶盒,欲送未送,形神俱妙。
玲瓏寶塔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1000米。一拔地高約百米之石峰,孔洞密布,如雕似刻,恰似人們刻意塑的玲瓏寶塔一般,故得名。
金線吊蛤蟆 三疊龜峰北端數十米,錦屏峰稍左有一突出的褐色石塊形似蛤蟆,其狀半蹲半匍,嘴角向上與一條金色流水線接連,構成“金線吊蛤蟆”這一奇妙景觀。
蛟龍斗兇神 三疊龜峰東南面有蛟龍峰與二郎峰,遠觀二峰,蛟龍峰張牙舞爪,氣勢洶洶;二郎峰怒目圓睜嚴陣以待,構成一幅蛟龍斗兇神的動人圖景。
童子拜觀音 位于三疊龜峰東南200米。一石形似觀音,背靠石壁,面容莊嚴,神情肅穆,而在其下有一小石,形似跪著的童子,神態虔誠,對觀音頂禮膜拜。
老鷹戲小雞 位于三疊龜峰東南200米,在童 子拜觀音北側。兩石一左一右,頗為奇異,右邊一石似驚恐之狀的小雞,兩翼欲展,縮脖藏頭;左邊一石若垂涎三尺之饞鷹,望著小雞。
尼姑戀和尚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數百米。在三十六峰樓門前眺望,只見正前方有二塊碩大無比、高約百米、一般高矮的奇石,左邊一塊形若尼姑,右邊一塊形若和尚,兩人相互依戀。
神塘 位于三疊龜峰東側。為一地下泉水,面積約4000平方米,每小時流量20噸,經年不息,水質清澈,秋季最低水溫在12~18℃,最高水溫可達25~35℃,是理想的溫泉療養場所。因塘水療效神奇,故稱神塘。
龜峰摩巖石刻 龜峰摩崖石刻共計200余條,被列為江西省人民政府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展旗峰石壁上的“佛”字,古樸厚拙,筆力剛勁,為唐代大歷四年進士、官居禮部尚書的李益墨跡。其撰詩一首刻于“佛”字左側:“龜山名與鷲山齊,兩度游觀思不迷。三十二峰真色相,百千萬載古招提。崖前飛瀑如廬岳,林好長橋似虎溪。愧我后時詢靖節,往來浪得此一題。”1956年冬,時任江西省長邵式平游覽弋陽龜峰,即興題詩“大地文章集圭峰”請人鑿于石壁上,行書字體,蒼樸遒勁。世紀之交,弋陽縣政府加強了龜峰的文化建設,將歷代流傳下來的題寫龜峰的詩詞臨刻于龜峰崖壁。“東方龜樂園”系國內著名書法 家王祥之 先生題寫,此石刻總長達68米,其中“龜”字為目前最大的單字石刻,達18米×13米。
龜峰將軍樓 1935年,國民黨軍長趙觀濤患病,四處尋醫問藥,后經專家建議,住龜峰療養。于是趙在此建別墅一幢,定名“三十六峰樓”,后人稱其為“將軍樓”。該樓為歐式建筑風格,石木結構,上下兩層,有寢室、更衣室、浴室、客廳、警衛室和陽臺,另有秘密地下室及通道。總建筑面積為422.59平方米。登樓可覽龜峰勝景。后蔣介石也曾登臨此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出資修繕保存完好。
振衣臺 位于“三疊龜峰”西北面,錦屏峰腳下,是一塊平整而不規則的長方形大石坪臺,長10米,寬3米,面積約30平方米。唐代中葉,人工開鑿而成,民國時期曾修鑿過。臺面上設有石桌、石凳,四周欄桿。臺內側緊貼青崖,臺前視野開闊,炎夏清風徐來,涼爽消暑。傳說,此臺是東海龍王整衣修容的地方。臺后石壁上古人題刻甚多,為摩崖石刻走廊,無聲泉即在此臺尾部。
