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面積最小的縣,氣蒸云夢澤,楚國別都云夢縣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詩人孟浩然西游長安,與張九齡及王維成為忘年之交;后來張九齡官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干謁詩贈給張九齡;起法高深,第三、四句雄闊,氣勢在蒸、撼二字。這里歷史悠久,已有1400多年的設縣歷史,這里曾是楚國的別都、秦朝的禁苑、漢晉的郡治;相傳境內辛安寺是伍子胥避難之處,伍子胥投奔吳國后,為報答救命之恩,擴建避難的寺廟更更名為心安寺。作為皮影藝術之鄉,云夢皮影被列入湖北省十大文化工程建設之一,三節龍跳鼓(太平燈)入選湖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云夢縣境位于湖北省中部孝感市中部,這里北與安陸市相鄰、西與應城市接壤、南與漢川市相望、東與孝南區交界;下轄9個鎮、3個鄉:城關鎮、義堂鎮、曾店鎮、吳鋪鎮、伍洛鎮、下辛店鎮、道橋鎮、隔蒲潭鎮、胡金店鎮,倒店鄉、沙河鄉、清明河鄉;縣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曲陽路距省城武漢市98公里,她是湖北省面積總面積6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74萬,是湖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縣市。
縣因古云夢澤得名,或謂漢時曾在江夏西陵建云夢宮得名;另據《太平寰宇記》:于云夢古城置云夢縣,因以為名。云夢澤因云夢得名,云夢本二澤,一名云或云土,一名夢,以相近故合稱云夢;另本為一澤,省文則稱云或夢,全稱則為云夢。古籍云夢中并不專指云夢澤,一般泛指春秋戰國時楚王的游獵區;據《楚國歷史文化辭典》記載:《漢書·地理志》始于云夢下加澤字,遂為后世所因襲。前此只稱云夢;蓋楚國方言中,夢與澤義同。班固非楚人,故于夢下又加澤字,而夢之原義漸失,終成古云夢澤專名的簡稱之一。春秋時夢在楚方言中為湖澤之意,與漭相通,楚人名澤為夢,云夢即為云澤;一說江北為云,江南為夢;一說江南江北隨處都可以叫做云或夢。
縣內古時屬于荊州。春秋時屬鄖國,戰國屬于楚國。秦朝至南北朝均屬安陸縣。西魏大統十六年( 550 )分劃安陸縣南境設云夢縣屬城陽郡,治于云夢城(今城關鎮東部 楚王城 )。隋屬安陸郡,唐屬安州。北宋熙宗二年 (1069)云夢縣改為云夢鎮并入安陸縣,元祐元年(1086)復設云夢縣;宣和元年(1119)安州升為德安府, 縣境隨屬至清末。南宋紹興七年(1137)移治仵落市(今義堂鎮陳李村),十八年(1148)還舊治。明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起義軍改云夢縣為固州。清順治二年(1645年)固州復置云夢縣。
1912年云夢縣直屬湖北省,1914年屬湖北省江漢道,1926年直隸于省,1932年屬湖北省第五區,1936年屬湖北省第三區。1948年4月建立云孝縣,屬中原解放區江漢區鄂中專署;次年6月復名并劃入湖北省孝感專區。1959年11月隨孝感專區并入武漢市;同年伍洛公社雷福管理區劃入孝感縣。1960年8月云夢縣并入安陸縣。1961年5月隨安陸縣屬于孝感專區;孝感縣雷福管理區劃入,同年12月復置云夢縣。1964年孝感縣長征大隊劃入云夢縣雷福公社;1966年劃出。1970年屬于孝感地區。1993年6月孝感地區改設,隨屬至今。
云夢縣位于江漢平原東北部,整體地勢北高南低,中南部為平原湖區,最高處楓梓崗海拔76.2米;有府河(涢水)、漢北河等河流。這里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區過渡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年均日照量1993.6小時,年均降雨1074.5毫米。這里是全國最大的鸚鵡生產基地,養蜂業發達,礦產資源豐富,以巖鹽、芒硝、石膏為云夢三寶;有元花、麥冬、女貞子、益母草等中藥材資源;水產多為魚類,主要有鯽魚、鳙魚、鯉魚、鰱魚、草魚等;有水稻、小麥、油菜籽等農產;有豆腐果、銀絲魚面、藕帶、豆皮等特產;有云夢魚面、芝麻焦切、水汽包子、生爆鱔卷等特色美食;其中始于清道光年間的云夢魚面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優質銀牌獎。
云夢縣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有泗洲寺、儒學大成殿、心安寺等名剎;有桂花潭風景區、文峰塔(百步塔)、祥山博物館、曲陽河公園、黃香紀念園、涢水國家濕地公園等景點;有睡虎地戰國秦漢墓葬群、楚王城遺址等古跡。桂花潭風景區位于清明河鄉的涢水河畔,相傳王母娘娘經此,于河心潭邊取水喝,頭上的桂花落入潭中,使得潭水愈發清純香甜,后世之人稱為桂花潭。歷史上這里先后為清水津渡、白鶴口港和伍姓街渡口,其東西兩岸河灘曾是李自成農民起義軍血戰明清官軍的古戰場。1984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曾在此取景拍攝電影《雙雄會》;據《云夢縣志略》:桂花潭“潭水清冽香甘,嗜者取一杯,酬價數倍;每年春月,士人選煮潭水,寫詩作賦”。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Hash:337042f7582b2b2ff6ed603559e87b9cd5d472e9
聲明:此文由 王畿郁兮千里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