清水湖 位于龜峰主景區東南部。2000年8月動工興建,次年5月28日關閉蓄水,庫容99.9萬立方米,集水面積298畝,壩長140.3米,壩體最高處有26.7米,壩體系拱形混凝土重力壩,壩面建有古色古香的長廊。兩旁建有紅石砌成的碼頭。人工湖內四季清澈,湖內配有游艇,供游人乘艇欣賞兩岸的丹霞山石景觀。
無聲泉 位于振衣臺尾部,傳說是宋代僧人開鑿。泉池直徑50厘米,深70厘米。? ??泓清泉無聲無息地常年流著,水質清澈,據傳飲用此泉能清火明目,祛除百病。泉池邊刻有“無聲泉”3字。清代詩人舒振奎詩曰:“活水源頭一鑒泉,鳶飛魚躍共澄鮮。夜深風靜蛟龍臥,云在波中月在天”。
化生池 位于三疊龜峰北,景區中心,展旗峰下,面積60余平方米,四周砌石為欄。池中建有剎舍亭一座,玲瓏小巧,如浮于水面。拜佛之人,為表善德,將隨帶生物放養池中。宋朱熹游龜峰時,書“化生池”3個大字鐫于石壁。
(二)龜峰風景名勝區二景區
南巖寺 由佛窟、放生池、牌坊及石雕群四部分組成。距320國道3公里。南巖佛窟三面紅巖環繞,佛窟寬70米,高30米,進深30米。南巖佛窟是一座國內最大的自然洞窟中開鑿的佛教石窟。洞內存石龕40座,摩崖石刻10余處,依巖環列成半圓形,龕內雕塑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觀音大士、十八羅漢等佛雕以及寶塔等造型。此處遠在晉代,就有僧人在此修行,依穴建寺;唐元和年間(827-835)僧人神曜重修,并在石壁上始鑿石龕;宋嘉定年間(1208-1224)邑人王元建殿門、堂廡、鐘樓及架橋之亭,又續鑿石為諸佛像;元至正年間(1341-1368)僧人嗣正再修;明崇禎年間(1628-1644)重修;清康熙五年(1666)僧人圓修增修;道光八年(1828)僧人義林募款修神像;咸豐三年(1853)僧人空凡重修堂房和廂房。民國年間也再度維修,香火一度鼎盛,為名揚江南的千古名剎。1951年僧人離寺返俗。1999年,經省文化廳批準,弋陽縣人民政府對南巖寺進行整體修復,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巖自然石窟群 南巖景區在16平方公里的主景區內,有23座石窟,其中最大的達到1502平方米。1000平方米以上的石窟有9個,最小的也有100多平方米,實屬全國罕見。這里原來是一處內陸湖盆地,隨燕山運動發生過一次造山運動,形成了一個小盆地,紅碎巖長期沉積后,由于中生代燕山運動的加劇,地殼不斷上升,隆出地面,形成了座座饅頭狀的山峰。經風化、溶蝕作用,形成了今天南巖景區自然石窟群。先后有僧人建立了南巖寺、龍門巖寺、雙巖寺等。
仙女坪 往南巖山頂攀登,途中有一片如茵的草坪。相傳每逢中秋佳節,玉帝的七位女兒都要化蝶來到這里游玩,直到天鐘敲響的時刻,七位仙女才戀戀不舍離去,故稱“仙女坪”。
龍源峽 仙女坪草坪上,點綴著一叢叢灌木,盛開著美麗的蝴蝶花,傳說是七仙女的化身。登上南巖峰頂,極目遠眺,是連綿不斷起伏的山巒。山坳之間形成一條長長的九十九道彎的峽谷,谷內有流水潺潺,是流向龍門湖的源頭之水,故稱“龍源峽”。龍源峽綿延數里,像一條巨龍蜿蜒起舞。
Hash:21320753680b9951edc519e442898f3d96df4f59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